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佳
摘? 要:高等職業學校如何抓住“雙高計劃”發展機遇,如何培養服務地方區域發展、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構建課程思政一體化育人體系尤為重要。在課程思政理論與方向、實踐與應用研究基礎之上,提出“立德樹人,以身為范”的教師團隊建設與“項目驅動,服務地方”建設思路是專業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與核心動力。為順應地方產業發展機遇和數字文旅融合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研究構建了“從學校到專業的立德樹人培養體系”“從專業到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從課程到課堂的綜合育人課程體系”的旅游專業課程思政一體化育人體系建設路徑與舉措。
關鍵詞:雙高計劃;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專業課程;產業變革;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06-0108-04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明確指出,高等職業學校在提供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的同時,要培養三個“服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服務地方區域發展,服務企業技術研發和服務企業產品升級[1]。旅游高等院校不僅肩負著培養上述三個“服務”的行業合格從業人員的責任,更有引導整個旅游行業健康發展的責任。
“大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2]是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以下簡稱“雙高計劃”)的重要工作任務,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理想信念、職業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增強使命擔當,探索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可行路徑與實踐應用,并構建起可借鑒、可推廣的高職旅游類專業課程思政一體化育人體系。
一、機遇與優勢:課程思政為“雙高計劃”建設扎牢根基
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要求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并將課程思政建設成效作為“雙高計劃”評價的重要內容[3]。《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深入梳理專業課教學內容,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3]
(一)課程思政理論與方向層面的探索
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都是高校思政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德毅,2017;宗愛東,2017;陸道坤,2018;吳月齊,2018),要構建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等其他課程的協同育人工作機制(高錫文,2017;石書臣,2018;趙繼偉,2019;王學儉,2020;張莉,2021)。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要充分發動和組織教師積極參與(邱偉光,2017;余江濤,2018;劉清生,2018),高校教師要挖掘學科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并將其有機融入專業課課堂教學(田鴻芬,2018),打造高質量、集成化的“思政+”專業課程(馬亮,2019)。
(二)課程思政實踐與應用層面的探索
與具體應用相關的課程思政研究,主要集中在理工類、醫學類、經管類、藝術類、法學類等專業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實踐探索(呂玉龍,2017;匡江紅,2018;袁穎,2018;朱強,2019;于歆杰,2019;夏嵩,2020;時顯群,2020;張書弟,2021)。
從2018年開始,針對具體課程的建設研究逐漸增多,主要涉及大學英語、高等數學、體育等公共基礎課(安秀梅,2018;劉曉陽,2018;鄭奕,2019;夏文紅,2019;楊修平,2020;趙富學,2020;楊祥全,2020;張敬源,2021),以及食品安全學、水力學與泵、土木工程概論、配位化合物、侵權責任法、旅游學概論等專業課具體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研究(寧喜斌,2017;初文華,2018;彭亞萍,2019;陳曉姣,2020;包姝妹,2020;張瓊,2021)。李如占(2018)提出“課程思政”是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協同育人的有效路徑,但對建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沒有做出具體闡述。
綜上所述,專業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成效”的前沿陣地,當前課程思政建設的現實困境和突出問題主要在于探索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建設的具體實施路徑,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二、挑戰與破局:旅游產業變革對課程思政提出了新要求
2019年,教育部、財政部公布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名單》中,成都職業技術學院以“軟件技術”高水平專業群(B檔)建設為核心,重點打造了智慧旅游和智慧康養兩個省級專業群。
2021年,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財政廳公布《四川省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含培育)和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計劃》,成都職業技術學院立項為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A檔),“旅游管理”立項為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A檔)。
