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盈婷
摘? 要:新課改以后,核心素養培養就成為素質教育的主流工作。小學數學相對其他科目而言,是非常客觀嚴謹的,因此,在核心素養目標導向下,要讓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和處事態度。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立足實際,創新教學形式,還要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壓力。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來轉變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潛移默化地實現個人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實踐探究
一、確定學生地位,創設開放課堂
學生在課堂中的重要性一直是被強調的,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已經有很多教師進行了教學改革,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開展得如火如荼,力求在任何情況下師生都能夠融洽相處、心心相印。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心理對聽課效率的影響非常大。如果課堂氛圍讓學生感覺到輕松愉快,與教師之間沒有太大的鴻溝,他們在課堂中的表現就會更加真實。最重要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會讓學生沒有心理壓力。多年的教育經驗告訴筆者,學生在課堂中回答問題錯誤會使他們心跳加快,變得非常緊張。但是,確定學生主體地位之后,這種心理就很少出現了。學生在課堂中不必懷疑自己的能力,也不用隱藏自己的想法,從而能更好地激發他們全部的潛能。
例如在教學“圓”的相關內容時,學生需要理解并應用圓的周長計算方法。因此,教師就要從概念入手,引導學生做一些實踐活動,加深他們的理解。筆者在課堂中為學生安排了一項任務,就是自己動手用廢紙制作小型垃圾桶,垃圾桶的頂部必須是圓形的。當筆者發布任務以后,學生在紙上先裁剪出一個圓形,隨后就開始裁剪垃圾桶的桶壁。在裁剪桶壁的過程中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桶臂的長度應該怎么算,由此就引出圓形周長的算法。如此,通過垃圾桶的制作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理解。
二、信息技術教學,開闊學習思路
在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個人能力發展,也更加側重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培養。但是,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板書壓力較大,而且存在部分學生看不清楚的現象,因此,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就會產生很好的效果。多媒體教學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減輕教師的備課及板書壓力。在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教師能充分注意到學生的問題,同時也有更多的精力來照顧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如此,通過多媒體教學,就能實現教學總體質量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學“比例”的相關內容時,教師首先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并介紹比例的各部分名稱,在介紹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比例的性質進行研究。如筆者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一些關于比例的題目,題目考查的都是數學比例中內項積與外項積之間的關系。學生觀察了多媒體展示的多個比例等式后,開始對比例的性質展開自主探究活動。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通過簡單的計算就能發現這些比例等式之間的規律。隨后筆者讓學生用筆記進行歸納總結,將比例的這一性質記錄下來。如此,就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實現了有效的課堂互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充分激發并強化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發揮問題作用,提升教學效果
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經常通過一系列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引出教學的內容。問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形式,它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思考,并逐步引導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理解教學內容。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問題的作用。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問題來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在互動過程中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本能。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問題將學生的思維方式引入更高的水平。這樣,在問題商討與解決的過程中,就能實現有效的課堂互動,進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相關內容時,筆者在教學一開始就設置了一個懸念:讓學生回答出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百分數。針對這個問題,學生都非常積極踴躍地回答,答案也各有不同:有的說在商場促銷中,有的說在電視廣告中,還有的說在統計表中。大家積極的表現受到了筆者的表揚。在學生回答完后,筆者就給學生介紹了與百分數相關的知識點,然后筆者在大屏幕上展示了相關的微課課件,為學生全面展示了百分數的內容。學生看到小數化百分數和分數化百分數的相關內容后陷入了沉思。見此情景,筆者操作手中的微課課件,逐一解釋相關知識點,希望消除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障礙。在課堂教學即將結束時,筆者又為學生出示了幾道練習題,用問題的形式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如此,通過設置問題情景就引出了百分數這一課的教學內容,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數,同時通過課后練習又幫學生鞏固了自身所學。
四、開展小組合作,實現共同學習
如果想改變沉悶的教學氛圍,讓課堂變得更加靈活、充滿趣味,就要不斷反思與尋找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癥下藥。教師要分析小學階段學生的個性和心理特點。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活潑好動、精力旺盛,并且注意力較差,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小組合作這種學習形式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常見,因為其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能實現學習的互補與借鑒,并能夠很好地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合作的環境,借助小組合作的形式,讓教學內容更加具有針對性。這樣的教學更能滿足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要為學生科學組建合作小組,在每個小組中都要有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相對較強的人當組長,同時要給每個組員分工,并不定期進行分工輪換,這樣學生不僅可以相互學習,還可以互補,進而實現共同進步。其次,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課堂紀律的保持至關重要,學生在進行小組探究的過程中要做到井然有序,并且討論的聲音不能過大。以下是需要注意的幾個地方:(1)要合理應用合作學習,不能只是流于形式。(2)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保持相對平等的關系,要保證小組內的學生都能有發言的機會,而且必須表達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小組合作中難免有些學生不發言,因此教師不能讓學生過度依賴合作學習。教師要在合作學習之余鼓勵學生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堅定合作學習的目的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應用多樣教學方法引導
