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莉潔 徐燁然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展要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育中需要知信行統一,這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的目標。要想實現層次化、主體化、相互轉化等,需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對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進行分析,要結合多項理論開展具體活動,這樣能夠解決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難題,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文章對“知信行統一”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維度和實踐進行分析,希望能夠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為相關人員提供幫助。
關鍵詞:“知信行統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維度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03-0073-04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需要做好思政課程,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實現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政治自信。思想政治課程就是闡述和傳播馬克思主義,闡述黨的創新理論,是學生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這門課程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培養都有較大的幫助[1-2]。思政課程培養需要實現知信行統一,要充分結合這一觀點,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發揮理論課程的價值,在思政課程教育中落實到全員教育,提高思政課程的理論性和親和力。
一、“知信行統一”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概述
(一)“知信行統一”概述
知信行模式是一種運用在健康教育、康復醫學等領域的干預理論[3],這種理論對人們行為改變有較大的幫助,其運用要結合學生的知識體系,要以信念和態度為基礎,促進學生的行為改變,要將這一理論運用到知識理念態度行為等方面,最終實現良好的教育知識進行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運用“知信行統一”能夠合理地處理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并且可以將知識教學態度轉變、行為轉變等運用到教學中,對學生思想轉變產生較大的幫助。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是培養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這種教學活動對中國社會特色建設有較大幫助,可以培養高質量的接班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也有較大的意義[4]。
(二)“知信行統一”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價值
1. 以知識為基礎進行課程教學
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將知識傳授作為基礎,將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遵從知識形成的基本規律開展活動,這樣能夠促進大學生思想模式轉變,實現知信行的統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圍繞教育目標在具體活動中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促進教學改革,形成教學模式,從多個思維維度開展各項活動,這樣能夠解決具體問題,并且可以逐步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理性判斷能力。
2. 全面培養學生發展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促進其全面發展,而知信行統一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育人規律,將其運用到高校課程育人中,可以培養高素質人才。高校辦學的過程中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教學,做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工作,為學生成長奠定基礎。教師在教學中應專注教學目標,開展各項活動,能夠結合思想政治課程的關鍵,開展各項活動,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大學生的成長。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遵循教學規律,在這個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成長規律開展各項活動[5]。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要讓學生對思想有正確的認識,構建認知模式,激發學生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促進學生思想價值觀的形成。
3. 促進高校思想政治課程育人模式的落實
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一直存在較多矛盾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要轉化這些規律,促進思想政治教學,要解決課堂上存在的問題。搭建有效的知識結構,要建立情感橋梁,才能夠實現指導性的過程,實現知信行的統一。
例如,在具體實踐工作中,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深刻認識并深入挖掘偉大建黨精神中所蘊含的科學內涵和育人價值,注重在大學生思政課中嵌入偉大建黨精神的內容,不斷提高思政課程的時代性、鮮活性和感染力,使學生真正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不斷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努力打造“知信行統一”的思政育人格局。
二、 “知信行統一”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維度分析
知信行統一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需要從多個維度展開,主要是從層次性、主體性、相互轉化維度、生活世界維度開展思想教育活動,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學要將各個環節連接在一起,實現層層遞進解決教學問題,要用科學的理論內涵指導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一)層次性思維角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要充分考慮內容的層次性,兼顧課程知識,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知識內容,促進思想政治課課程教學順利進行。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其次是課堂形式,要從知識的角度揭示馬克思主義,并且要確定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從方法論角度客觀闡述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對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等進行分析,這樣能夠讓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器解決具體問題,可以在錯綜復雜的形勢下解決具體問題,促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6]。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具有政治屬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政治內容,充分考慮其科學性、真理性和實踐性,要傳播知識體系和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構建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達到政治認同、思想認同。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讓內容設計結合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愛黨愛國的情感,將思想政治課程帶入生活中。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勾連,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教育引導學生從偉大建黨精神中升華理想信念,把學習奮斗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以偉大建黨精神為價值引領,鑄牢“四個自信”,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二)主體性思維角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要強化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尤其是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知識情況,這樣才能夠實現良性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把握學生的主體性,考慮學生與教育者之間的主客體關系,知識傳輸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積極的交流和溝通,并且將整個教育過程作為落腳點,開展具體活動。受教育者應該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溝通的過程中獲得認可,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指導學生主動地接受知識。教師應該消除話語差異,解決具體問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學生要主動地轉變自身的思想行為,在學習過程中適當轉變主動參與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適當地轉變交流方式,讓學生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7]。同時,在課堂中要營造良好的對話情景,讓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意見,并且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這樣能夠達到實現學生的思想升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克服大學生缺場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應該形成探索研討式的教學氛圍,這樣能夠深入其中開展各項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深入學生進行調研,通過調查問卷和訪問方式開展各項活動,了解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結合學生的期望和興趣點,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解決具體問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緊扣學生需求開展各項活動,設計合理的話題,教學內容形式、課堂方面都應該進行調整,實現良好的教學模式設計解決具體問題,提高教學質量。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進行思考,對于錯誤的思維方式進行批判,對正確的思維方式進行宣揚,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
