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海英
內容摘要:采華夏之興衰,做時代之文章。華夏文明傳承已久,留下來的文學作品如浩瀚星輝,熠熠生光。時代的車輪滾滾前進,文化的發展日新月異,在新時代的教育領域,應始終秉持對教育的熱愛,讓文學的光芒照耀每一個學生。為此,就需要在小學語文教育領域去加深對于作文的教育程度,讓每一個小學生都能夠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體驗快樂的作文感受。
關鍵詞:生活實際 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對策
藝術來源于生活,每一篇在文學史上留下名字的文章,都離不開生活的實際影響,每一位優秀的文章作者都是對生活有著獨特體驗的多情之人,只有從生活實際當中獲取的靈感才是文章的藝術來源,新時代小學生應聯系生活的實際,運用對情感的正確理解去做出優質的文章,實現對文學的深度理解。
一.感受生活快樂作文的內涵
1.感受生活快樂作文的理解
什么是作文?為什么要寫作文?這兩個問題是語文教育的重要思考方向,縱觀華夏歷史,縱觀世界文學史,都不難發現,幾千年來能夠傳承下來的都是重要的文章,他們或許運用的是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寫作工具,但其意義是相通的,都是文章的流傳,而只有具備豐富意義,具有價值的文章,才能夠流芳百世,震懾古今。而作文都來源于我們的生活,所見,所聞,所聽,所感皆是作文。從世界觀的角度來說,做優秀的文章是實現人生價值,傳承文明的重要方式,而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來說,作文是感受生活后,培養情感、表達藝術、創作文學思想的重要方法,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之一。作文就是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聽到、想到的東西,運用文字的形式來記錄下來,這種記錄不會消失,只會讓你的文化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也能夠傳遞自身重要的心聲。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則是培養小學生文學素養、文學底蘊、文學才能的重要方式,是激發想象力,培養文筆的重要教育手段,必須要從生活中積累作文素材,才能形成快樂作文的能力。
2.感受生活快樂作文的意義
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文是小學語文基礎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是培養文學素養,激發文學想象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就需要充分的進行教學。但是很多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十分有限,根本原因在于沒有認真地感受生活。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可以極大的塑造學生們的內心品質的,小學階段學生的品性還沒有完全定性,而聯系生活實際進行作文,能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夠培養學生積極的內心世界,去塑造學生內心的道德意識和文化素養,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去寫作,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認識,從而達到對生活之美的深度理解。聯系生活實際作文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的實質是一種文化的藝術,不同詞匯、不同語句所表達的情感都各不相同,而作文教學可以觀察生活后的心中所想轉變為情感的語句表達,運用文學的魅力去進行抒發,進而實現對文化的深度理解。聯系生活實際作文教學還可以積極的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聯系生活作文教學也是學生思想意識的藝術化表達,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提高文學素養和藝術底蘊。
3.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環境相對來說較為穩定,相關的教育教學手段較為豐富,能夠極大的滿足當代小學生的教育需求、尤其是文學修養方面,隨著知識的普及,小學生可以閱讀大量的優秀文章,因此在作文領域能夠有一定的理解,總體大環境而言是相對較好的。但是在語文作文的教學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短板,部分教師對作文的教學角度認識不足,對作文情感的教育程度低,難以讓學生正確理解作文的作用。部分教師在作文的教育上更偏重于想象,而不貼近實際,小學生在作文寫作中沒有實際生活為依托,難以表述出正確的文章情感,因此,對作文的熱愛程度也略有不足。教師對于聯系生活實際方面的教育也稍顯單薄,難以讓學生感受生活實際所抒發的情感藝術,也就無法運用到寫作內容當中,教師應盡快做出改變,讓作文教學變得更加接地氣。
二.聯系生活實際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作文角度單薄,難以產生共鳴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雖然教育環境相對優越,但是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其主要原因在于作文的教學角度相對來說過于空曠、單薄,學生在部分情感的理解上無法跟上相關故事的節奏,因而對其所表述的情感意義無法深入內心。寫作出的作品也就難以準確地勾畫出文章情感故事,內容也就更趨近于虛假而缺乏真實的共鳴,最終難以讓讀者感受文章的真實內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更針對一些多樣化的文章寫法機型教學,嘗試多種寫作手法等等,而缺乏對于現實生活的理解,因而其作文的角度空泛與現實產生隔閡。
