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燕



【摘 要】單元整體教學是從碎片化教學走向整體結構化教學,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教學單位。而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是英語課程教與學的核心任務。本文借助課例分析,重點闡述在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探索課時主題意義的三種策略,旨在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自主感悟主題意義,受到德育熏陶。
【關鍵詞】單元整體教學 課時主題意義 創設情境
一、背景
(一)主題意義探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隨著英語新課標的頒布,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課堂教學引起了英語教師的廣泛關注和重視。英語新課標指出,英語教學應將六要素——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進行整合,即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整合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它還指出,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是學生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內容,將直接影響學生對語篇的理解程度、思維的發展水平及語言習得的效果。而本文將主題意義的探究置于單元整體教學的各個課時之中,教師不僅要探索單元主題意義,亦要思索每個課時的主題意義與單元主題意義之間的聯系,使課時主題意義服務于單元主題意義,讓學生在和諧關聯的情境中發展核心素養。
(二)存在的問題與困惑
首先,由于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主題意義通常蘊含在教材文本中,部分單元的主題意義較為隱晦,需要教師深挖文本、分析解讀,因此,對許多教師來說,把握單元及課時主題意義具有一定難度。其次,部分教師過于關注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技能的訓練,對語篇內容和主題意義缺乏重視。最后,在確立各個課時主題意義時,部分教師脫離單元主題意義,對課時主題意義的把握不夠精準,充滿隨意性,且部分教師引導過程僵硬而刻意,未能讓學生自然領略到主題意義并受到德育熏陶。
二、主題意義的確立步驟
(一)解讀教材,整體感知主題意義
在確立單元整體教學的主題意義時,教師首先應研讀英語新課標和解讀教材文本,分析學情,從全局整體感知把握單元的主題意義。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6 In the kitchen為例,本單元各課時的主題意義較難把握,但是Story time的主題意義較為清晰,于是,教師可以以Story time的主題意義為基調,延伸至其他課時。因此得出,本單元的主題意義與“食物”息息相關,圍繞“愛”展開。
(二)整合板塊,局部細化主題意義
在確立了單元主題意義后,需要細化每個課時的主題意義。在進行Unit 6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時,筆者將不同板塊進行了整合,分成了以下四個課時,并根據各課時的教學內容,在遵循課時主題意義間的整體性、關聯性和遞進性的原則下,明確了各課時的主題意義。(見表1)
(三)設計活動,逐步升華主題意義
在確立各課時的主題意義后,教師需要根據單元和課時的教學目標,設計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學習和評價活動,從課內走向課外,選擇與主題相關、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融合發展的課外內容,融合與單元相關的語言知識,對主題進行深化拓展。
在一個課時的主題意義下,教師可以設計若干子意義,通過逐步升華,最終服務于課時主題意義。(見表2)
三、主題意義的呈現策略
(一)補白教材場景,發掘因果聯系,步步引導主題意義
[案例1]
Unit 6 In the kitchen Story time的場景為晚飯時間,Liu Tao足球比賽結束后回家,他的父母正在廚房烹飪晚飯,Liu Tao在一旁關心并詢問晚餐情況,之后一家三口享受美食,其樂融融。為了豐富教材場景,引領學生發現主題意義,教師補全了教材文本的留白,擴展成三個不同的場景,分別為before dinner、at dinner和after dinner。在這三個場景中,學生跟隨教師剖析對話,發掘內涵,主題意義在場景更迭中逐步被學生發現、熟悉和深度感知。
(1)讀前導入,延伸情境。導入環節,教師通過問題“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打開學生思路,再由“看圖猜測”活動,引導學生猜測Mike、Yang Ling、Liu Tao 和Wang Bing的課后活動,巧妙地進入課文。在延伸的情境中,教師由己及人,循序漸進,增強了情境的真實感和前后聯系,帶領學生迅速進入課文場景。
(2)讀中深挖,剖析因果。讀中環節,教師通過問題“Does Liu Tao like the dishes?”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尋找依據,剖析話語之間的因果關系,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促進了學生語言與思維的融合發展,從而保障其核心素養的綜合發展。
師生對話如下:
T:Does Liu Tao like the dishes?
