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華
【摘要】如今小學教育中對美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音樂課堂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陣地,小學音樂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將豐富的音樂資源引入到課堂中。在音樂課堂中融入傳統器樂是一種創新,不僅可以為學生帶來新奇體驗,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用陶笛可以吹奏出膾炙人口的旋律,并且與其他樂器相比更適合小學生學習,本文便針對陶笛教學融入小學音樂課堂展開論述。
【關鍵詞】陶笛教學? 小學音樂?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3-0160-03
小學音樂新課標提出,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樂理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的歌唱、演奏等核心能力。但如今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側重于歌唱教學,很少會展開樂器演奏教學,對此,為了推動現階段的小學音樂課程改革,教師應將樂器引入到教學中。陶笛是我國一種吹管樂器,音色優美、攜帶方便,并且適合零基礎的小學生學習,陶笛有大有小,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年齡選擇適合他們學習的陶笛,如在低年級課堂展開四孔或六孔的小陶笛教學,在中、高年級課堂展開十二孔的陶笛教學,以推動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陶笛教學融入小學音樂課堂的原因
首先,陶笛的外觀既豐富多樣還具有特色,并且具有觀賞性,容易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陶笛具有悠久的發展史,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學生可以運用陶笛吹奏民族音樂,在此過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1]。最后,陶笛攜帶方便且價格比較便宜,每位學生都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陶笛,并帶到課堂上學習,若是換成鋼琴等樂器,不僅無法實現每位學生擁有一臺專屬鋼琴,教室的空間也不足以放下多臺鋼琴,并且通常只能由教師操作,學生聆聽,很難激發他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對此,在小學音樂課堂融入陶笛教學更合適。
二、陶笛教學融入小學音樂課堂的現狀
(一)教學方式有待創新
如今美育引起了教師和家長的高度重視,希望孩子可以通過學習音樂培養一種興趣愛好。但縱觀小學音樂課堂中陶笛教學現狀可以發現,教師并未結合實際情況優化教學方式,只向學生傳授教材中的內容,不僅無法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也很難讓學生感受到陶笛的魅力,必然會影響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流于形式
現階段小學音樂課堂開展陶笛教學的模式有待優化,無法針對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實現因地制宜的目標,很難將本土文化融入到陶笛教學中,這也導致陶笛教學流于形式,教師未深入鉆研教學內容。再加上小學生的個體差異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中沒有得到教師的重視,長此以往必然會削弱學生對陶笛的學習興趣,不利于陶笛教學的開展。
三、陶笛教學融入小學音樂課堂的意義
首先,新課標提出小學音樂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樂理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的歌唱、演奏等核心能力[2]。但如今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側重于歌唱教學,很少會展開樂器演奏教學,而融入陶笛教學既可以為課堂增添色彩,對歌唱教學也起到輔助作用,并且可以幫助一些歌唱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學習器樂的過程中增強自信。
其次,如今很多學校在小學音樂課堂中也引入了一些小樂器,但這些樂器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短板,如口風琴的吹管需要經常清洗,小學生很容易忽略這一點;豎琴音區受限,比較窄;葫蘆絲音色比較尖銳等。而陶笛則不存在上述問題,不僅清洗方便、容易吹奏,音色也十分多變,可以吹奏出小學音樂教材中的大部分樂曲,低年級學生可以學習四孔或六孔的小陶笛,中、高年級學生可以學習十二孔陶笛。
再次,陶笛還可以輔助歌唱教學,在學生演唱時教師可以通過吹奏陶笛來幫助學生校正音準,更直接地感受歌曲旋律。由此可見,陶笛簡單的吹奏指法更適合小學生學習,再加上陶笛既可以充當伴奏,還可以輔助歌唱教學,能夠為單調的音樂課堂增添色彩,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從而激發他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最后,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通常只需要開口唱歌,但小學生活潑好動,很難讓手閑著,而陶笛既需要用嘴也需要用手,可以讓他們更加專注于音樂課堂,有助于維持課堂秩序,也使教學效率得到了提升。由此可見,在小學音樂課堂融入陶笛教學既可以創新和優化課堂教學模式,還可以推動小學生的綜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陶笛教學融入小學音樂課堂的策略
