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朱勇
摘 要 新時期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是確保人才培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是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和有關政策要求的需要,是促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探索具有中國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針對當前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面臨的企業參與程度不深、日常管理機制不暢、教師綜合素質不高、評價體系科學性不足、改革特色不夠凸顯等困境,有針對性地構建了高職院校中藥專業“三階遞進、工學交替、雙元育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體現了協同育人理念、完善了文化融合制度、深化了校企合作發展方式、形成了長效運行機制,其實踐路徑為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實行招生招工一體化、開展“雙導師”育人、豐富教育教學資源、壓實做細工學交替、加強教育教學管理、組織開展動態評價。
關鍵詞 現代學徒制;高職院校;工學交替;雙元育人;人才培養模式;中藥專業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3)08-0012-05
現代學徒制是把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創新模式和有效載體,是突破職業教育發展瓶頸,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和重要舉措[1][2]。2015年、2017年、2018年國家分別開展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遴選工作,共遴選出562個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各試點單位注重頂層設計、堅持系統謀劃,在政策、保障、模式、機制、標準等多個方面初步實現了突破。進入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如何進一步切實有效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值得持續深入研究和實踐。基于此,本文以中藥專業為例,構建了“三階遞進、工學交替、雙元育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并提出了該模式的具體實踐路徑,以期為其他高職院校中藥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新時期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的必要性
(一)推進現代學徒制是確保人才培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勞動就業、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黨的二十大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進入新時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多元化、高素質、多類型、多規格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作為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主戰場的高職院校,必然要承擔相應的歷史和社會責任。通過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探索校企共同制訂高水平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實訓條件建設標準等,能進一步將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產業發展能力落地生根,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確保人才培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二)推進現代學徒制是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和有關政策的需要
2012年,《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行業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借鑒‘雙元制等模式,總結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經驗”。為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開展現代學徒制的要求,教育部于2014年、2019年分別印發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工作的通知》,就全面推廣現代學徒制作出部署。2020年《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2022年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規定“國家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上述政策,為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搭建了架構。
(三)推進現代學徒制是促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優化教育結構、促進高水平就業和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高等職業教育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除了要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接更加緊密、同人民群眾的期待更加契合、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匹配之外,其自身也需要高質量發展,例如制度更加健全、體系更加完備、標準更加完善、條件更加優越、動力更加持久等。通過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推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斷創新和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同步推進政策、制度、機制、行規、標準、運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為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和活力。
(四)推進現代學徒制是探索具有中國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重要體現。我國全面推進的現代學徒制,是在傳承我國傳統學徒制基礎上,借鑒德國“雙元制”和英國“盎格魯-薩克遜”為代表的西方學徒制先進的經驗,創新形成的具有中國文化、經濟、區域和專業特色的教育體系,適用于我國國情和產業發展狀況的職業教育模式[3][4]。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以校企雙重主體育人為根本,以學生和學徒雙重身份為保證,以崗位成才為路徑,注重以人為本、體現終身學習的發展理念,凸顯職業教育類型特色,培養以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核心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面臨的困境
