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衛平

摘 要:黨的二十大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科學謀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結論。增強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思想自覺,樹立“三個務必”新的座右銘,形成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的莊嚴歷史責任,明確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揭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提出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重大命題,豐富黨的自我革命價值內涵,作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黨的建設戰略部署,集中體現了黨的二十大對加強黨的建設進行創新的重大理論成果。大會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深入研究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這些重大理論成果,對新時代新征程上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黨的二十大;黨的建設;理論創新;八個成果
中圖分類號:D61;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4767(2023)01-0001-13
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進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斗新階段的關鍵時刻,黨中央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作出的科學謀劃和戰略部署覆蓋黨治國理政的各個領域,黨的建設是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1]52引領“中國號”巨輪行穩致遠、勇往直前,必須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今天我們所面臨問題的復雜程度、解決問題的艱巨程度明顯加大,給理論創新提出了全新要求。”[1]17推進理論創新是奮斗新時代新征程極其重要的大事情,黨的二十大部署了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論觀點,結出了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為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確保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新的偉大勝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一、增強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思想自覺
黨的二十大報告開宗明義宣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1]1這86個字形成大會的鮮明主題。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指出:“大會認為,報告闡明的主題是大會的靈魂,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總綱。”[1]61黨的二十大主題,是對新征程上必須舉什么旗、堅持走什么路、保持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作出的鄭重宣示,為引領中國未來發展樹魂立綱。
黨的二十大對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作了突出強調。“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被納入黨的二十大主題詞之中,報告有三處對偉大建黨精神進行強調,要求全黨始終堅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1]36。人民大會堂二樓眺臺懸掛的巨大標語上“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亮眼醒目。黨的二十大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寫入黨章。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就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從北京前往陜西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發表講話強調:“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弘揚延安精神,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發揚斗爭精神,為實現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而團結奮斗”[2]。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是黨中央對新時代新征程上全黨必須保持什么樣的精神狀態的宣示,是黨團結帶領人民砥礪奮進的強大力量支撐。
“偉大建黨精神”重大概念第一次被明確揭示,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4句話32個字凝練其深刻內涵,偉大建黨精神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標識。“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形成于中國共產黨創建之時,貫穿于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實踐全過程。偉大建黨精神四個方面的內涵相輔相成,構成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整體。“堅持真理、堅守理想”體現信仰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鑄魂偉大建黨精神;“踐行初心、擔當使命”體現黨的性質宗旨,構成偉大建黨精神的紅色基因;“不怕犧牲、英勇斗爭”體現中國共產黨人鮮明政治品格,展示偉大建黨精神的實踐風貌;“對黨忠誠、不負人民”體現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突出偉大建黨精神的價值取向。偉大建黨精神的這些內涵凝練和思想構成,薈萃了黨的百年奮斗所形成偉大精神譜系的精華,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中國共產黨人基于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表現的意志品質,構建了內容豐富、多姿多彩、代代傳承的革命精神譜系。從綿延不斷的精神世界發展中串聯起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等各個時期孕育誕生的革命精神長鏈,為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創造出重大成就和非凡奇跡提供了動力來源和力量保證。面臨各種艱難險阻和一系列風險挑戰,始終煥發生機活力、始終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這就是中國共產黨戰無不勝的重要秘鑰。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建黨精神跨越時空、穿越歷史、永不過時。黨的二十大突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要求,旨在激勵全黨把黨的好傳統帶進新征程,將黨的好作風弘揚在新時代,在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創新發展中把偉大建黨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是要鄭重宣示,全黨必須恪守偉大建黨精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和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意志品質,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3]全面貫徹執行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黨的建設的要求,必須加深認識新時代新征程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意義,以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提升全黨的精氣神,以踐行偉大建黨精神的思想自覺和實際行動,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奪取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勝利而不懈奮斗。
二、樹立“三個務必”新的座右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1]2這“三個務必”在黨的二十大報告前言部分加以強調,重要性突出。時隔70多年,這“三個務必”以繼承1949年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提出“兩個務必”的思想為基礎,樹立了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新的座右銘。
新中國成立以來,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的諄諄告誡,深深刻印在全體黨員的心里,始終在黨的建設中成為思想和實踐的遵循。“務必”意味著約束性的要求,形成必須做什么、應該怎么做的導向和規范,對黨員品行起到引領作用,是中國共產黨人進行黨性淬煉的座右銘。“三個務必”與“兩個務必”思想一脈相承,體現革命傳統的光大和紅色基因的傳承。同時,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黨中央從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出發,立足時代的新要求和奮斗的新使命,提出務必遵循的新要求,體現創新黨的建設的新成果。
