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提倡生活化教學,但是,當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現狀不盡如人意,存在諸多問題,如缺乏長遠教學目標、教學情境形式化等。對此,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教師應以生活化教學問題為切入點,探尋優化路徑,做到對癥下藥,增強生活化教學效果。文章在分析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探索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優化路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學現狀;優化路徑
作者簡介:殷世娥(1975—),女,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蘆陽學區城關小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明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倡導生活化教學。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教師要樹立生活教育意識,著力探索數學與生活的關系,融數學知識于真實事例中,促使學生遷移生活經驗,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尤其是要引導學生從真實事例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就此進行深入探究,獲取數學知識,豐富生活經驗,實現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經驗數學化,增強數學學習效果。但是,當前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不盡如人意,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其原有價值的實現。因此,在實施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時,教師要了解生活化教學現狀,以此為抓手,對癥下藥,探索出適宜的優化路徑,借此推動生活化教學有效落地。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現狀
目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一)缺乏長遠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明了數學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在生活化教學實踐過程中,雖然部分教師高度重視教學目標,但其往往只關注眼前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忽視了其他兩個維度,缺少過程性培養目標,導致教學目標不夠長遠,也使數學課堂出現“新瓶裝舊酒”的問題,如仍以數學符號記憶和運算為主。
以“快樂的午餐”為例,有教師設定教學目標如下:立足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引導其理解“一樣多”“誰比誰多或少”;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促使學生理解“多”“少”的相對性。該目標僅僅呈現了本節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忽視了過程性目標。同時,在這樣的目標引領下,很容易導致教師的單向教學,而學生只能死記硬背。實際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經歷“數一數”“擺一擺”“畫一畫”“比一比”的過程,促使學生感知“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理解“一樣多”“多”“少”的意義。學生在經歷以上過程時,會發揮已有習慣作用,獲取數學現象,認真思考,從中抽象出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得到良好理解。因此,在實施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時,教師要設計長遠教學目標。
(二)教學情境形式化
教學情境是生活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化教學情境是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以生活實例為抓手,以學生為中心的形式[1]。但是,當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存在教學情境形式化的問題,致使生活化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以“奧運開幕”為例,有教師把握課堂導入時機,引入北京奧運會開幕的生活實例,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該教師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播放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視頻,同時結合視頻內容,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介紹北京奧運會的基本情況,如北京奧運會在2008年8月8日晚8時8分開幕。如此做法,看似將學生帶入了生活場景中,但是大部分學生根本就沒有經歷過北京奧運會,所以教學情境脫離了學生生活,不利于激活學生生活經驗,影響了數學課堂探究效果。因此,在實施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時,教師要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
(三)教學內容遠離學生生活
教學內容是數學教學的支撐,亦是學生建構數學認知體系的依據。生活化教學要為數學教學內容“服務”,助力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但是,當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存在過分重視生活化的問題。例如,教師利用各種生活化方式組織課堂教學,使課堂變得“熱熱鬧鬧”,但是數學教學內容卻被“束之高閣”,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以“象征性長跑”為例,有教師通過組織項目化教學,引導學生制訂“‘跑向北京’象征性長跑活動方案”。該教師沿著“征集主題—設計活動方案”的活動流程,引導學生嘗試制訂活動方案,同時及時地點撥學生,幫助學生完成活動方案。通過體驗活動,學生看似掌握了教學內容,實際上卻因為缺乏對人的極限跑步距離的認識,沒能掌握本節課內容。因此,在實施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時,教師要重視教學內容,尤其是要讓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
(四)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助推劑”[2]。生活化教學關注學生的參與,但小學生注意力難以長時間保持集中,且對新奇事物有濃厚興趣,很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吸引,“走出”數學課堂,致使課堂參與情況不佳。對此,教師應該應用多樣的生活化教學方法實施課堂教學,然而部分教師仍采用較為單一的教學方法。
以“評選吉祥物”為例,有教師通過組織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探究統計方法。在活動中,該教師先讓學生從四種動物中評選出吉祥物,學生紛紛舉手發言。面對此種情況,該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少學生提到“舉手表決”,教師順勢選擇兩名學生擔任“統計員”,了解其他學生的選擇情況,并就此統計數據。之后,教師依據數據統計情況,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如此教學活動,以情境教學法為主,但教師僅讓兩名學生參與其中,忽視了其他學生,致使其他學生缺乏興趣。因此,在實施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時,教師要應用多樣的教學方法,讓教學內容、教學活動貼近學生實際情況,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由此增強教學效果。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優化路徑
面對以上問題,小學數學教師要以教學目標、教學情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為重點,采取適宜策略,解決教學問題,優化生活化教學,增強教學效果。
