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以往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比較固化和單一,在課堂上以講解課本知識為主,很少對課本中的知識進行延伸和補充,這對學生的思維造成一定束縛,影響學生構建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思維導圖是新課程改革提倡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其可以將知識體系圖文并茂地展示出來,不僅能幫助學生拓展和補充課堂所學知識,還有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深入探究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教學的有效方法,使思維導圖的教學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應用
作者簡介:黨珂(1987—),女,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通和小學。
思維導圖是近年來在教育領域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其能夠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也能夠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將各個知識點間的層級關系展示出來,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同時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效果。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認識到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更多的合理運用思維導圖的方法,以充分發揮其輔助價值,使小學英語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又稱為心智導圖,最初是由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托尼·巴贊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提出的關于開發人的大腦的一種方法,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思維導圖已經在教育教學領域獲得了認可,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簡單來說,思維導圖是一種從思維方式出發的具有較強實用性的圖形思維工具。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教學中,主要是指教師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利用有關聯的知識所形成的層級關系圖,讓學生找出知識間的邏輯聯系和發展規律,進而幫助學生把分散的知識點組成一個知識網,以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此外,由于思維導圖以某個主題為中心,逐漸向外發散和延伸多個關節型的記憶點,而這些記憶點又可以作為一個小中心發散和衍生出更多的知識點,因此,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幫助學生厘清學習思路[1]。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的指引,學生能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投入對未知知識的探究中。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有效途徑,很多教師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新鮮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而思維導圖能夠將枯燥的文字具體化、形象化、圖形化,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因此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生通過思維導圖記憶知識的效果比死記硬背的效果要好得多,在此過程中,學生更容易獲得學習成就感,并進一步增強學習興趣。比如,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模式中,學生識記英語單詞通常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最終他們只是記住了單詞的發音、拼寫及漢語意思,而不能對其進行理解性記憶,因此記得快,忘得也快。而應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教師可以將單詞的形態和意義結合起來,還能夠對單詞進行拓展和延伸,如學習其反義詞、形近詞、同義詞,以及不同詞性等,這樣做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詞匯量,還能夠提高他們學習單詞的效率,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有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就像一張蜘蛛網,能夠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構成相互關聯的知識網。學生結合思維導圖來學習,不論是理解知識還是記憶知識,效果都要好得多。比如,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通常是被動聽講,再加上他們的理解能力還不夠強,因此對很多學習內容的掌握通常是依靠單純的機械記憶。而將思維導圖應用于英語教學中后,教師將一些有內在聯系的知識點構建成相應的知識網,能幫助學生整理、歸類所學的內容,也能夠幫助他們構建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思維較為發散,而思維導圖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有很強的發散性,因此,將思維導圖應用于英語教學中,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比如,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尋找和梳理文章中的信息,這樣能夠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和分析文章,從而鍛煉他們的發散思維;同時,學生在結合思維導圖整理文章信息的過程中,會從不同的段落或層次中提取關鍵信息,由此,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將更加全面和深刻。
三、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具體方法
(一)思維導圖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學生掌握的單詞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英語學習水平。但是,學生在識記單詞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教師講授詞匯的方法比較單一,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另一方面,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沒有安排系統的音標內容,學生隔三差五地學習一個音標,很難牢固掌握,更不懂得借助音標來識記單詞。多種原因導致學生通常只能依靠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識記單詞,既枯燥乏味,又加重了學習負擔,最終導致學生學習英語時提不起興趣,進而影響了他們的英語學習效果。
針對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效率不佳,學生識記單詞困難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詞匯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優化詞匯教學過程,提高詞匯教學效果。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一個單詞為中心,圍繞這個中心單詞構建詞匯網絡,這樣,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就不會僅僅局限于某一課或某一單元,而且他們識記單詞的方法也會更加多樣和靈活[2]。例如,在教學“schoolbag”這個單詞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憶“school”“bag”這兩個單詞,并復習這兩個單詞的讀音、拼寫、含義等,之后讓學生推測“schoolbag”的讀音和含義。這樣一來,學生就能自然而然地掌握這個單詞讀音、拼寫及含義等,也復習了學過的單詞,同時能夠運用這種方法學習一些合成詞。再如,在學完了“dinner”這個單詞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吃晚飯的情境回憶一些與吃飯有關的單詞,并繪制思維導圖,如食物類的有soup、rice、noodle、beef、vegetable等,餐具類的有bowl、knife、chopsticks、spoon、fork等。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既訓練了發散思維,又對已學詞匯進行了復習、分類、歸納,鞏固了詞匯記憶成果。