“三個務必”完整保留了“兩個務必”思想,增加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兩個新務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發揚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優良作風,進行偉大斗爭,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內容非常豐富,許多重大觀點和深刻結論對發展馬克思主義黨建思想作出了原創性貢獻。黨的二十大提出“三個務必”的要求,是對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論述的思想凝練,體現黨中央基于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和奮斗目標的要求對堅持“兩個務必”作出的新思考。
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擺在“三個務必”首位,意味深長。從黨的建設不斷發展的過程看,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黨的初心使命加以揭示,是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新的話語表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由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本質決定的,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對中國人民長期夙愿的回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開宗明義就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個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反復在講,目的就是提醒全黨不要忘了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不要在日益復雜的斗爭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4]15黨的初心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把初心使命銘刻于心,“人生奮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點,才有不竭的精神動力”[4]16。“三個務必”突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進一步強化了黨的宗旨性質,凸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守的恒心和意志。
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兩個務必”的思想內核,從毛澤東同志提出這個告誡的初衷看,側重從保持黨的作風角度向全黨敲響抵御“糖衣炮彈”襲擊的警鐘,體現出在革命即將取得勝利前夕就形成了應對執政考驗的高度自覺。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要求“全國一切革命工作人員永遠保持過去十余年間在延安和陜甘寧邊區的工作人員中所具有的艱苦奮斗的作風”[5]17。中國共產黨在70多年治國理政實踐中始終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以此塑造起來的形象成為認知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重要方面。黨的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永恒主題,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砥礪全黨勝不驕、敗不餒,在成績面前保持清醒,在挫折面前激昂斗志。“三個務必”對新時代新征程上繼續發揚光大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提出了新要求。
提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新的務必要求,彰顯黨團結帶領人民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勇毅前行的實踐品性。從黨的十八大以來,“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成為黨中央領導人和黨的文獻中反復使用的話語。黨的十九大把“偉大斗爭”作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之一,號召全黨“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6]11。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第三個歷史決議,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十條歷史經驗,“堅持敢于斗爭”是其中之一,強調“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黨和人民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7]69。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是在斗爭中成長和壯大起來的,斗爭精神貫穿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8]71新時代十年,黨和人民正是因為發揚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精神才創造出一系列重大成就,才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樹立了一座座里程碑。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務必保持的意志品質,體現中國共產黨對新時代新征程肩負偉大使命的清醒和堅定。
作為黨的建設新的座右銘,“三個務必”是一個內在統一、有機聯系的整體。第一個務必強化黨的性質宗旨,第二個務必弘揚黨的優良作風,第三個務必堅定黨的意志品格,“三個務必”相輔相成,體現緊密的邏輯關系。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必然要求發揚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和彰顯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意志品格。“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和“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又是“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發揚的優良作風和體現的意志品質。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動力,不斷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始終把“三個務必”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形成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的莊嚴歷史責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1]16自建黨起,中國共產黨就把馬克思主義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黨的百年奮斗譜寫了一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創新發展史。馬克思、恩格斯從來就反對把他們的學說當作教條,中國共產黨深刻把握實事求是這一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引領中國發展進步,不斷譜寫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篇章。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信念的準則,但科學理論只有結合具體的實踐才能彰顯真理的力量。中國共產黨樹立起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得益于對教條主義歷史教訓的深刻汲取,照搬馬克思主義導致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挫折,使黨以沉重代價形成、確立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路線。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促進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孕育誕生的毛澤東思想,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孕育誕生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黨的十八大以來孕育誕生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上先后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一次次飛躍。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之樹常青才能指導實踐發展。“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一個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過程”[1]14,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真理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時代性的顯著特征,只有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深入發展中才能充分彰顯。