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提出基于“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開展初中作文“四梯度”訓練的方法,主要包括閱讀積累素材,夯實寫作基礎;給予方法指導,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仿創訓練,化解寫作難題;佳作推薦,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數字教材 作文教學 四梯度訓練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0-0044-03
數字教材即數字化教材,是指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傳統紙質教材內容進行數字化處理,轉化為適用于各類電子終端的互動性教材,具有信息技術多媒體性、交互性、智能性和開放性等數字化特征。利用“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開展教學,可以推動數字化教材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資源豐富,擁有大量的音頻、視頻、動畫、文本等資源,筆者將其用于初中作文教學,在實踐探索中形成作文教學“四梯度訓練法”。初中作文“四梯度訓練法”包括如下四個梯度:一是閱讀積累。閱讀和積累是寫作的基礎,基礎越深厚,寫作越得心應手。二是方法指導。教師給予學生寫作方法指導,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拓寬寫作思路,突破寫作“瓶頸”。三是仿創訓練。仿創訓練是指由模仿到創作的作文訓練過程,旨在引導學生在模仿寫作中學會連句成段、構段成篇,學會寫清楚一件事情,提高表達能力,掌握寫作方法。四是佳作推薦。學生完成一篇作文后,可以互相交流寫作經驗,提高寫作能力。依托數字教材,運用“四梯度訓練法”教學作文,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一、閱讀積累,夯實寫作基礎
寫作文首先要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寫什么”不是指在選材上畫框定調,而是幫助學生發現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喚起學生對作文本質意義的認識。學生寫作素材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社會生活,二是閱讀積累。生活是直接來源,閱讀是間接來源。學生只有走進生活,接觸社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多思考,寫作文時才會有話可說。閱讀積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閱讀積累是學生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加強對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的指導,充分利用數字資源和信息化平臺,引領學生提高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
“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資源豐富,能夠解決初中生語文閱讀資源有限的問題,彌補學生閱讀量不足的短板,而可視化的信息表征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多視角的學習空間。例如,教師利用“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采取“1+N”群文閱讀方式,以“一篇帶多篇”“多篇促一篇”的方式實施拓展延伸式群文閱讀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還能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數字教材承載的教育功能很多,內容豐富,交互性強,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對學生很有吸引力。教師教學一篇精讀課文,學生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和策略后,再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自主閱讀“N”篇文章,實現遷移運用。選擇“N”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上“添加”文章,突破紙質閱讀資源的局限性,降低閱讀成本,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閱讀能力和思考力。
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靈活使用“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上的資源和工具,想方設法地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還要加強學生的互動與交流,開展寫作訓練。例如,教師通過任務驅動,設計名家名篇推薦活動或讀書交流活動,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拓寬學生的閱讀面,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導學生撰寫讀書筆記,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積累詞語、句子,內化篇章結構和寫作技巧,掌握常用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加深理解,豐富體驗,學會感悟和思考。學生只有學會觀察和思考,擁有豐富的積累,才會進行自主寫作。數字教材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名家名篇,推送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時政熱點等資源,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提高學生觀察、思考和表達的能力,為學生寫作奠定基礎。
二、方法指導,掌握寫作方法
寫作文時,除了要知道“寫什么”,還要解決“怎么寫”的問題。“怎么寫”指向作文的行文結構、詞語運用、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材料安排、修辭手法的運用等。利用數字教材開展初中作文教學,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做。
首先,從教材中的課文學習寫作方法,即品“言”悟“象”得“意”,仿“法”塑“型”寫“心”。學習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漢字之美,賞析語言之味,體會文本蘊含的情感,掌握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和技巧。以教學語文七年級上冊朱自清的《背影》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的“朗讀”功能,讓學生在聽讀范文中感悟文本語言的明麗典雅、古樸質實,體會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也可以利用數字教材工具條“聚光燈”功能,出示父親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雙手艱難地攀爬月臺、肥胖的身子微傾等“背影”圖片,體會父親的愛子之情,還可以利用描寫環境的圖片,呈現祖母去世、父親差使交卸的場景,體會父親的困頓潦倒。最后,教師請學生跟隨音頻朗讀“我”的四次眼淚相關文本,體會作者真摯的情感。開展作文訓練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遷移運用,學習和模仿課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如以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在敘事和描寫中展開抒情,以及語言平實自然等。
其次,用文字述“音圖”,即先讓學生觀看視頻、觀察圖片,再進行書面表達。以教學七年級上冊課文《紫藤蘿瀑布》為例。學習課文中的景物描寫時,教師先利用“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的“放大”功能,標注課文中景色描寫的段落,比如“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再出示與文本內容相關的圖片,播放視頻、音頻,讓學生在閱讀課文和觀看視頻中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如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從上到下等,感知花之形、花之色、花之香,體會紫藤蘿的繁盛美麗,理解修辭手法的妙用,如將“最淺淡的紫花”比作“迸濺的水花”,最后利用“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給學生推送文旅視頻宣傳片《大新德天瀑布》《崇左白頭葉猴》,要求學生觀看視頻,嘗試寫一篇習作。