(三)相互轉化維度角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從不同層次內容的轉化進行積極探索,實現知信行的有效轉化,滿足教學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需要促進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還應該形成理性的認識,提高教學的穿透力。知信行教育的過程中要遵循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還應該在實踐中體驗相關知識,在往復循環的過程中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這樣才能夠讓學生了解真理,在學習的過程中感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知信行的轉化實現課程教學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理論需要結合實際進行轉化,要強調教育思想性和實踐性,合理設置理論課程和時間內容,這樣能夠實現不同環節的結合,促進教學質量提升。要形成知信行三個層次轉化的中良好格局,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積極開展各項思想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思想觀念,實現相互轉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主動關注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堅定理想信念,培養其擔當精神,通過調研考察實現辯證思考。在這一過程中,強調對學生現實表現的考查,通過實踐成績評定,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生活世界維度角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思想政治課,全面拓展思想政治,努力做到全面育人,實現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有機銜接。思想政治課程教育要扎根于學生的生活之中,樹立高目標,貼近學生生活,才能避免思想教育的理想化與空洞化。高校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要立足學生的生活,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解決具體熱點實施;同時還應該了解社會現實問題,聚焦社會問題,披露社會不足,強化問題導向,使用思想政治理論解答社會問題,這樣能夠解決學生的疑惑。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要切實關注大學生的生活情感與道德問題,積極拓展新型課堂教學互動模式[8]。特別是可以結合裸聊和網貸等詐騙問題進行教學,從而增強學生辨別詐騙的能力以及防騙意識,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使學生將學習到的思想理論運用到生活。
三、“知信行統一”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策略研究
(一)教學與研究活動相結合,認識思想教育規律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提高課程的實效性,就需要將教學活動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研究相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不斷改進,深入教學活動,在具體教學中需要結合知信行進行相互轉化,了解其規律,開展各項教學研究活動。教師要對課程內容體系進行研究,制訂教學方案,應該結合目標理念等,把握教材脈絡,深入挖掘分析,了解教學現狀,并且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將理論與生活實際聯系到一起,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轉變[9]。同時,教師要轉變教學模式,明確教學要求,借助數字化教學技術進行思想政治教學,如云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將教學資源優化整合到課堂中,這樣能夠實現課堂教學精準性,解決具體問題,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吸引性。
(二)對話式教學模式開展思想政治理論教學
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激活學生的主體,并且讓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有溫度,關懷學生,這樣能夠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親和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懷學生,實現知信行的統一,以對話方式平等交流,這種教學情境能夠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空間,在這個過程中促進學生思考,解決具體問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并且要重視對大學生獨立人格意識的培養,重視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讓學生有獨立的觀點[10]。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要關注青年學生所思所想,直面其理論焦慮和現實焦慮,還應該以問題為切入點進行情景對話,在正確價值觀的引領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建設多維度課堂開展教學活動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要發揮社會實踐的作用,還應該從不同層次和類型方面開展社會實踐,積極地進行社會實踐,將專業教育服務社會與新媒體結合,形成新的教學格局[11]。教師要深化社會實踐的規律,把握社會實踐對大學生的影響,探索教學機制,同時要關注大學生的思想狀態,了解其思想意識等,為大學生自身成長建立良好的環境,促進思想政治教學活動順利進行[11]。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需要提高課程的實效性,在具體建設實施的過程中,要從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學術組織等方面開展各項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各項活動,思想教育活動要考慮學生的思維模式和思想價值觀等問題。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堅持立德樹人,并且全面貫徹育人理念,推動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達到知信行三者統一。
參考文獻:
[1] 喻維春. 基于紅色文化傳承視域的高校思政教育現狀和對策——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分課堂教學實踐與反思》[J]. 中國油脂,2022,47(05):161.
[2] 劉婷.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路徑探索[J]. 陜西教育(高教),2022(05):20-21.
[3] 張婷婷,張卿,趙鵬,等.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究——以河北農業大學渤海學院為例[J]. 湖北農機化,2019(24):166-167.
[4] 周本衛,朱成山.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12):32-35.
[5] 楊影.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創新研究——以長春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為例[J].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1,40(11):159-163.
[6] 魏曉亮.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徑——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指導》[J]. 領導科學,2022(05):157.
[7] 劉興平. “知信行統一”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維度與實踐方略[J]. 學術論壇,2020,43(06):120-126.
[8] 劉娜,劉麗華,宋立華. “大思政”教育格局下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探索——以滄州交通學院為例[J]. 大學,2022(12):189-192.
[9] 唐鳳霞. 信息技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模式探究[J]. 黑河學院學報,2020,11(12):118-119+148.
[10] 孫俊芳. 弘揚紅色文化,加強學思用貫通,踐行知信行統一——上海紅色文化指導下的高職育人模式探索[J]. 高教學刊,20 20(05):180-182.
[11] 肖暉,劉詠梅,曹建軍,等. 基于“行知精神”的地方應用型高校地理信息科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實踐[J]. 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4(Z1):64-69.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