2.缺少細節刻畫,描寫事物不夠真實
小學作文教學在細節刻畫上,老師為求文章優美,行文華麗,往往更追求多樣化的描寫內容,要求學生盡量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和更加華麗的寫作辭藻,學生在作文的寫作過程中往往追求大范圍寫作,整體性描寫,而忽略細節的真實性,因此將作文的整體刻畫的空泛,缺乏細節佐證,也就導致整個文章呈現出一種虛假性繁榮。教師雖然在細節刻畫上有一定的教育力度,但是學生在生活細節的積累上尤顯不足,因而導致部分的細節描寫純粹追求字詞華麗優美而缺乏對真實的實際描寫。
3.生活氣息不足,充滿空洞想象
現代作文教學在主題的選擇上,更加突出思想意識方面的內容,因此,學生往往跟隨老師從更加具有高度的思想內涵上去刻畫、去描寫,務求把平凡的道理寫的非常深刻。但是道理往往需要輔以真實性和實際性,在這方面,學生的自身生活積累相對不足,因而導致文章描述的內容、情感和道理都空洞乏味,形成一種虛假的高大上主義,描繪的越深情,就顯得越不實用,正是由于相關生活實際的素材積累嚴重不足,因而導致其寫作的內容更像是一種自身想象,而不是聯系生活實際能夠佐證的。
4.人物描寫死板,立不住形象
作文寫作,尤其是人物刻畫方面,急需把握其形象角度,為人物的性格、外貌都進行更加精準的刻花,建立人物的立體形象。但是現階段,由于小學生所能接觸的日常人物相對匱乏,與人物相關的事件角度理解略有不足,因而導致其人物描寫的刻畫千篇一律,過于死板,長期運用同類型的描寫方式去描寫人物形象,致使大多的作文中的人物都類似于同一種樣貌,難以區別其性格特點和藝術形象。
三.聯系生活實際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對策
1.嘗試多種生活,感受多樣情懷
藝術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而小學語文作文與生活的聯系是十分密切的,每一個故事的開端,每一個文章的起頭都需要用時間和生活去熬制底料,打下堅實的生活基礎。因此,嘗試多種類型的生活,是現階段人們積累思想文化的重要方式。從不同的生活角度去體驗不同的情感,是人們獲得情感需求,建立情感通道的重要渠道。美好的事物會從不同的生活中多樣化的展現,因此,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需要運用多種生活方式去體驗多樣的情懷和感悟,把真正的情感去理解、去體會,從而讓作文的寫作過程更加有內容可寫,有情感去說。任何的情感都是有起源的,只有從親身生活中感受情感的來源,才能夠運用筆桿子,將它們刻畫成一個又一個美妙的文字,從而避免情感與互動之間的斷層,把虛假的共鳴游離于作文之外。因此,教師在語文作文教學過程當中,應鼓勵學生多多嘗試不同的生活環境,運用不同的作文主題去體會不同層次的生活,提煉其中的思想意識精華,并把情感變成一種文字,去形成一種意識模板,并運用到相關主題的作文寫作當中,以實現對生活的真實呈現和情感的真情流露。
例如,布置關于節日題材的作文,就不能單純的從搜集資料或者口口相傳等方式了解節日的具體情況,而是要把節日生活嘗試體驗一番,去了解節日所描寫的實際生活場景,從而體驗其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和真實的景色描寫。在小學語文三年級第三單元的學習階段,會要求嘗試對中華傳統節日進行綜合學習,那么可以以中華傳統節日為主題進行一次作文的寫作。在寫作之前,老師可以和學生們一起體驗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慶祝活動等等,嘗試通過相關活動體會節日所要傳達的重要教育意義,并嘗試作為其中的一員去感受節日氛圍帶來的情感變換,從而為文章的情感打下與現實相關的基礎。在體驗過后,老師可以針對節日進行文章寫作方面的指導,讓學生能夠把情懷描寫的更加準確,更加多樣。通過這樣的體驗生活的形式來直觀感受實際生活中對于情感意識的表達,便于作文教學更加能夠貼合實際,而不是成為空中樓閣。
2.觀察生活校園,積累細節描寫
作文教學往往離不開身邊的故事,身邊的情緒,每一個學生都是從校園中感受豐富情感的。有師生之情,有友誼,有同學之愛,有新朋友的關懷,校園生活就是一片樂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世間絕大部分的美麗情感,而以校園生活為觀察點進行細節的觀察和積累,能夠有效的增加學生對于文章描寫方面的技巧,加深其細節的真實感、觸碰感,體驗情感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藝術藏于細節,文字流于指尖,文學的力量是偉大的,它能撼動一個人堅定的內心,但是指尖又是柔弱的,它往往更加細致,更加溫和。大的宏觀景象一定是由微觀組成的,那么細節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校園環境是多樣的,會隨著不同季節,不同景色而變換。不起眼的工作人員都隱藏著他們與學校之間的細節聯系,因此,要運用觀察去鼓勵學生了解不同崗位的細節特點,了解校園環境,在不同情況下的細微變化,從細節著手找準校園生活的觀察點,突出人物、情感、故事變化與細節之間的變化關系。
例如,在教授學生景色變化和細節描寫的寫作手法時,老師應帶領學生們通過觀察校園生活的方式去積累相關的細節和寫作方向,把實際生活的真實場面通過細節描寫去進行深刻的刻畫,比如,三年級第六單元習作:身邊哪些有特點的人,這里要從身邊的人去刻畫,身邊的人可以是同學,可以是老師,可以是校園里的人物,也可以是曾經認識的人。校園是接觸時間最長的環境,可以從校園中尋找人物,進行細節的觀察,了解他在不同細節上的獨特特點。比如,老師時刻拿在手中的書,老師辦公桌上時刻放著一支紅色筆是什么原因,熱愛運動的同學,鞋子的外觀變化等等,通過這種細節的觀察,去積累一定的素材,并與人物的日常性格習慣形成聯系,進而確立人物刻畫的細節,更加能夠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這種觀察生活校園的方式,能夠讓細節描寫變得更加真實,更加生動實際,突出作文的細膩、真實和情感的豐富變化。
