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星


【摘 要】 融合教育是保障特需兒童平等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徑。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高度重視融合教育工作,做到政策保障、制度保障、經費保障、人員保障、資源保障全部落實到位,通過優化體制機制、強化隊伍建設、做好評估安置、建設融合教育智慧平臺等舉措,促進深度融合,提升區域融合教育發展水平。
【關鍵詞】 融合教育;區域工作;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 G760
融合教育是保障特需兒童平等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徑。《“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要求“推進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質量”。《江蘇省“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要求“堅持尊重差異、多元融合、促進公平,探索適應特需兒童和普通兒童共同成長的融合教育模式”。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高度重視融合教育工作,確保融合教育政策保障、制度保障、經費保障、人員保障、資源保障全部落實到位,多措并舉,促進深度融合,提升區域融合教育發展水平。
一、優化體制機制,加強融合教育組織領導
在六合區委、區政府關心支持下,區教育局積極行動,成立區特殊教育指導中心、區特殊教育專家委員會,并聯合區衛健委、區民政局、區殘聯等部門,建立特殊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組建由區教育局分管局長擔任組長、基教科分管科長和特校校長擔任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組員的融合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推進普通學校特殊教育資源建設與融合教育工作。六合區先后出臺了《六合區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2018—2020年)》《關于加強特殊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開展重度殘障兒童少年“送教上門”工作方案》,制定了《六合區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安置制度》《六合區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教育方案集體審議制度》《六合區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個別化教育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性、程序性規定,促進融合教育工作全面有序開展。
六合區每年定期組織召開融合教育工作推進交流會,要求區教育局分管局長、分管科長,相關部門人員,28家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的負責人以及區特教指導中心相關人員出席會議。同時,不定期組織融合教育資源中心開展融合教育沙龍活動,交流融合教育管理理念、課程體系建設、社會宣傳、家校合作、轉銜安置等方面的工作思路和實踐體會,取長補短,共促提升。
為推動區域優質特殊教育資源均衡調配,區特教指導中心著力構建專業服務實體網絡,完善“區特教指導中心—片區融合教育實驗共同體—學區融合教育資源中心”3級融合教育支持體系,建立“六合區融合教育手拉手聯盟”,實現優質融合教育資源共享。一是以校際“手拉手”實現優質資源跨校共享。由區內市級融合教育示范校、融合教育實驗學校結對幫扶區內實驗共同體學校,發揮市級示范校、實驗學校在區域融合教育中的專業引領與示范作用。二是以片區“手拉手”促進聯盟共同體發展。根據區內地理分布,依托9家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分3個片區成立3個融合教育手拉手聯盟。通過聯盟內共研、聯盟間共建,實現聯盟共同體專業成長,有效推動區域融合教育均衡、快速、高效發展。
區財政局全力支持特殊教育,特需學生生均公用經費足額撥付,教師特教津貼落實到位,特校按當地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基準線的20%核增績效工資總量已落實。同時,六合區單獨設立區融合教育發展專項經費項目,每年按年度工作計劃預算下撥建設經費,全力保障區域融合教育各項工作有序推動。區特教指導中心制訂專項資金使用辦法,按需撥付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和資源教室的建設與運行經費。同時加大資金使用監管力度,每年召開聯席會議進行大額經費使用項目可行性論證,嚴格每一項資金使用審核,根據區域、學校融合教育發展需要,做到專款專用、精準投入,確保資金發揮最大效益。
二、加強隊伍建設,優化融合教育師資保障
六合區每年集中組織區域融合教育管理者、科研人員、資源教師開展封閉式全員培訓,每學期按需補充專題培訓。2021年,六合區開展了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特教專職教師上崗培訓,40名持雙證上崗的資源教師已覆蓋全區各街鎮、各學段。在加強理論培訓的同時,區特教指導中心積極安排融合教育教師“走出去”,前往北京、上海、無錫等地實地參觀、培訓學習。隨著區域特殊教育師資專業化水平的提升,“南京市特殊教育發展先進個人”“南京市融合教育最美教師”在區內持續涌現。
六合區實施“區域”與“共同體”點面結合的融合教研機制,積極構建“區級—片區—街鎮”3級融合教育共同體研究體系。區特教指導中心與區教師發展中心聯合開展常態化融合教育教研、科研活動,積極開展區“融合教育”專項集體課題與個人課題的申報與研究,組織區融合教育案例、論文評比,以教科研訓一體化合力推進融合教育教師專業化成長。在南京市教研室的專業引領下,區特教指導中心組建了“特需學生課程評估與教學調整”工作坊,邊培訓邊實踐邊研究,在區內漸進式擴大研究實踐范圍,吸引了普通學校越來越多教師參與,教師們學中做、做中學,有效提高了融合教育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
三、做好評估安置,完善融合教育服務流程
為了做好區內特需學生的教育安置工作,每年4月,區特教指導中心立足學生轉銜安置的需求,提前謀劃,與區殘聯對接,組織工作人員對即將入學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進行逐一核查,初步梳理區域內特需學生信息。5月至6月,家長在招生報名期間,可以向報名學校提出入學安置申請,學校進行材料初審后上報給區特教指導中心。7月至8月,區特教指導中心組織相關專家和教師對學生進行評估鑒定,并提出教育安置方式。8月底至9月初,各校按照相關規定為學生新建學籍,并建立個別化教育檔案。
除了將區域特需學生學籍全部納入省學籍管理系統之外,區特教指導中心依照南京市特教指導中心要求,將全區所有特需學生信息上報至南京市特殊教育服務云平臺,統一規范管理。區特殊教育專家委員會負責提供特需學生個別化教育計劃制訂與實施、特需學生康復訓練實施、融合教育班級管理與教學調整、特需學生家庭教育咨詢等專業指導與服務。區特教指導中心通過逐一篩查、科學評估、適性安置,為特需學生解決入學、升學、轉學、復學以及在讀期間的各類問題。此外,在普特課程融合的基礎上,支持、指導普通學校增設個性化康復課程,實施一生一方案、一生一評價;同時優化資源教室康復功能,每周定期為有需求的在校特需學生提供專業的康復服務,努力讓特需學生得到合適的教育康復服務。
四、運用信息技術,建設融合教育智慧平臺
為優化區域融合教育管理、促進質量整體提升,區特教指導中心全力建設融合教育智慧平臺。平臺集信息管理、教育評估、數據分析、教學資源共享和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體。平臺分為特需學生個別化教育和學校融合教育兩套系統,涵蓋區校兩級信息發布、工作申請、計劃安排、材料上交等各項日常工作,記錄每個特需學生的教育實施全過程。同時,平臺為特需學生設立個人賬戶,方便家長登錄查看學生成長檔案。
平臺在滿足區域融合教育常規管理需求的基礎上,以共享為理念建設區域融合教育數字化資源,包括融合教育信息資源、融合教育課程資源、融合教育評估資源、融合教育科研成果4類教育資源。通過開發融合教育數字化資源,平臺為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管理團隊、教科研團隊提供專業支持,為融合教育教師提供教育資源,為特需學生和送教上門學生及其家庭提供有效的輔導與訓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融合教育是公平的教育,是讓每一位特需學生都能有個性出彩機會的教育。在建設江北教育新高地背景下,六合區將為實現更優質、更均衡的融合教育而努力奮斗。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特殊教育學校,21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