此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和引導學生利用某個核心詞的近義詞、反義詞、同義詞,或者給這個核心詞增加前綴和后綴來構建思維導圖,以此來幫助學生拓展詞匯認知邊界,加強單詞記憶,深化理解,進而增加詞匯積累,為后續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教師可以將“far”作為核心詞,利用思維導圖為學生介紹其反義詞near,以及近義詞distant、remote等,然后讓學生分辨這幾個近義詞的具體含義、差異、用法等。通過拓展延伸,學生能夠圍繞“far”這個單詞構建一個小型的思維導圖,在以后學習到與此相關的單詞時,他們能繼續在這個思維導圖的基礎上添加或補充,進而逐步完善思維導圖和增加自己的詞匯量。
(二)思維導圖在語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語篇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但在當前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先教授新單詞,然后逐句逐段翻譯和講解文章內容。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降低學生理解語篇的難度,但是教學過程比較枯燥,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自己閱讀完一篇文章尤其是篇幅比較長的文章后,常常不知道文章的主題是什么,主要內容是什么,這就表明了采用傳統的語篇教學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其實,在開展語篇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和理解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在語篇學習中識記新單詞、新語法,做到以篇帶詞、詞不離句,這樣學生就能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某個單詞的含義和具體用法,就不會孤立地識記單詞[3]。為此,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呈現語篇的主題和主干,結合文章內容提出一些問題。學生在帶著問題閱讀文章時更有目的性,既能夠找到文章重點,也會關注一些細枝末節。之后,教師鼓勵學生根據思維導圖提供的關鍵詞等信息理清文章的結構、發展脈絡、人物關系等,并梳理文章中的重點詞句、重點語法。最后,教師鼓勵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復述文章內容。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學生主動參與到語篇學習中,不僅對語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也把握了學習重點,同時培養了發散思維和歸納整合能力,提高了語篇學習效果。此外,在語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教給學生一個構建思維導圖的通用方法,即用Who、What、Where、When、Why這“5個W”作為中心詞,然后讓學生分別從人物、事件、地點、時間、原因這五方面來梳理語篇內容,這樣學生很快就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重點知識。
(三)思維導圖在語法教學中的應用
語法是某一種語言在運用過程中總結歸納出來的一系列規則,相較于詞匯等基礎內容來說,語法是比較抽象、復雜、難懂的。對學生來說,英語語法的知識點繁雜,學習周期長,而且學生缺乏語言環境,很難構建出一個有條理的、系統的語法知識體系,因此,語法一直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難點。為了提高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對語法知識的框架進行補充和豐富,使語法知識變得具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學名詞復數變化規則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列出名詞復數形式的多種變化情況,然后以各個復數形式的變化條件作為分支對思維導圖進行擴展。在學生了解了名詞復數形式的變化規則后,教師再讓學生分別列舉一些具體的單詞。這種逐步豐富思維導圖框架的方式,既便于學生系統全面地掌握某一個語法知識,又能使他們將語法規則和具體實例結合起來,增強了語法知識的具象性,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部分英語語法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一些有關聯的語法知識進行對比,讓學生對這些語法知識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和理解。例如,在進行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等時態語法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這三種時態分別作為三個分支,并讓學生進行對比,繪制出具體的思維導圖。這樣,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對這三種時態語法的認識更深刻,也能夠掌握它們的具體應用方法,提高了語法學習的效率。
(四)思維導圖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寫作對小學生而言是具有一定難度的訓練內容,因為其不僅要求學生有足夠的詞匯量儲備,還需要學生能連詞成句、連句成篇,具備一定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其實,小學生在英語寫作中遇到障礙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素材,這導致他們寫出來的作文遺漏寫作要點、句型單一、語法錯誤頻出。針對這種情況,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寫作教學中,幫助學生明確寫作提綱、梳理知識碎片、整理寫作素材、厘清寫作思路、安排寫作結構、細化寫作內容[4]。這樣,學生就能夠按照寫作要求,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寫出一篇主題鮮明、結構合理、層次分明、內容豐富的作文,不僅能獲得成就感,還能夠提高寫作興趣。例如,在讓學生以“My good friend”為主題寫作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My good friend”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詞,然后繪制一些分支,這些分支的關鍵詞分別為“name(姓名)”“age(年齡)”“appearance(外貌)”“interest(興趣愛好)”“personality(性格特點)”等;之后,讓學生根據這些關鍵詞搜集素材,如體現描寫對象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的一件事;最后,讓學生使用一些連接詞來組織具體的語句,這樣他們就能順利地完成一篇作文了。由此可見,學生借助思維導圖來構建寫作框架,很快就能夠整理出寫作思路,明確各個部分的寫作內容,最終寫出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
結語
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圖應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能夠將復雜難懂的知識拆解為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的由不同圖形、符號、顏色表示的“組塊”,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內容,梳理知識結構,完善知識體系,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等有積極作用。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積極探索如何將思維導圖合理地應用到教學實際中,以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學習單詞、語法知識,提高其語篇閱讀和寫作能力,進而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其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劉青青.有關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基礎教育研究,2015(7):66-68.
陳巧玲,林素琴.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7(8):64-65.
朱亭.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7(32):67-68.
趙崇芬.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國際教育論壇, 2020,2(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