(一)企業參與程度不深
現代學徒制以“雙主體”育人為基礎,企業是“雙主體”之一,因此,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建設,企業的積極參與是關鍵。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追逐經濟利益最大化是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核心動力。然而,在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企業投入大,如支付學生工資和津貼、提供技術人員、培訓場地等;但回報和收益少,即使培養出合格的學徒也不一定留得下,導致企業參與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度、課程設置、教學改革、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嚴重制約了現代學徒制的推進和發展。
(二)日常管理機制不暢
現代學徒制實行的是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企業是主要的學習場所,學生兼具“學生”和“學徒”雙重身份,通過校企合作實現“招生即招工、上課即上崗、畢業即就業”。而在日常的管理中,由于單位性質不同,高職院校實行的是學生管理制度,企業實行的員工管理制度,教學設計與實施、教學效果監控與評價、學生學習與生活等日常管理仍然以學校為主,企業與學校之間未形成有效溝通機制,校企之間的教學和學生管理等工作的責任和義務劃分不明確,不利于現代學徒制的實施。
(三)教師綜合素質不高
教師是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基礎,作為人才培養的最終實施者,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需要校企充分合作,構建一支理論基礎扎實和實踐能力強的一體化教師隊伍。然而,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高職院校的許多教師雖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在企業的工作經驗,傳授知識多以理論為主;企業師傅雖然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但缺乏深厚的理論功底。再加上高職院校教師與企業師傅未充分互補融合形成教學合力,導致培養的學生難以將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操作環節充分結合起來,必然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四)評價體系科學性不足
評價體系是實現現代學徒制閉環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科學化、專業化的評價體系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是推動現代學徒制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然而,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在評價主體上,學校教師往往作為評價主體,企業師傅和行業處于從屬地位;在評價過程上,通常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主導,學生被動接受評價;在評價對象上,學生只是處于被評價的地位,幾乎不參與評價,學生的主體性被忽略;在評價方式上,偏重于知識考查,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缺失;在評價結果上,缺少對評價結果的分析、總結,評價結果的反饋、督導、改進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
(五)改革特色不夠凸顯
現代學徒制是以校企一體化育人為核心,以企業為主體的校企“雙主體”協作育人和工學交替為特色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一體化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出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在招生與招工、課程設置、教材開發、教學方式、師資隊伍和基地共建方面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地位。由于現代學徒制在我國推行時間不長,各試點學校均處于探索階段,關于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往往參照以往普通高職學生的培養模式,或在此基礎上稍加改動,導致教學改革、課程標準、考核標準、管理方法等與現代學徒制的內涵與要求嚴重不符,現代學徒制的本質意義和價值被忽略,改革的特色自然未能有效形成。
三、高職院校中藥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一)構建原則
第一,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將培養學生成人與成才相結合;第二,堅持校企充分融合,企業全程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形成校企“雙主體”育人格局;第三,堅持工學交替,推動教育與產業對接、學校與企業對接、教學與生產對接、學習與就業對接;第四,堅持課程核心,將學徒培養劃分為三個階段,根據每個階段教學目標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開設相應的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實踐課程;第五,堅持標準引領,依據行業、企業技術標準,制訂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師資標準、評價標準等。
(二)主要目標
一方面,培養具備從事中藥專業發展所需要的職業道德、科學文化、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等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探索和驗證以企業為主體,校企“雙主體”協作育人和工學交替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完善現代職業教育培養體系、推動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三)模式構建
“三階遞進、工學交替、雙元育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
第一,“雙元育人”是指學校和企業是培養學生的“雙主體”,學校和企業深度合作,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管理人才培養過程、共同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共同評價人才培養效果、共同享受人才培養成效,最終實現校企雙元協同育人。
第二,“工學交替”是指組織學生在學校與企業兩個不同的學習場合、課堂與車間兩個不同的學習環境中交替完成理論與實踐知識的學習。按照“學生—學徒—企業員工”人才培養路徑,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承擔培養任務,學校教師指導學生在學校完成職業素養模塊和專業技術知識模塊學習,企業師傅指導學生在企業完成崗位技術技能模塊、頂崗實習模塊和學徒個人職業拓展模塊學習。
