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魯華 魏照坤



[摘 要]文章針對高校專業課教學,從滿足學生自主性、個性化學習需求,德育要素融入課堂教學的有效方式,學生能力的提升及教學目標達成度的評價方法四個方面進行了融入課程思政的高校專業課教學策略實踐研究。在交通運輸設備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在豐富課程學習資源的基礎上,利用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時學習狀態靈活安排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挖掘思政元素,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及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并回歸德育教育;基于教學目標將知識分類并設計相應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提升;課上課下通過多種方式、途徑深入了解學生,結合計算機大數據分析、學生自我評價等方式評價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通過評價發現問題并反饋修正,以持續提升“教”與“學”的效果。
[關鍵詞]專業課; 課程思政;能力提升;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1-0017-05
一、高校專業課教學中要解決的四個問題
在高校專業課教學過程中,筆者一直堅持“立德樹人,圍繞學生,靈活‘教與‘學”的教學理念,認為要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責任心,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主動思維的習慣等,才能真正實現“有效大學課堂”,并注重通過教學評價及反饋來持續提升教學效果。基于此,筆者認為在高校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解決如下四個問題:
(一)在目前的“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習慣,并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學生要具備積極主動學習的態度,這一點對知識教學及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提升至關重要,如果再能培養學生的主動創新性思維習慣,就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及應用、創新能力。而目前在高校專業課教學中,部分教師不重視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或者缺少有效的方法。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二)如何在專業課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
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備良好的情感處理能力,這不僅是高校育人的首要目標,而且是促進教學效果提升的有效手段。但是專業課課程思政若脫離教學內容,或者課上占用時間太多,會使學生產生疑惑;若采用簡單說教、生硬灌輸的方式,導致學生不認同課程思政教育,則難以達到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因此,專業課的課程思政融入,需要在目標的提出、教學內容及教學環節的設計等方面都從課程知識點及學生特點出發,應自然引出思政元素,不能脫離專業知識點,要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來影響學生、塑造學生的品德及價值觀。
(三)如何在讓學生扎實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能力
目前,部分高校專業課課堂仍是以教師全程講述專業知識為主,教師只注重把相關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忽略了學生各種能力的提升,導致學生只是了解或熟悉相關專業知識,能力提升不足。如何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基于專業課內容及學生特點,采用各種靈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在扎實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創新性思維習慣、提升實踐創新能力及人文素養等,這也是提升專業課教學效果需解決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四)如何評價教學目標達成度
教學評價的意義不僅在于了解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通過評價反饋使專業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持續提升。教學評價不是僅在課程結束后進行,而是應該貫穿課程開始之前、授課過程中、課程結束后及學生后期的發展追溯。不同階段,評價目標或內容不同,評價的方式也不同。因此,應建立包括評價內容及評價方法的高校專業課課程評價體系。
以交通運輸設備課程為例,筆者在課程開始前、授課中及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分析,深入了解班級學生整體學習特點、個體學習需求及實時的學習狀態,結合課程內容特點及課程教學目標等,探索如何解決滿足學生自主性、個性化學習需求,專業課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學生能力提升以及教學目標達成度評價四個問題。
二、課程教學目標分析
本課程面向大一學生。筆者所在學校生源較好,學生整體學習態度認真,但對專業缺乏了解,專業認同感低,缺乏學習主動性及創新性思維,因此需要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責任心。依據課程內容特點、學生特點、學校及專業發展目標,筆者制訂了如圖1所示的教學目標。
[學校:工科主導,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專業: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應用創新型人才][課程:基礎性、實踐性強,知識面廣,學科交叉][學生:生源較好,學習態度認真][教學目標][專業基礎知識能力][實踐及主動創新思
