呂紅
摘? 要:高校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在育人方面同向并行,高校專業課程對德育目標的實現作用也日益顯著。南陽理工學院國際商務專業教師團隊嘗試了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中深度融入德育目標,在專業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中具體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嘗試,教師團隊認為可從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重視課外實踐活動思政元素融入,明確課程思政教學考核指標三個方面提升國際商務專業課程的育人作用。
關鍵詞:國際商務;課程思政;德育目標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06-0088-04
2016年12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保?]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思政是我國高校課程思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專業教學中高效、優質地融入思政元素,是實現應用型本科高校和國際商務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
一、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
(一)國際商務專業多層次設計融入課程思政
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是專業開展教學工作的總體實施方案和行動指南。應用型本科高校國際商務專業要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齊頭并進,協同發展,人才培養方案中人才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修訂應高度融入思政目標、應使課程體系與畢業要求互相映照、在課程大綱中明確思政目標,使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有據可依[2]。
1. 人才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思政目標高度融入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3],依據教育部出臺的《高等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遵循“堅持德育為先,促進全面發展”的基本原則,將國際商務專業畢業生畢業五年要求達到的思政培養目標修訂為:“緊密圍繞學校建設高水平應用型理工大學的定位,培養擁有正確價值觀、較高職業素養、社會責任感、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掌握經濟與管理學基礎理論、知識與方法,熟悉國際商務慣例和法規,擁有較強英語溝通能力,具有策劃推廣、企業國際項目管理等國際商務專業知識和技能,具備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的管理人才?!?/p>
2. 課程設置與畢業要求德育目標相對應
課程設置是培養學生知識、素質、能力的重要保證,也是畢業要求德育目標是否達成的重要支撐。課程設置中的每門課程都應與畢業要求德育目標相對應,二者相輔相成,確保實現畢業要求德育目標,同時也有利于構建科學合理的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4]。
3. 課程教學大綱德育目標明確
課程教學大綱是教師執行課程教學計劃、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依據,是編寫教案、準備與組織教學、進行教學效果評價、開展教學管理的指導性文件。根據學校對課程教學大綱制定的要求,課程教學大綱中明確了德育目標,將思政元素與授課內容相結合?,F以《國際商務英語報刊選讀》課教學大綱為例。
德育目標:用國際視野對比中外文化,實現對中國特色、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增加中國文化自豪感,從而提高文化自信、行業自信?!秶H商務英語報刊選讀》學習內容與思政元素融入的具體表現:(1)學習內容Social Culture中思政元素為理解文化的差異性,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2)學習內容Environment中思政元素為理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理解中國綠色發展觀;(3)學習內容Entrepreneur中思政元素為感受企業家成功背后的艱辛歷程,用企業家追求卓越、專注品質、創新發展、服務社會、社會責任、家國情懷、遵紀守法的精神引導學生回報社會。
(二)教師課程思政教學參與及改革力度大
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國際商務專業在每門課程中明確德育目標,把思政教育融入課堂,實現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有機融合,構建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一體的課程體系,實現顯性教育和因性教育相結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5]。
國際商務專業課教師是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施主體,擔負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任。國際商務專業課教師全員參與了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課程教學大綱的制定,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了思政元素、落實課程大綱的德育目標。此外,專業課教師還參與了申報課程思政示范課、編寫課程思政優質案例、參編思政教材、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等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專業教師全員參與課程思政教學,將專業知識傳授與思政教育相結合,使課程思政在專業教學中落到實處,為實現專業課程的德育目標奠定了基礎。