3.積累生活素材,留住平常故事
想要讓作文的故事變得更加真實,更加接地氣,更加能夠從小事中體會大道理,那么就要有足夠的生活素材來融入到作文寫作當中。作家們常說:故事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是因為一些復雜多變的故事,實際上都是來源于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事件,他們或許經過改編,或許更換了人物形象,但是其來源是不變的,都是由生活所延展出來的,因此在生活素材的積累上一定要做到充分、多角度和故事細節的全面掌握,把平常的故事都變成寫作素材加以運用。感受日常生活是積累生活素材的重要前提,生活或許不盡如人意,但是每一次變化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去收集、去積累,去把最平常、最平凡的故事變得驚心動魄,在筆下熠熠生輝。
例如,在三年級第八單元口語交際中趣味故事會,就是以獨特的趣味故事來提升口語交際能力,但是故事的來源和第二次創作是需要寫作能力進行編繪的,那么就需要從生活中積累的素材運用到這種作文寫作當中。老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都進行一些簡單的素材記錄,并專門準備一個記錄本,把日常生活中發生在身邊的趣味故事,或者是別人口述出來的故事記錄下來,作為素材進行保留,這種故事不必要驚心動魄,只要是生活中突然閃現的平常沒有的小細節就可以。例如有的學生坐公交上學,稍微有點遲殼,公交司機卻在即將發車的情況下,多等了他一會兒,并催促了他,這種暖心的小故事和積極的勸導,實際上就是生活的溫情故事,可以作為素材進行記錄。故事不分大小,生活不問遠近,只要是能夠讓人產生感觸的,能夠訴說溫情的,就是素材的一部分。
4.收集人物標簽,塑造人物形象
人生故事是由每一個人物所組成的,文學的發展也是由人們薪火相傳所保留下來的,人類的發展就是一場進步的征程,每一個人都是時代的饋贈,他們的不同形象,不同性格,都造就出了不同的文化故事。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尤其在刻畫人物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深切的體現人物的外貌、性格、行為和藝術特點。寫作上除了要針對外貌和行為進行基本描寫之外,還要要運用特別細節性的描寫去突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意識,打造出一個人物的獨特形象。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他們所展現的形象也各不相同,每個人物在故事中的定位和作用都是各不相同的,不能因為人物是配角就忽視他在作文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學會收集人物的標簽,為他建立性格指向,從而讓人物變得更加豐滿,更加立體。
例如,小學語文三年級第六單元習作:身邊哪些有特點的人,這篇的習作教學應著重從人的角度去理解其所表達的深刻內涵,注重其描寫的重要細節。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如何認識人的性格,如何給人以文字描寫上的定義,要觀察人的性格,需要從他的為人處世和行為習慣上找準要點,了解一個人都有哪些特點,并建立一個標簽,讓人物變得鮮活立體,在寫作文章的時候,就會更加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比如教師這個角色可以以一位老師作為形象進行標簽的制定,學生們觀察和總結該老師的一些習慣和故事,匯總成一副標簽來進行定義。譬如,英語老師偶爾會有些拖堂,并且檢查作業十分嚴格,那么英語老師就有一個教學認真嚴謹,一絲不茍的標簽。數學老師在教學中認真嚴肅,但是在課堂之外卻風趣幽默,喜歡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認真解題,那么,數學老師的標簽可以是教書認真負責,性格幽默風趣,熱情陽光。通過這種標簽式的人物定義法,可以讓學生盡快了解一個人物的立體形象,便于在作文寫作當中能夠找準要點,深切刻畫。
生活實際就是藝術的來源,就是優質文章的素材,身邊的人、事、物都是文字力量的來源,是藝術的直觀創造者。只有感受生活中的不同風景,才能讓作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語文教育就是要讓寫作成為一種樂趣,成為一種激發小學語文教育素養的重要方式,只要從生活中提取文字的藝術,那么文字的藝術就會回饋給生活最美好的景色。
參考文獻
[1]張琴.從生活實際出發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數碼設計(上),2019,000(005):148.
[2]王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生活教育,2022(4):3.
[3]王曉倩.滲透生活理念,拓展寫作空間——談將生活化理念滲透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有效策略[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2022(8):3.
[4]趙海霞.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22(8):3.
[5]蓋婉.融入生活元素 增加現實美感——簡析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黑河教育,2022(4):2.
(作者單位:貴州省六盤水盤州市教育教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