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個結合”的基礎上,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了“兩個行”的論斷,建構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話語。黨中央首先提出了中國共產黨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馬克思主義行的話語表述。2021年7月1日慶祝黨的百年華誕,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作出新的歸納:“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8]10黨的二十大報告又加上了“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兩個行”的新論斷不是語意的重復,新話語的建構進一步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就在于把它同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機理。“兩個結合”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理論以鮮明的中國特色,“兩個行”詮釋了馬克思主義彰顯真理力量的中國創造性經驗。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以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從思想和實踐上激發了馬克思主義旺盛活力。
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賦予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莊嚴歷史責任,也是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的光榮歷史使命。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強調“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6]44-45。從黨的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內在結構說,作為擺在首位和具有根本性建設地位的政治建設,必須以屬于基礎性建設的思想建設為根本保證。黨中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結出豐碩成果,對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具有思想引領作用。
堅持“兩個結合”與領悟“兩個行”統一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實踐。把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作為黨的歷史責任,突出的是以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前進。邁上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切實貫徹執行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嶄新實踐,“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1]15。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要求全黨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刻把握必須堅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系統觀念、胸懷天下等重要思想。這些重要論述體現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的運用,為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明了方向。
四、明確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18。這個新的中心任務,把黨始終不渝的追求、接續奮斗的目標、實現偉大的夢想融合起來,形成不負歷史、不負人民的使命新擔當。
黨的百年奮斗表明,黨的建設始終圍繞黨的中心任務開展,各個歷史時期黨的中心任務不同,黨的建設具體要求和發展面貌也各呈特點。《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對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等四個歷史時期黨面臨的主要任務作了概括,各個歷史時期黨的建設都服務于黨的主要任務。黨的事業不斷向前推進,黨的中心任務不斷更新,既定的任務完成了,下一個任務提上議事日程,循序漸進地完成一個又一個黨的中心任務,構成黨不懈奮斗的歷史全鏈條。
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是與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緊密銜接的接力跑。黨的事業千秋萬代形成一棒傳一棒的接力賽,完成前一棒才能為跑好后一棒奠定基礎,最后的沖刺取決于每一棒的成績積累。從黨的十九大到黨的二十大,黨和國家事業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7]23。經過5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勝利實現。從1979年鄧小平提出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到2021年,經過40多年的奮斗,終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這個重大成就更加堅定了黨和人民的歷史自信。黨的二十大用“從現在起”提出黨的中心任務,標志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從“開啟”到“邁上”的轉變。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任務后,黨中央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吹響了新的進軍號。
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賦予實現偉大中國夢以新內涵。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以“中國夢”這個概念形成論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話語,揭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內涵,凝練中國人民長期夙愿的內核,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9]3。一百年來,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都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題展開,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就是為人民不斷創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歷史過程。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心任務包含三個關鍵詞:“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三個關鍵詞都不是黨的二十大的創新概念,黨的文獻中早就作出過表達。毛澤東同志在1964年12月就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10]341。1979年3月,鄧小平同志在闡述奮斗目標時就提出“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說“我同外國人談話,用了一個新名詞:中國式的現代化”[11]497。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則是黨經常使用的話語。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心任務把這三個關鍵詞相連接,尤其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創新表述,豐富了中國夢的內涵,從更加深刻的含義上提升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境界追求。
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揭示未來20多年黨和人民努力工作的新目標。百年來黨在實踐中明確一步步奮斗目標,激發黨和人民的前進動力。成立新中國,完成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構成黨確立新奮斗目標的歷史背景。改革開放后,黨中央從提出“三步走”戰略,到形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建成全面小康的努力,再到黨的十九大提出“兩個十五年”的步驟,21世紀中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目標的路線圖隨著實踐的深入越來越清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為在振興民族歷史征程上取得的輝煌成就倍感振奮和自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新時代黨的治國理政實踐,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發揚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精神,開創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嶄新局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四個偉大”歷史使命,以一系列戰略性舉措、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促進黨和國家事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心任務,將貫穿未來20多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的全過程,落實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取得偉大勝利的各環節,黨和人民為之奮斗的一切努力都將聚焦于黨的這個中心任務。
