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彬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中強調應該重視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革命傳統和優秀文化的教學指導,促使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尊心有效增強。其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就包含許多紅色文化內容。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有效整合教材內容,加強對小學生紅色革命傳統的教育指導,使他們能夠從革命精神中提升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有效發揮語文教材中的育人功能,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對教活紅色文化課文提升小學語文育人功能的有效策略做進一步探究分析。
【關鍵詞】紅色文化課文;小學語文;育人功能
紅色革命文化作為現今非常重要且極其珍貴的教育資源,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紅色革命文化素材,充分拓展課外紅色革命資源。秉承“不忘初心,銘記歷史”的思想理念,將紅色文化從多角度、全方位發揚光大。有效發揮語文教學科目的育人功能,助力小學生成為持續弘揚和繼承紅色革命文化的踐行者、學習者、創造者。幫助小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優秀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下文對有效發揮小學語文紅色文化課程育人功能的有效策略進行分析。
一、誦讀紅色文化課文,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是一種有效理解課文內容的教學方法,其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和理解。多閱讀就能夠將其內涵進行有效的理解,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感悟文章的韻味,并領悟其中想要表達的含義和主旨。對紅色文化主題類文章的教學更是如此,想要更好地理解其蘊含的內容和思想,離不開朗讀的輔助。深情地朗讀可以把文章內容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還能讓其對語句和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使得他們能夠通過反復的朗讀,更好地體會文章描繪的語境和蘊含的紅色文化。
例如,在進行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七律·長征》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對文章意思有基本的理解后進行反復的朗讀。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同桌合作或男女生共同合作的形式,將文章分為幾個小節進行朗讀,還可以配上相應的音樂讓學生邊做動作邊進行朗讀。這些多樣化的朗讀方法使得學生能將紅色歷史用自己的方式和聲音很好地表現出來,并將其牢牢地印刻在腦海中,以至于對于長征的艱難有更深刻的認知,深入體會到紅軍戰士遭遇的各種艱苦困難,不僅要忍饑挨餓地爬雪山、穿沼澤、趟急流,還要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狂轟濫炸。同時,也能在朗讀中深刻地體會到紅軍戰士們的革命樂觀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勇氣。
二、觀看歷史影視,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在小學生語文教學中紅色文化主題的課文對于現今小學生來說會感到較為抽象,由于年代的久遠,其中所描繪的情節、事件等學生都很難有很好的體會和感悟。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空洞枯燥地講解,不僅很難使學生理解文章要表達的思想和內涵,還會使學生逐漸產生厭煩情緒,這對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都是非常不利的。如果能夠讓學生觀看一些和教學內容相關的影視作品,通過光、影、聲的形式將相關內容傳遞給學生,就能使得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不但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很好地幫助小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和其意境,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進行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冀中的地道戰”這節內容的教學時,對那個時期的地道是何種樣式的,又是怎樣在地道里打仗的?這類問題,單純依靠對課文的閱讀和教師的講解,現今的小學生理解起來是非常困難的。為此,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選擇相關的影視作品和學生共同觀看,如電影《地道戰》。通過電影的觀看學生對地道就能有很好地理解,也能讓學生對書中所描述的地道結構有更直觀的認識。如電影中描述的牛娃和高傳寶通過一戶農家的灶膛進入地道,然后再穿過蜿蜒曲折的地道,又從另外一戶農家的馬槽中鉆出的一幕,以及日本鬼子趁夜突襲高家莊,卻被鄉親們和游擊隊員充分利用莊內外所挖掘的四通八達、暢通無阻的地道打得落花流水,還打掉了日本鬼子的據點,取得勝利的一幕。通過觀看影視資料小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那時的地道結構,以及怎樣通過地道打仗等教學內容,并對文章所描述的家家相連、村村相通有更深刻的理解。通過視頻教學的輔助,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以及地道戰是抗日戰爭中冀中人民創造的驚人奇跡。為此,在進行紅色文化教學時,教師組織學生觀看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影視或者相應的影視片段,可以將文章內容變得可視化、形象化,在充分激發起學生對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促使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幫助其銘記紅色歷史。
三、創設教學情境,滲透紅色愛國主義精神
現今,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以及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就顯得愈發重要。可以說紅色文化是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小學語文教學中就有著很多紅色文化方面的教學內容,蘊含著很多紅色元素。教師在教學時就應該堅持對紅色文化進行深入挖掘以及有效整合,并以此為基礎,積極踴躍地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相關的實踐活動,可以采取趣味活動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感悟紅色精神。并在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對紅色文化蘊含的內涵深入地進行提煉和發掘,并有效地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懷,使得學生在品德行為和思想認知方面能夠更好地規范自我。部分紅色文化方面的文章因小學生生活經驗的缺乏很難做到感同身受,難以產生情感共鳴。所以,在進行相應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親歷文章中的情境,從而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紅色記憶。