第三,“三階遞進”是指依據不同年級學生特點,遵循教育規律,采用進階方式,以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的養成為核心,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現代學徒制分三階段培養。
第I階段(第一、二學期)主要完成職業素養模塊和專業技術知識模塊的學習。職業素養模塊,是以中醫藥傳統文化為內核,傳承尊師重道文化,培養學徒工匠精神;專業技術知識模塊,是根據崗位技術技能需要開設的中藥學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以及實踐課程。
第II階段(第三、四學期)主要完成崗位技術技能模塊的學習。崗位技術技能模塊是以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為基礎,并將其進一步融入到真實的工作崗位情境中,以企業師傅帶教為主,主要圍繞中藥炮制、中藥提取、中藥飲片加工、中藥制劑以及中藥材鑒別崗位輪換學習,提升學徒的崗位技術技能水平。
第III階段(包括第五、六學期)主要完成頂崗實習模塊和學徒個人職業拓展模塊的學習。頂崗實習模塊,是指在企業師傅的指導下,進入生產一線開展工作,鍛煉學徒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職業教育與企業崗位無縫對接;學徒個人職業拓展模塊,是指在以上模塊基礎上,培養學生能獨立開展與中藥專業相關的工作,掌握解決生產與應用中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表達能力,以及通過終身學習適應職業發展的能力。學徒在企業師傅指導下,通過綜合崗位鍛煉進一步提升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根據企業和行業的特殊崗位需求,以及學徒的興趣愛好,設置個性化課程,拓展和滿足學徒個人職業發展需要。
四、高職院校中藥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路徑
(一)加強標準體系建設
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構建工學結合的標準體系建設是推進現代學徒制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抓手。以六味地黃丸的生產工藝為例,高職院校要與中藥企業一道,按照中藥粉碎、蒸餾、濃縮、制劑和包裝過程等企業實際生產全流程和崗位員工要求,共同制定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師資標準、實訓標準、評價標準等,為學徒見習和頂崗實習奠定制度基礎,以提升實踐水平和人才培養成效。
(二)實行招生招工一體化
根據企業的用工需求和崗位要求,高職院校與中藥企業可成立中藥學專業現代學徒制領導小組,開展“招生即招工、進校即就業”的聯合人才培養工作。企業分別與學校和學生簽訂勞動合同,實施招生招工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具有雙重身份,接受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的雙重指導,同時享受企業的學徒待遇,在企業進行學習、培訓、實習。學徒在學習培訓期間,享受企業按照勞動合同支付的工資待遇,且工資不得低于企業所在地最低工資標準。
(三)開展“雙導師”育人
“雙導師育人”是現代學徒制實施的關鍵環節,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學校與中藥企業合作,共同選拔優秀教師和企業專家成立教學團隊,制訂完備的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全面開展“雙導師”育人。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學校教師主要承擔專業理論課的教學任務,企業師傅主要承擔學徒的實踐教學任務,專業綜合實驗實訓課和專業特色課程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承擔。
(四)豐富教育教學資源
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基于各自優勢,通過信息化手段,共建教學資源。校企雙方深化合作,基于崗位工作內容,共同建設中藥課程體系,共同開發中藥教學內容、課程教材、數字化教學資源,共同編寫中藥實驗實訓教材,共同制訂中藥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質量監控標準及其實施方案。此外,校企雙方要加強中藥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完善中藥校企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注重將中藥企業文化與優秀校園文化融入平臺和基地建設,為人才培養提供重要支撐。
(五)壓實做細工學交替
現代學徒制由校企共同實施,在校企之間交替進行。高職院校“三階遞進、工學交替、雙元育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分別要參與第I階段的職業素養模塊和專業技術知識模塊學習、第II階段的崗位技術技能模塊學習、第III階段的頂崗實習模塊和學徒個人職業拓展模塊學習。為此,學校和企業要制訂詳細的工學交替實施方案,明確學校和企業的責任和義務,壓實學生安全責任、實習管理責任、溝通協調責任,確保工學交替工作做細做實做好。
(六)加強教育教學管理
學校與企業共同成立現代學徒制教育教學管理及工作機構,共同負責現代學徒制的教育教學工作的推進與管理。校企共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課程設置、課程資源建設。校企共同完善“雙導師”制度,重點完善導師的選拔、聘用、獎勵、評價機制,明確導師的職責和待遇,建立靈活的人才流動機制。校企共同加強學徒的實訓、考核、管理、評價制度建設,形成閉環管理。
(七)組織開展動態評價
遵循學徒發展規律,校企共同制訂考核評價方案。根據不同學習階段,實行學校、企業、教師、企業師傅共同參與而評價權重有所偏重的動態評價機制。第I階段的職業素養模塊和專業技術知識模塊以學校和學校教師考核為主,主要對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理論成績和實驗實訓成績進行綜合評價。第II階段的崗位技術技能模塊和第III階段的頂崗實習模塊和學徒個人職業拓展模塊以企業和企業師傅考核為主,主要對專業實踐能力、崗位能力和個人職業發展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建立學生為評價主體,雙導師為評價對象,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加強動態評價機制建設,形成階段量化評價標準,實現學徒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高職院校中藥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特點
(一)理念創新:形成了協同育人理念
“三階遞進、工學交替、雙元育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始終貫穿校企協同育人理念。通過校企統籌優勢資源加強在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合作,從而形成校企利益共同體,反過來激發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校企協同育人的合力。此外,通過實施校企協同育人,可以打破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束縛,破解理論與實踐不相融合的問題,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增強人才的社會適應能力,解決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脫節問題。
(二)制度創新:完善了文化融合制度