(三)思政教育與實踐教學結合緊密
應用型本科高校注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行業從業能力的培養。秉承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理念,國際商務專業思政教學不僅與理論課實現了緊密結合,在課內實訓、校內外集中實訓、實習方面也積極融入思政教育。
實踐教學更便于教師實施項目驅動、三位一體考核、翻轉課堂、體驗式教學等課堂教學方式改革,使思政元素高質量隱性融入,實現鹽溶于水、潤物無聲的融入目標。如國際商務專業“國際商務英語綜合實訓”課程的思政教育融入點有:(1)“國際會展與接待準備”部分融入“遵守會展舉辦國法規、舉辦方具體要求,展示中國企業形象”;(2)“參訪與接待”部分融入“弘揚中國文化、展示社會主義道路自信”;(3)“任職企業年度總結與表彰年會”部分融入“認同企業文化、發揚主人公精神”。《畢業實習》課程思政元素融入點有:(1)在實習內容“認識實習單位的具體經營或生產情況”中融入“有正確價值觀,能在國際商務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在實習內容“認識并參與實習單位國際業務部分的運營情況”中融入“熟知國際商務相關職業道德和規范”;(3)在實習內容“認識并參與實習單位工作現場的工作實踐”中融入“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律、自強,積極向上”。
二、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融入深度、廣度有待提升
課程德育目標的實現要求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協調發展,這就要求高校專業教師不僅要自身專業知識素養、教育教學能力本領過硬,還要求專業教師深入開展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深入研究專業課程內容潛在的價值引領。國際商務專業教師參與思政教學與改革的積極性較高,但思政元素融入的深度與廣度仍有提升的空間。
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涉及國際慣例、國際法規、各國風俗習慣等,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存在一定的難度[6]。課程教學大綱中的德育目標是當前思政教學開展的主要依據,但專業課程之間德育目標存在交叉與重復,未全部實現專業課程集體備課的前提下,出現了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知識關聯度不高、針對性不強,思政元素植入出現重復,學生接受度不高的情況。此外,專業課教師缺乏專業、系統的思政體系培養,思政元素挖掘上更多依賴個人現有思想政治素養,專業課植入思政元素與學生期望存在差距。
(二)思政元素融入方式多樣性、課上課下銜接力度有待改善
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思政融入以案例、課堂討論、課堂問答為主,個人或團隊展示、小論文寫作等較少,融入方式主要以任課教師為主導,不能很好地激勵所有學生參與到思政教學中去,部分學生在思政教學過程中保持沉默或被動旁觀。此外,專業教師未能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課下是對課上所學知識的鞏固與提升,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關注的是課上思政教學的開展,對課下思政教學重視度不足。課下思政融入更多體現在課外實踐活動、實習實訓、學業導師工作等方面。但參與課外實踐活動、實習實訓、擔任學業導師的專業教師未能實現全員參與,且任課教師沒有深入研究與課下內容關聯度緊密的課上理論教學中融入的思政元素,致使課上課下銜接不暢,理論與實踐未能相輔相成。
(三)思政教學評價指標較籠統
德育目標的實現與教師教、學生學、教與學效果緊密相關?,F階段,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思政評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課程大綱、教案中更多評價的是專業教師思政教學內容、融入方法,課堂教學評價的是融入方法的實施情況、學生思政學習的狀態,課下作業評價的是學生對課堂思政教學的掌握情況,這些評價集中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但現有教學評價指標缺少對評價指標詳細分解。
國際商務專業理論課大綱規定課程考核由過程性考核與期末考核兩個部分構成,目前過程性考核較多融入了德育目標考核,但該部分德育目標考核未對考核方式及考核比重進行明確規定,且期末考核部分德育目標融入還不充分。因此,課程大綱和教案中設置的思政教學內容、融入方式等是否按要求執行無法逐一進行監控,課堂教學與課下作業評價學生課堂思政學習的狀態與效果無法高效實現。實踐課程是對理論課程思政教學成果的驗證、運用、升華,如何評價實踐課程幫助學生提升解決實際問題、創新創業、自我學習的能力至關重要,但實踐課大綱也未對德育目標考核方式進行詳細分解。
三、應用型本科高校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一)整合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方法
1. 借鑒同行經驗,吸收內化
借鑒吸收是提升思政教學水平和實施思政教學改革最為便捷的方法之一。國內一流本科高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形式、培養質量、教學方式、教學水平等方面均是其他高校學習標桿,應用型本科高校與其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國際商務專業可以向國內一流本科高校學習取經,吸收內化他們思政教學資源的整合方式、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的融合方法、思政教學改革開展等方面的成功經驗。此外,寧波工程學院、常熟理工學院、廈門理工學院、浙江萬里學院等其他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形式、培養質量、教學方式、教學水平等,其在實踐教學方面思政教學的具體做法和經驗也值得應用型高校學習、借鑒。
