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學校以培養一技之長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導下進一步改革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緊密對接人才培養目標與時代發展需求,主動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對于中國現當代文學來說,人文性、理論性和工具性比較明顯,專業課程改革難度系數偏高。教師需要站在宏觀的視角高瞻遠矚,始終堅持三全育人的重要改革理念,真正實現與時俱進和對癥下藥。
關鍵詞:三全育人 高職高專 中國現當代文學 課程改革
三全育人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十分關注學生的品德培養。教師一方面需要關注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和技能提升,另一方面需要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必備品格的全面提升。站在時代發展的視角調整教育教學思路,打破教學常規,為社會輸送優秀的接班人和建設者。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改革比較復雜,三全育人理念的全面貫穿非常關鍵。教師需要做好準備,堅持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一.三全育人概述
三全育人以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為主體,真正實現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覆蓋以及有效拓展,發展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和綜合素養,充分體現立德樹人的終極育人目標,保障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知識、提升技能、發展綜合能力。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社會各界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教師需要以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培養為基礎,在三全育人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明確階級的教育教學目標,改革教學策略,逐步優化教學內容。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導學生、鼓舞學生,保障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全程參與。南充職業技術學院立足于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現實條件,整合多種現代化的教學對策,在反思教學行為、轉變教學理念的過程中積極實現三全育人模式的有效貫穿以及全面落實。選擇契合學生主體需要的教育教學對策,針對性的調整教學思路。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對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有重要的影響,語文教師需要意識到自身的重要責任,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遵循學生的身心成長發展規律,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主動調整教學思路,改革教學模式。確保學生能夠學習語文知識,提升個人的思想境界,主動接受優秀自然文化的熏陶,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三觀以及完善的品格[1]。
二.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職高專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改革要求
三全育人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對教學改革和教學創新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簡稱“三全育人”)。高校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將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學校教育應抓住課程改革核心環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著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著力將教書育人落實于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之中,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教育資源,發揮所有課程育人功能,落實教師育人職責。在這樣的背景和要求下南充職業技術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改必須明確前期的教育教學目標,以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及發展為前提,從多個層面出發進一步提升師資的力量,積極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教育教學手段,有效落實課程思政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優秀傳統文化以及理論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充分凸顯中國現代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育人作用及優勢。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職高專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改革對策
三全育人理念要求教師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始終站在學生的視角,確保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手段契合學生的主體需要,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實現自主學習、高效學習和趣味學習。這一點對全面改革高職高專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學生也能夠逐步重拾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和自信心[2]。
1.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學習興趣非常關鍵,直接關乎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學習成果。穩定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將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學業上,朝著學習目標不斷奮斗和努力。教師則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對三全育人理念的有效分析及研究,密切跟蹤學生的身心發展動態。深入學生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對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有效規范及指導,全面活躍學生的思維,確保學生能夠實現獨立思考、大膽判斷,高效獨立的完成寫作任務[3]。
首先,教師需要關注對當代文學課程目的以及意義的深入剖析及研究,與學生共同探索中國文學的發展歷史,強化學生對當代文學含義的理解及認知,讓學生能夠主動在課內外探索不同階段的社會歷史發展面貌。學生的主體差異性比較明顯,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學生正確人生三觀的塑造為基礎,全面發展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溝通交流能力、閱讀欣賞水平,為學生的未來就業做好鋪墊和準備。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目的和意義,進而產生更多的內在需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和源源不斷的學習動機。
其次,教師需要以學生文學感受能力以及文學分析能力的培養為基礎,加強對語文學科教學意義和教學目標的有效分析。站在歷史的視角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文學史的發展線索,讓學生自主判定不同的文學性質,了解文學史的具體規律。全方位、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強化學生對思想史文學史的理解及認知。教師需要釋放學生的天性,以文學性教育的逐步拓展及延伸為基礎,讓學生深入感知不同的生活場景,引導學生發揮個人的想象力了解不同的表達形式,盡量避免對學生的簡單約束和限制。在與學生共同探索不同理論體系的過程中深入直白的講述文學史,將時代血液融入其中,讓學生能夠主動總結經驗教訓,深入感知不同的文學作品。這一點對凸顯學生的主體價值,踐行三全育人的教育教學理念及原則有非常關鍵的影響。南充職業技術學院在開展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教學改革活動的過程中,以學生文學閱讀能力、感受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養為目標,讓學生深入分析不同作家以及作品,調動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逐步豐富當代文學的內涵及價值。讓學生自主領悟當代中國文學作品的審美精神以及傳達的思想內涵,強化學生的人生體驗,端正學生的情感態度,逐步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4]。