S:Yes, he does.
T:How do you know?
S1: That smells nice.
S2: Great! I cant wait.
S3: Its yummy. I love it. Youre a great cook.
S4: Its nice. I love it too.
學生發現課文中Liu Tao全程都在贊美食物,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充溢在字里行間,家庭氛圍和諧,互幫互助。因此,教師在before dinner和at dinner場景的教學后多次復現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Liu Taos family?”“What a family!”引發學生思考,最后得出“The family is full of love. They help each other.”“Love is praising.”的結論,揭示主題意義。
(3)讀后想象,升華主題。讀后環節,教師通過“聽音猜測”的游戲帶領學生想象Liu Tao一家的飯后活動,并通過寫作進行輸出。(見圖1)在溫馨的飯后場景中,教師再次追問:“What do you think of Liu Taos family?What a family!”由于先前兩個場景的鋪墊,此時學生能快速地歸納主題意義:“The family is full of love. They care about each other. Love is feeding back. ”同時,對主題意義的理解更為深刻和透徹。
由此可見,本節課的主題意義隨著場景的更迭和時間的推移在步步推進,教師并沒有生硬灌輸,而是通過發掘細節、補白情境、分析邏輯關系,讓學生自主感知,并在問題的復現中將主題意義不斷升華。同時,在主題意義的探究過程中,學生的語篇理解程度、思維發展水平及語言學習成效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二)創設話題情境,鏈接不同板塊,總結歸納主題意義
為了保證活動多而不散,教師通常需要以情境為載體,以話題為主線,以活動為中心,以知識落實為暗線,通過情境的銜接、話題的延續和活動的設計鏈接不同板塊的教學,同時引領學生總結歸納主題意義。
[案例2]
第二課時中,教師通過“What a ______ moment!”的主題意義句型貫穿起Liu Taos home和Grandma Lis house兩個情境,同時下設in Grandma Lis kitchen、in Grandma Lis bedroom和in Grandma Lis living room三個子場景,通過創設Su Hai、Su Yang、Liu Tao、Mike、Yang Ling、Wang Bing和Nancy在李奶奶家幫忙的話題情境,開展多樣化的操練活動。(見表3)
最后,教師設計“發朋友圈”的環節進行整體性輸出,帶領學生實現了語法知識的“學習與理解—應用與實踐—評價與遷移”,同時領悟主題意義,體會助人為樂的滿足感,發出“What a meaningful day!”的感慨。
[案例3]
第三課時中,教師創設人物角色Quill餐廳開業的話題情境,通過Quill請Liu Tao、Queen、Sam 和Bobby來餐廳吃午飯的情節,將Story time、Sound time和Cartoon time巧妙鏈接起來。在本課時中,貫穿全程的主題意義句依舊是“What a _______moment!”教師以時間為序,將整節課分為before lunch、at lunch和after lunch三部分,通過多模態的素材和多維度的活動進行語音和故事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主題意義的探析,最終發出“What a special day!”的感慨。(見表4)
(三)融合課外資源,串聯多元任務,自主感知主題意義
[案例4]
第四課時,教師創設了Food Festival的情境,以Charlie及其好友來中國參加美食節的體驗串聯起多元任務。美食節上,教師設置了know about food、cook a meal和promote Chinese food三個不斷遞進的環節,通過課內外知識的巧妙融合深化學生對中華美食的認知理解,并自主感知主題意義。(見表5)
除了對中華美食的熱愛,本節課中,教師還引導學生觀察烹飪美食過程中Yang Ling和朋友的互幫互助,領悟其友愛精神。同時,通過Charlie和他朋友在美食上受到熱情款待的美好體驗,學生也能感知到中國人的友善、包容與開放。
基于主題意義的單元整體教學是整合英語課程內容六要素,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應該著眼于單元整體,立足于學情,將主題意義的探究細化落實到每一個課時,巧妙運用“補白教材場景,創設話題情境,融合課外資源”的策略,引領學生深挖文本,在語言學習中感知主題意義,促進自身核心素養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