“三階遞進、工學交替、雙元育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堅持文化融合,將校企共同的價值理念、發展特色、行為規范等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和靈魂。該模式注重完善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制度,注重開展中醫藥傳統文化教育,并將其融入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訓練以及職業素養培養之中,有利于增強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感,促進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和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職業修養。
(三)模式創新:深化了校企合作發展方式
“三階遞進、工學交替、雙元育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始終堅持校企合作共贏和職責共擔。在推進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注重結合企業生產實際和崗位真正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兼顧各方面利益,提高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基于區位優勢產業和中藥產業現狀,積極優化專業布局,對接企業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校企一體化育人培養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和評價機制,健全成分分擔和利益保障機制。堅持校企“雙主體”育人、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導師”教學,明確學徒的企業員工和職業院校學生雙重身份,簽好學生與企業、學校與企業兩個合同,形成學校和企業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解決好合作企業招工難問題。
(四)機制創新:形成了長效運行模制
“三階遞進、工學交替、雙元育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依法實施,遵守國家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建立健全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各項制度與標準,形成了長效運行機制。學校與企業共同成立現代學徒制管理及工作機構,共同負責現代學徒制的推進與管理。校企雙方協商建立人才培養成本分擔機制、學徒培養管理機制、定期檢查反饋機制、學徒退出機制等,共同制定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財產管理、教學管理、人事管理、生產生活管理等制度。
參 考 文 獻
[1]趙鵬飛.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實踐與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150-154.
[2]江平,俞素春.現代學徒制視域下高職院校職業素養教育路徑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7):92-96.
[3]郭全洲,李曄,王惠霞.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河北省發展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模式的框架及實施對策[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5):13-18.
[4]左宇希,徐涵.職教本科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實踐向度與模式構建——基于中國特色高層次學徒制視角[J].現代教育管理,2023(2):94-103.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in the new era is to ensure that talent cultivation meets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implement national strategic arrangements and relevant policy requirement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o explor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current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such as insufficient participation by enterprises, ineffective daily management mechanisms, low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eachers, lack of objectivity in evaluation systems, and insufficient highlighting of reform characteristics, a targeted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three-stage progression, engineering learning alternation, and dual education”has been constructe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model fully embodies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mproves the system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deepens th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forms a long-term operating mechanism. The practical paths ar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 systems, implement the integration of enrollment and recruitment, carry out“double mentor”education, enrich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resources, compact the alternation of fine work and learning, strengthen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organize the dynamic evaluation.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tern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learning; dua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pecialty Author? Li Tao, associate professor of Bozhou University (Bozhou 236800); Zhu Yong, lecturer of B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