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業(yè)改革是“雙減”的重要要求之一,而作業(yè)分層是作業(yè)改革的具體方式。在實施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基于“雙減”的要求,聯(lián)系教學實際,以作業(yè)分層為抓手,精心設計前置作業(yè)、隨堂作業(yè)、課后書面作業(yè)和課后實踐作業(yè),引導學生自主認知所學,梳理所學,應用所學,延伸所學,有效掌握學習內容,鍛煉學習能力,提升語文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yè)分層;“雙減”;設計策略
作者簡介:廖帶喜(1974—),女,福建省邵武市水北中心小學。
“雙減”強調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幫助學生減負提質。因此,在實施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要以“雙減”政策為指引,以生本教育理念為宗旨,以分層教學為抓手,發(fā)揮教學智慧,分層設計作業(yè),保證作業(yè)內容、難度等符合學生學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提升語文學習效果。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分層設計前置作業(yè)、隨堂作業(yè)、課后書面作業(yè)和課后實踐作業(yè),設計策略如下。
一、分層設計前置作業(yè),認知所學
前置作業(yè)是在預習階段設計的作業(yè),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以完成任務的方式提前了解下節(jié)課要學習的新知識。布置前置作業(yè)符合“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理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要研讀新知內容,結合學生學情,把握預習時機,分層設計前置作業(yè),讓學生初步了解新知,為在課堂上進行深入探究奠定基礎[1]。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為例,為幫助學生掃除基礎知識障礙,了解文本創(chuàng)作背景,發(fā)現(xiàn)閱讀問題,教師可分層設計前置作業(yè),如下。
★作業(yè):
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一篇新課文—《圓明園的毀滅》,請大家利用課余時間讀一讀這篇文章,圈畫出生字詞,利用多種方式,比如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等,了解字詞含義,掃除基礎知識障礙。(注:掃除基礎知識障礙后,記得再讀一讀課文哦,盡可能地讀準每一個字。)
★★作業(yè):
大家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問題呢?老師有一個問題:“西方列強為什么會進入北京城呢?”請大家?guī)屠蠋熃鉀Q這個問題吧。(注:這個問題涉及文本創(chuàng)作背景。)
★★★作業(yè):
除了老師提到的問題,大家還有什么問題嗎?如果有,請將問題寫下來,我們上課時一起交流一下吧。(注: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先以恰當?shù)姆椒ㄗ灾鹘鉀Q這些問題。)
說明:“★”代表作業(yè)難度等級,“★”越多,作業(yè)難度越高。
在這樣的前置作業(yè)下,學生能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選擇作業(yè)內容,逐漸對文本內容建構起初步認知,從而有利于走進語文閱讀課堂,深入探究文本內容。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作業(yè)檢查時,也應當關注學生的層次,結合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來合理評價,避免給學生帶來過大的學習壓力,確保學生能夠在作業(yè)評價中獲得鼓舞,其學習動力能有所增強。比如,某一名基礎知識把握不牢、學習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的學生高質量完成了“★作業(yè)”,這個時候,教師就應當肯定這名學生的進步,對其進行鼓勵評價。比如,可以說:“看得出來,你作業(yè)做得很認真,進步很大。老師希望在下一次作業(yè)中,你能夠更加努力,更加認真,不僅完成‘★作業(yè),還能夠勇于嘗試完成‘★★作業(yè)。”通過這種形式,教師可以給學生帶來鼓舞,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讓學生敢于挑戰(zhàn)難度更高的作業(yè),提高學習水平。
二、分層設計隨堂作業(yè),梳理所學
在課堂上,教師以新知為立足點,應用多樣方式引導學生探究,使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入了解。但是不少學生在此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而梳理所學是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習問題并查漏補缺的途徑。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分層設計隨堂作業(yè),引導學生梳理所學[2]。
以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草船借箭》一課為例,在課堂上,教師以故事內容為基礎,引導學生探究諸葛亮、周瑜、魯肅等人的性格特點,給全體學生布置隨堂作業(yè),如下。
請大家與小組成員(注:教師將相同層級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建構同質小組)合作閱讀這篇文章,討論諸葛亮、周瑜、魯肅等人的性格特點;在確定人物性格特點后,和小組成員合作,分飾不同角色,演繹故事內容,展現(xiàn)人物特質。
這樣的作業(yè)內容趣味性很高,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所有小組都能積極閱讀、交流,再次探尋人物的性格特點,并用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展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在學生完成合作學習后,教師選擇低層級學生小組到臺上再次表演。在他們表演結束后,教師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給中層級和高層級小組布置隨堂作業(yè),如下。
諸葛亮在這個過程中一共笑了幾次?每次都在笑什么?這凸顯了人物怎樣的性格特點?
