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摘 要:紅色文化資源是具有資政育人意義的歷史遺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生動素材。山西省的歷史文化紅色基因濃厚,承載并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偉大的建黨精神,與中國紅色文化基因一脈相承,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有著內在契合性。本文從山西省地方紅色文化資源(以下簡稱“山西紅色文化資源”)融入當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出發,分析了山西紅色文化資源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旨在有效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的育人作用和價值。
關鍵詞:山西紅色文化資源;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索
中圖分類號:G206;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3)03-0106-03
基金項目: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思想政治教育專項):“基于VR技術下地方紅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依托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數字展館”(2021zsszsx137)。
紅色文化資源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歷史見證,也是教育當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生動教材。山西曾是華北抗日根據地的中心,擁有豐厚的紅色資源和文化底蘊。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工作時說:“我們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科書”。2022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山西進行考察調研,并對山西人民作出重要指示:“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紅色文化的內涵較為多元,主要包括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傳播、紅色基因傳承,其核心要義是樹立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紅色文化的作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和一致性[1]。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開發利用地域紅色文化資源,可以為立德樹人增強精神驅動力,促使育人目標加速實現。
一、山西紅色文化內涵概述
1949年5月1日,中國共產黨帶領山西人民解放山西全境,此后70多年的時間里,山西人民積極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山西作為革命老區,不僅承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也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從山西解放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山西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奮進,孕育出諸多“山西精神”,比如,太行精神、右玉精神、呂梁精神等。山西省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是當地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最真實和寶貴的素材,充分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并將它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夠提升資政育人的政治高度、理論深度和情感溫度[2]。
山西紅色文化屬于中國紅色文化的分支,山西紅色文化精神的內涵和內在基因與中國紅色文化導向一致,其載體大致可以分為物質形態、非物質形態兩種。從物質形態方面來看,山西紅色文化主要蘊含于黨史人物和黨的重要機構遺跡中,包括新中國革命和建設以來留存的遺物、遺址、故居舊址、紀念碑、紀念地等物質性遺產。山西省革命遺址、紀念場館有3000多處,其中,近500處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62處被列為紅色旅游景點,15處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山西省的歷史文化資源可以濃縮為“華夏之根、黃河之魂、佛教圣地、晉商家園、邊塞風情、關公故里、古建瑰寶、太行神韻”[3]。從非物質形態方面來看,山西省有豐厚的紅色文化作品和重要精神文藝作品,主要包括在革命戰爭和現代化建設中形成的蘊含著信仰、知識、價值、道德的精神文化作品。
二、山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功能以及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紅色文化資源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擁有民族認同和底色優勢。新時代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教師引導,另一種是革命先輩示范。目的是激發學生內在的道德動力,促使學生與革命先輩產生情感共鳴,增強學生的認同感,進而引導學生學習革命先輩的精神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道德人格,輔助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整體性地提高大學生群體的道德素質,增強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穩定性、安全性[4]。
山西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標、內容、功能等方面存在著雙向互動、互為支撐的邏輯關系,這些關聯和互補使得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相通、緊密聯系。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紅色文化教學內容的占比,可以增強大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感悟和理解,進而產生同頻共振的效果。
三、山西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一)調查問卷相關情況
1.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問卷,針對山西某高校8個學院共800多名學生展開,包含了文科、工科、藝術學等專業,涵蓋了大一到大四各年級,收回有效問卷732份。
2.調查設計和方法
通過調查問卷和走訪座談的方式,運用實證分析的方法,調研山西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況,深入探究目前山西高校在紅色文化資源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方面的阻礙與瓶頸,并結合教育實踐情況進行全面分析。
3.調查結果及分析
(1)從問卷中學生對山西紅色文化資源的了解情況來看,對山西紅色文化資源“有一定了解”的學生占比為54.9%,“一般了解”的學生占比為23. 47%;近50%的學生表示沒有親身到過山西紅色文化教育旅游基地。這說明該校大學生對山西紅色文化資源的認知較少,山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力度有待加強。
(2)從問卷中學生對紅色文化、紅色旅游資源的了解程度和興趣度來看,67.83%的學生表示對紅色文化感興趣,這說明紅色文化教育具有潛在的市場;40.6%的學生表示,所在學院沒有組織過紅色教育社會實踐活動,這說明高校對紅色文化教育不夠重視;53.27%的學生表示學校偶爾會開展關于山西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說明目前高校未有效地將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3)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是通過網絡媒體或影視作品來了解山西紅色文化資源。其中,愿意主動去了解或參加紅色文化活動的學生占比為28.9%。說明山西紅色文化的宣傳平臺較為匱乏,學生對紅色文化的了解也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4)部分學院較少組織學生進行紅色文化的專題學習,也欠缺紅色文化宣傳活動;校園廣播和學生社團活動都缺乏紅色文化的滲透,未營造出濃厚的紅色育人氛圍;教師教學重理論宣講,學生主動參與探索和實踐的機會較少。
