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芝瑾
摘 要:家庭和幼兒園是幼兒成長、學習的重要場所,但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之間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家庭是幼兒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幼兒園則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為了保證幼兒的全面發展,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必須實現有效互補,逐漸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保持教育同步性和一致性;家長要為幼兒園教育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延伸和拓展與幼兒園的教育內容,補充幼兒園中缺失的內容。
關鍵詞: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有效互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7-0034-03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幼兒教育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幼兒階段是幼兒開始接受教育的最初始階段,也是了解世界、認知世界的重要階段。作為幼兒發展和成長的兩個重要場所,家長和教師需積極進行互動和交流,保證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相互補充和完善。這不僅可打造更適合幼兒學習和成長的環境,還能促使幼兒向著健康、科學的方向發展和成長。
1.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相關概述
(1)家庭教育
家庭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家長自然也是幼兒接觸時間最長的人,家庭環境、家長的引導都將會對幼兒的行為、意識、思想、情感等產生直接且深遠的影響,所形成的習慣和性格也將伴隨幼兒的一生。在家庭中,幼兒將會接受來自父母的啟蒙引導。在家長所營造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幼兒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初步認識社會、積累生活技能,并且養成學習習慣、行為習慣以及生活習慣。家長更加了解幼兒的實際需求和心理需求,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更具有針對性,也更容易被幼兒所接受,能逐漸從意識層面逐漸開始影響行為層面,取得不可替代的重要教育效果。目前,學前教育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幼兒教育的強化使家園共育逐漸落實,能進一步體現出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幼兒園教育
幼兒園中的幼兒年齡通常在3~6歲,教育內容涉及多個不同的領域,即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目的在于鍛煉幼兒的傾聽能力、表達能力等,同時還能讓幼兒掌握更多的社交技能,形成良好的身體素質、道德修養、科學意識,能主動參與到多種類型的藝術表現活動中。在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的今天,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正在逐步優化和創新中。在新時期教學理念、長期教學經驗的影響下,幼兒園逐漸構建出更加完善和系統的教育體系,開始從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師、教育理念等多角度出發,讓幼兒在成長階段中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和成長,保證其身心的健康發展和成長。但教育體系改革并非短期內就可實現的,教育內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師盡快調整和修改。
(3)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之間的關系
幼兒園教育就是在園內開展教育引導工作,家庭教育則就是家長在家庭中開展教育活動,二者的共同目標都是發展學生的性格、智力以及行為。相同的目標能夠讓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逐漸形成一個整體,教師和家長之間能夠更加緊密的互動和溝通,可在教育理念、空間、時間、教學內容以及教育方式等諸多方面實現互補,順利解決幼兒在生活、學習、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使其能在現階段更加快樂、健康地成長。但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所承擔的責任有所不同,所處的立場有所不同,這也是實現互補的恰當切入點;可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入手,有針對性地開展幼兒園教育,讓家長、幼兒園、教師都能發揮各自的作用,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2.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互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存在差異