維能力][思政目標:人文及工程素養,責任、愛國、合作、品性][交叉學科知識學習,綜合交通協同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對應點][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熟悉交通運輸設備性能,具有較強的綜合運輸分析能力,把握學科發展現狀及前沿動態][具備組織管理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具備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意識][圖1 交通運輸設備課程教學目標] [ ][ ]
三、課程教學策略
為達到上述教學目標,針對自主性、個性化學習,課程思政,能力提升以及教學評價四個問題,筆者采用了如圖2所示的教學策略。
具體實施策略如下:
(一)以學生為中心,探索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及創新性思維習慣的混合式教學方法
對于基礎知識部分,要求學生進行線上自主學習,教師提前發布學習任務及學習要求。建立交通運輸設備在線教學資源庫,除了收錄本課程教學資源,教師還要充分挖掘互聯網相關資源。允許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資源或平臺完成課程知識點的自主學習。對學生不做硬性要求,而是根據其特點滿足其個性化學習需求。在此過程中,教師建立學生學習檔案,基于學生的學習記錄、平時表現、性格特點等對學生進行分類管理(每一個類別可以有多個學生,也可以只有一個學生),對每一類學生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策略。
通過評價反饋機制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并促使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完成線上學習任務。教師根據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的評價及課程重點、難點知識進行課堂授課,保證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能力水平。
教師圍繞課程知識點設置不同深度、廣度的課下探究任務,學生根據自身興趣、能力選擇任務完成,體會成功的喜悅。教師注重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并引導學生將任務內容深入拓展,參加競賽或發表論文、申請專利等。
要求學生在自我分析的基礎上,制訂學習目標及學習計劃。教師結合學生目標及計劃制訂情況,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以適應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也讓學生適時地反思自己的目標達成情況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等。
(二)挖掘德育要素并將其融入課堂教學
根據專業課知識點、學生特點及德育要素內容特點,將德育要素融入課堂各環節。在課堂開始挖掘引入案例中的德育要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動力;課中挖掘知識點相關思政要素,潤物細無聲地將其融入教學,增強學生心理感受;課堂總結時基于知識點拓展提煉思政要素,引發學生情感共鳴。根據教學內容特點、課堂氣氛等設計啟發引導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分享感受,以提升認識。除了在課堂教學環節融入德育教育,在小組任務、學生自我評價、報告分享等方面也可通過問題的巧妙設計融入思政元素,使學生通過主動思考加深感受。
(三)在讓學生扎實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能力
基于課程知識點及行業最新發展,將知識分為基礎、拓展、研究型、綜合復雜型和德育知識,并根據知識特點設計相應教學模式,如圖3所示。本課程的能力提升是指學生在具備課程基礎知識、掌握運輸設備發展前沿的基礎上,鍛煉創新性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綜合交通協同管理能力、交叉學科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
在知識分類的基礎上,設計團隊創新設計任務、課下探究性學習任務,讓學生撰寫報告并評述;基于學生的創新性想法及興趣愛好,鼓勵其參與各類科技競賽,引導學生進行論文寫作或專利申請。通過這種方式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培養其交叉學科知識學習意識,鍛煉其創新設計能力。
(四)課程教學目標達成度的有效評價方法
針對課程教學目標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自主學習及個性化學習情況、能力(如創新性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提升情況、課程思政教育目標達成度等,具體評價方法如下:
課程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考試及其他各類探究性學習任務、小組任務的完成情況。
自主學習及個性化學習情況:線上學習大數據綜合分析,基于興趣自選課題探究的成效分析,參與競賽、撰寫論文、申請專利的積極性及成效分析:
能力提升情況:能力提升包括主動創新性思維、實踐能力、綜合交通協同、交叉學科學習、團隊合作等方面。評價方法一是在考試卷中增加相應考查題目,二是通過學生個體或團隊任務完成情況、課堂問題思考及回答情況、參與競賽成效等進行評價。
課程思政教育目標達成度:采用的評價方法,一是在考試卷中增加評述性案例分析題,以考查學生思想認識。例如針對一個公路橋梁垮塌的事故案例,要求學生從人、車、路等方面來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并發表自己的看法。從學生的分析中,可以判斷學生價值觀、責任感等。二是課程結束后增加學生自我評價,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效果以及思想認識的變化,并思考后續的學習計劃等。通過學生自我評價,既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又可以促使學生提高后續學習的效率。三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課上與課下多方面、多方式地與學生溝通交流,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四是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持續的跟蹤了解,通過學生思想、行為、學習狀態的反饋來評價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并進行持續改進。