(一)陶笛激趣,輔助音樂教學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融入陶笛教學,既可以指導學生運用陶笛吹奏出樂譜中的音符,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聽音訓練來幫助學生形成準確的音高概念,從而推動學生的視唱聽音能力和識譜能力得到提升。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中只側重于歌唱教學的效果而言,引入陶笛教學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且學生在獨立識譜時也更具信心,調動他們主動投入到音樂課堂中的積極性[3]。例如,在教學《我的家在日喀則》一課時,教師可以先用鋼琴為學生彈奏這首歌,之后讓學生回答:“這首歌有幾個樂句?”學生回答完畢后由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出四個樂句,讓學生嘗試用陶笛吹奏出來,以鍛煉他們的識譜能力。之后教師可以將鋼琴彈奏當作伴奏帶領學生唱歌譜,在此過程中要提醒學生把握好節奏、力度以及速度,當學生可以完整唱出歌譜后,教師再讓他們用陶笛吹奏,幫助學生樹立準確的音高概念,提高他們的樂感。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學生對陶笛的學習興趣被有效激發出來,還可以讓他們在視唱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識譜能力,改變了傳統的歌唱教學模式,并利用陶笛的固定音高幫助學生樹立準確的音高概念,為他們之后的演唱做好準備,能夠將歌曲唱好、唱準,使歌唱教學模式更具新意。
(二)規范教育,培養吹奏習慣
在開展陶笛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規范教育,讓學生將自己的姓名貼貼在防摔盒和笛身的側面,防止混淆款式相似的陶笛,也避免陶笛丟失。在開始正式教學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好準備活動,以規范他們的吹奏姿勢和方法,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吹奏習慣,同時讓他們以最好的狀態投入到演奏中。小學生個子小、手掌小、氣息淺,并且在樂器吹奏方面屬于零基礎學習,教師應意識到這點,注重培養他們的吹奏習慣[4]。學生吹奏陶笛的發音在極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姿勢和拿法,若學生的吹奏姿勢和拿法不正確必然會影響陶笛的音色和演奏狀態。對此,教師應對學生的坐姿進行規范:端正坐姿、挺直腰背、將注意力集中到陶笛上。例如,在教學《理發師》一課時,教師需要在教學前規范他們的吹奏姿勢和方法,同時,為了避免學生隨意吹奏陶笛時產生的噪音,有效維持課堂秩序,教師可以采取空指練習法,讓學生先通過這種練習方法不發出聲音熟悉指法,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先帶領學生對五線譜進行識別和演唱,再讓他們運用所學知識采取空指練習法對高音do的指法進行練習,不吹奏出聲音,一直練到熟悉為止,再進行吹奏練習。如此既可以有效維持課堂秩序,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游戲教學,活躍課堂氛圍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融入陶笛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對于剛接觸音樂的學生而言還起到啟蒙作用。陶笛的吹奏方法比較簡單,外觀形狀多種多樣,音色優美且音域寬廣,十分適合小學生學習[5]。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玩游戲,教師應抓住這點將游戲引入到陶笛教學中,如此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學習陶笛的吹奏方法,從而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使音樂課堂洋溢著童趣。
1.組團伴奏小游戲
陶笛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單獨演奏,還可以用陶笛為歌曲伴奏,設計組團伴奏小游戲,讓學生在吹奏陶笛伴奏的過程中對各種音樂形式進行體會,從而促進自身音樂藝術表現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學《愛唱歌的小杜鵑》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嘗試跟著樂譜歌唱,在學生學會這首歌的唱法后,將學生分為合唱組和伴奏組,不要求伴奏組可以吹奏出完整的旋律,可以跟上游戲進度即可。如教師可以讓伴奏組用陶笛吹奏“5 3”,對小杜鵑“咕咕”的叫聲進行模仿,由合唱組演唱;用陶笛吹奏出長音模仿風吹的聲音,為小杜鵑唱歌創設情境;用陶笛吹奏跳音,創設出小杜鵑一邊飛一邊歌唱的場景。如此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陶笛的作用,可以使樂曲更加生動有趣,同時還能讓學生體會到音樂地多樣性,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之后的陶笛演奏。
2.聯想競賽小游戲