教學方法的應用和更新是優化小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根本所在,就傳統教學方法而言,當前階段課程改革教育背景下,利用豐富且新穎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數學探索的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在多樣、新穎的學習方法輔助下,全面掌握重點學習內容和發展目標。對此,數學教師可以在新課改背景下將多元的教學方式靈活滲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強化教學質量。
例如在小學數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過程中,為了保障科學新穎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構建區域性教學方式,使學生在靈活、豐富的學習體驗中全面提升思考能力和操作總結能力,幫助學生通過幾何圖直觀探索各四邊形之間的具體關系。在此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充分應用情景創設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學校的俯視圖,引導學生通過學校的基本建設探索其中存在的四邊形,從而幫助學生全面感知圖形,在相關學習情境探索過程中提升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此外,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校園中存在的四邊形進行分析,探究其根本特征,從而延伸至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數學元素,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因此,教師加強應用多元新穎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培養,全面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進一步豐富學生數學學習體驗并實現優化數學課堂。
六、重視延伸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豐富化設計是強化學生綜合學習效果的根本所在。在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體系中不僅涵蓋基礎教材中的內容,還涉及更加廣泛多元的延伸教學元素,從而幫助學生在對豐富的學習內容和數學資源進行了解和掌握的過程中實現的學習效果提升,進一步實現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目標。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保障延伸化數學教學內容設計的效果,數學教師可以從基礎教材內容角度進行分析,為學生延伸拓展學習方向,從而體現延伸化教學內容設計的科學性,進一步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水平,達到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的根本目標。
例如在小學數學“角的度量”教學過程中,其中基礎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全面認識直線、射線及線段的基本概念,并掌握其中的具體聯系和區別。在深化教學內容設計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對基本教學重點進行合理拓展和延伸,將生活中有關線段和射線的數學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實踐背景下全面了解其中的區別和聯系。除此之外,在延伸數學教學內容的教案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較強的引導和啟發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生活背景中與數學學習內容相關的元素,這樣不僅可以達到拓展學生學習內容的教學目的,還可以全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主動探索能力。
七、更新科學教學發展理念
教育理念的設計和滲透是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基礎元素與核心思想。當前階段教育背景下,數學教師可以結合生本教育理念為學生構建科學化的教學策略,充分體現新時期教育環境下的科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同時幫助學生在新穎的學習過程中,全面掌握數學知識和根本學習目標。
例如在小學數學“可能性”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特點,教師可以將生本教育理念融入本課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構建任務化教學模式,使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法主動探索相關數學實驗,在其中獲取有效數據并完成猜測、推理及驗證的整個學習流程。在此過程中,數學教師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方法進行探究,還要在合作過程中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充分體現數學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作用,全面提高數學教學效果,達到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的發展目的。因此,將新穎科學的教育理念滲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是促進優化課堂體系、提升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
總而言之,高效課堂的構建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與關注。教育部頒布了關于減輕學生義務教育階段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文件,目的是減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壓力,同時也可以減輕家長在面臨學生教育和未來升學等問題時的壓力。但是這種模式的實施如何真正產生效果,還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因為任何學科的學習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學科的教學方式都不可能亙古不變,根據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教育目標,不斷反思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才是教育應有的發展模式,以更高效的數學課堂為學生創造出一個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的個性化教育平臺,積極滿足每個學生因個體差異而不同的課堂需求,拓寬學生自身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引領學生逐漸發展數學高階思維,掌握高效學習數學的規律,有意識地積累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獲得快樂學習數學的體驗,從而讓高效課堂的構建成為事實。
參考文獻:
[1]蒙秋. 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0):208-209.
[2]李曉林. 探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策略[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1):238.
[3]王旭彬. 注重體驗,優化課堂: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6):281.
(責任編輯:羅?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