五、揭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1]18近現代中國社會演進的歷史軌跡表明,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勝利都不是靠拄著別人的拐杖而成功的,搞現代化也不能照搬別國的模式,依葫蘆畫瓢不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作為。黨的二十大揭示中國式現代化奮斗目標,鮮明昭示了“走自己的道路”的決心和意志。
鄧小平同志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建設目標迄今已40多年,黨領導人民在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和大踏步趕上時代的發展中,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愈益深刻,黨的二十大作出的豐富論述,初步構建起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實現了認知現代化的思想升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深邃思考,集中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之中。這個重要講話第一次從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等五個方面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8]123-124。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進一步論述,豐富了中國式現代化五大特色的內容闡釋,更加清晰地勾勒了黨領導現代化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黨的二十大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1]20這九個方面的本質要求是彰顯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特色的根本遵循。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顯示厚重的分量。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從建設社會主義遭遇挫折到改革開放的偉大抉擇,從探索新中國發展道路到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歷史實踐已經用充分的事實證明,在中國要走通現代化道路必須有先進政黨的堅強領導,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向歷史、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推進現代化建設不斷向前發展的優異答卷。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在黨的領導下一步步走出來的,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特色鮮明體現了黨的性質宗旨、共產黨執政的價值訴求,鮮明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胸懷天下、為世界發展和為人類文明作更大貢獻的志向。把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加以突出強調,揭示了我國現代化與世界上現有國家現代化相區別的顯著標志,中國式現代化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領導而打造出嶄新的樣式。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加強黨的建設最具根本性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實踐中,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問題上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結論。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的最大國情,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等重大結論,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堅持黨的領導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腦子要特別清醒、眼睛要特別明亮、立場要特別堅定,絕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動搖。”[12]61從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認識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其中的思想邏輯值得深究。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們搞的現代化“前面有‘社會主義四個字”[13]138,這是為中國式現代化定性的核心思想。自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以來,“社會主義”一詞就與共產黨人的實踐連在一起,形成社會主義發展史的不斷演進。然而,一些思想異變在形形色色的政黨中產生,諸如民主社會主義、福利社會主義的渲染,扭曲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從這層意思上說,黨的二十大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完整表述加以揭示,就從理論上為“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這個政治宣示作出了注腳。中國共產黨堅持的是科學社會主義,而不是什么別的主義。中國共產黨取馬克思主義之真經,得社會主義科學真理之真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7]26。在新時代新征程深入推進黨的建設發展中,堅定不移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對確保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取得偉大勝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六、提出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重大命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始終贏得人民擁護、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1]52-53提出解決好大黨獨有難題的重大命題,本身體現的就是黨中央對深入推進黨的建設問題保持的清醒和堅定。
提出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深刻含義不在于規模大小的考量,而在于先進本質的追求。大黨小黨是相對而言的,任何政黨只要形成一定數量上的組織規模就可以稱為大黨。中國共產黨從建黨時僅有50多名黨員發展成為擁有9 600多萬黨員的超大規模的政黨,體量之大世界少見。在世界政黨政治實踐中,大黨往往把自己的組織規模當作競爭優勢,追求數量擴大卻忽視政黨治理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因此,不僅優勢顯示不出來,而且還陷進疏于治理而遭遇競爭失敗的境地。不少資本主義國家的大黨丟失了執政地位,蘇聯共產黨也在發展成為擁有2 000多萬黨員的大黨時轟然倒塌了。馬克思主義強調質量重于數量的黨建思想,在擴大黨的組織規模時更加注重黨員的品質。圍繞黨的二十大提出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重大命題,許多理論工作者對我們黨面臨哪些獨有難題進行了研究。本文強調的是,研究解決大黨獨有難題這個重大命題,更要弄明白必須注重在哪些方面保持清醒和堅定。
首先,解決大黨獨有難題必須在黨的根本問題上時刻保持清醒和堅定。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抓住“牛鼻子”,在黨的根本問題上保持清醒和堅定是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概括過黨的兩個根本問題,一是“不要忘了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二是“在為誰執政、為誰用權、為誰謀利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的頭腦要特別清醒、立場要特別堅定”[14]。這兩個根本問題集中體現黨的性質宗旨,鮮明體現黨的政治立場,全面詮釋黨的價值取向。只有在這兩個根本問題上不犯迷糊,才能把握住解決大黨獨有難題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
其次,解決大黨獨有難題必須對“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時刻保持清醒和堅定。中國共產黨不僅組織規模的塊頭很大,而且又是歷時彌久的百年大黨。習近平總書記反復提出大黨治理問題,強調大就要有大的樣子,把這么大的一個黨管好是很不容易的,要把這么大的一個黨建設成為堅強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更不容易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凸顯了大黨治理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時刻警惕我們這個百年大黨會不會變得老態龍鐘、疾病纏身”[8]544,必須始終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全面從嚴治黨決不能有松勁歇腳、疲勞厭戰的情緒,鞏固新時代管黨治黨取得的成果,必須以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在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中邁出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堅定步伐。
