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燕
摘 要:根據2021年《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幼小銜接時期界定為從幼兒園小班開始到大班,幫助兒童從幼兒園平穩過渡到小學,在整個幼兒教育階段進行貫穿。在這個時期,應當關注兒童學業語言的發展和教育。學業語言是國際兒童語言發展與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對兒童閱讀能力發展、整體學習與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本文將厘清在幼小銜接時期如何以全面而科學的學業語言觀及其發展與教育觀,整合多學科多途徑形成關于提升兒童學業語言能力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學前兒童;學業語言;構建;助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7-0010-04
1.幼小銜接時期兒童學業語言構建的概念界定
(1)什么是學業語言
所有學習都是語言參與的過程,每個領域學習首先應是語言學習,每位教師首先應是語言教師。教育與語言,兩者交互存在,語言是教與學的核心。近20年來,有關學業語言的研究越來越受到理論研究和實踐領域的關切。教育環境中極度重視并側重培養的語言能力是學業語言,它也是兒童學習與發展過程中的特殊語言能力。學業語言在兒童概念理解與認知發展等方面、在兒童成功完成挑戰性讀寫任務方面、在兒童實現終身學習與可持續發展起到關鍵作用。此外,學業語言是解釋不同學齡兒童群體之間學業成就差距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校語言運用的一種新方式。學業語言對兒童獲得學業成就并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已成為兒童走向學業成功的必經通道,是全體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的語言能力類型。
學業語言是一種不同于日常會話的語言語域,具有書面語言特征的語言運用,用于理解、表達某一思想或解決具體問題,是兒童語言發展過程中所學習的特殊語言能力,表現為簡潔性、精確性、邏輯性等特質。學業語言是個體提高認知能力、發展抽象思維的重要手段,需要通過顯性、系統性教學來獲得,比日常語言更加抽象與概括。
基于《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中關于“學習準備”對幼兒語言儲備的明確要求,本研究主要以幼兒園多學科整合的研究視角,圍繞學業語言視閾下的課程教學及教師教育兩大方面,整合多種路徑,以期借助集體教育活動、語言游戲、科普讀物、活動區域等多種方式有效提高幼兒學業語言水平。
(2)什么是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是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期、過渡期。根據2021年《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本研究中的幼小銜接時期界定為從幼兒園小班開始到大班,貫穿整個幼兒教育階段,幫助兒童實現一系列觀念與能力的轉變,平穩地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兩個不同教育階段的過渡。
(3)什么是助推策略
助推是指一種輔助的推進手段,通過間接的建議和強化來推進改變;策略是可以實現目標的方案集合。本課題研究中助推策略界定為通過綜合考量幼小銜接時期兒童學業語言發展各方面因素,確立兒童學業語言發展目標意識、建立全面科學的兒童學業語言發展觀與教育觀,做“語言回應型教師”,以探尋兒童學業語言發展的有效途徑、以獲取更多的教育支持,確保兒童學業語言教育的適宜性和有效性,從而形成助推兒童學業語言構建的教育方法與策略。
2.幼小銜接時期兒童學業語言構建的重要意義
(1)國內外有關兒童學業語言的已有研究
第一,國外相關研究現狀。首批提出學業語言(Academic Language)概念的研究者是Hymes、Cazden等,他們幫助大家理順學習與語言、教育與語言之間的關系以及三者之間相互交錯的影響。幼兒口頭語言的發展包括非正式的、隨意的語言以及相對正式的語言———學業語言。影響兒童日后學業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學業語言,兒童早期的學業語言積累是其學業發展的重要準備。同時,也有研究發現,對學業語言的掌握已經成為兒童未來讀寫學習獲得成功的關鍵,兒童各門學科學習的核心能力是學業語言能力。