例如,在進行統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朱德的扁擔”這篇文章的教學時,小學生對文章中提到的扁擔、斗笠、草鞋等物品,大都會覺得非常陌生,特別是扁擔是如何使用,怎樣用扁擔挑物品,當用扁擔挑物品時的體驗是怎樣的?他們對這些內容都缺乏清晰的認識。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實踐活動與語文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頭戴斗笠、腳穿草鞋用扁擔挑籮筐的趣味比賽,將學生分成不同的游戲小組,采取接力的形式觀察哪組學生可以獲得最終的勝利。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小組的實際情況自行分配誰挑多遠,怎樣接力,指導學生通過互幫互助的方法更快完成比賽。通過這種趣味比賽的形式,不但可以使學生對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利用扁擔挑著糧食一路從茅坪挑到井岡山這一過程的艱辛理解得更為深刻,還可以讓學生親身體會草鞋磨硌雙腳到火辣辣疼的這一過程,以及扁擔將肩膀壓得又紅又疼的感覺。學生深刻體會到老一輩革命者的不易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進而從中學習和體會朱德同志的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團結協作等高貴品質。
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拓寬紅色資源的渠道
小學生因年齡特點等因素,想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對于小學生而言,不只是自主學習方面的意識比較缺乏,學習興趣也不高。特別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極易導致小學生產生厭煩心理,也無法滿足小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相比而言,學生對實踐類的教學則更為喜歡,因此,革新教學模式對語文教學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特別是針對紅色文化課文部分的教學,因其具有多樣化特點,以及這部分內容與小學生的生活學習有著較遠的距離,所以如果一直采取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紅色文化的灌輸,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不但要積極在課堂上進行紅色文化課程的講解,還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去學校周圍的紅色景點或革命勝地進行參觀,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紅色文化教育,有效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體驗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教學需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使得小學生可以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對紅色文化有更深刻的認知,使其思想能夠得到有效升華。
例如,在完成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節內容的教學后,教師在3月5日學習雷鋒日當天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奉獻愛心”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社區敬老院幫助老爺爺、老奶奶打掃衛生,捶捶背、揉揉肩,讓學生感受幫助他人的樂趣,有效傳承雷鋒叔叔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優秀品質。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去當地的烈士陵園、英雄紀念碑、歷史文化博物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進行參觀,一同緬懷和學習革命英雄人物的光榮事跡和優秀品質。這不但能夠有效發揮紅色文化課程的教育意義,還能幫助小學生提升社會實踐能力,增強小學生的情感體驗。
五、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材作為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語文教師有義務和責任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教活紅色文化課文,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育人功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重復朗讀、觀看多媒體影片、創設教學情境、開展實踐活動等方法對紅色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強化紅色文化課文的教學指導,彰顯新時代的革命精神。通過紅色文化課文教學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革命主義精神,實現教書育人的重要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淑琴,趙文文.留住紅色經典課文的“語文味”——以小學語文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青山處處埋忠骨》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22(14):39-42.
[2]王迎春,王瑜.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小學語文課程的實施策略[J].教育探索,2022(1):24-29.
[3]梁海英.小學語文紅色經典“文道統一”教學實踐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2(16):47-49.
[4]彭玲.小學語文“紅色文化”課堂教學案例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1(3):91.
[5]柯琳.走進紅色經典 潤澤學生心田——例談小學“紅色經典”課文的教學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1(23):255-256.
[6]薛輝.研讀紅色經典,實現以文化人——評潘莉、姜靜波兩位老師《開國大典》教學設計 [J].教育視界,2021(26):61-62.
[7]曹衛星.從知識的教育立場看革命文化類課文教學[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1(10):32-34.
[8]梁艷.文脈通心,培根鑄魂——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育人策略[J].互動軟件,2021(8):1253.
[9]黃華萍.統編教材"閱讀連接"板塊的育人價值及教學轉化——以革命傳統題材課文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語文),2021(8):21-24.
[10]孟建麗.在語文學科融入紅色教育的價值及路徑探究[J].名師在線,2021(22):85-86.
(基金項目: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紅色文化”題材類課文的教學實踐與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ZX22-370)研究論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