從當前的調查情況來看,幼兒園和教育在教學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其一,教育理念存在差異。在開始職業生涯之前,幼兒教師就開始系統學習幼兒教育相關的課程,具備更高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秉承更加全面與科學的教育理念。而家長的教育理念通常來源于經驗,在教育過程中更具有引導性。教師和家長教育理念的差異容易導致家長無法認同教師的教育,教師無法理解家長的教育,會讓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消極影響;其二,教學方法存在差異。教師所選擇的教學方法貼合學前教育模式和要求,會按照要求選擇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側重采用無差別的教育引導方式,而這種方式并不適合所有幼兒。而家長往往選擇更具有個性化的教育方式,自身的行為、語言就是主要的教育方式,但有時會起到錯誤的引導作用,影響到幼兒正確觀念和行為的養成。幼兒的這一情況需要幼兒園內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和改善,最終將會影響到教育成果。
(2)家園共育落實效果存在差異
在學前教育中,家園共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實現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互補的重要表現。目前,家園共育的實際落實效果存在明顯差異,部分教師、幼兒園和家長并未真正認識到家園共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嚴重影響到教育活動的有序開展。部分教師并未樹立正確觀念,在自己和家長的定位方面存在一定偏差,認為自己的地位要高于家長,自身處于支配地位,家長只需配合自己的教學即可,而這種認知的存在不僅會增加教師和家長之間的矛盾,還會嚴重影響到家園共育的效果。部分教師所開展的游戲活動、組織的課程內容,并未重視家長的參與,無法真正發揮家長的實質作用。此外,部分家長無法積極、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和教育,尚未執行家園共育任務。部分家長過于關注幼兒的飲食健康和身體健康,教師就會將工作重點放在健康方面,而這會影響到幼兒園教育功能和作用的發揮。
3.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實現有效互補的策略
(1)家庭教育為幼兒園教育做好前期準備
在幼兒進入幼兒園后,教師往往會采用游戲教學法,契合幼兒當前的學習特點和成長規律。幼兒的家庭環境與幼兒園環境存在明顯差異,因而大部分幼兒在進入新環境后容易出現較為抵觸的情況。第一,幼兒不愿一直待在幼兒園內;第二,幼兒不愿主動參與到幼兒園的各種教育活動中。以上問題的存在都會嚴重影響到幼兒的發展和成長。此外,不同的幼兒擁有不同的性格特點,但幼兒園往往會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而這就會導致部分幼兒無法快速融入各種教育活動中,甚至會出現心理層面的消極影響。針對以上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家長必須在家庭中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使幼兒能更快更好地適應全新的環境,并且從中汲取更多的知識與技能。
在進行準備工作時,家庭教育應嘗試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弱化幼兒的畏懼心理。幼兒的年齡普遍較小,過于依賴家長。此時,家長就需運用幼兒的依賴心理,使其能對幼兒園的生活充滿期待,自覺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例如,家長可靈活運用故事時間,選擇一些與幼兒園相關的有趣故事,如《老鼠第一天上幼兒園》。在完成故事的講解后,家長可與幼兒進行交流:“你覺得,長頸鹿老師是不是很厲害?你覺得你的幼兒園生活將會是怎樣的呢?”利用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幼兒對幼兒教師產生興趣,還能開始期待幼兒園的生活與學習。家長也可以經常讓幼兒與已經上幼兒園的幼兒一起玩耍,讓幼兒講述更多幼兒園內發生的有趣故事,一起觀看幼兒園的各種表演。利用這一方法能夠讓幼兒逐漸對幼兒園產生充足的興趣和向往感,充分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第二,家長需格外關注幼兒專注力的提高,使其在幼兒園中能保持充足的專注力。在幼兒園中,上課環節占據重要地位。但幼兒普遍具有較為活躍的思維,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這會導致幼兒無法將注意力放在知識的學習上,甚至還會經常出現走神、做小動作的情況。因此,家長需要格外重視幼兒專注力的培養。例如,在家庭中,家長可開展繪畫練習活動,循序漸進提高幼兒的專注力,為其接下來的幼兒園生活和學習奠定基礎。第三,家長需重視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使其掌握更多的社交技能。在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時,家長應準確把握幼兒的語言發展規律,有針對性、目的性地開展教育活動。家長可根據幼兒的喜好選擇合適的組合方式,保證教育效果的提高。例如,家長可讓幼兒反復聆聽某個故事,如《睡美人》;家長可根據幼兒的表現反復講述該故事。當幼兒的聆聽次數逐漸增加后,幼兒能逐漸熟悉具體的故事情節;此時,家長可在講述到某個情節后,就讓幼兒自行補充,由此發展其語言能力,為其接下來的幼兒園生活做好準備。