第二,國內相關研究現狀。在我國較早關注兒童學業語言研究的學者主要來自華東師范大學。多位學者認為教育必須重視學習者語言能力建構,提出培養學生學業語言的策略,并明確了學業語言在人一生中整個學習生涯的重要作用;另有多位國內學者分別從學業語言的內涵及特征、學業語言對兒童發展的意義和重要價值等方面進行闡述,并分析了幼兒學業語言包含的結構要素及早期教育中培養學業語言的有效途徑。學者們指出學業語言是一種不同于日常會話的“語言語域”,是可以通過口頭語言進行交流但具有書面語言特征的語言,是兒童語言發展過程中學習所運用的一種特殊語言能力。
(2)基于文獻綜述的學業語言意義解析
雖然國內外關于兒童學業語言的研究已形成一定的理論可供參考與借鑒,但通過中國知網數據庫以“學前兒童學業語言”檢索,對多篇相關文獻分析顯示:有關漢族兒童學業語言發展及城鄉兒童學業語言的比較研究較少。關于如何在幼小銜接時期助推兒童學業語言構建的策略研究尚屬空白。我們需要重視研究對象的代表性與普遍性,關注系統功能語言學視野下的研究,以“活動理論”影響兒童學業語言習得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提高兒童學業語言的構建。
第一,幼兒教育改革所需。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深入,在2021年《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文件下屬的《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中,有關“學習準備”對幼兒語言方面的儲備做了明確要求,如“樂于獨立思考并敢于表達”“敢于大膽陳述自己的觀點”“幫助幼兒學習按照一定的順序、比較完整地進行講述”“能較清楚地講述一件事情”。學業語言是一種不同于日常交際的語域變體,對兒童的閱讀能力發展、對學前期兒童發展具有重要教育價值,對兒童一生可持續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幼兒主體發展所需。對幼兒語言能力的構建來說,早期學業語言的習得極為重要。幼小銜接時期是兒童學習口語化學業語言以及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具體如下:學業語言能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借助學業語言能辨識兒童關于語言認知發展的程度,對未來青少年時期學業思考、認知思維、寫作能力均有深遠影響;有利于幼兒語言發展。語言劃分為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3~6歲是幼兒口頭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和關鍵期。眾多研究者發現,在相對正是情境下使用的語言,譬如科學性語言、教育性語言等,均能促進幼兒語言能力提升,為小學階段的學習打基礎。與兒童日后學業成就息息相關的,非學業語言莫屬。學業語言的積累有利于幫助兒童做好幼小銜接的重要準備。
第三,教師專業成長所需。兒童學業語言關系到兒童學業及未來的發展,幼兒學業語言的構建依靠教師專業指導和專門的教育情境,依靠專門的學校教育。在幼小銜接背景下,教師應對兒童學業語言作為專業知識予以研究,給予兒童恰當的指導和幫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能促進自身專業發展,也能為兒童各方面及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幼小銜接時期兒童學業語言構建的方法舉措
首先,以“樂思考、有想法、善表達”為主旨,在幼小銜接背景下,以幼兒園多學科整合的研究視角,圍繞學業語言視閾下的課程教學及教師教育兩大方面,探究如何借助集體教育活動、語言游戲、科普讀物、活動區域等多種路徑,以期提升幼兒學業語言水平。綜合考量影響兒童學業語言發展的種種因素,借助集體教育、語言游戲、讀物、區域游戲等多種路徑開展課程的實踐研究,從內容的適宜性、組織方式的有效性等方面深入探究提升幼兒學業語言能力的內容。從理論層面上,研究探索在幼小銜接時期幫助幼兒形成語篇表述能力的方法與路徑。從實踐層面上,研發具有不同路徑的能助推不同年齡兒童學業語言發展的課程資源。其次,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等文件精神,依據兒童學習發展目標、兒童漢語語言發展特點和規律以及年齡特征和個體差異需求,以“樂思考、有想法、善表達”為主旨,從內容適宜性、組織有效性、課程有益性,探索一套適合幼兒實際和有利于幼兒終身發展的助推學業語言構建的語言教育內容、方法途徑和指導策略,有效提升兒童學業語言水平,科學做好幼小銜接。在科學幼小銜接背景下,將生活化、游戲化的教育理念與幼兒園教育實踐有機融合,形成系統、科學、有趣、多元,適合幼兒園小、中、大班的語言教育校本課程內容。以多學科整合的研究視角,在集體教學、語言游戲、科普讀物、區域游戲等途徑中,拓展促進幼兒學業語言構建及運用的方法與路徑,為幼兒終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4.幼小銜接時期兒童學業語言構建的助推策略
