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梅
【摘要】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個體的創新思維與能力培養,確保他們能夠在全新的學習要求驅動下,實現理想的探究目標與整理目標.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新課程標準和新課程教學課堂改革中,初中數學授課往往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會干擾實際授課效率,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需要了解問題背后存在的主要因素,并了解培養創新思維與能力的重要價值.以此為基礎,進一步采取有效的培養措施,為學生的數學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本文首先闡述初中數學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隨后分析培養學生個體創新思維與能力的作用,最后提出相應培育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培養
數學屬于一種系統性學科,其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需要面臨大量復雜知識體系,同時還需要做好整理認知工作,才能夠實現理想的學習目標.與其他階段相比,初中學生的思維正處于逐漸成型的關鍵時期.為盡可能提高數學授課效果,教師應當從培養創新思維與能力層面出發,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數學知識、分析數學問題,從數學本質層面探索其解決方式.通過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個體數學素養,有利于實現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
1 初中數學授課面臨的主要問題簡析
1.1 授課模式過于單一
傳統教學體系對于學生自主性重視程度不足,在課堂中傾向于選擇灌輸式、填鴨式授課方法,讓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往往較為單一,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容易導致其產生厭倦心理,最終削弱實際授課效果,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1].除此之外,在過于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僅能記錄教師所講述的知識點,無法將其轉化為實踐利用內容,可能會導致個體出現認知偏差,最終影響數學體系應用效果.相對于其他階段的學生而言,初中學生對于事物的探究興趣主要來源于客觀新奇程度.若新奇程度不足,便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降低,容易引發各式各樣的教學問題,如厭學等.因此,需要重視授課模式相對單一的問題,確保其能夠得到有效改進,為提高初中數學授課效果、強化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做好準備.
1.2 學生存在畏懼心理
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相對比,其知識內容較為復雜,同時理論細節抽象化程度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會產生畏懼心理,不愿深入研究數學知識內容,導致教學效果無法達到理想標準,削弱了實際授課質量.同時,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處于有待提升的狀態.在這種背景條件下,學生通常無法有效快速理解知識點本質.在尚未完全滲透知識點的情況下,教師已經開始講解下一個知識點,最終導致學生與課堂節奏脫節,引發教學有效性下降問題.初中知識點對學生理解能力與邏輯思維的要求相對嚴苛,若教師未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便有可能導致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找不到頭緒,最終影響題目或知識點的內化效果,不利于提高初中數學的基礎授課質量.
1.3 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得不到提升
獨立思考能力對于數學課程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但受到傳統教學體系影響,大部分初中學生在接觸數學問題時,均不愿投入精力去研究問題本質,傾向于求助教師講解相關內容[2].長此以往,學生將會逐漸喪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影響數學思維的形成效果,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除此之外,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思維存在密切關聯,可以認為兩者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缺乏的情況下,創新思維與能力的培養自然也無從談起,不利于新課程標準與核心素養培育工作的有效落實.因此,需要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缺乏的問題,確保其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有效應對,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創設理想的基礎條件.
2 初中數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作用探究
創新思維與能力對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具有明顯作用,其能夠輔助學生深入了解、分析問題本質,使其能夠實現獨立自主探究未知的學習目標.在數學新課標要求下,教師需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使他們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同時結合自身學習過的數學知識內容,對問題本質進行分析,最終達到解決數學問題的目標.
通過積極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可以顯著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有利于強化授課質量.由于數學知識的難度相對較高,因此學生理解起來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這些時間會影響課堂效率,同時也會引發一些學習質量問題.通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可以使他們快速抓住問題本質,在第一時間了解知識點的基礎結構,進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與教學質量的目標.除此之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還可以幫助他們增強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在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后,學生可以接觸難度更高、涉及內容更廣的數學題目.在成功解決題目時,學生能夠獲得強烈的正向反饋,進而激發對數學知識的探索興趣,進而強化學生學習積極性.
3 初中數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策略研究
3.1 借助數形結合強化學生思維能力
在初中數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數形結合的基礎理念,對學生空間思維進行針對性培養,同時訓練其創新思考能力,為解決相關問題打下堅實基礎.初中數學的授課內容較多,同時涉及的知識點范圍較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空間想象能力可能會產生一些局限性,導致其無法理解關鍵知識點,最終造成學習認知模糊[3].為實現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目標,教師可以利用數形結合理念,對知識點進行具體化處理,使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創新思維,對相關信息進行拓展,同時利用創新能力完成學習,達到理想的培育目標.