課程思政教育目標達成度的評價方式要靈活,具體到每一個學生。通過師生交流、學生回答問題、學生自我評價及同學互相評價、學生課下參與各種活動及平時生活學習的表現等方面來觀察學生在價值觀、情感處理能力、責任心等方面的成長變化。評價可分散于課程作業、課堂提問、課后調查與交流、小組任務等中,教師可據此發現學生的思想問題,及時加以引導并持續評價反饋。
在課程教學目標達成度評價過程中,教師應基于課堂大數據分析,確保定性與定量評價的有效結合,并建立智能化分類、多角度的課程教學目標達成度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以保證教學目標,尤其是課程思政教育目標達成度評價的有效性。在授課過程中、授課結束后保持持續的評價反饋,保證教學效果的持續提升,實現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學生、教師及教育賦能。
四、教學實踐分析
(一)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方面
根據網站統計數據,如圖4所示,大部分學生課前能主動完成線上自主學習任務。也有個別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利用其他互聯網資源或利用課堂授課時間完成課程知識點的學習,對這些學生不做硬性要求,而是針對其特點滿足其個性化學習需求,只要求其完成相應學習任務即可。
(二)小組任務、團隊合作、創新設計
教師布置小組任務,讓學生合作進行交通運輸設備創新設計。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設計,鍛煉了對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通過構圖繪畫也培養了藝術素養。
(三)創新性思維啟迪
教師在課堂中根據知識點內容發布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啟發學生思維。例如教師可提問:“你設想的未來的公路交通是什么樣子?可以從各種設施、組織管理的角度,回答具體一些。”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并將專業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出了很有意思的創意,如圖5所示。通過問題啟發,讓學生積極動腦,而不是僅僅用耳朵聽,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除了通過提問啟迪學生創新性思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探究性任務來完成,這對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效果也較好。
(四)思政教育、學生自我評價
學生在課程結束后進行自我評價,對自己的學習收獲、思想認識進行總結反思,對后期的學習進行計劃。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可了解德育教育效果。
(五)學生實踐、創新等成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激發學生創新性思維,讓學生體現自己的責任和擔當;督促其制定目標,利用各類競賽加深、擴充交叉學科知識,并持之以恒。鼓勵學生結合課堂小組任務或探究性學習作業參與競賽、撰寫論文等,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水平。學生學習積極,并根據興趣愛好參與了各項活動。例如專利方面,學生申請了“一種智能獨立式公交站牌”“一種多功能集成式公交站牌”“一種新型太陽能海參養殖智能供養機”等專利。發表論文方面,學生發表了《甩掛運輸的掛車定位監控系統設計》等論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及競賽方面,交通運輸2018、2019級學生獲獎的有75人次,包括各類校級、省級甚至國家級比賽。這些成果也很好地體現了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五、結語
在致力于追求切實提高專業課育人效果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體會到要將專業課知識傳授與課程思政目標有效融合,掌握好度,基于知識點自然引出思政元素,這樣不僅可以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學生、塑造其品德及價值觀,還可以促進學生專業知識能力、實踐及創新能力等的提升。考核及教學目標達成度的評價方式要靈活。除了課堂作業、課后考試等方式,還要根據學生特點靈活設置多種考核和評價方式,改變千篇一律的考核、評價模式。此外,教師還要做一個有心人,不斷提升自身教育教學素養,要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記錄好學生的思想變化情況,不斷完善學生學習檔案。本文以交通運輸設備課程為例,對高校專業課教學中學生自主性及個性化學習、課程思政、能力提升和教學評價四個問題進行實踐研究,總結經驗,對高校專業課育人效果的提高具有借鑒價值。
[ 參 考 文 獻 ]
[1] 張爍.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 彭紅軍.高校專業課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與實踐探索[J].大學教育,2021(5):1-3.
[3] 鄭燕林,任增強.落實課程思政的策略與舉措:以《教育傳播學》課程為例[J]. 中國電化教育,2021(3):46-51.
[4] 陸道坤.課程思政評價的設計與實施[J].思想理論教育,2021(3):25-31.
[5] 周艷芳.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探析[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33):36-38.
[責任編輯: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