(1)學前兒童學業語言發展的年齡特征
學前兒童因不同年齡有不同表現的學業語言的特征,具體為:表達的主要方式為口頭語言理解和表達,句法結構簡單明了;隨年齡增長,語言理解與運用的主觀隨意性下降;掌握的學業語言詞匯、語法、句型的量持續增加,逐漸能根據場景所需選擇適宜的語言,并辨別學業語言使用的語境或場景;理解并逐步嘗試使用遞進、并列、因果、轉折等類型關系詞。
(2)學前兒童學業語言發展的結構特征
學前階段兒童的學業語言發展主要以口頭語言理解和表達狀態存在,學業語言具有簡潔、明確、客觀和有邏輯的特點,是一種與隨意的社會性交往語言不同,也與敘事講述語言不同的具有書面語言特征的語言運用。學前兒童學習獲得的學業語言有著以下結構特點:理解詞匯的多樣性并選擇準確的詞匯進行運用;能選擇不同于隨意表達的語言表述方式說話,較敏銳地感知語言使用場景。兒童語言運用能力成長發展的要點是知道不同的語言運用場合需要用不同的語言形式進行表達;嘗試清楚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聚焦論證觀點使用口頭語言;連接組織復合句式時,能運用學業語言詞匯,理解語言中特定關系詞匯并能結合語言內容表達上下文意義;開始注意語言運用的觀點采擇能力,能站在客觀立場理解和表達。
(3)幼小銜接時期兒童學業語言構建的助推策略
兒童未來的學習包括多個學科的學習,理解、推理和觀點采擇能力都要通過語言成為可視的表現能力,兒童各門學科學習的核心能力均是兒童學業語言。而在一日生活中,兒童難以在口語化的表達中習得學業語言,因此,想要讓幼兒獲得學業語言,需要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加以培養。綜合國內外文獻,幼小銜接時期兒童學業語言構建的助推策略解析如下。
第一,圖畫書閱讀。圖畫書是學前兒童最主要的閱讀方式,包涵了諸多具備學業語言核心特征語言的圖畫書就是適宜學前兒童閱讀的圖書。大量優質的學業語言需要在聽讀、講讀和討論中接觸到,從而體會理解觀點采擇和敘述的客觀立場,獲取表達的語匯與句式的多樣性和精確性。首先,科學評估幼兒讀物,選擇具有學業語言特征的書籍。科學知識類圖畫書最為顯著的特點是使用較為專業的詞匯和句式,內容本身帶有冷靜的客觀性語言,它用以描述一種事物、一種客觀現象或者一種自然關系特征。在各種類型早期閱讀材料中更具有學業語言的基本特征便是科學知識類圖書。如《神奇校車》科普系列圖書以跟隨弗瑞絲老師坐著校車去暢游的口吻,用有趣的畫面進行描繪,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鋪陳故事情節,有助于幼兒積累專業的學業語言,習得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其次,注重閱讀策略預備技能的運用。與學業相關的語言能力需要在有目的的閱讀和拓展性討論的過程中逐漸掌握,包括詞義豐富的詞匯、語言結構、語言推理等知識和能力,需要策略性增加。閱讀之后,兒童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話題開展討論,理解那些簡潔、準確和具有邏輯性的學業語言。可以運用的策略有反思閱讀策略預備技能、假設閱讀策略預備技能、質疑閱讀策略預備技能等多種手段方法。教師應根據不同圖畫書的內容特征,選取適宜不同年齡段幼兒閱讀特點的方式方法,助推幼兒閱讀技能的提高,提升幼兒的閱讀理解能力。
第二,說明性講述活動。說明性講述要求幼兒使用的語句簡潔明了,使用的詞匯規范準確,還要求幼兒能夠按照一定順序去架構語言內容從而進行表達表現。以“梨子的生長”主題閱讀為例,在幼兒閱讀相關的圖畫書之后,教師要引導幼兒借助排圖、選圖講述等方式對梨子的生長過程按照一定條理和邏輯順序進行說明性講述。在這個講述的過程中,兒童得以自然而然地運用所學的學業語言詞匯、句式和語言進行表達,并學習了解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說明性講述注重用詞用句的準確、規范以及更加簡潔;注重表達條理性和邏輯性;注重講述時突出重點以及營造的相對正式的語言情境,能夠讓幼兒學習系統地使用學業語言。