例如 在教學七年級上冊“有理數”的過程中,傳統講解方式以理論概念為主,學生可能無法正確認知正數與負數的概念,同時也不能形成清晰的形象認知.在這種情況下,數學授課不僅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同時也會影響知識點的應用效果,不利于后續教學工作展開.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利用數形結合理念,通過繪制數軸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標出零與左右兩側數字.
3.2 利用小組合作拓展學生思維認知
數學知識體系復雜程度較高,同時單個問題具有多種基礎解法.這一特性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具有較為嚴格的要求,因此教師需要做好相應授課工作,積極探索培養途徑,確保授課過程能夠達到理想教學目標.通常情況下,學生個體的思維模式均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在其接觸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雖然能夠提供解答,但無法認識到數學知識具有的靈活多變特征[4].這一問題會對后續數學知識的學習造成阻礙,不利于教學質量提升.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問題本質,采取小組合作授課模式,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充分拓展,并積極發揮自身創新能力,為小組合作解決數學任務打下基礎.在開展相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講述自身對于知識點的見解,供小組成員進行深入分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充分激發小組合作的思維創新性與能力創新性,有利于實現培養目標.
例如 在教學七年級上冊“有理數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要求組成四人小組,并展開知識考查演練流程.通過對每個小組布置不同的練習題的內容,可以實現差異化訓練目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他們利用自身創新能力實現學習效果.在布置題目后,學生對于問題的解答方式往往會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使他們能夠逐漸了解相關知識點應用策略,并利用自身創新能力實現解決問題的目標,為發揮小組討論優勢打下堅實基礎.
3.3 借助問題導學打通創新路徑
創新思維與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問題導學模式,通過將相關模式融入實際授課流程,可以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對于內容本質的探索興趣,同時有利于其發揮創造能力,對解決方法進行合理改進,最終實現理想的學習目標,為創新思維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
在新課改理念推行后,初中數學需要著重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使課堂擺脫傳統題目訓練狀態,鼓勵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跟隨問題的引導學習知識點內容.這一背景條件對數學授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師應當積極利用問題導學方式,通過科學設計問題內容,使學生能夠跟隨問題引導,逐漸探索數學知識點信息,并進一步激發創新思維,為后續以創新方式解決數學問題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教師應當注重課堂主體的轉移.
問題導學模式需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使他們能夠在提出問題之前,充分利用自身創新思維,探索問題是否具有合理性,分析其可用的解決方法.這一思考流程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引導他們回顧之前學習過的知識,有利于夯實數學基礎,為后續進一步探究數學問題創設理想條件.
例如 在教學“有理數”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問題導學法進行創新,將學生課堂立場翻轉,要求他們結合實際授課內容,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一部分學生可能會在學習過程中,根據正負數的基礎概念,探究有理數的相應內涵.學生可以要求繪制數軸,并通過場景模擬方式,為其他學生布置導學問題.通過這種方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同時還可以充分發揮個體的創新能力,使其能夠成為課堂主體,為教學流程的開展夯實基礎條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指引工作,確保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自身創新思維與能力,實現主導課堂環境的目標,為后續進一步展開授課環節夯實基礎條件.
3.4 通過數學競賽訓練學生創新能力
初中階段,學生普遍處于自尊心、好勝心較強的狀態.通過組織開展數學小競賽,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他們能夠充分利用課堂學習到的知識內容,探索競賽活動中存在的創新方法,確保數學知識點能夠得到深入挖掘,提高基礎教學質量.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好數學競賽的平衡工作,確保實踐活動可以在課堂環境中展開,避免干擾正常教學流程.此類小競賽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穿插展開,如在學習知識點后,引導學生利用多種不同方式解題,以此為競賽基礎架構.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競爭心理,使他們與同學比拼自己解題方法的創新性,可以實現高質量教學目標.除此之外,數學競賽還能夠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讓他們可以自由應用自身創新技能,嘗試探索數學知識點的另一面,從根源層面推動個體創新思維、能力增長.因此,教師需要做好數學競賽組織工作,確保其能夠融入課堂環境中,為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授課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培養需求,同時積極利用相應的授課策略,使課堂環境得到有效創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他們能夠利用思維與能力實現理想的數學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洋.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非邏輯思維的培養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21,34(10):89.
[2]蔣云萍.簡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技資訊,2020,18(16):170-171.
[3]林子安.造氛圍、搭平臺、蓄動力——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路徑探究[J].華夏教師,2020(15):20-21.
[4]侯萬虎.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J].科教導刊(上旬刊),2020(13):142-143.
[5]李東.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山西教育(教學),2022(1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