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要:新的互聯網媒介尤其是新媒體,在推進新時代的互聯網文化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加強網絡文明內容建設,營造輿論氛圍,加強網絡空間管理;創建一個干凈的網絡環境,創新網絡群眾工作、開展網絡公益活動,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社會文明水平的有力保障;是建設網絡強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新媒體時代,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弘揚地域文化,應著重從源頭上防范引導,必須充分認識其重要意義,堅持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網絡文明;傳播
在新媒體的發展過程中,由于網絡與其他技術的運用,使得網絡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更強的可伸縮性,從而推動了網絡自身的功能定位。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人們靠互聯網連接,構成了真實的社會關系“鏡像”,并由多個節點的互相結合和擴展而維持。在網絡不斷深入和廣泛地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時,加強互聯網的文明規范和秩序構建是當務之急。面對當前復雜的網絡環境和蓬勃發展的“互聯網大國”的發展趨勢,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正確使用網絡工具,文明上網,健康適度上網,營造一個文明、安全、綠色的網絡環境。所以,我們要始終把網絡文明建設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確保主流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
首先,構建和諧的網絡文明有助于輿論環境的凈化。互聯網是一個“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社會輿論產生的重要場所。在思想觀念、文化風尚和道德追求上,需要有良好的道德標準和良好的網絡法治氛圍,以及文化條件支撐。在互聯網環境下,互聯網的文明是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一個重要保證。只有健全有序的互聯網環境,才能保證正確的政策和法律的傳遞和貫徹,才能保證公眾輿論的正確導向,從而實現社會治理和國家治理的高效。
其次,構建和諧網絡文明有助于形成共識,形成意識形態引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在哪里,宣傳工作就在哪里,互聯網是人民群眾獲取資訊的平臺和通道,就是我們的政治生態。”做好新時期新聞輿論工作,必須把傳媒工作推向更高層次。實現“意識形態引導”包括多種層面的內容,以突出的專題報道推動傳媒的管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的網上文明;加強網絡公共文化建設,推進“線上線下”的全民精神建設。
新聞媒體在建設網絡文明信息化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新媒體時代,網絡文明觀念的引導、培養都離不開媒體平臺;在建設“同心圓”中,行為準則、生態治理、文明創建等都離不開政策監管、平臺自律、媒體責任、網民素質等諸多保障。媒體要從“流量至上”轉向“流量向善”;網絡媒體素質是指大眾傳媒素質的提高,要從“情緒傳播”向“理性建構”轉變;要使問責對象從“被動應對”轉變為“主動溝通”;要能夠從頂層的角度進行政策調控,制定長遠的、互利的、可實施的管理方案。
總而言之,在網絡文明的構建中,規范網絡空間主體行為、強化網絡空間道德實踐,是網絡強國建設和網絡社會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強化新時期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目前,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人民對網絡的依賴度不斷提高,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互聯網為人類提供了空前的便捷,但也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困擾:謠言等虛假信息的傳播頻繁發生;網絡直播、短視頻等網絡媒體中充滿了大量的有害資訊和不健康的內容,已經成為網絡環境中一種“公害”;論壇、聊天室侮辱、謾罵等網上暴力行為時有發生;不健康的網絡文化泛濫、網絡欺詐案件頻頻發生,網絡用戶的個人資料遭到了嚴重的侵害。網絡信息的混亂必然對我們的社會生活產生一定的沖擊,這就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進一步深化網絡文明建設,加強網絡文明的創建和網絡公益、網絡文明傳播是新媒體時期推動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強化互聯網內容構建輿論主導地位
構建一個健康、和諧的網絡生態,對于增強我國的網絡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面對海量的互聯網資訊,要推進網絡文明建設,必須在提供高質量的互聯網服務上,努力創建具有廣泛受眾喜愛的特色和原創作品。既要以主旋律、積極的形式引導網絡民意,推動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創造性地發展,并引導各大網站、廣大網友生產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產品。
加強網絡空間的文化建設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方向,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加大力度,使新聞網站、商業平臺形成合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充分發揮傳統優秀文化的作用,激發其活力,積極打造大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產品,豐富網絡文化產品,引導網站、公眾號、客戶端等多種平臺創作優秀的、積極向上的、豐富多樣的文化產品。
網絡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充分響應國家號召,宣傳的主題和內容絕大多數為健康向上的,但依然會存在部分不文明現象,這不僅阻礙了網絡技術的可持續發展,還折射出人的道德素養缺失,因此,網民是否重視網絡文明對于網絡社會安定有序地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網絡的隱秘性損害了社會文明的道德風尚
網絡空間是一個自由的、開放的、充滿各種形式的、大量的信息資源載體。在這種自由、開放的環境中,一些人經受不住網絡上各種不良資訊的誘惑,尤其是那些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的人,更容易被網絡上的不良資訊所感染,從而導致他們的言行舉止失范,嚴重的話甚至有可能導致網絡犯罪。而網絡本身具有的隱秘性,使得廣大的網友在網絡平臺上可以隨心所欲。但是,由于網絡的特殊性,它削弱了用戶的信賴感和責任心,不再需要面對面地溝通,不再受到來自真實世界的各種監督和管理,它使得一些人脫離了道德和法治的束縛,損害了社會文明的道德風尚。