第三,解決大黨獨有難題必須在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上時刻保持清醒和堅定。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是貫穿黨的建設的主線,關乎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質的堅守和維護。隨著黨的組織規模越來越大,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任務也越來越繁重。事實告訴我們,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從來就不會像鎖在保險箱里那樣安全存在,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動態發展決定了它不會一成不變,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不僅不可能一下子排除掉,而且還會在時代發展的環境下滋生出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新病毒,如果不及時清洗、消毒、切割,就會積小疾為大患,最終釀成致命性后果。必須清醒認識到,樹大招風,政黨成員越多、組織規模越大,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因素的影響面就越廣,受侵蝕的危險系數就越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的征程上,我們要牢記打鐵必須自身硬的道理,“堅決清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確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8]13-14。這“三個不變”為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提供了指南,是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強大思想武器。
第四,解決大黨獨有難題必須在強化興黨強黨的責任擔當上時刻保持清醒和堅定。政黨往往面臨時空變化對磨礪意志構成的嚴峻考驗。“功成名就時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創業初期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不容易,執掌政權后做到節儉內斂、敬終如始不容易,承平時期嚴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變革關頭順乎潮流、順應民心不容易。”[15]71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重要論述,非常精辟地揭示了黨的立場堅守和使命擔當必須經受住歷史方位的空間變化和光陰流逝的時間變化考驗的深刻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還反復強調不要忘記我們黨是從哪里出發的、要到哪里去,決不能走著走著就忘記了初心、丟棄了使命。尤其是在黨不斷取得重大成就的情況下,掌聲、鮮花、贊譽、光環越來越多,很容易在陶醉中麻痹思想,弱化興黨強黨的意識。黨中央強調,必須經受住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前進征程上必須戰勝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強化興黨強黨的責任擔當意識,是在解決大黨獨有難題中保持清醒和堅定的必然要求。
七、豐富黨的自我革命價值內涵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1]12明確提出“第二個答案”是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時,在這次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我們黨歷史這么長、規模這么大、執政這么久,如何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的窯洞里給出了第一個答案,這就是‘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經過百年奮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我們黨又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這就是自我革命。”[8]541黨的二十大把這個論斷寫到報告中,加重了堅持黨的自我革命的分量。
強調黨的自我革命思想邏輯是回應“趕考”問題。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離開西柏坡向北平進軍,他與周恩來的一段對話彪炳史冊。毛澤東同志用“進京趕考”的說法比喻黨即將面臨的執政考驗,說“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16]470。“趕考”的這段對話與4年前他同民主人士黃炎培的“窯洞對”談話遙相呼應,表現了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決心。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謹記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第一個答案,加強權力監督,使黨的執政地位得到鞏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敬畏權力、慎用權力、規范權力,不斷豐富和完善黨內外監督制度,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第一個答案。同時又基于全面從嚴治黨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提出必須堅持自我革命,為形成第二個答案奠定了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自我革命的論述內容豐富、思想深刻、觀點犀利。他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最大的優勢”[17]589,自我革命“既是我們黨區別于世界上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我們黨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所在”[17]590,“要興黨強黨,保證黨永葆生機活力,就必須實事求是認識和把握自己,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錘煉自己”[17]591,“強大的政黨是在自我革命中鍛造出來的。回顧黨的歷史,我們黨總是在推動社會革命的同時,勇于推動自我革命,始終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敢于正視問題、克服缺點,勇于刮骨療毒、去腐生肌。正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這樣做,才能夠在危難之際絕處逢生、失誤之后撥亂反正,成為永遠打不倒、壓不垮的馬克思主義政黨”[18]379。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總結 “堅持自我革命”的歷史經驗,指出“自我革命精神是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強大支撐”[7]70。揭示黨的自我革命論斷形成的深刻內涵,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理論和實踐創新的標志性成果。
從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作出自我革命的定位,含義十分深刻。自我革命精神貫穿于黨的百年實踐,延安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確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體現的就是黨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黨的自我革命與批評和自我批評在思想上完全一致,但具有不同的意蘊。如果說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開展黨內政治生活方式的話,那么自我革命則是黨性淬煉的整體性實踐。堅持黨的自我革命不止于“照鏡子”“洗洗臉”、撣去黏附黨的肌體上灰塵污垢和政治微生物的意義,更要求刀刃向內在自己身上動手術,自剜腐肉,割除毒瘤,杜絕后患。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1]57必須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和零容忍態度,增強反腐斗爭的韌勁,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同時、同向、綜合發力,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這是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
第二個答案的重大論斷,豐富了黨的自我革命價值內涵。自我革命蘊含著第一個答案和第二個答案相統一的思想,兩個答案構成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一百年來,黨外靠發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內靠全面從嚴治黨、推進自我革命。”[8]549對黨的建設來說,“外靠”是黨自身域外的監督,形成外在施壓的環境;“內靠”是黨自身域內的治理,形成自我約束的動力。70多年黨的執政實踐證明,外在施壓和自我約束是中國共產黨人進行黨性淬煉的一對辯證關系,堅持他律與自律的統一,才能不斷提高清正廉潔的思想覺悟,才能增強抵御各種病毒侵染自身健康肌體的免疫力。因此,在強調必須堅持黨的自我革命的同時,仍然必須一以貫之地強化外部監督。回答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毛澤東提出的第一個答案和新時代找到的第二個答案,對黨成功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八、作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黨的建設戰略部署