三、仿創訓練,化解寫作難題
有的初中生雖然儲備了一定的寫作素材,掌握了一些寫作方法,但是要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寫成文章,仍然比較困難。要化解學生的寫作難題,教師可以利用數字教材內容豐富多樣、易于更新的特點,開展仿寫和創寫訓練,讓學生在訓練中提高寫作水平。
首先,利用“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的“放大”功能進行仿寫。數字教材是一個可視化的信息表征系統,其可視化表現為教學內容可視化、學習情境可視化、學習行為可視化。“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具有“定格”“特寫”“縮擴”等功能,教師在開展作文訓練時,可以將仿寫內容“定格”強化,將細節“放大”,有針對性地開展仿寫訓練。比如,教學七年級下冊課文《觀舞記》后,教師可以先將仿寫內容如文章第1—6自然段(共6句話)“定格”下來,再分別“放大”每一句話,講解句子的含義,通過多次“縮擴”句子,引導學生發現“第一人稱+設問句+排比句”這種直抒胸臆的寫作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最后讓學生觀看視頻《長隆馬戲》,創設仿寫情境,讓學生進行仿寫。
教學七年級上冊課文《社戲》后,教師可以把“夜月行船”這段描寫“定格”下來,依次“特寫”文中運用的表達方式如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然后在“全局”事件與“區域”表達方式的關系中進行“縮擴”,讓學生體會孩子們月夜行船看社戲的輕松、愉悅與興奮。教師趁機點撥不同表達方式具有的表達效果,然后讓學生觀看視頻《寒冬救災》,進行仿寫,要求適當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
其次,利用“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的“添加”功能進行創意寫作。創意寫作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在不改變原文意思的基礎上進行改寫、創寫;二是完成主題作文。“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的“資源中心”可以添加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教師利用這一功能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仿寫、創寫。例如,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主題是“新聞閱讀”,學生不僅要學習本單元不同體裁的新聞作品,還要學會關注社會生活,撰寫新聞。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在“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使用“添加”功能,添加校園新聞視頻,指導學生仿寫一則校園消息,再添加某一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學習寫一篇通訊,最后請學生深入校園和社會生活,對某個人、某件事或某個問題進行采訪,完成新聞稿的寫作。學生學會了閱讀新聞和撰寫新聞,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寫作難度,指導學生學習選擇和挖掘新聞角度的方法,進行創意寫作,比如先寫一則校園消息、再寫一篇新聞報道、最后寫一篇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的報道。在三個寫作階段中,教師可以利用“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的“添加”功能建立“互動社區”,引導學生在“互動社區”進行交流,比如展示自己寫作的新聞稿、對他人的新聞報道進行評價等。
四、佳作推薦,同伴激勵共成長
“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不僅可以呈現名家名篇,而且能夠實現學生作文的展示與推送。在初中作文訓練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數字教材具有的交互性功能,構建交流平臺,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首先,“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具有流轉、筆記、拍照分享、語音傳送等在線交互功能,可以實現師生的互動與交流。教師可以利用數字教材平臺的這一功能,給予學生展示作文的機會。展示作文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呈現單篇作文,也可以呈現作文中的精彩片段,還可以根據主題如自然、社會、人生等展示作文。筆者利用“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展示學生寫校園美食節活動的作文,供學生交流學習。“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可以與希沃教學平臺進行融合,分享學生的習作。教師利用希沃教學平臺的“拍照上傳”功能,上傳學生作文,全班學生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上傳的作文,也能看到教師的點評。
其次,利用“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的“開放”功能,開展美文佳作展示活動。支持本校群組共享是“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資源管理特點之一,教師可以在“資源中心”構建“班級美文佳作”展示區,開展美文佳作展示活動。學校展示區展示的作文由語文教師推薦,學生本人也可以推薦作文,都要有推薦語和點評,做法如下。第一,教師推薦學生作文。比如,批閱描寫人物的習作后,筆者推送了學生作文中的一個片段:“‘哈哈哈……教室里傳來一陣笑聲,循聲望去,只見一個男生,圓圓的小腦袋上鑲著一對單眼皮小眼睛,嬰兒肥的臉上點綴著幾粒小雀斑,甚是俏皮可愛,這正是我們班上赫赫有名的‘五塊錢兄弟!說起這‘美名還有一個故事呢!這個男生平時嘴上就喜歡掛著‘有錢啰……,別人請他幫忙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他開口就是‘五塊錢。‘五塊錢在班上可謂大名鼎鼎,他的幽默風趣總能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五塊錢”兄弟》評語:語言描寫很生動。)第二,成立推薦小組,小組成員對作文進行評價,并提交給老師,由老師審核后推送至展示區。比如:“文哥是我們班上的‘奇才,讀過很多書,有歷史書,有文學書。上歷史課的時候,他就高高地昂起頭‘傻笑,因為老師講的內容他都懂了;而老師說到他沒有涉獵的內容時,他會全神貫注地聽……文哥不僅讀的書多,還練就了一副鐵嘴銅牙,可以跟紀曉嵐相媲美。”(學生推薦語:文章寫出了文哥的“奇特”。)第三,學生自主推薦作文,教師審核后推送至佳作展示區。在作文推薦活動中,學生參與度高。學生推薦佳作活動可以延伸至寒暑假,除了寫作文,還可以制作音頻、視頻、課件等,實現寫作訓練常態化。在“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展示區推送學生的習作,不僅可以實現優秀習作的分享,還可以讓學生在品文、鑒文、賞文、薦文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有效利用“八桂教學通”數字教材平臺輔助教學,開展作文訓練,不僅促進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而且豐富了學生的寫作體驗,促進了學生的互動與交流,提高了作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費建光,劉世清.論數字化教材的基本特征與開發原則[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22(6):71-77.
[2]趙文璞,郁梅馨.基于數字教材的教學應用系統設計與應用:以優課數字化教學應用系統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3(6):8-1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4]孫眾,駱力明.數字教材關鍵要素的定位與實現[J].開放教育研究,2013(4):60-67.
[5]王洪波.數字化教材開發應用與研究[J].傳媒論壇,2020(24):167-168.
作者簡介:李明枝(1967— ),廣西扶綏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