2.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導致學生比較被動,過度依賴于教師的課堂講解,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和自信心。為了全面落實好三全育人理念,教師需要打破教學常規,站在學生的視角促進學生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順利過渡,讓學生逐步形成自主自覺的學習意識,實現獨立思考、大膽判斷。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以及行為習慣的培養非常關鍵,教師需要拉長戰線,放慢腳步,有目的、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中外古典名著。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和習慣,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水平。有的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足,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文學感受能力,沒有主動與他人進行爭論和探討,無法產生更多的思維火花和情感共鳴。教師在講解簡單知識的同時逐步理順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積極串點零散知識點,構建完善的思維框架,自主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學會大膽反思自主總結,積極探索全新的思考方法以及路徑。為了盡量避免學生出現消極情緒和負面心理,教師需要圍繞三全育人理念的具體原則,全程跟蹤學生的學習狀態,了解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的主旋律。堅持現代教育理論的引導地位,扮演好指導者和鼓勵者的角色。《中國現當代文學》是南充職業技術學院語文教育、小學教育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其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時間跨度也還是非常大。在傳統的現當代文學的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作品,追求學科知識的專、深、廣。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主要體現為偏重實用性、功利性的教育理念;結構化、格式化的教學步驟;標準化、程序化的授課模式。教師講、學生記;上課講、下課丟。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學生終生學習能力、師德的修養、參與和奉獻的精神相對被忽略。他們大多時候缺乏心靈的溫度、共情的能力。在三全育人背景下作為高職院校的南充職業技術學院,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必須融入和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學生大量閱讀這個時期涉及到的作家和作品。讓學生體會和感知中國文學、文化的魅力。建立起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能自覺樹立文化自信。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南充職業技術學院十分關注學生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落實項目教學法,引導學生自由探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的理論性比較明顯,教師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針對性的調整教學節奏,鼓勵學生自由發散[5]。項目式、模塊式教學法的作用比較明顯,有助于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教師可以在指導和鼓勵學生的過程中精心設計不同的模塊,打破以前以體裁為軸、時間為線的模式,按照作家歸類,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在小組學習過程之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種這種教育教學模式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價值,夯實學生的學科基礎,避免學生消極應對,學生閱讀了更多的作品,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的教學質量和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
3.全面更新教育教學手段
在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多媒體教學備受矚目,這種教學技術有助于實現圖片、文字、聲音之間的有效整合,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新穎性和趣味性。教師需要圍繞教學內容目標以及具體的教育教學要求積極打造生動可感的教學情境,真正實現動靜結合,讓學生在活躍民主的學習氛圍中主動學習知識。現當代文學所包含的內容及形式比較復雜,信息量較大,覆蓋面較廣,十分考驗學生的基本功以及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師需要整合利用多種現代技術手段,圍繞三全育人理念的踐行要求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掌握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技巧以及要求,全面拓寬課堂教學容量,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教師需要重新審視教育教學行為,一方面更新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從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中吸取養分,在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過程中更好的打造品質課堂和高效課堂,實現多種現代教育資源的整合利用及配置。
首先,教師需要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體現一定的協同作用,傳統教學的信息容量不足,教育教學節奏相對偏慢,信息涵蓋面不夠理想。但是,在長期實踐應用的過程之中這種教育教學模式仍然有許多不可忽略的優勢,教學方法比較靈活,教師也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節奏主動結合教學進度重新設計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更好的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訴求。如果教師能夠將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模式融為一體,那么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將會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其次,教師需要圍繞教學節奏加強對教學內容的深入分析,靈活設置多媒體課件,在制作以及在創新的過程中實現二次加工,生動直觀的展現課程中的重難點以及精華,鼓勵學生自主實踐、大膽探索,全面夯實學生的學科基礎。南充職業技術學院逐步調整教育教學方向,進一步加大對多媒體教學工具的投入及支持力度,為學科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持及幫助。積極完善教學設備,有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利用及配置。
4.積極落實課程實踐性教學
實踐性教學符合高職高專教育教學的要求和特點,能夠更好的凸顯學科教學的實踐價值以及指導作用。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相對比較復雜,實踐性教學勢在必行,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在全面落實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圍繞現當代文學教學活動的開展現狀,了解課堂教學中實踐教學的具體比重。適當控制理論講解的時間,不再過多的灌輸理論知識,而是將第二課堂、畢業見習相結合,借助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讓學生能夠在動手操作的過程檢驗個人所學習的知識,全面提升個人的學習能力。校園實踐活動的開展非常關鍵,能夠彌補課堂實踐教學模式的不足。南充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教育系成立大學生藝術團(設十一支隊伍)、草堂劇社、演講與口才協會、浪花文學社等社團,鼓勵學生自主參與文學創作,逐步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現當代文學專業教師需要意識到自身的重要責任,全程參與整個教育教學活動,整合利用校園文化平臺拓展和延伸學科教學內容,在完成好課堂教學后,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實踐教學活動,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以及示范工作。引導學生參與文學團體活動并擔任社團指導老師,編輯文學畫報,寫感心文章。好的文章在教師教育系微信公眾號推送。讓學生在參與詩歌朗誦會以及征文比賽活動的過程中,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只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及個性化發展訴求,全面調整教育教學思路,堅持三全育人和與時俱進。保障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全程參與,實現個人的良性成長及發展,掌握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對策。
在三全育人的大環境下高職高專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工作產生了明顯的變動,所面臨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嚴峻。教師需要注重對多種教學環節的有效分析及研究,真正實現環環相扣,一步一個腳印地引導學生、鼓舞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價值,保障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變得更加主動、自信和樂觀。
參考文獻
[1]金紅華.基于“課程思政”育人理念下的高職語文教學實踐——以高職院校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為例[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2.
[2]李強,時東曉,孟昉.“三全育人”背景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為例[J].教育進展,2021,11(4):6.
[3]李秀.“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的實踐探索——以“融合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課程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1,35(11):11.
[4]蘭鮮鳳.高職高專“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的“文本”與“人本”思考[J].柳州師專學報,2013,28(6):4.
[5]葉云洋,羅勝華.“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新能源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東西南北,2020,No.549(01):110-110.
課題項目:南充市社科聯2022年度社科規劃項目,課題名稱:“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職高專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改革探究——以南充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課題編號NC22B211,課題作者是蘇洪、何松濤、陳華、李嵐、蔣紅
(作者單位:南充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