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蘇瑤
摘要:在小學課堂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已成為老生常談的話題,正因“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在如今的教學中仍被廣泛討論。小學階段是學生系統化學習英語的關鍵階段,在該階段培養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是英語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與目標。本文基于核心素養理念,重點闡述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和小學英語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并從學校、教師和家庭三個層面提出培養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核心素養;學習興趣
1?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其中,語言能力(包括語言和非語言知識)是核心素養的基礎要素;文化意識,指學生對中外文化的見解以及所形成的價值觀,體現的是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思維品質反映的是核心素養的心智特征,主要體現在學生對事物的理解、分析、批判等方面;學習能力是核心素養發展的關鍵要素,是學生積極主動地掌握英語學習策略的體現。
由此可見,核心素養的提出反映了學生成長發展的動態進步過程,其強調英語課程不僅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的與英語相關的知識與技能,關注學生在未來運用英語知識與技能所能完成的任務與所能達成的目標,還需要考慮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是否能夠有效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品質和較高的綜合能力。
2? ?培養學習興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激勵、指引學生學習的關鍵要素。就小學生而言,學習興趣是提升自身英語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首先,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助于營造和諧、開放的英語課堂學習氛圍。具備濃厚英語學習興趣的小學生在英語課堂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與參與性較為突出,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比例大大增加。其次,開放和諧的英語課堂學習氛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聽課注意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聽課質量以及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最后,英語學習興趣的養成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在課外,具有強烈語言學習欲望的學生能夠積極地進行探究練習,進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水平。
3? ?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3.1課堂教學開放度低,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注重“教”的過程,卻忽略小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使得“寓教于樂”的英語教學流于形式。一些教師為了營造課堂氛圍而設計煩瑣的教學活動,卻忽視了學生對所教內容的真實收獲。另外,由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掌控度大,煩瑣的教學使得整堂英語課被滿滿的知識點所填充,教師不能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難度,使得每個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時間欠缺。小學生英語詞匯量較少,缺乏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使學生過度依賴于教師的課堂教學,大部分學生在課后對通過自我探索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毫無興趣。
3.2教師重視語法糾錯,增加學生挫敗感
在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傾向于將更多的精力注入英語語法教學中。語法教學固然重要,但是過多地關注語法教學,容易使教師忽視對學生口語、閱讀和聽力等能力的培養。此外,在小學階段,小學生作為英語初學者,正處于對學習英語學科的適應與摸索過程之中,如果小學英語教師一味地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內心敏感的小學生有可能喪失自信,開始否定自我,產生對英語這門學科的抵觸情緒,從而喪失英語學習興趣。其實,小學生所犯的很多語法錯誤會隨其自身閱歷的增長而自我糾正過來。因此,教師不應該著重關注于語法糾錯而忽視其他方面的教學。
4? ?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的有效策略
通過對照各階段英語課程標準,結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可知英語課程目標從“交際能力”到“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到現今的由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這四個方面所構成的核心素養目標,突出體現了全新的育人價值觀。為培養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英語教學可以將“核心素養”作為切入口,從學校、教師和家庭三個層面進行發力。
4.1學校層面
學校應發揮領導組織作用,通過多種方式與途徑營造校園內的英語學習氛圍。例如,可利用學校的公共場地打造具有英語元素的空間,如口語角、英語繪本閱讀區等。同時,在“雙減”政策的引導下,可設置與英語有關的趣味社團,如英語配音社。此外,定期開展英語文化節、匯報演出等活動,可大大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4.2教師層面
4.2.1喚醒心底之愛,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有很多小學生是從喜歡某位教師開始慢慢對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感興趣的。因此,英語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愛是教育的源泉,學生只有體會到教師的真情,才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筆者認為教師流露內心之愛應注意以下兩方面內容。一方面,以平等的視角與學生真誠交流。這里的平等并不是指教師丟棄“威信”,而是要求教師能夠以尊重、理解的態度與學生交流,不敷衍任何一位學生的情緒表達。另一方面,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應該有耐心地為其解答直至學生完全理解,對于學生反復犯錯也應保持一定的理解與寬容。教師的一舉一動,語氣聲調,甚至是無意識的面部表情等都會直接影響學生對教師的看法與印象。
4.2.2優化課堂教學,改進指導策略
4.2.2.1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學科育人并非易事,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單一知識教授模式,實現對教學內容、主題意義的探究,切不可僅僅關注語篇的基本意義,要明白更重要的是解讀語篇的深層次含義,比如,語篇傳遞的觀點、能夠引發的思考或者價值觀討論,能夠幫助學生解決何種問題等。為了在最大限度上發揮課堂交互作用以實現學科育人,英語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基于語篇,設置涵蓋“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的階梯式教學內容,利用多樣的教學方式,讓英語課堂變得有張弛感,實現師生積極互動,從而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在課程導入環節,在導入內容基于課時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可利用兒歌、歌曲、視頻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后續的教學做準備。例如,在人教版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2 “Colours”這一單元中,學生需要認讀有關顏色的單詞。但是,對于剛剛接觸英語學習的三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很容易混淆表示顏色的詞語。因此,教師可以自行編創或上網查找與顏色有關的歌曲,在課堂導入環節中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對顏色的單詞形成初步的印象。