陶笛是一種便攜式的吹管樂器,對學生的氣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氣息越穩定最終的吹奏效果就越好。對此,在陶笛教學中,為了對學生的氣息進行訓練,教師可以開展聯想競賽小游戲。例如,在教學《愛唱歌的小杜鵑》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哈哈哈”來開展游戲,以訓練學生的氣息,讓他們掌握控制氣息的技巧。游戲開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逐漸增加難度,讓他們對高音區和低音區的氣息進行聯想,思考存在什么區別,看哪位學生猜得最準。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哈哈哈”進行練習,低音區時呼氣和吸氣的速度會越來越慢;高音區時呼氣和吸氣的速度會越來越快。這時教師再讓學生用陶笛吹奏,先通過發出“哈哈哈”的笑聲將氣息凝聚在丹田,再進行吹奏,并不斷改變節奏、強弱和速度,提高學生的氣息在吹奏時的穩定性。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學生在用“哈哈哈”進行練習時過于注重時長,沒有關注陶笛吹奏聲音的質量,這樣不僅氣息會不均勻,還會因為氣吸得太滿而導致后續氣息不足。教師應及時發現學生在練習時存在的問題,并提供有效指導,從而促進陶笛練習質量的提升。
3.拓展連線小游戲
在陶笛教學中引入拓展連線小游戲需要教師豐富音樂素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樂曲內容,讓學生通過游戲發現各種知識之間的密切關聯,從而提高他們的吹奏效果。例如,在欣賞《天空之城》一曲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陶笛溫婉悠揚的音色,再設計拓展連線游戲,為學生展示長笛、大鼓以及圓號的圖片,并將這三種樂器的名字打亂順序放在圖片下面,再呈現三種音色:渾厚有力、悠揚優美以及低沉飽滿。之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分別播放用這三種樂器吹奏《天空之城》的音頻,讓學生仔細聆聽,討論哪些樂器可以代替陶笛,并對樂器的音色進行評價。連線游戲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并在認真聆聽后完成了連線,分別了解了幾種樂器對應的音色。《天空之城》是一部日本動畫電影,體現了東西方對理想、善良、勇敢等品質的追求,《天空之城》這首樂曲也是對這部電影的改編,十分優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讓他們分別根據長笛、大鼓、圓號以及陶笛的音色特點嘗試對樂曲的節奏和速度進行創編。教師可以在創編前為學生播放《天空之城》的片段,讓他們以問答的形式對《天空之城》的背景故事、主角的情感等進行了解,在創編完成后再讓學生用陶笛進行吹奏,感受這首樂曲的悠揚和優美。通過這個游戲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還鍛煉了他們的創編能力,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四)投入情感,指導情感表達
演奏者在吹奏陶笛時投入的感情可以通過陶笛傳遞出來的聲音表達出來,可以說陶笛是一門聲音的藝術。但縱觀小學音樂課堂的陶笛教學現狀不難發現,相較于情感表達而言,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的演奏手法和掌握的演奏技巧上,很少對學生進行情感表達的指導[6]。這種教學模式下,雖然學生掌握了陶笛的演奏技巧,但無法通過演奏將樂曲中的內涵和情感表達出來,使陶笛演奏失去了靈魂。對此,教師在開展陶笛教學時需要更注重情感表達的指導,鼓勵學生在演奏陶笛時投入情感,賦予演奏靈魂。
例如,在教學《送別》一課時,這首歌表達著離別的感情,教師可以讓學生帶有感情地演奏這首歌,情緒從悲傷不舍到希望重逢再到安靜平緩,并感受用陶笛吹奏時投入不同情感時發出聲音的不同。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下會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進行吹奏,有些學生的陶笛吹奏十分靈動;有些學生將歌曲吹奏出詼諧的感覺;還有些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巧將這首歌吹奏得別有一番滋味。通過在陶笛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表達的指導可以讓他們在演奏時更好地投入感情,從而提升陶笛吹奏效果。
五、總結
如今小學音樂教師應對陶笛教學予以重視,這不僅推動了新課標的落實,還為音樂課堂增添了色彩,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核心能力。對此,教師應從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入手選擇適合他們的陶笛教學方式,為學生構建多元化的音樂課堂,讓他們的音樂修養和審美能力在享受音樂的同時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施虹.小學音樂課堂中陶笛教學的實踐研究與思考[J].北方音樂,2020(22):85-87.
[2]余萍萍.陶笛進課堂輔助歌唱教學的實踐與探究[J].北方音樂,2016(19):99-99,101.
[3]蔡麗.小學音樂陶笛課堂輔助教學的實踐與探究[J].電腦樂園,2021(1):67-67
[4]覃汶臻.陶笛在小學低段音樂教學中的意義及策略[J].山西教育:教學版,2021(12):2-2.
[5]馬李莉.小學音樂課堂中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時代,2020(8):86-87.
[6]彭濤.讓笛聲在心中悠揚——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陶笛教學[J].北方音樂,2020(3):18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