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踐教學是職業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是提高學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加強實踐教學是提高中職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文章以沈陽市旅游學校創新構建“TIPS”實踐教學模式為例,對“TIPS”實踐教學模式的含義、構建目標、研究過程與路徑、解決的教學問題及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操作規范、創新之處及應用效果等進行探究,旨在提高中職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并給更多的同類院校科學、高效地開展實踐實訓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職教育;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TIPS”;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1-0081-04
隨著智慧旅游業的迅速發展,旅游產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在此背景下,中職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如何抓住旅游職業教育的新機遇,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培養符合新型業態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已迫在眉睫。沈陽市旅游學校立足于旅游業現狀,反思當前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構建了中職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TIPS”實踐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體系,以期抓住旅游職業教育的新機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TIPS”實踐教學模式的含義
沈陽市旅游學校以學生為主體,基于中職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學情,提出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TIPS”實踐教學模式。“TIPS”實踐教學模式具體含義如下。1)“T”—(Training base)實訓基地。學生的實訓教學主要是在校內外的實訓場所完成的,因此實訓基地建設好壞直接關系著實踐教學能否實現目標。2)“I”—(Intelligence tech)智能技術。在旅游數字化發展背景下,中職學校將“智能技術”應用到實踐教學中,可以通過增強學生體驗實現沉浸式的教學,從而有效解決實踐教學不足的問題。3)“P”—(Professional skills)專業技能。在實踐教學中,中職學校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以保證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實現“無縫對接”。4)“S”—(Service awareness)服務意識。在教學實踐中,中職學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并使之內化為學生的職業素養,進而成為一種職業習慣。“TIPS”實踐教學模式的四個要素缺一不可,即以實訓基地為載體,以智能技術為抓手,以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為核心,以強化服務意識為重點。
2.“TIPS”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目標
本校通過改革實踐教學模式,創造性地提出了“TIPS”實踐教學模式,以使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實現五方面的轉變。一是實訓方式從單向傾聽轉變為多向互動體驗和系統操作,實現智能技術的多維賦能。二是教學內容從落后于業態轉變為緊貼新業態,增強專業建設對行業的適應性。三是評價方式從單一傳統的結果性評價轉變為多維反饋的過程性評價,實現全學程評價。四是專業教師從“雙師型”轉變為有智能教學意識和技術的“智慧雙師型”,實現教師的專業成長。五是學生從學習興趣不足轉變為學習積極性較高,實現學生學習效能的提升。
本校對“TIPS”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共經歷了以下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為理論孕育和構建的基礎階段(2014.04-2016.06)。隨著《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相繼出臺,本校依托“遼寧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重點專業建設項目,經過調研和論證創造性地提出“TIPS”實踐教學模式。此階段的標志性指向為教育部和國家旅游局出臺的兩個文件,以及遼寧省首批改革發展示范校的批復。標志性成果為制定全國導游服務專業教學標準和四個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創建遼寧省首批改革發展示范校申報書及國家萬名旅游英才計劃立項證書。
第二階段為理論體系和成果形成階段(2016.07-2018.05)。本校積極組建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師團隊,開展“TIPS”實踐教學模式的理論探索與研究。在此階段,學校抓住機遇,對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載體———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了增建。此階段的標志性指向為遼寧省首批改革發展示范校的驗收文件。標志性成果為學校被遴選為全國職業院校旅游類示范專業點,并牽頭完成了國家教學資源庫,出版發行了“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立項教材《導游業務》、校本教材《遼寧景點導游實訓》《導游技能考核實訓與模擬》等。
第三階段為深入研究和實踐驗證階段(2018.06-2020.10)。在此階段,本校分別完成了國家級和市級課題結項工作,使“TIPS”實踐教學模式理論體系更加完善,有效提升了本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此階段的標志性指向為完成研究總報告,高標準的共享型實訓大樓投入使用,建成數字化校園。標志性成果為學校被遴選為首批全國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典型,2個研究課題獲得結項證書,出版創新型實訓教材《中職旅游服務類專業實訓項目標準化指導書》,項目負責人入選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教學名師(全省中職學校唯一入選)。
第四階段為成果持續檢驗與推廣階段(2020.11-2022.6)。“TIPS”實踐教學模式持續推廣應用,并取得了系列成果。此階段的標志性指向為學校被教育部遴選為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立項單位和專業領域子課題立項單位(全國中職旅游學校唯一入選),并公示文件和立項證書。標志性成果為“TIPS”實踐教學模式研究成果榮獲遼寧省教學成果特等獎,發表了2篇成果論文,學生獲國賽金獎、國家獎學金等。
