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摘? 要】化學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由于其與現實生活存在密切的關聯性,將生命科學內容滲透到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提升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等均可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對于教師來說,也需在生命科學視域下創新教學模式,打造初中高質量化學課堂,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學習中得以全面提升。本文分析初中化學引入生命科學的意義,并提出生命科學視域下初中化學課堂構建策略,旨在為今后開展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生命科學;引入意義;構建策略
在傳統化學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的教學理念較為傳統,僅依照教材上的內容開展教學工作,教學局限性較強,沒有將生命科學的內容滲透到教學中,導致教學質量受到較大的影響。而隨著生命教育在當下受關注度的不斷提高,對于教師來說,也需在生命科學視域下重新設計化學教學內容,樹立學生的生命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初中化學課堂引入生命科學的意義
(一)提升化學教學質量
生命科學理念在當下被廣泛運用到各個學科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使得學生更好地接受到生命教育,更使得學科教學內容得以不斷豐富,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也有著較大程度上的提升。化學作為研究物質變化的學科,將生命科學理念滲透到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借助研究化學物質來引導學生探索人與自然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可樹立學生環境保護意識,是對教材內容的有效補充。同時,由于初中化學中涉及到的生命科學內容較多,再加上化學學科本身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極為密切的關聯性,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引入生命科學內容更可促使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深度研讀教材內容,并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見事物以及自身的生活經驗來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分析,自主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于教材內容的理解程度,極大地提升了化學教學質量。
(二)樹立學生的生命觀
生命科學圍繞生命教育進行,而在初中化學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滲透生命科學內容,可促使教師對教學進行重新設計,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化學物質合理使用的生命意義,并依照理論與實踐相關聯的教學原則來開展教學工作。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可借助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以及實踐教學中自身的親身感受來進行學習,并結合自身的調查、觀察來體會生命教育以及化學物質合理使用的重要意義,樹立學生良好的生命觀,更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二、生命科學視域下初中化學課堂構建策略
(一)利用實驗教學滲透生命科學
化學的綜合性極強,學生除需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之外,還需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進行學習,這也使得化學教學中實驗教學成為了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在將生命科學理念滲透到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利用實驗教學的方式來開展生命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利用規范的操作帶領學生完成實驗的探究,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以《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為例,該實驗對裝置氣密性的要求較高,一旦漏氣,便無法得到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的結論,散逸的五氧化二磷也會使空氣受到污染。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需指導學生正確的操作方法,既能得到正確的結果更能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在學習《燃燒與滅火》之后,教師應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并獲得一些火場逃生技能,提升學生的自救能力。
還可利用氫氣的燃燒和爆炸實驗來提升學生的生命意識。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可思考氫氣的燃燒過程,氫氣發生化學反應的原理以及氫氣在燃燒的過程中為什么會發生爆炸,更可利用實驗來探索控制氫氣爆炸的措施。而利用實驗的方式,學生可加深對于氫氣物理化學性質的認知程度,更可掌握減少氫氣爆炸概率的方法,樹立學生的安全意識。
(二)利用課堂教學滲透生命科學
課堂作為開展生命科學教育的主要渠道,需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合理滲透生命科學內容,使得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生命教育。
第一,需在開展正式教學之前深度研讀教材,找出教學內容與生命科學之間的契合點,然后合理制定教學計劃。在新課程改革之后,生命科學教育在當下的受關注度不斷提高,并成為五育教育以及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而在新課程中,其提倡在開展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體驗感,并提升教學內容的現實性,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加情感上的投入,才能更好地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意義。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其可利用開展生命科學教育的內容較多,如《火場逃生》《一氧化碳中毒的預防與緊急處理》《天然氣泄漏的處理》,重金屬對環境的污染,白色污染以及溫室效應等。教師可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并將教學內容與案例進行有機結合,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接受到生命科學教育,更使得學生生存技能得以提升。
