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賢同
【摘要】開展單元教學是實現素養導向下課堂教學轉型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初中化學單元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然沒有擺脫聚焦碎片化知識點的課時主義影響,缺乏大單元教學設計能力,導致課堂教學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困境,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為改變此現狀,教師應該遵循單元教學設計的原則,精研課標分析教材,認真規劃單元學習目標,將主題探究和素養目標細化到每節課的教學中,優化教學策略,設計學生活動和選編單元作業進行評價,最后在反思與總結中促進單元教學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化學;單元教學;影響因素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課程教育的目標逐漸從知識技能的養成轉變為核心素養的培育.然而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堂教學普遍存在聚焦碎片化知識點(考點)的課時主義現象,導致課堂教學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困境,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為改變此現狀,開展素養導向下的初中化學大單元整合教學的研究和實踐十分必要。
一、初中化學單元教學的教學優勢
相較于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初中化學大單元教學是在明確的單元學習目標引領下,對單元內各學習內容和活動任務進行整體規劃,整合設計,從而將特定的主題內容和特定指向的化學素養分解到具體單元、具體篇目的教學中,有效實現課程目標、教材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的統一,最終促進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真正落地生根。其次,單元教學因為恰當的單元內容整合,所以使得原本跳躍的教材內容更加系統化,更具有邏輯性,在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方面有著強大的功能,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準確理解與深度探索。
相較于傳統的知識接受模式,學生在新課標實施后應該更加注重學習的自主性,而大單元教學中有總體學習任務模塊,在單元學習目標引領下,學生能夠更加自主地去進行探索,形成清晰的化學知識網絡結構,更加能夠自由地運用所學化學知識去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因此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不僅是對于學生,單元教學模式也能夠刺激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行轉變,這樣就使得教師能夠更加適應新課標的要求,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素養教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二、初中化學單元教學實施現狀
近期,筆者就所在區域初中化學單元教學實施現狀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通過分析發現,因為新課標的要求與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無論是省重點中學的教師還是農村中學的教師,都對于初中化學單元教學及其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勢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普遍呈現支持的積極態度。
然而,在目前初中化學單元教學實踐中,也存在著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1)部分教師沒有擺脫應試教育下的課時主義影響。仍然以課時備課為主,缺失單元教學目標的引導,老師的教學孤立而割裂,直接導致單元教學核心知識和能力“碎片化”,不利于學生學科素養與能力的發展;(2)部分化學教師對缺乏大單元教學設計能力,過度強調知識點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不是基于單元目標和主題組織、指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作業設計也主要圍繞考點來安排,不能對學生學習效果和目標達成做出全面有效的評價;(3)部分教師雖然規劃了單元學習目標,但并未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上做出根本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仍然以被動接受和機械訓練為主,不符合與新課標要求;(4)受各種內外在因素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在單元教學實施過程中未能長期堅持,只是偶爾嘗試,這極大削弱了單元教學的效果。
三、初中化學單元教學的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
通過問卷和訪談,筆者發現影響初中化學單元教學有效實施的因素來自多個方面:(1)個人因素。包括教師對學科知識體系的掌握程度,對學生認知特點的認識,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分析、研究、實施能力,已有的教學經驗及對教學設計的投入度等。(2)教材因素。涉及教材單元內容、編排與學生認知規律適配度,教學單元內容的多樣化、情境化及復雜程度。(3)教學進度因素。如初三化學教學內容多、任務繁重與課時不足的矛盾。(4)學生因素。特別是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及學習能力, 還有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基于上述影響因素,未來的初中化學單元教學設計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要努力提升整合單元內容進行整體教學設計能力。在實施化學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遵循單元教學設計的原則,認真研讀課標分析教材洞察學情,結構化單元知識內容,規劃單元學習目標和素養目標細化,制定并優化教學策略,精心設計學生活動和選編單元作業進行評價,最后在反思與總結中不斷促進單元教學能力的提升。
其次,結合化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和教學實踐,總結出一套基于化學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具體實施流程,從而解決因教師的不同性而造成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不同的問題。同時,保證單元教學的連貫性,進而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化學知識,發展化學學科素養和實踐能力。
然后,學校方面應完善自己內部的規章制度,制定出更加具有教師個性化的考核方式,以緩解教師與學生的中考升學壓力。同時,加大對于單元教學的資源投入,鼓勵并保證教師有充分的教學時間盡可能完整地呈現課標和教材的內容,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提升學生的單元學習能力。化學是學生初三才接觸的學科,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不足,學習能力較弱。這就要求教師整體把握和處理教材,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學生建構知識網絡,發展學科能力。同時,也要求教師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快樂地學習。
【參考文獻】
[1]何香.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化學單元教學案例研究[D].揚州大學:2022.
[2]王玥.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表現性評價應用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3]韓艷艷.基于深度學習理論的初中化學單元教學研究[D].魯東大學:2022.
[4]林華英.初中化學單元教學設計的實踐探索[J].學苑教育,2021(1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