1.“TIPS”實踐教學模式主要解決的教學問題
(1)解決了智慧旅游背景下中職旅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單一、學生體驗感不足的問題。(2)解決了專業教師數字化資源與手段匱乏,實踐教學內容與旅游業態變化不匹配的問題。(3)解決了校內實訓工位應用場景化不足等問題。
2.“TIPS”實踐教學模式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
(1)建設“訓·產·創”共享型智慧旅游實踐基地。一方面,學校投入了近4000萬元人民幣,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全力打造了“仿真+全真”旅游實踐基地,改善了教學環境,有效解決了實踐教學模式單一、訓而不實、學生實踐能力不強、學生實習就業穩定性不高等問題,滿足“訓·產·創”一條龍需求。另一方面,學校通過以訓促產、以產帶訓和產訓寓創的方式鍛煉了學生識崗、訓崗、熟崗、頂崗的能力,促使學生實現了由生手到熟手再到能手的身份轉換,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2)構建多維反饋的過程性評價,實現全學程評價導向。“TIPS”實踐教學模式以多維度為立足點,以多層面為切入點,以多模塊為支撐點,更新了評價模式,使評價能夠全面對接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3)重塑智慧+職業能力遞進式“四模塊”課程體系。構建與智慧旅游需求相適應的,由職業素養課程、專業核心課程、職業拓展課程、專門化方向課程構成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強化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分層遞進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與服務意識。
(4)建設數字化創新教學團隊,打造“智慧雙師型”師資隊伍。本校以全國旅游教育名師為引領,創新建立“國家金牌導游(遼寧)聯合工作室”,并針對“TIPS”實踐教學模式開展了全員培訓、全員實踐、全員打造有智能教學意識和技術的“智慧雙師型”師資,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從而打造出一支具有較強“團隊聚合力、自我創新力、理實統合力、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教學團隊,并入選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和專業領域子課題“基于團隊協作下的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TIPS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立項單位。
本校在多年的探索實踐中逐步梳理出“TIPS”實踐教學模式的規范操作步驟。具體如下。
步驟一:布置實訓任務。在授課前,教師要提前為學生布置實訓任務,說明完成任務的注意事項,并鼓勵學生通過官網、微信公眾號等自行收集、匯總與實訓任務相關的學習資源。該步驟操作的重點在于調動學生參與實訓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為實訓教學目標達成奠定了良好基礎。
步驟二:教師示范指導。中職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能力不強,實踐經驗較少,還需要教師進行操作流程的講解和指導。因此,在實踐課堂上,教師必須為學生做好示范操作,以幫助學生明確操作中的技術關鍵點和難點,讓學生可以快速、準確地掌握操作規范。
步驟三:學生模擬訓練。學生通過課前收集資料及教師的示范指導可以明確操作規范和操作流程,然后或獨立或分組進行模擬訓練,并按要求完成學習手冊中的實踐學習內容。該步驟需要學校提供理實一體化的實訓室或真實的企業環境,助力學生完成虛擬仿真模擬訓練或全真工作流程。
步驟四:多維評估考核。學校探索實施“三個一”手段,力爭實現師生方、家長方、同行方、企業方、督導方、領導方共同參與的多維評價,即每節課一評、每個項目一評、每學期一評。在多維評價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強調過程性培養和習慣性養成,以使評價更加客觀、全面。
“TIPS”實踐教學模式除了體現在教學模式的創新上之外,還在以下三方面有所創新。
(1)教學理念創新。“TIPS”實踐教學模式緊緊抓住利用智能技術手段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和適應旅游業態新變化這個目標,以實訓教學中“能再現、能體驗、能互動”為牽引,以覆蓋旅游全業態為重點,構建專業數字化智能教學體系,建成了全業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立了貫穿實踐教學全過程的具有智能應用場景特色的實踐教學機制。
(2)教學環境創新。學校堅持校企共育、共訓、共享育人理念,共建“智能技術”賦能的“訓·產·創”共享型旅游實踐基地,開發“智慧+職業能力”遞進式“四模塊”課程體系,以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為依托,借助智慧職教、學習通、雨課堂、騰訊會議等智慧平臺開展線上線下雙聯動教學,將智能技術貫穿于整個實踐實訓過程,形成了“仿真”+“全真”交互進行,“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智能、高效學習生態環境,促使學生實現全崗位成才。
(3)評價方式創新。學校構建了涵蓋“專業技能、職業素養、服務意識”三個目標維度,由“學生、教師、企業、社會”等評價主體參與,通過“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成長手冊、專業實訓報告手冊、專業頂崗實習手冊”三種方式反饋的“三四三”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改變了單一傳統的結果性評價,解決了實踐教學缺乏明確的學習成果和評價標準的問題,提高了教與學的實效性。
1.“仿真+全真”交互進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課堂仿真的職業環境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與真實的工作環境聯系起來,從而顯著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企業全真的職業環境可以對學生的技能進行精雕細琢。“仿真+全真”交互進行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突破技能難點和關鍵點,顯著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1)2017年-2020年,沈陽市每年開展專業學業水平監測,考核內容為現場導游講解,分別采取傳統的導游講解方式(教室)和虛擬仿真空間導游講解方式(實訓室)。通過對比發現,應用“TIPS”實踐教學模式后,學生的考核成績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逐年提升,這說明“TIPS”實踐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學業水平具有促進作用。
(2)2020年以來,“TIPS”實踐教學模式對于學校破解線上實踐教學難題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學校以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為支撐,巧妙運用虛擬仿真軟件,借助騰訊會議、學習通等互動平臺,模擬現場導游講解→直播云游→文字評價“多軌互動”,展示了“網課變云游·導游帶你走”的新技術流派,達到了“展示評論兩不誤,清晰直觀高速度”的效果。