(一)雙高建設下,旅游專業持續發展的新動力
專業群定位需要與區域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相對接[4]。2018年開始,為服務成都“5+5+1”產業體系中會展經濟和文旅產業重點領域的轉型升級,精準對接成都“16+1”產業生態圈中旅游運動、文化創意、會展經濟三大產業生態圈[5],旅游管理專業群堅持專業鏈對接產業鏈,以項目促發展,主動對接文旅部門重點工作和重大建設項目,將專業建設發展融入地方文旅產業發展格局,圍繞產業、行業、企業需求,強化內涵建設,全面推動“三教”改革。“項目驅動,服務地方”的建設思路,是旅游專業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為機制建設、隊伍建設、專業建設、社會服務等指明了方向。
(二)產業變革下,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2019年,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出臺《關于大力發展文旅經濟 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的意見》,提出建設成都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的“一核五帶”文旅發展布局,扶持一批“文化+”“旅游+”融合創新重點產業[6]。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打造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7]。同時,旅游者需求變化和產業轉型升級,促使數字文旅融合成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驅動經濟內循環的新動能。推進文旅產業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人才保障非常重要[8]。適應數字文旅融合發展,需要多元融合的知識結構、跨界復合的能力結構、系統全面的綜合素養,都對旅游管理專業群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
三、一體化設計:從專業到課程再到課堂的育人體系構建
以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國家級骨干專業)和“旅行社產品設計”課程(四川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為例,進行旅游類專業課程思政一體化教學設計的實踐探索。
(一)從學校到專業:打造立德樹人培養體系
在主動適應成都“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新趨勢的過程中,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秉承學校“成都服務、服務成都”的辦學定位,從“產教融合、雙創貫通”的辦學特色出發,走“四化一引領”(即集團化、國際化、標準化、信息化和創新創意引領)的改革路徑,以培養國際化的文化創意特色旅游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堅持立德樹人,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
旅游管理專業以旅游產品生產的工作流程為主線,從產品設計—開發—銷售—推廣全流程入手,將“新規范、新業態、新技術”有機融入,構建專業課程群的職業核心能力與素養培育體系。以“游客為本,服務以誠”“質量至上,規范操作”“思維創新,文化自信”的職業核心素養體系為中心,構建起“思想政治堅定、德技并修、全面發展”“‘互聯網+旅游創新創業思維”“較強的旅游信息化素養”“集體主義觀念、大局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終身學習能力”“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六維度專業課程“立德樹人”培養體系。
(二)從專業到課程:打造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旅游管理專業對標世界旅游組織教育質量認證標準,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在“六維度”立德樹人培養體系基礎之上,打造了由“專業基礎模塊課程”“專業方向模塊課程”“專業拓展模塊課程”“公共選修模塊課程”四大模塊組成的“職業生涯+職業使命+終身學習”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1. 專業基礎模塊課程
該模塊包括當今旅游業、旅游市場營銷、旅游創新創業實務、職業禮儀與形象塑造等4門課程。課程思政培養目標主要有: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提升綜合素質。
2. 專業方向模塊課程
該模塊包括旅游大數據分析、中國旅游地理、世界旅游地理、旅游文案策劃、旅行社產品設計、旅游電子商務、界面設計、旅游網絡營銷、旅游項目策劃等11門課程。課程思政培養目標主要有:“互聯網+旅游”創新創業思維,較強的旅游信息化素養;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
3. 專業拓展模塊課程
該模塊包括酒店服務綜合業務、中西方建筑園林史、導游實務、節事策劃與管理、急救、工藝制作、商務談判等7門課程。課程思政培養目標主要有: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創新精神、創造意識和創業能力;終身學習能力。
4. 公共選修模塊課程
該模塊包括創新思維拓展、財富文化、文化創意與策劃、大數據分析實務等課程。課程思政培養目標主要有: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造創新活力。
(三)從課程到課堂:打造綜合育人課程體系
立足旅游管理專業培養“互聯網+旅游”創新創業思維人才要求和專業特色,主動適應成都“文化+旅游”復合型生活場景打造新趨勢,“旅行社產品設計”課程旨在培養“對旅游者、目的地、供應商等多方負責”的新時代旅游策劃人,“主動而為、敢于擔當”的以旅化人的心靈培育者。
課程根據新時代旅游策劃人崗位工作流程與具體要求,重構課程內容,從第一堂課的課程引入進行“職業定位”,到旅行社常規產品、主題產品、定制產品設計和綜合實訓4個能力階梯型教學項目,通過品牌實踐活動和典型教學資源,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深度融合,構建起“專注專業,德技兼修”的“職業成長”軌跡,最后一堂課總結升華“以旅化人的心靈培育者”的“職業理想”。通過品牌實踐活動和典型教學資源,努力將課程建設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四)從課堂到社會:用心感悟解決現實問題