第二,還可利用化學發展史的內容來開展生命科學教育。由于初中化學中的化學發展史的內容較多,不僅有化學家的故事內容,更包括較多有關于實驗、能源以及材料等內容。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也需利用化學發展史來開展生命教育,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的意識。例如可為學生講述化學的起源,在中世紀的歐洲,由于神學在這一時期發展到巔峰,人們為追求長生不老以及超能力,開始煉制丹藥并煉制黃金,由于在煉丹術以及煉金術的進行中可發生較多的化學反應,從而使得化學出現了雛形。而在滲透生命科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圍繞煉丹術進行,告知學生煉丹術所用的物質大多為有毒有害物質,如朱砂、硝石、石英以及雄黃等,這也使得許多人在服食丹藥之后嚴重影響了健康,部分人群在服食丹藥之后甚至直接導致了死亡,樹立學生的生命觀以及科學觀。
第三,在將化學發展史滲透到初中化學開展生命教育的過程中,還可結合現實案例來滲透生命教育。由于化學知識點與現實生活存在密切的關聯性,現實生活中也含有較多的化學知識,將現實案例滲透到化學教學中可加深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更可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以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分析為例,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引入小女孩利用自己所學知識救了父母的案例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以及其在發生泄漏時的應對措施。
第四,由于化學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性,在生命科學視域下,開展化學教學可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常見事物進行,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更樹立學生的生命觀以及環境觀。以生活中的酸和堿為例,可聯系生活中常見的檸檬、小蘇打以及食醋等進行教學。由于學生對這些調味品極為熟悉,可很快理解酸和堿的內容。然后教師需講解酸和堿在維持人體正常運轉中可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講解人體的酸堿度可以利用哪些辦法來進行調節,開展對于學生的生命教育。而在學習二氧化碳以及氧氣的制取方式上,可先為學生講述二氧化碳以及氧氣對生命活動的積極作用,然后再帶領學生利用實驗的方式來制取氧氣以及二氧化碳。在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學習中,需為學生講述酸堿中和反應的本質,并結合常見的胃酸過多來為學生講述其治療方法。同時,還可利用酸堿中和反應來講述其在處理污水以及土壤改變酸堿度中的作用,了解化學在日常生活以及工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樹立學生對于環境以及生命的認知。
第五,還可利用社會中含有的化學知識來開展針對學生的生命科學教育。在學習知識點之后,學生可深刻感受到當下嚴峻的環境形勢,認知到資源短缺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樹立學生的資源節約意識以及環境保護意識。還可借助化學的學習使得學生掌握化學營養物質在人體各個器官運轉中可起到的重要作用,一旦缺乏化學營養物質,將給人們的生理功能造成極大的影響,利用這種方式來使得學生自覺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避免攝入添加劑超標以及過期食物,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可借助化學的學習使得學生了解毒品以及煙草等物質的化學成分構成,幫助學生樹立抵御毒品以及煙草的意識,培養學生健康生活意識。在資源上,可指導學生認知到煤炭以及石油是人類生存所必須的能源,并且這些資源均屬于不可再生的資源,而這些化學資源在維持人們正常的生活生產的同時,其在燃燒中也會生成大量的有害物質,給環境造成污染。而在這一基礎之上,教師需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樣的燃料符合可持續發展所需,又有哪些能源能夠成為未來社會的主要能源。利用學習以上化學知識,可樹立學生的環境危機意識以及能源危機意識,樹立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利用課外拓展滲透生命科學
為提升化學教學質量,更好地樹立學生的生命觀,除利用課堂開展教學并滲透生命科學內容之外,由于化學課程的靈活性較強,還可利用課外拓展的方式來使得學生接受到生命科學教育。
首先,可利用課外閱讀的方式來使得學生加深對于生命的認知,更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在為學生選擇符合其認知特點的書籍的同時,還可鼓勵學生利用讀后感以及筆記的方式來記錄自己在閱讀中的收獲。更可組織學生觀看一系列有關于生命起源以及生死等教育紀錄片,并利用舉辦專題講座以及展覽等方式使得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其次,教師還可組織模擬演練活動,幫助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更好地認知到生命的價值,并提升學生的問題處理能力。可圍繞教材中的內容設計演練活動,例如可圍繞燃燒與滅火來組織學生進行消防應急演練,教給學生逃生技能,如利用濕衣服以及濕棉被等包裹自己進行逃生,并利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沿著樓梯進行逃生,禁止乘坐電梯逃生等,并指導學生滅火器以及消防栓的正確使用方式。還可為學生構建藥物中毒以及煤氣泄漏等場景,指導學生正確的救護方法,并在這一過程中使得學生掌握正確的人工呼吸方法以及心臟復蘇辦法,提升學生的自救能力。
最后,教師還可利用主題活動等方式來開展對于學生的生命科學教育。例如可圍繞生命的價值等來組織學生進行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活動,鼓勵學生踴躍參與,更好地感受到生命的意義。還可組織學生利用作文競賽的方式來開展生命教育,可要求學生圍繞節能減排等進行寫作,并由學生選出質量較高的作文,由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激發學生對于環境以及能源的關注度。
將生命科學引入到初中化學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提升化學教學質量, 樹立學生的生命觀可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而在生命科學的視域下,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也需在實驗教學、課堂教學以及課外拓展中均滲透生命科學內容,使得學生接受到全流程的生命教育,更樹立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吳冬俊.基于生命科學視域下的初中化學教學研究[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2(2):38-39.
[2]陳志強.初中化學課堂中如何有效滲透生命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2022(21):87-89.
[3]項芳.初中化學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8(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