加速網絡綜合整治,凈化網絡環境
《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是促進我國網絡文明社會管理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一部法律法規條文。在全國范圍內,“清朗”“凈網”等一批活動中,大力推進網絡輿論、網絡直播、短視頻等領域的整治,依法查處非法網站,網絡環境持續清朗。深入推進網絡信息系統,不斷壯大網絡信息工作隊伍,加強網絡信息工作隊伍的規范化培訓,不斷提高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網絡治理力度持續增強,網絡治理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開展網絡文明實踐活動,使網絡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把文明創建工作擴展到網絡,同時加強網絡文明誠信、網絡公益、網絡文明傳播等,積極推動網絡文明新風,在網上、線下同時開展,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滿足網絡空間的精神文化訴求。此外,還要采取積極措施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網絡生態突出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自由網絡空間的需求。采取多種措施,文明辦網、文明上網、文明興網,加快建設文明強國進程。
第一,就是網絡文明宣傳的問題。網絡上的種種社會觀念紛繁復雜,多種多樣的社會思潮在互聯網上快速地蔓延,尤其是以網絡的意識形態輸出為最直觀的手段。網絡輿論的諸多不良思潮不斷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理論與意識形態的發展。
第二,關于網絡文明的生態管理問題。網絡的侵權和盜用等現象是長期存在的,對良好的社會風氣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網絡水軍、流量造假、黑公關等問題,已經對人們的身心健康、經濟利益和網絡文明生態都造成了極大的損害。“飯圈”的混亂現象日益突出,導致年輕人盲目追逐明星,從而導致了不良的網絡風氣。
第三,新媒體技術在網絡中的運用。近年來,網絡上出現了大量的新的應用程序,如互聯網上的直播等,大量的私人信息被過度收集、濫用和泄露,嚴重損害了公眾的權益。尤其是通過網絡平臺“深度偽造”等技術,在網絡制作虛假圖像、音頻、視頻等,使得各種各樣的新聞資訊都在網絡上傳播。
堅持“以中國特色”為指導,堅持“以德治國”的原則
新時期,我們要深入挖掘和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新時代的重要思想。大力推進網絡文明宣傳理念、宣傳內容、宣傳形式的創新,使科學的理論更加清晰,使思想更加生動,讓創新理念走進人們的頭腦,“走進千家萬戶”。運用新媒體技術構建現代化的傳播體系,進行分眾化、差異化、個性化的傳播,健全效果評估制度,持續提升網絡文明傳播的覆蓋率、閱讀量、點贊率,增強引導的建設目標和效果,使網絡文明建設的正面導向充滿整個網絡。要把精力放在總體要求上,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利用新聞媒體宣傳網絡文明的構建是提高主流媒體影響力和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的一個關鍵環節。在可視化呈現、交互性傳播方面下功夫,以廣大網友用戶喜愛的形式,做好政策宣傳,典型事跡宣傳,實現小而美、多而精,從而實現“珍珠下玉盤”的效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起來。要引導和鼓勵網絡作家、自由撰稿人等生產文學作品,大力弘揚黨的思想,深刻地體現群眾的心聲,在網絡上興盛社會主義文明,充實人民的心靈。
堅持立竿見影,堅決打贏網絡文明思想戰
掌握網絡戰的特征,在網絡治理中出重拳、亮利劍、見實效。一方面,嚴厲查處傳播民族分裂、煽動暴力、恐怖主義等各種新聞,對散布色情、人身攻擊等行為進行嚴格控制,對有建設性意見的積極采納,對提出的問題要及時解決,對不了解情況的及時查明,對模棱兩可的理解要清晰,對錯誤要及時改正。要建立強大的網絡輿論風險預警和分析管理系統,對網絡熱點事件進行及時的分析和預測,總結出網絡熱點事件的典型傳播模式,提升網絡輿情的處理能力。要對網絡違法信息進行統一的舉報和處置,嚴格控制在網絡中惡意傳播。與此同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第一要務,要在宣傳內容及宣傳形式上進行創新。
共同創造,大力推廣網絡文明實踐活動
首先,要使線上與線下、面對面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之真正形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要陣地和宣傳通道。例如,通過舉辦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網絡文明傳播活動,引領廣大網民與互聯網公司攜手,共同營造網絡文明。不僅要把群眾化的精神文明建設延伸到網絡,還要引導廣大黨員和干部樹立模范標桿,把群眾的思想和意見集中起來,主動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
其次,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協會、新聞媒體協會等網絡社會團體的作用。如推進“中國好網民”和“網絡誠信”等網絡社會服務活動,教育和引導廣大網民依法上網、誠實守信,為全社會創造一個良性、健康的網絡空間。
最后,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微博等網絡媒介不斷擴大網絡文明宣傳、樹立網絡文明意識,加大文明交通等方面的宣傳力度,促進和諧文明的新風尚,實現全面覆蓋,群眾全面參與。
統籌推進互聯網綜合治理
依法強化網絡文明管理,推進依法建網、依法辦網,使網絡文明在法律的軌道上正常運轉。統籌推進網絡綜合治理要加快建立以國家黨政機關為主導、以政府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社會監督體系,互聯網治理的方式有經濟、技術、法律等多種形態。加強網絡法治建設,推動現有的網絡法律、法規,完善網絡直播、自媒體、知識社區問答等新媒體傳播平臺的公信力。要大力推進各類網絡專項整治,創建網絡主題活動的特色,并對各種問題進行有效遏制。要制定網絡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網絡管理工作的協同體系,加強綜合、協調,建立起各自的職能、緊密合作的監督,使監督工作沒有死角,執法不留空白。加強新媒體技術網絡文明建設,要提高網絡運營的社會效應,必須要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媒體技術。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對廣大網民進行正面宣傳,增強其自身素質,加強對互聯網的管理和監督。
參考文獻:
[1]張瑜.網絡文明的概念辨析[J].青海社會科學,2021(6):154-159.
[2]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4-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