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曉穎


【摘要】英語學習中知識與能力的延續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好教學銜接。初高銜接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做好了高一英語教學中閱讀銜接的教學,才能為高中英語后續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旨在討論教師在高一階段如何實踐“大觀念”,利用初高中教材的相關性構建主題語境,突破學生的閱讀障礙,提出的逐級搭建知識階梯、突破語言能力障礙、深入挖掘文本價值等優化教學的對策建議,對高一英語教學具有較好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初高銜接? 大觀念?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1-0049-03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要圍繞培養高中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注重從解決學生的閱讀學習難點出發,抓好初高英語閱讀的銜接教學,通過相關性構建主題語境,幫助學生打牢英語閱讀基礎,突破閱讀障礙。本文從高中英語的教材出發,提出了優化改進教學的對策建議,主要是通過針對性教學,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始高中新階段的英語閱讀學習,夯實后續學習的堅實基礎。
一、基于大觀念的英語初高銜接教學的思考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高一的學生在結束中考后邁進高中的課堂,在學習內容、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上又面臨了一次新的挑戰。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實施就是為了給新高一的學生一個好的開始,使學生在新的學習過程中逐漸調整并形成高中英語學習中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在此過程中,學生在閱讀方面所遇到的困難是顯而易見的,不僅閱讀的篇幅變長了,生詞難句變多了,思想內涵也變得更復雜了。因此,如何在高一上學期做好“讀”的教學銜接也顯得格外重要。
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改變碎片化的教學方式,采用主題意義為引領的,基于對主題的探究和主題意義的深度學習,開展以解讀、建構和交流為目的的教學活動,整合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學習和發展,將特定主題和學生生活建立密切關聯,層層遞進地開展語言、思維、文化相融合的活動,引導學生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這就對一線教師實施新課標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而落實到高一上學期的閱讀教學銜接,筆者認為,第一,教師要抓住各單元的主題意義。以往傳統的按照教材既定順序按部就班推進的教學流程或者以知識點為出發點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都應該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做出一些調整。高一上學期作為教學銜接的重要階段,是幫助學生樹立主題意識,構建知識框架圖式的重要階段。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的教材中編排了1個預備單元和5個正式單元。每一個單元的主題內容與人教版初中的教材都有相關性。如果教師想要創建“教學主題與學生生活的密切關聯”,那么將初中和高一的英語學習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即在大觀念視域下,將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過的語篇和高中英語必修一的各單元的語篇進行合理化的整合和利用,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承前啟后的學習的延續性,不失為一種可嘗試的銜接教學的手段。第二,在高一上學期的銜接階段,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了解學生學情,以制定切實合理的教學起點,選擇適當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方式并在未來的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發展。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學過的文本進行閱讀導入或者讀后拓展。也就是說,教師依據各單元的主題及所包含的語篇,整合教學資源,對初中的語篇做一定的改造來配合高中英語必修一的閱讀教學。第三,英語的課堂不單單是學習語言的場所,更是思想碰撞,思維提升,文化交融的小天地。新高一的學生在思維能力上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隨著語言能力的提升,在閱讀的過程中,深度思考和討論的可能性變大。在特定主題語境中,教師在教學環節中利用初中的文本組織學生再讀之后,可以在不受語言難度的影響下進行真正的文本意義的探討,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筆者認為,在初高銜接教學中,利用好初中教材中的文本內容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初高中英語學習的過渡并逐步形成更為完整的知識結構的方式。第四,加強初高中英語閱讀教材的貫通教學。初中閱讀相比較高中閱讀,雖然內容廣泛,但是閱讀的深度和廣度要求不同。吃透高中英語教材和大綱的要求,從初中英語教材的框架體系出發,掌握初中畢業生的英語學習應用能力情況,特別是要在初中生掌握的聽讀能力和詞匯量基礎上設計高中英語銜接教學。要從初中生熟悉的詞、句等基礎知識入手,消除學生對高中英語知識的陌生感和畏懼感。堅持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貫通英語知識學習脈絡,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二、基于大觀念的高一英語閱讀銜接教學實踐
1.舊文導入,逐級搭建知識階梯