(二)山西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點
1.重視程度和宣傳力度不夠
在調研和走訪中筆者發現,政府、社會、學校對山西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視程度與宣傳力度都不夠,包括學生個人在內,對紅色文化資源價值和意義的認識均相對不足。主要表現為: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宣傳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教育部門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宣傳尚未形成完整體系,也未形成濃厚的紅色文化學習氛圍;社會宣傳平臺和載體相對單一;學生個體對紅色文化的探索興趣和主動性也較為缺乏。
2.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實踐教育活動
一方面,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學生參與度不高,山西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也比較單一,主要依托第一課堂形式;另一方面,社會和高校為學生提供的實踐教育機會相對較少,近幾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的教育教學和實踐活動較難開展,導致學生很難進行深入體驗。
3.教育效果不明顯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個普遍問題,即偏向于對學生單純“灌輸”紅色文化理論知識,針對紅色文化蘊涵的紅色精神理論層面講授較多,將紅色文化精神融入學生日常行為的指導較少。因此,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顯,學生難以真正將紅色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山西紅色文化資源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
(一)充分挖掘山西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點
山西紅色文化資源豐富,能夠為當地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真實可信、生動完整、具有理論深度的素材。因此,要深度挖掘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紅色文化資源,并整合、優化現有教育資源,確保山西紅色文化資源與教育資源能夠有機結合。比如,可以深入挖掘山西省15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的思政教育元素,通過思政課、主題班會、宣講團等形式,將山西紅色文化滲入到教學活動中。
(二)拓展教學平臺,利用VR技術
首先,高校要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作用,運用新科技來提升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并拓展思政課教學平臺,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確保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紅色文化資料。其次,高校可以與當地紅色教育愛國主題基地聯合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利用VR虛擬體驗技術輔助教學,增強沉浸化、共情化、在場化的體驗感,從而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營造具有層次感、真實感的氛圍,引導大學生切身體驗相關事件[5]。比如,可以借助山西省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數字展館,通過場景體驗的教學形式,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政治認同和理論認知。
(三)完善紅色課程體系,重視引導學生
現階段,山西紅色文化資源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是要設立紅色文化教育目標,遵循紅色文化教育原則,深入了解紅色文化教育規律。具體做法有兩點:首先,高校要加大科研投入和產出力度,將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合;同時,搜集、整理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并進行調查和分類,在科學梳理、歸納、總結的基礎上,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和框架,建設紅色課程思政體系。其次,思政課教師要深入研究紅色文化的精髓,同時運用新媒體和新技術創新課堂教學形式,以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興趣;高校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力量,要不斷提升個人政治素養和理論功底,善于運用紅色文化來引導學生成長成才。
(四)以黨團實踐活動為載體,創新第二課堂形式
在大學階段,第二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知識的主要陣地,也是引導和培養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取向的重要平臺。因此,高校要進一步豐富校園紅色文化活動的形式,拓展延伸第二課堂與紅色文化的結合途徑。首先,積極引導學生通過班級和黨團的實踐活動以及各種校園文體活動,了解紅色文化,體驗紅色文化,在校園中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學習氛圍。其次,創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在活動策劃中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通過輕松的活動和教育實踐,讓學生對紅色文化產生認同感,進而提升校園紅色文化活動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五、結 語
山西省的歷史文化紅色基因濃厚,承載并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偉大的建黨精神,與中國紅色文化基因一脈相承,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有著內在的契合性。因此,深入挖掘山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運用紅色文化助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山西地方紅色資源的文化價值和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山西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可以讓大學生在學習中體會中國共產黨偉大的建黨精神,從而端正生活態度,堅定理想信念,自覺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奮斗終身。
參考文獻:
[1] 茹麗燕.論山西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融合[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6(8):28-30.
[2] 楊素禎.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20,32(4):70-74.
[3] 張泰城,肖發生.紅色資源與大學生思想政治育[J].教學與研究,2010(1):72-77.
[4] 渠長根,王靜.新時代高校紅色文化育人研究綜述[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2(3):289-296.
[5] 韓玲,李正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如何講好“紅色故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2):110-114.
[責任編輯: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