(一)設計長遠教學目標
長遠教學目標是生活化教學的指引[3]。面對長遠教學目標缺失這一問題,教師要以教學目標的四個維度以及學生學情為依據,聯系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目標,借此指明生活化教學方向,尤其是要給予學生展現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促使學生獲得長遠發展。
仍以“快樂的午餐”為例,在實施生活化教學前,筆者依據教學內容、學生學情以及教學目標的四個維度,設計如下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經歷“數一數、擺一擺、畫一畫、比一比”的過程,理解“一樣多”“多”“少”的意義;引導學生遷移經驗,體驗有序操作活動,感知“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了解“多”“少”的相對性;培養學生認真傾聽、有序操作的良好學習習慣。在這樣的教學目標引領下,筆者尊重學生已有經驗,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發揮自主性,邊操作邊思考,透過直觀現象,抽象數學模型,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繼續學習數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生活化教學情境是生活化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4]。在生活化的數學課堂上,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情況,應用適宜手段,創設多樣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并將其應用于不同的教學階段,讓學生真正地走進生活場景中,遷移已有生活經驗,探究數學知識,同時發展多樣能力,增強生活化教學效果。
以“確定位置”為例,教材中設置了生活場景,展示了學生座次情況。但此場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筆者摒棄了教材插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情況,以班級中的座次情況為立足點,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首先,筆者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出門玩時有時候會坐私家車,有時候會打車。而要想到達目的地,需要先定位。那么,用什么樣的方法可以確定位置呢?”此時,不少學生聯系生活經歷和數學認知,介紹了各種描述事物所在位置的方法,如前、后、左、右等。然后筆者繼續提問:“能否描述一下你現在所在的位置?”在問題的作用下,學生觀察教室情況以及自己的座位情況,組織語言,認真描述,如“我在紅紅的左側,在明明的右側”“我在第三組”等。據此,筆者追問:“哪里的第三組?進門的第三組,還是靠窗的第三組?”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完善描述:“我在進門的第三組?!惫P者對此進行表揚,繼續追問:“老師數了數,進門的第三組一共有五名同學,你是這五名同學中的哪一個呢?怎樣才能更準確地描述出你所在的位置呢?”在生活經驗的支撐下,該學生再次完善描述:“我在第三組第三行?!惫P者再次對其進行表揚,并提問:“從進門的位置開始數,第三組第三行有幾個人?”學生紛紛觀察,發現只有一個人。筆者再問:“第三組第三行只有一個人,能不能用數字表示出這個位置?”學生開動腦筋,嘗試用數字表示,如(3,3)。筆者表示肯定,并總結:“(3,3)是一組數對,可以用來表示人所在的位置,且只能表示一個位置。”最后,筆者鼓勵學生用數對表示自己的位置。
如此創設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在體驗生活化教學情境的過程中,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進行觀察,用數學的思維進行思考,一步步地從生活現象中探究出數學知識,由此得到深刻認知。同時,學生鍛煉了思維能力、抽象能力等,有利于提升數學學習水平。
(三)確保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
生活化教學離不開生活化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內容密切貼近學生現實生活[5]。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利用多樣的方式建構了數學認知體系,貼近生活的數學內容可以使學生遷移已有認知,積極探究。所以,在開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時,教師可以聯系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經歷,挖掘、應用生活化教學內容。
以“從結繩記事說起”為例,本節課旨在引導學生了解自然數的相關內容,如自然數的產生和計數方式的發展過程。在本節課之前,學生通過閱讀數學繪本,借助故事內容了解了計數方法、數位的產生等。同時,在現實生活中,學生通過數數活動積累了計數經驗。立足于此,筆者挖掘教學內容——古人的計數方法。在課堂上,筆者先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呈現圖片,展示不同數量的羊群,引導學生數出每個羊群中羊的個數。在數羊的過程中,學生遷移生活經驗,使用不同的方法,如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等。然后,筆者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播放視頻,動態展現古人的計數方法:石子計數、結繩計數、刻痕計數等。在觀看視頻時,學生遷移閱讀所得,增強認知。之后,筆者繼續利用此方式,展現數位的產生這一內容。
實踐證明,在生活化內容的作用下,學生遷移生活經驗,自覺探究,不僅了解了自然數的產生、計數方式的發展,還感受到了數學文化的魅力,尤其是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從而更加主動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四)豐富生活化教學方法
有效的生活化教學離不開豐富的生活化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方法有很多,如生活化的教學語言、生活化的課堂提問、生活化的趣味游戲等。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提高數學學習效果。
以“圓的認識(一)”為例,在課堂上,筆者先引入生動的語言趣味小游戲,“小芳正在參加尋寶活動。在活動中,她得到提示:寶物在距離她左腳3米的地方?!苯Y合游戲內容,教師向學生提出任務:“假如你是小芳,你能根據提示確定寶物所在地嗎?請在白紙上點出一個紅點,用其表示你左腳的位置,接著根據提示,畫出寶物所在的位置。1厘米表示1米。”不少學生因此產生興趣,在興趣的作用下,他們開動腦筋,將游戲提示轉化為數學場景,自主描繪。此時,筆者巡視課堂,發現有部分學生畫出一個圓。在規定的時間結束后,筆者選擇這些學生的作品當眾展示,并提出問題:“為什么你們覺得寶藏在圓上?”此時,學生聯系數學認知,積極作答:“圓心到圓上的每一點都相等?!苯處煂Υ诉M行肯定,并總結圓的特點。
如此做法,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沉浸在數學游戲中,還讓學生做到了在“玩”中學,感受到了數學學習樂趣,一舉兩得。
結語
當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如缺乏長遠教學目標、生活情境形式化、教學內容脫離學生生活、教學方法單一等。面對種種問題,教師要堅定生活教育理念,發揮教學智慧,有針對性地應用適宜策略解決問題,如設計長遠教學目標、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等,借此優化生活化教學路徑,推動生活化教學在數學課堂上落地。同時,促使學生走出數學課堂,進入現實生活中,發揮自主性,以現實生活為依托,學習、應用數學,扎實掌握數學知識,發展綜合能力,從而增強數學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董興武.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1):134-136.
蘇利平.探究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現狀及策略[J].新課程,2021(30):64.
沈紅利.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現狀及策略[J].文理導航(下旬),2021(2):25,28.
黃月.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0.
李秉章.也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現狀、原因及對策[J].考試周刊,2020(4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