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懿(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會長,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
打開一款手機APP,眼前就會出現應接不暇的各種各樣的歌曲,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愛的歌曲,點擊播放即可欣賞到動聽的音樂,相信這種體驗已經是現代很多人的日常活動,但是在大家欣賞美妙動聽的歌曲時,是否會注意到版權問題呢?當音樂作品的著作權人看到某款手機APP里面,沒有經過權利人許可擅自上傳了權利人的歌曲,權利人遂將該款手機APP的運營方起訴至北京互聯網法院,要求運營方承擔侵權責任。北京互聯網法院隨后將案件委派給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這是調解委員會日常調解的大量網絡著作權侵權案件中的一起。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進步,互聯網正在逐步深入地影響著普通人的生活,網站、APP、公眾號、小程序等平臺為公眾提供著海量的信息和娛樂內容,互聯網電商的經營者為消費者提供了各式各樣的物品,使我們的生活日益豐富多彩。但是,互聯網上的宣傳推廣經營行為也會經常侵犯他人的著作權、商標權或專利權,產生大量的知識產權糾紛。北京互聯網法院成立5年以來審結了18.2萬件案件,其中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超七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知識產權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覆蓋領域廣、涉及方面多,要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社會治理等多種手段,從審查授權、行政執法、司法保護、仲裁調解、行業自律、公民誠信等環節完善保護體系,加強協同配合,構建大保護工作格局。加強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 是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重要方面,可以有效預防和化解知識產權糾紛, 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 提高社會治理能力。
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調解委員會”)正是為了落實國家戰略,應運而生的。調解委員會于2019年11月獲北京市司法局批復成立,目前有調解員24人,其中專職調解員3人,主要依托首都知識產權服務行業的優質專業資源,在北京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指導下開展調解工作。調解委員會自成立以來,積極配合行政主管部門和人民法院,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發揮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優勢,從源頭預防、在線調解、多元化解、一站式解紛等多方面加強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成立4年來,調解委員會累計受理糾紛5300余件,調解結案3800余件,調解成功1200余件,為北京地區創新主體提供了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
在工作中,調解委員會注重完善調解制度建設。調解委員會依據《人民調解法》《全國人民調解工作規范》等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制定了《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章程》,自覺接受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知識產權局的監督管理和北京市人民調解協會的行業自律管理。調解委員會不斷完善調解相關制度文件,制定了調解告知書、調解申請表、調解終結告知書的模板,規范受理申請、主持調解、訂立調解協議等工作環節,保障調解員公正、高效、快捷地化解知識產權糾紛。
針對知識產權糾紛的特點,調解委員會加強專業調解隊伍建設。知識產權糾紛存在訴訟爭點專業技術性強、侵權種類和形式多樣、取證和舉證困難、賠償數額難以計算的特點,需要調解員熟練運用相關專業知識與調解技巧,以達到讓當事人心服口服,使糾紛順利化解。調解委員會注重選聘具有知識產權法律專業背景和行業技術背景、為人公正、熱心調解工作的人員擔任調解員。此外,利用行業協會資源,通過一對一指導、組織培訓等多種途徑,不斷提高調解員的法律素質和業務技能。在調解過程中,不斷總結調解工作方法和技巧,利用調解員的專業知識,既公平公正化解糾紛,又增強當事人知識產權法律意識。在2022年7月發生的一起著作權糾紛中,著作權人即一家出版社以孫某未經授權在其經營的手機端“微店APP”內以明顯低價銷售權利人的作品,將孫某訴至法院。接受法院委托調解后,調委會調解員發現孫某系在大學讀書期間參加創業大賽而設立了微店,畢業后一直沒有找到工作,因而拒絕賠償并消極應對調解。調解員結合事實,向孫某解釋了著作權法對著作權保護的規定,指出孫某未經授權在其微店中銷售權利人的作品,侵犯了權利人的著作權,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經過釋法,孫某認識到自身錯誤,同意賠償并不再銷售侵權作品。同時,調解員向出版社說明了孫某處于失業的困境,希望權利人有所理解,適當降低賠償金額。最終,權利人降低了索賠金額,并同意分期付款,雙方達成了和解。
以制度為遵循嚴格規范調解工作。調解委員會堅持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局、司法部印發的《關于加強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的意見》,按照《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手冊》指導開展工作。聘用并向法院派駐專職調解員,積極與北京市各級法院建立訴調對接機制,嚴格按照法院要求,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與法官協同聯動更加高效地調解案件,有效配合了相關法院訴源治理工作的推進,減輕了當事人訴累,節約了司法資源。
堅持守正創新積極擴大調解工作影響力。調解委員會利用協會作為行業第三方組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發揮自身工作優勢,接受當事人自行委托開展調解,年調解案件超過200件。調解委員會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進駐各類展會、入駐北京(中關村)國際知識產權服務大廳,開展公益咨詢服務,走訪科技企業進行面對面答疑解惑,并結合行業自律、公益咨詢等工作,持續開展知識產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增強區域內各類市場主體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和能力。2022年9月,申請人向協會投訴北京某知識產權代理機構與其法定代表人發生糾紛,由于雙方喪失相互信任的基礎,在勞動仲裁后相關仲裁結果無法執行,影響了相關公司和個人的正常業務經營。調解委員會及時介入,在查明事實后與雙方當事人積極溝通,向當事人解釋勞動法的相關規定,疏導當事雙方的消極情緒,協助雙方簽署和解協議。并根據雙方當事人特別要求,以行業協會名義幫助當事人保管、轉交了和解費和筆記本電腦,督促雙方及時辦理工商、稅務、專利代理等備案變更手續,最終于年底完成了所有和解手續,妥善化解了矛盾糾紛。
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成果,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成果,也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來自行業層面的實踐注腳。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創新主體數量大幅增加,其之間的民商事活動來往頻繁,隨之而來的知識產權糾紛日益增多。面對案件多、類型新、難度大、要求高的情況,對于調解工作的專業化、法治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議探索在更多領域建立專業化人民調解委員會,加強專業化、職業化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的調解隊伍建設機制,著力解決目前調解工作經費困難的問題,將專業能力強的人員納入調解工作隊伍,提升調解員專業化水平。加強調解員業務培訓,定期進行法律法規、業務知識、卷宗制作等常態化專業化培訓。進一步提高對人民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效率,讓糾紛當事人對于調解的信心更足,促進調解工作的順利開展。
全國調解工作會議提出,要完善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制度規則,進一步深化以人民調解為基礎、各類調解銜接聯動的調解工作格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聯合印發的《關于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基礎性作用 推進訴源治理的意見》指出,對行業專業領域矛盾糾紛,注重發揮相關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優勢,提升專業化解水平。今后,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將繼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準確理解和認真把握新時代對于調解工作的新要求,繼續深耕知識產權領域矛盾糾紛化解,努力讓調解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防范在源頭、消滅在萌芽、化解在基層,為促進首都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努力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