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霞
【摘 要】人工智能和5G互聯網時代對現代人類的生產生活、思維方式產生了影響,也給傳統學習方式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對英語教學造成了一定的沖擊。英語教師應把握機遇,積極探索信息時代數字化教學資源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充分利用數字化校園的優勢,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愛英語、學英語、用英語的意識,并進一步培養其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優化學生的學,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將多媒體技術恰當地引入教學,優化課堂結構,可以為英語課堂教學開辟一片廣闊的天地。本文從數字化教學資源如何助力英語課堂的高效提升視角進行論述。
【關鍵詞】數字化資源 小學英語課堂 高效
一、合理利用數字化學習資源,促教學轉變,使教學相長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英語課堂的導入環節呈現的方式更加多樣化。教師可以運用數字化學習資源設置游戲熱身環節,如炸彈游戲、切水果游戲等幫助學生復習單詞。在引入話題時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蒙層功能,逐步擦除蒙層,設置懸念給學生猜測,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增添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牛津版英語三年級下冊My favourite things單元的備課階段,教師首先認真分析教材和確定教學目標:(1)能聽懂、會說、會讀和會拼寫skate、hop、giraffe、snake、elephant等單詞和短語;(2)能聽懂、會說、會讀和會使用“What are they?”“Would you like some...?”等句型;(3)通過課文重點語言知識點的學習,能理解課文內容,能自然流暢地給課文內容配音和表演。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選擇了有關animals的英文原聲動畫片中的片段作為教學素材。隨后,教師又準備了相應的教學演示文稿。同時,教師制作微課視頻,要求學生在課前觀看,并且完成“英語趣配音”上相關視頻的配音作業等。備課階段,教師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將各種數字化資源進行整合,還可以將整合后的資源上傳至相關的平臺,以供大家共享學習。學生通過教師設計的微視頻預習新知,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有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如何將它們有機整合在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帶著這樣的思考,筆者執教了基于“好學區”“學習精靈”平臺的綜合語言運用課Animals I like。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英語綜合拓展能力。使用數字化資源,為教師更好地把握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提供了有力幫助。運用教學軟件對教學效果進行時時測評,為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利用數字化媒體平臺創設真實的情境,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在執教At the shop這一課時,教師運用了Peppa Pig的動畫創設了超市購物的情境,并讓學生根據菜單選擇食材,從而自然地呈現了本課詞匯tomato、potato、fish等。運用數字化資源創設日常生活的場景,能夠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教材、理解教材,從而促進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構建新知。此外,數字化媒體也可以讓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實現寓教于樂以及學科間的巧妙融合。例如,筆者在執教牛津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6 Music時,發揮了數字媒體的優勢,利用多媒體設置了形式多樣的活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從而轉變了傳統講授知識的模式。在導入環節,筆者播放了一個彈奏不同樂器視頻。播放視頻時,學生跟著視頻的節奏和動作模仿著彈不同的樂器,如play the piano、play the guitar、play the violin等。在導入環節播放視頻,教師可以預熱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助推之后的教學。在新授知識環節,教師并沒有直接講解單詞如何發音和拼寫,而是播放不同樂器的音頻來讓學生猜測這是什么樂器。通過這種猜謎游戲,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積極地回答問題和參與課堂活動。在講授和鞏固新知后,教師播放了一個音樂會的視頻,融合了英語和音樂不同學科的內容,提高了學生各個方面的素養,增強了其欣賞美、鑒賞美、發現美的能力。因此,新型教學模式促使學生真正融入了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運用數字化平臺資源,倡導自主學習
以往的英語教學缺乏學習的資源,學生總是被動地學習,學習興趣低,學生對英語語言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以至于上完一節課后,基礎好的學生學到的知識量少,基礎差的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又理解不了。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并讓他們的思維空間得到提升呢?把數字化教育資源應用于教學中,就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如學生可以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觀看微課,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可以在平板電腦上完成作業,教師可以通過平板電腦中的應用程序分析作業完成情況。
有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如何將它們有機整合進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如在教學牛津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7 At school時,教師通過播放Alice介紹新學校的視頻讓學生自主掌握classroom、office、library、playground等單詞,同時利用學校VR全景圖和學校宣傳片幫助學生鞏固新知并進行練習,從而讓知識貼近生活,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在數字化信息技術的幫助下,課堂教學變得新穎有趣,課堂學習變得個性靈活,學生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個性特點主動學習或調整。
三、數字化資源變革教學評價
利用數字化資源除了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在教學反饋環節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們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和大數據分析方法,全面記錄學生課堂學習軌跡和學業發展狀況。筆者曾觀摩牛津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6 Music公開課,執教教師就把數字化資源運用到了課堂教學評價中。在課堂上,當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How is Music?—Music is_____.”時,每個學生都可以借助手中的平板電腦輸入自己的答案,之后系統會將所有學生的答案自動整合分類好呈現在屏幕上。此外,在鞏固新知環節,該教師讓學生自行閱讀并找出“What can he play?”的答案。當學生在平板電腦上閱讀故事并作答時,教師可以看見每個學生在平板電腦上的操作。數字化技術幫助師生實現了信息的同步化,有利于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時發現學生的困難并及時地給予指導和幫助;有利于教師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既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在傳統的課堂中,由于時間等限制,教師只能邀請幾個學生來分享他們的答案,因此教學評價也會局限在幾個回答問題的學生中,其他學生沒有課堂參與感。利用數字化資源后,所有學生的答案在屏幕上一覽無余,這就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并對學生的答案進行概括總結。除了課堂評價,課堂教學結束后,如運用數字教材云筆記功能、UMU平臺進行作業的分享、自評互評、投票功能,促進學習成果的交流和分享,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信息化平臺上的多樣化評價能讓學生體驗進步與成功,從而產生進步的動力。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平板電腦上網進入學校的數字化資源教學平臺,完成每科教師在平臺上布置的相關作業,學生完成作業后還可以根據提供的答案及講解自己批改。遇到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通過互聯網請教教師或同學,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很多便利。此外,學生通過課下排演課本劇上傳視頻到班級微信群分享,既了解了具體語境下英語的使用情況,又更深入地理解了英美文化。在獲得快樂的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使英語的學習充滿了樂趣和活力。
“親其師,信其道。”要讓學生愿學,師生首先要情感交融。通過新課改的教學,筆者深深地體會到:教師一定要在新媒體的環境下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創新,真正將小學英語教育和新媒體融合。教學要不斷進步,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普及更是時代進步的體現,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將數字化資源引進英語教學中。教師精心安排教材內容,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通過形象直觀且生動活潑的文字、圖形、視頻和音頻等媒體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學習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春蕾,劉美鳳.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應用的有效性的實現——相關指導原則的提出[J].中國電化教育,2005(8).
[2]余武.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建設[J].中國電化教育,2001(7).
[3]屈亞磊.淺談數字化教學資源對小學英語有效教學的促進[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4).
小學教學研究·教研版2023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