(3)“TIPS”實踐教學模式實施以來,本校畢業生質量顯著提高,就業率逐年提升,中職對口升學率連續多年達95%以上,1+X研學旅行策劃與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通過率100%,校企合作單位每年增加率為5%。本校學生榮獲省級以上職業技能大賽獎項31人次,其中有酒店服務國賽金獎,實現了東北地區本賽項金獎零的突破。導游服務國賽兩名選手均獲得了個人一等獎和團體一等獎,是東北地區唯一獲得金獎大滿貫的中職學校。3名國賽獲獎選手獲得國家級獎學金。
2.專業建設成果豐碩,提高了專業知名度
“TIPS”實踐教學模式推動教師積極開展課堂革命、教育科研、企業實踐,豐富了教師的專業內涵,增加了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有效助推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打通了教學、科研、服務、育人各環節,通過校企協同實現了工作過程育人。學校現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萬名旅游英才”10人,省級以上教學名師3人,旅游專業帶頭人1人,“興遼英才計劃”教學名師1人。獲省級以上獎項22人次,完成相關課題15個,論文13篇,出版教材著作11部,數字資源庫4套,人均實踐超過240學時,該團隊被教育部遴選為首批全國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典型案例、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及專業領域子課題立項單位。
3.引領示范作用突出,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
(1)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獲評全國職業院校旅游類示范專業點,學校成為全國旅游行業指導委員會理事單位、中職導游服務專委會主任單位,牽頭完成了全國中職旅游類專業教學標準和教學資源庫建設。
(2)學校與其他11所創新團隊立項單位成立文體旅游共同體,與高等院校結成“研合共同體”,設立了“華南師范大學旅游發展研究中心院校研合基地”。成果輻射四川省旅游學校等35家中職學校、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等7家高職院校和30家用人單位,還吸引了省內外百余位領導、專家及教師到校學習交流。育人成果被“人民日報”“中國旅游新聞網”“職教之音”等十幾家媒體、平臺報道,社會反響良好,實現了質量、效益、影響力的三維建設目標,大幅度促進了學生的綜合發展,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培養符合新型業態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業態和疫情催生著旅游職業教育的持續迭代,職業結構朝扁平化、網絡化、融合化方向發展。為學生創設智能、高效的學習生態環境、讓學生處于高質量的學習狀態,塑造“智慧+高素質”技能型旅游人才是校企雙方一直努力的方向。沈陽市旅游學校通過邊實踐應用邊繼續研究使“TIPS”實踐教學模式更加完善,形成了中職旅游職業教育特色品牌,給更多同類院校探求更科學、更高效開展實踐實訓教學提供了借鑒,有效提高了旅游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凸顯出更強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曲建光.中職旅游“五崗位·四模塊”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J].旅游縱覽,2016(02).
[2]喬海燕.基于職業能力取向的高職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探索[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6).
[3]李君娜.2.5+0.5學制下中職旅服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36).
[4]馬萍、仲濤、王玲.智慧旅游背景下中職旅游專業“TIPS”實踐教學模式的理論構建與實踐[J].旅游縱覽,2021(12).
[5]王玲.文旅融合背景下中職旅游專業“TIPS”實踐教學模式探究———以A校為例[J].旅游與攝影,2022(02).
[6]邢志勤.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發展思路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6(05)
[7]劉俊平.淺析項目教學法在中職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中的應用[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04).
[8]彭文勝.構建能力遞進現代中職教育課程體系研究———以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為例[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1).
Exploration of "TIPS"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Tourism Service and Management Major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ake Shenyang Tourism School as an Example
Ma Ping
(Shenyang Tourism School,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32, China)
Abstract: 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cont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students skills.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ing the innovative construction of "TIPS"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in Shenyang tourism school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goal, research process and path, teaching problems solved, methods to solve teaching problems,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IPS"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aim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tourism service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o provide more similar colleges with science,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 secondaryvocationaleducation;majorin tourism serviceand management;“TIPS”;practical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