這里以“主題旅游產品制作(2學時)”課為例,該課選自“項目2 旅行社主題產品設計”,是基于旅行策劃崗位工作流程,對照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技能競賽考核要求,以“產品路書和線路行程單制作”為任務內容,以“如何使用新技術工具創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思政話題,進行課程思政一體化系統設計。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旅行社業數十年打磨出來的供應鏈無法正常維持,這加速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旅行社業的急劇變革。針對旅行社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消費形態、技術形態和產業生態發生的深刻變化,該堂課以問題導向的方式,重點將基于大數據的產品路書等新技術應用有機融入課程項目化教學。數字技術與文旅場景相結合設計教學項目,數字技術與課程教學相融合完成教學實施,深度挖掘在地文化開發體驗式旅行產品。
該堂課的思政育人目標為:通過品牌實踐活動和典型教學資源,培養學生使用新技術工具,創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力,并通過團隊協作,培養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知識目標為:掌握產品路書的制作要點和方法;熟悉線路行程單制作的標準及要求。能力目標為:會對旅行社產品各要素資源進行篩選組合,完成產品路書;能使用新技術工具策劃、制作旅游線路產品,并制作完整的線路行程單。
四、展望與思考:打造有溫度有力量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雙高計劃”建設要實現人才培養“增值賦能”,應培養“德技并修”的有用人才[9],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統領[10],立德樹人也是“雙高計劃”背景下“三教”改革的根本所在[11-12]。然而,部分教師對思政元素的理解泛化,將思政元素在課程中生硬融入[13],導致課程思政走向形式化的誤區。教師應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課程思政教育能力[14],圍繞課程知識傳授與思想啟迪、價值引領的結合程度[15],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評價考核機制。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以“雙高”建設為契機,構建了以“六維度立德樹人”培養體系為引領,“職業生涯+職業使命+終身學習”為主線分模塊設計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從課程體系設計、課程標準制定、教學內容選取、課堂教學實施、課外實訓實踐、課程考核評價等多個維度生動融入思政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內動力,學生綜合素養與專業技能全面提升,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接下來,旅游管理專業將深入探究崗課賽證融通模式下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路徑,進一步打造完善有溫度有力量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2-13)[2022-03-09].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wm=9207_00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EB/OL]. (2019-04-01)[2022-03-0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 (2020-06-01)[2022-03-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4] 徐春紅. “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旅游類專業群建設思路與實踐[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5):31-35.
[5] 宋妍妍,楊彩華. 成都攻堅5+5+1重點產業領域[N]. 成都日報,2018-07-11(04).
[6]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文旅經濟 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的意見[N]. 四川日報,2019-04-30(01).
[7] 鄒祖銘.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N]. 中國環境報,2021-10-22(01).
[8] 蔡尚偉,丁錦簫. 產業融合視閾下文旅產業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現狀與對策——基于對成都的考察[J]. 廣西社會科學,2021(01):118-123.
[9] 楊文杰,李延平. 價值追求、現實困境與破解策略:“雙高計劃”背景下西部高職教育發展審思[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5):77-85.
[10] 朱善元,李巨銀,楊海峰,等. 以國家“雙高計劃”引領高職院校“提質賦能”的路徑與舉措[J]. 江蘇高教,2020(12):144-147.
[11] 秦華偉,陳光. “雙高計劃”實施背景下“三教”改革[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3):35-38.
[12] 尹顏麗,曹茂慶. “三教”改革視域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實施現狀與對策[J]. 教育與職業,2021(22):76-81.
[13] 陳磊,沈揚,黃波. 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方向、現實困境及其實踐超越[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4):51-53.
[14] 王春燕. 勝任“雙高”建設的教師隊伍能力圖譜與提升路徑研究[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16):84-89.
[15] 陸道坤. 論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實施[J]. 思想理論教育,2020(10):16-22.
(責任編輯: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