(2)家庭教育需要延伸鞏固幼兒園教育內容
第一,合理布置家庭環境。在開展家庭教育時,家長需格外重視生活環境的布置,需根據當前幼兒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等進行優化,盡可能選擇多種顏色,給予幼兒視覺層面的滿足。在幼兒進入幼兒園后,家長可與教師進行積極互動,獲取更多裝飾家庭環境的方法;教師也可趁機根據幼兒家庭環境的布置情況,適當調整有園內的環境。例如,當幼兒在幼兒園內學會折紙后,教師就需在第一時間與家長進行互動,并引導家長在家庭中整理出一個小角落,專門放置幼兒的各種折紙工具和折紙作品。在家庭中,家長也可與幼兒一起動手折紙,這不僅能幫助幼兒鞏固幼兒園的學習情況,還能讓幼兒獲取更多的業余興趣。
第二,科學的家庭時間安排。在幼兒園接受教育時,家長需準確把握和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時間安排,與教師進行積極互動,共同制定家庭教育時間;家長需保證家庭教育內容逐漸向著幼兒園的學習活動、生活習慣養成等逐漸靠攏,保證幼兒能在幼兒園和家庭中接受一致性教育。在新時代下,家庭經濟水平正在逐漸提高,家長會盡可能滿足幼兒所提出的所有要求,而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幼兒的行為變得更加任性。在幼兒園內,幼兒會受到教師的影響,處于對教師的敬畏表現得非常聽話和乖巧,但在家庭中會表現得任性和無理。在不同環境的影響下,幼兒的心理健康將會出現問題。因此,在開展家庭教育時,家長必須關注原則教育,分析當前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幼兒園則需要重視規則教育,讓幼兒形成健康、正確的性格。家庭教育和幼兒教育必須進行良好的配合與溝通,在家庭教育中設定規則,讓幼兒在正確引導下養成遵守規則的意識和習慣。
第三,積極開展能力鍛煉。家庭教育需要鞏固和延伸幼兒園教育,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更具有針對性的鍛煉。在每天幼兒離開幼兒園后,家長就可與幼兒進行交流,詢問幼兒今天在幼兒園內印象深刻的事情。在此過程中,幼兒可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由此發現與偶爾的興趣愛好,有針對性開展興趣鍛煉和培養,全面提高幼兒的各項能力和素養。此外,家長的詢問還能有效發展幼兒的表達能力與記憶能力,使其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3)家庭教育補充幼兒園教育缺失內容
第一,幼兒品格的培養和熏陶。在幼兒形成品格的過程中,家庭教育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幼兒最開始接受的教育就來源于家庭教育。和諧穩定的家庭環境,能夠讓幼兒形成更加積極樂觀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理。無論是在行為活動,還是在思維活動方面,幼兒都會將家長作為自己的模仿對象,而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并非幼兒園教育就可實現的。因此,在家庭中,家長必須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和引導作用,讓幼兒在正確引導下養成良好的品格。
第二,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幼兒園開展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在于幼兒園內部,而這就會導致部分教育活動容易出現脫離日常生活的情況。針對該部分的教育缺失,家庭教育需要盡快進行補充和優化。家長和教師應圍繞近期的教學內容展開互動,教師可分享一些在家庭中可聯系生活開展的教育活動。例如,今天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動物的習性和形象,那么家長可抽取一部分時間帶領幼兒去動物園,或者觀察家里的寵物,以此加深幼兒的印象,使其獲得良好的生活體驗。幼兒感知事物、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最關鍵、最重要的來源就是生活。在利用家庭教育補充幼兒園內容時,家長可讓幼兒學會從生活角度進行感知和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積累充足的生活經驗。
總而言之,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同樣具有重要的地位,任何一個方面的教育都會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因此,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必須要實現互補,逐漸形成教育合力。具體來說,需要從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方面進行互補,互相彌補彼此之間的教育短板,打造出更適合幼兒成長的優質環境。
參考文獻
[1]黃思鴻.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實現互補的策略研究[J].智力,2021(04).
[2]姚文靜.淺析家庭教育如何實現與幼兒園教育的互補[J].考試周刊,2022(05).
[3]張燕.家庭與幼兒園教育實現互補的策略[J].家長,2022(20).
[4]趙霞.論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互補[J].新課程研究,2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