教師鼓勵中層級小組和高層級小組成員討論這些問題,讓中層級小組進行回答,高層級小組進行完善,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
實踐證明,在不同難度的隨堂作業(yè)的驅動下,學生自主梳理了所學,加深了對所學的認知,同時,學生還鍛煉了多種能力,如梳理能力、思維能力、表演能力等。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小組提出了一個難度比較高的問題后,往往會直接選擇一名水平較高的學生來回答問題。教師的這種做法不夠得當,不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弱化學生之間的層級,不要讓學生感受到明顯的“差距感”,而是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一視同仁。比如,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時,可以這樣說:“同學們,這個問題比較難,大家有什么想法嗎?(給全體學生思考的時間)老師看到有一位同學舉手了,我們可以聽一聽他的想法,看看他的回答能不能給我們帶來啟發(fā)。”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讓學生互幫互助,共同思考、回答問題,從而弱化了學生之間的層級。
在課堂中,教師既有意識地設置了不同層級的隨堂作業(yè),又巧妙地弱化了學生的“差距感”,讓學生各有所獲,實現(xiàn)對課文內容的深層次理解。
三、分層設計課后書面作業(yè),應用所學
做課后書面作業(yè)是學生應用課堂所學的重要途徑。學生在前置作業(yè)、隨堂作業(yè)的輔助下,由淺入深地認知了所學,為進行應用做好了準備。在課后階段,教師應以學生的學習所得為基礎,分層設計課后書面作業(yè),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自主應用所學,鞏固課堂所學,提升學習效果[3]。
以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窮人》一課為例,在課后階段,教師可分層設計如下作業(yè)(節(jié)選)。
★作業(yè):(全體學生必做)
1.讀拼音,寫字詞。
zāo gāo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pín kùn shī lín lín xiān kāi
2.讀句子,用“靜”組詞填空。
(1)她的頭往后仰,冰冷發(fā)青的臉上顯出死的()。
(2)清晨,我們在()的花園里散步。
(3)五個孩子躺在床上,伴隨著呼嘯的海風聲,()地睡著。
(4)孩子的呼吸均勻而(),時不時地發(fā)出鼾聲。
……
★★作業(yè):(低層級學生選做,其他學生必做)
1.對下面的句子進行“改造”。
(1)桑娜補一張帆。(擴寫句子)
(2)桑娜聽著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改成反問句)
2.根據(jù)下面的要求,寫一篇百字小文章。
環(huán)境描寫是小說的要素之一,可以凸顯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或美好品質。如果我們想要贊美一位普通而勤勞的清潔工阿姨,我們可以將她安排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呢?可以怎樣凸顯她的美好品質呢?
……
★★★作業(yè):(高層級學生必做,其他學生選做)
讀課外閱讀材料《一罐果醬》(材料內容略),思考兩個問題。問題一:外婆為什么要妹妹將僅有的一罐果醬送給窮人?問題二:一罐果醬在文章中有怎樣的含義?
在這樣的分層課后作業(yè)下,學生的作業(yè)量大大減少,完成作業(yè)的興趣有所增強。而且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能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遷移課堂所學,解決問題,由此鞏固課堂所學,有利于提升課堂學習效果。部分學生也能挑戰(zhàn)自我,嘗試難度更高的作業(yè),從而提升自我,提高語文學習水平。
四、分層設計課后實踐作業(yè),延伸所學
課后時間是學生進行實踐與拓展的黃金時間,也是學生實現(xiàn)自由發(fā)展、獲得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實現(xiàn)對書面知識的把握,同時還要確保學生能夠獲得能力上的提升,獲得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開拓創(chuàng)新,推動學生的全面進步與發(fā)展[4]。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關注實踐作業(yè)的設計。
以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古詩三首》為例,教師可以分層設計實踐作業(yè),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如下。
★作業(yè):
結合三首古詩的意境,分別選擇合適的音樂來進行配音,展開配樂詩朗誦。
★★作業(yè):
在本課中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根據(jù)古詩的內容繪制手抄報。
★★★作業(yè):
在班級內開展“古詩詞大會”。同學們可利用課下的時間積累古詩,從而在“古詩詞大會”上展現(xiàn)出自己的風采。
在讓學生完成這三個層次的作業(yè)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加以引導。如在學生完成“★作業(yè)”時,教師要提醒學生準確識讀古詩中的生僻字,同時深刻了解詩句所體會的思想感情,體會古詩的意境。在學生完成“★★作業(yè)”時,教師要告訴學生可以和同學一起合作,豐富手抄報的內容與形式,還可以大膽創(chuàng)新,在手抄報中展現(xiàn)自己對古詩的個性理解。在學生完成“★★★作業(yè)”時,教師可先進行活動預告,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還要確保全體學生都要參與其中,就算不參與詩詞比拼,也可以擔任評委或觀眾,總之,每名學生都要有事可做。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體會參與活動的樂趣,感受古詩詞學習的魅力,還要引導學生從參與比拼的同學身上獲得啟發(fā),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通過設計以上三個層次的課后實踐作業(yè),教師能夠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力自主完成課后實踐。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從實踐的角度探究知識、掌握知識,從而實現(xiàn)對課內知識的深刻理解。此外,通過這種課后分層實踐作業(yè)的形式,教師還能夠較好地幫助學生利用課后的時間,從而培養(yǎng)學生課后學習的習慣,推動學生實現(xiàn)更深層次的發(fā)展。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有效分層設計語文作業(yè),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所學,同時鍛煉相關能力,提升語文學習效果。鑒于此,在實施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可把握“雙減”時機,分層設計不同類型的作業(yè),助力學生初步認知所學,梳理所學,應用所學,延伸所學,提升學習能力,從而真正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減負增效。
【參考文獻】
[1]丁鳳英.用有效的作業(yè)分層設計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J].中華少年,2020(03):72,74.
[2]封頂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分層作業(yè)設計與評價的實踐[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07):26,29.
[3]周必貼.語文課程視野下的作業(yè)分層優(yōu)化設計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06):12.
[4]李國彪.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業(yè)分層設計[J].語文天地,2019(1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