2. 結合校情,創新思政傳播主體
應用型本科高校國際商務專業畢業校友多數均在行業一線就職,他們對國內外政治經濟的關注度非常高,并結合國內外政治經濟大環境對行業及產業發展形成自身獨特的見解。高??烧蟽炐阈S奄Y源,讓校友參與到專業課程教學中,通過校友自身言行舉止、就職及創業經歷、成功與失敗經驗為學生提供最為真實的職業精神、職業規范與道德素養等事例,實現潤物無聲的德行浸潤。校友整合職業生涯中所遇特色、經典案例,在授課時將其與學生分享,用事實感染學生,與學生產生共鳴。
3. 與時俱進,教師提升自身修行
第一,專業課教師必須不斷強化自身思政意識和育人能力。專業教師自身應積極主動、多途徑開展思政學習,強化課程思政融入意識和教學,如可通過觀看央視新聞頻道、財經頻道等節目增強對時政的感知與抓取,可通過學習強國App相關資料提升思政認識,定期展開與思政課程教師、課程思政示范課主講教師的交流學習等。鼓勵教師進行企業掛職鍛煉、帶領學生開展各種社會調研活動,由此專業教師可以走出課堂,以親身體驗與感受提升對思政元素的領悟。
第二,專業課教師必須不斷改革思政融入方式。開課初期可讓學生通過圖書館、互聯網等教學資源整理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商務活動的經典案例,課程學習過程中可讓學生相互展示與分享,使學生感受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商務活動時呈現出中國企業形象。此外,可通過校企合作、互聯網平臺等渠道,對學校所在地域企業開展國際商務活動本土化案例進行整理,用身邊事講好中國故事。還可以利用BOPPPS、對分課堂等教學方法合理融入思政元素,使思政教學與其他教學方法改革緊密結合,提升學生思政學習興趣,引發共鳴。
(二)重視課外實踐教學思政元素融入
首先,國際商務專業教師要積極引導、組織學生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課外活動。例如,研究者所在學校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特色協會“南陽理工學院大學生雷鋒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鼓勵學生參與學院開展的“南水北調暑期調研”,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南水北調區域的居民,感受他們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等活動。
其次,引導學生參與教師在研課題、參加關聯度高的學科競賽。參與教師研究課題,學生可將所學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幫助學生增強對專業、學術規范等的認知,培養學生學術鉆研精神;帶領學生參加學科競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研,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勇于探索、迎難而上、永不言棄的良好品質。
最后,鼓勵學生任職產業學院合作企業提供的各種見習崗位。在產業學院合作企業提供的見習崗位,學生可近距離接觸企業運營管理,與企業員工交流,親身感受企業文化、企業員工對職業倫理與職業素養的理解與展現,從而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與素養。
(三)明確課程思政教學考核指標
在課程教學大綱考核方式中明確德育目標的達成度考核指標。德育目標達成度考核指標的構建,有助于專業教師總結經驗,完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選取,提升教師思政教學能力與水平,實現思政教學質量高效提升。
理論課方面一般由過程性考核與期末考核兩個部分構成,針對過程性考核,可要求學生通過線上、線下提交融入思政元素的小論文、匯報小視頻、小組展示、案例分析等多種學習成果,任課教師根據達成度考核指標對學生提交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從而證明德育目標是否達成;期末考核時,基礎理論課程可在論述題、案例分析等題型中恰當融入德育目標考核,商務英語口語、商務英語寫作等課程則可在指定題目陳述、寫作背景材料等題型中融入德育目標考核。
實踐課由課內實訓、綜合實訓與實習三個部分構成。這三個部分德育目標考核可要求學生在提交的實訓成果、實訓報告、實習總結等實踐結果中呈現出自己吸收內化的思政元素。其中,實習部分德育目標考核由“雙導師”共同完成[7],“雙導師”指“國際商務專業教師+行業導師”,專業教師負責考核學生能否在國際商務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否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律、自強;行業導師負責考核學生實習過程中是否遵守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履行職責,是否具備團隊協作能力等。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J].教育文化論壇,2016,8(06):144.
[2] 馬建麗,劉洪麗,朱復義,等. 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 教育教學論壇,2020(27):82-83.
[3]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 人民日報,2019-03-19(01).
[4] 鄧麗娜,亓朋. 國際商務碩士專業學位課程思政體系構建的實現路徑[J]. 對外經貿,2022(04):113-118.
[5] 侯丹. “三全育人”背景下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思政路徑探討[J]. 對外經貿,2022(03):106-110.
[6] 程達軍,丁紅朝,彭朝林. 國別視角下國際商務類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的路徑探索[J]. 對外經貿,2021(02):128-131.
[7] 李桂然,洪秘密,朱瑩瑩,等. 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思政與第二課堂結合探析[J]. 邢臺學院學報,2021,36(03):167-170.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