孫曉慧認為,大觀念內涵中的“大”,不是指“龐大”也不是指“基礎”而是指“核心”。在初高中英語銜接中,如果初中的教學核心內容和高中的教學核心內容有相關性甚至是一致性,那么這些教學素材就可以加以整合,在教學中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5 Reading and Writing部分,教材提供了一篇博客文章,主題為“解決英語學習問題”。文本以博客這種新媒體的形式呈現,要求學生理解并梳理文中提到的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英語學習的方法、困難及對策”話題也是人教版英語九年級Unit 1主要討論的內容。因此。在本節課導入的環節,筆者引用了九年級Unit 1 Section A 的閱讀內容并把Wei Fen的英語學習經歷改編為博客文的樣式(見圖1),用于創設閱讀情境,并提問學生:①What were Wei Fens problems in learning English? ② How did she solve them? 因為沒有認讀障礙,學生很快能夠回答出問題也為完成課本中的閱讀任務搭好了臺階,學生只需按部就班繼續閱讀即可。由此建議,在實際教學中,要建立以學生熟悉的舊知識為引,實現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教學模式,通過幫助學生梳理英語知識體系的脈絡,引導學生全面掌握知識逐步加深的循序漸進、舉一反三式英語閱讀學習模式,促進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2.化文為題,突破語言能力障礙
大觀念本身是一種指向某一焦點的有層次的集合,具有極強的遷移性。這種可遷移性的特征有利于學生在閱讀同主題的不同文章時概括文本的核心內容,辨別文本的寫作手法,提煉文本的結構框架,比較文本的思想內涵等。針對初高銜接,高中的試題中一道七選五的閱讀題和概要寫作兩種初中生沒有做過的題型。這兩種題型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的要求較高,需要學生對文本內容、寫法和框架都有準確的判斷。不少學生一開始在這兩道題上屢屢受挫。在銜接教學中,圍繞相同的主題,教師可以利用初中的閱讀課文,將文本改為試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解題方法。例如,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2 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教材提供的是介紹秘魯的非連續性文本——百科全書式的文本和旅游宣傳冊,就秘魯的地理、文化、景點等做了充分的介紹。在人教版初二下冊Unit 9 Section B部分也包含這樣的旅游地區介紹的語篇。不同的是,初中課文是一篇總分結構的連續性文本,從當地飲食、特殊景點和最佳旅行時間等方面介紹了新加坡。在閱讀教學的檢測階段,筆者布置學生們完成新加坡語篇的七選五(見圖2)和概要寫作并講評。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可能一朝一夕培養完成,在高中英語閱讀的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打破初中閱讀養成的局限性,注重引導學生從簡單的英語單詞、語法記憶,向系統化的應用寫法、文章框架理解上升華。注重基于文本的連續性特征拓寬閱讀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英語應用能力的增強。
3.群文共賞,深入挖掘文本價值
主題大觀念承載著重要的育人價值。基于大觀念挖掘和深化文本意義,是通過英語課程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一環。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4 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教材提供了一篇紀實性報告文學介紹唐山大地震的前后。在閱讀過程學生要了解新聞稿的內容要素并以此為線索理解文本內容。災難的背后是人對生命的堅持,初高中的教材中都對這一主題進行了刻畫。初中教材中八年級下冊Unit 5 Section A的閱讀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 語篇內容是一篇描述風暴災害發生前后的記敘文,語言重點是運用過去進行時態增強描寫的生動性,體現一種現場感。這與新聞報道的寫作有異曲同工之處。學生在學習過高一的文章之后再重讀八年級的課文,在思想內容的理解上可以有更深入的討論。筆者在閱讀中設計了以下問題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①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itles of the two articles? Can you write a better one? ②When natural disasters happen, what makes people survive and the cities revive thamselves? 討論這些問題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到正確答案,而是為了鍛煉學生深度思考并解釋說明的能力。文本價值不取決于其難易長短,課程的育人價值也局限于載體形式。利用閱讀課逐步幫助學生的思考力向遠處深處發展,也是教學銜接中的重要部分。閱讀的主要載體是文字,更是文字背后包含的所有文化內涵和文本意義。在初中和高中的英語閱讀銜接教學中,要注重轉變初中閱讀中學生以老師布置的任務為主的學習模式,鼓勵學生從學習興趣出發,增加對英語文本的閱讀面,擴大對各類英語知識的學習途徑,通過學生之間英語閱讀學習的相互啟發幫助,提高學習的質量。
三、總結與反思
高一英語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在語言難度和文本內涵上都上了一個臺階,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以切實有效的方式幫助學生面對不同的挑戰。而目前新一輪的教學改革更是要求教師在更新理念的同時,大膽嘗試和創新教學方法,更有效地實現英語教學的聯系性和統一性,讓學生能夠盡快地過渡和適應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提升閱讀的實效,加大閱讀的深度和廣度。要做好初高英語教學中“讀”的銜接,教師除了盡量熟悉初高中的閱讀文本內容以外,還應該深入分析所教單元的每一個語篇,提煉單元大觀念,幫助學生構建較為完整的知識內容框架并實現能力遷移。
參考文獻:
[1]梅德明,王薔.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陳則航,付繪,孫曉慧,閆赤兵,周詩杰.基于大觀念的教學設計原則、思路與方法[J].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2(4):15-23.
[3]陳芳,蔣京麗.基于英語學科大觀念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2(5):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