加強黨的建設是黨的二十大的重點內容,大會報告的最后一部分是對黨的建設作出部署。黨的建設任務具有普遍性、連續性、貫穿性、整體性的特點,但針對推進黨的建設突出問題、新的情況和現實的癥狀,每次黨代會部署黨的建設都會形成新的聚焦點,提出著力的新要求。
在黨的十九大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基礎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新部署體現了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建設“五位一體”建設布局整體發展的新思路。與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作出的部署相比照,黨的二十大圍繞大會主題,既立足近期任務又著眼長遠目標,按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的思想,以七個方面的部署提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黨的建設的要求,見表1所列。
從表1呈現的黨的建設部署看,三次黨的代表大會的基本特點是圍繞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展開,體現了對黨的性質宗旨、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使命擔當的堅守。主要變化有四點:一是凸顯了黨的政治建設重要地位,以黨的十八大到十九大黨的建設創新發展創造的鮮活經驗為基礎,從居于黨的建設首位的新認識形成黨的政治建設具有統領作用的重大論斷。這是總結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創新實踐的鮮活經驗的重大成果,突出黨的政治建設為黨的建設把握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證。二是突出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問題,這是新時代加深認識黨的全面領導的政治成果。黨的十八大提出“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要求“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19]12。黨的十九大強調“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6]44。黨的二十大把“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放在黨的建設部署的首要位置,形成落實黨的全面領導的根本要求。三是深化黨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思考,把堅持自我革命的要求作為黨的二十大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部署。從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自我革命”重大概念,到黨的十九大在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中提出“勇于自我革命”,再到黨的二十大把“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放在突出位置進行部署,體現出對“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和堅定,敢于直面自身問題、敢于解決自身疑難病癥,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推進的勇氣和意志。四是不斷深化反腐敗斗爭的認識,形成步步深入的前進軌跡。從黨的十八大宣示“堅定不移反腐敗”,到黨的十九大號召“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到黨的二十大要求“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體現黨中央對反腐敗斗爭規律的深刻把握。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推進黨的建設戰略部署,是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牢牢把握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政治定力,排除各種阻力障礙、戰勝各種風高浪急的風險挑戰,堅定不移地走好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必由之路,走好全面從嚴治黨必由之路。全黨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自覺,以新的偉大奮斗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
參考文獻:
[1]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習近平.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革命傳統和作風,弘揚延安精神[J].求是,2022(24):4-7.
[3] 中共中央關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決定[N].人民日報,2022-10-31(01).
[4] 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
[5] 毛澤東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 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
[7]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8]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9] 習近平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10] 毛澤東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 鄧小平年譜:第四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12] 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13]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 習近平.更好把握和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J].求是,2022(13):4-19.
[1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6] 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17]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18] 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19]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Abstrac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made scientific pla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ideas, new judgments, and new conclusions.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 establish a new motto of "three imperatives", form a solemn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to write a new chapter of Marxism's localization in China and modernization, clarify the mission and task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and new journey, reveal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led by the CPC, propose major propositions to solve the unique problems of major parties,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arty's self revolutionary value, and make strategic deployment of advancing the Party building in the new era and new journey: the above embodies the major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in promoting Party building a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ongress has stressed that the key to building a socialist modern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promot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lies with the Party. A thorough study of these major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put forward a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uilding the Party stronger and stronger in the new era and new journey.
Key words: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arty building; theoretical innovation; eight achievements
[責任編輯:倪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