在實踐活動設計方面,較多教師會采用role-play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所學句型進行操練。在操練過程中,教師應重視課堂的群體構建,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課時的知識掌握程度不同。因此,教師在設計role-play環節時應注重分層性,可以將role-play的難度設置成“一星”“二星”“三星”等供學生選擇,從而滿足不同學生對不同操練難度的需求。這樣的活動設計能夠使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有所收獲,使英語能力強的學生有所提升,通過創設成功體驗,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英語課程的學習興趣。
在遷移創新的活動設計上,最重要的是創設真實生活情境。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學習它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因此,在遷移創新上,教學內容必須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例如,在人教版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What would you like?”Part B課時的遷移創新環節中,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將“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rink”靈活運用到生活中,教師可以創設“幫助本校廚師調查班內同學所喜愛的食物”的現實情境。
4.2.2.2關注學習方法滲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習方法的分享者和學習的引領者。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探索高效的學習方法,如閱讀繪本、跟讀配音、觀看英文紀錄片、制作思維導圖等,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4.2.2.3優化課后作業設計
小學英語課后作業設計應基于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的,符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將英語技能的培養與活動相結合,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動嘴、動手、動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將教學的基本內容(聽、說、讀、寫)與多樣的設計形式(游戲、繪畫、朗誦等)巧妙融合,幫助學生從多方位感知、獲取、鞏固知識。
回歸真實情境,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小學生的思維需要具體的情境和問題來激發。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應摒棄機械地聽、說、讀、寫、默,教師需要秉持“語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設計理念,在作業中融入生活化的真實情境,創設真實問題,實現在情境中夯實學生的語言知識、發展學生的英語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促進跨學科融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現代教學重視跨學科教學,跨學科融合作業將若干相關的學科內容進行整合,從而打破學科界限,體現了作業的交匯性和應用性,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小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例如,在人教版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3 “Weather”這一單元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季節,并用所學的單詞、句型來介紹自己的畫。
基于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分層化作業體系。一方面,小學英語作業并非課時作業的簡單組合,在設計上應立足單元整體,遵循單元整體教學的系統性、遞進性和關聯性。另一方面,教師要考慮到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學情,應該根據班內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他們的“最近發展區”來設計分層化實踐作業,盡可能讓所有學生都有匹配自身學情的作業,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2.2.4建立激勵型評價體系,遵循“教—學—評”一體化原則
一方面,在教學評價環節,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個性特點。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高度的易感性,十分重視外界對自身的看法,渴望得到外界的肯定。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正向反饋,多應用如clever boy/girl, pass, very good,well done,wonderful等表揚詞,積極引導學生,以鼓勵為主,妙用贊揚。
另一方面,評價體系應保證公正性,不僅需要終結性評價,教師還應側重成長觀察和過程性評價。評價應從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等方面,動態、綜合地反映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學習成長情況,讓學生對自身學習和發展有全面而清晰的認識,引導學生在評價中正確看待自己在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優勢與不足,幫助其明確學習方向、堅定信心,保持學習興趣。
4.3家庭層面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與基點,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不僅僅需要學校與教師的引導,更需要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一方面,家長應以身作則,主動營造家庭學習氛圍,為學生創設學習英語的環境;另一方面,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的英語教學,監督學生認真完成各項任務,給予學生正面的支持以及適當的鼓勵與贊揚,激發學生在家庭中學習英語的興趣與動力。
在學習初期,小學生對于非母語教學往往表現出好奇的心理,但由于其語言學習存在一定的難度,隨著教學的逐步深入,學生容易喪失英語學習興趣。因此保持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十分重要,教師應高度重視。綜上所述,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創設情境化課堂,采用積極合理的評價方式,通過多樣化作業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靜.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分析[J].教育界,2022(3):62-64.
[2]張懷勇.小學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2(10):81-85.
[3]毛浩然,劉艷芹,林杏.《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拐點、難點與奇點[J].教育評論,2022(5):24-30.
[4]楊娟.基于雙減背景和核心素養培育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J].中學生英語,2022(46):117-118.
[5]劉鋒.新課標下初中英語課程核心素養培育路徑研究[J].武陵學刊,2022(6):136-140.
[6]白翠雪.淺談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J].學周刊,2022(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