第三,語言游戲。語言游戲是以耳聽口說為主的有規則的智力游戲。語言游戲形式多樣且富有層次,從種類上可以分為詞匯、句式、戲劇游戲,能夠在游戲情境中吸引,激發幼兒學習學業語言的興趣。例如,在活動“反義詞王國”中,通過游戲幫助幼兒掌握意思相反的修飾類詞匯(如前-后、高-矮、白天-黑夜、開心-悲傷、胖-瘦等);句子游戲“聰明屋”有助于幼兒運用固定的句式(有……有……還有……、雖然……但是……、因為……所以……)完整的講述;故事表演游戲“金雞冠的公雞”“小羊和狼”,能夠幫助幼兒了解故事角色特征鮮明、富有趣味、跌宕起伏的情節特點以及故事的邏輯關系。種類多樣、富有趣味的語言游戲,是助推幼兒學業語言構建的有效途徑,能夠激發學前兒童學習學業語言的積極性。
第四,活動區域。已習得的學業語言若沒有得到充分練習和鞏固非常容易遺忘,因此,可以借助活動區域進行鞏固練習。如何創設富有教育意義有針對性的區域呢?在活動區域創設上,可以延展集體教育活動目標,也可以依據活動主題,還可以根據語言目標而投放相應的材料,并創設相應區域情境。通過交互的環境與材料雙重刺激中,喚起幼兒過往的學習經驗,從而達到幼兒表達和練習語言的自主自發。例如,可以在語言區投放故事機、錄音機、點讀筆等電子設備,以及大量的具有學業語言特征的圖畫故事書,幼兒在耳朵聽、眼睛看的過程中獲得契機,以理解和表達相關的學業語言;科學區,可以投放相應的實物、圖片、實驗操作材料,讓幼兒開展拓展性討論,進行說明性講述,幼兒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運用準確詞匯、簡潔明了語句的發展學業語言的契機;表演區則可以投放與故事表演相關的道具,在故事表演中運用學業語言。無論何種區域,都可以根據需求進行研發,以不斷刺激幼兒自覺練習學業語言。
第五,集體教育活動。幼兒園教育目標達成的主要途徑是集體教學活動,也是幼兒園教育中最為重要組織形式。五大領域所包含的學業語言是兒童步入小學之后各門科目學習基礎的必然要素,是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沒有辦法隨意學習得的。因此,教師組織的專門的教育活動是幼兒學得學業語言的重要途徑,需積極進行引導。
第六,教師語言素養與教育機智。教師應準確規范地使用學業語言,樹立良好語言榜樣。眾所周知,幼兒具有“向師性”的心理特點,作為幼兒最親近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包括說話方式和語言特點,對3~6歲處于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的幼兒來說,會對其語言發展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其次,注重多種策略巧妙引發幼兒運用學業語言。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巧妙運用多種策略來激發幼兒對學業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表達呢?策略如下:語法結構示范、模仿創造、準確使用詞匯、講述完整句、重復強調、語匯凝練。
5.結語
綜上所述,就目前整個學前兒童教育學界來說,學業語言是教育界和全社會愈發關注和討論的熱點問題,學業語言能力發展關系到兒童未來的學科學習和學業成就,關乎其一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準確把握學業語言的內涵和結構,抓住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通過集體教育活動、語言游戲、具有學業語言特征的科普讀物、創設具有練習功能的活動區域等路徑,為幼兒未來發展夯實基礎,有效提高幼兒學業語言能力水平。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重視學業語言視閾下的課程教學與教師教育,要做到深度理解學業語言的整體教育觀和課程觀,才能更好地促進并提升兒童學業語言能力。學業語言涉及兒童整體學習與發展的教育問題,這就表明了,幼教工作者需要樹立全面而科學的學業語言觀及其發展與教育觀,力爭做“語言回應型教師”。
參考文獻
[1]顏清連.幼小銜接背景下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策略[J].家長,2022(31).
[2]吳彩蓮.幼小銜接下的語言教育策略探究[J].師道,2022(10).
[3]王丹.論幼小銜接視角下的家庭語言教育[J].教育科學,2020(01).
[4]袁耀輝.幼小銜接兒童語言能力提升的策略——以鐵嶺市Y區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