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萍
〔摘? ? 要〕? 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各學科教學運用現代信息科技手段已愈加成熟。信息科技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創造更多的教學資源,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概念和實驗過程,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信息科技已不可或缺。本文圍繞信息科技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詳細介紹多媒體教學、虛擬實驗、虛擬互動平臺、資源共享平臺和電子量化評估工具等新型信息科技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 小學科學;信息科技;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14-0016-03
隨著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信息化深刻影響著當今社會的各個領域,尤其是教育領域。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此同時,利用信息科技的新型教學方式和方法也逐漸出現在教育領域。借助信息科技展開教學是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多媒體教學、虛擬實驗、虛擬互動平臺、資源共享平臺和電子量化評估工具等形式,可以使科學概念和實驗過程更加形象化和動態化,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其參與度,同時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和記憶力,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此外,信息科技還可以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學習支持和教學資源,例如,在線視頻、數字圖書館、互聯網搜索引擎等,大大減輕了教師工作負擔,降低了學生學習難度。
一、借助多媒體開展小學科學教學
多媒體教學可以使用電子課件、視頻、音頻等多種媒介手段,將科學概念、實驗過程、觀察結果等形象化、動態化呈現出來,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多媒體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媒體元素(比如文本、圖片、音視頻等)來展現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和實驗過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可以采用幻燈片、PPT等方式演示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加圖像化,生動形象。
例如,在講解《植物的葉》一課時,可以通過幻燈片展示圖片等視覺元素,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物種概念;在講解《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課時,可以利用視頻、音頻等方式,展現實驗過程和科學現象,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實驗原理和科學規律。創建互動課堂環境。在講述《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一課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討生活中聲音是如何產生的,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使教學效果更加生動、形象,同時還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和記憶力,鼓勵其積極學習。此外,還能提高教學效率,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使教學更加高效。
二、借助虛擬實驗開展小學科學教學
虛擬實驗是信息科技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另一種常見應用方式。它利用計算機技術模擬科學實驗過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科學原理和實驗技能,同時可有效避免實驗操作的危險性。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虛擬實驗可以利用虛擬實驗軟件,模擬實驗過程,讓學生在計算機上進行實驗,從而掌握實驗的整個過程和實驗方法,培養其對科學實驗的興趣和實驗技巧。利用虛擬實驗軟件可以大大提升小學生對實驗的掌握和理解,學生可以在計算機上對虛擬實驗進行模擬操作,模擬實驗過程與結果。虛擬實驗軟件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實驗環境下,安全地操作,洞察實驗中產生的變化,并可以多次實驗,不斷優化實驗方法,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和理解,從而讓學生獲得科學實驗的真正樂趣。
如,在講解《不一樣的電路連接》一課時,學生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電擊,若能使用虛擬實驗手段,則可在提升學習效果的同時,保證學生安全。借助3D模擬技術模擬科學知識,使學生能夠親身體驗科學知識的現實感,更好地理解科學原理。借助3D模擬技術,可以模擬各種復雜的生物體結構、生命過程和演化歷史等,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生命科學的內涵和意義。
如,在講解《開花了,結果了》一課時,便可通過該技術模擬植物的成長變化過程,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同時,借助3D技術還可以模擬生物圈、地球物理現象等,幫助學生準確而清晰地認識自然科學的理論基礎和規律。在3D模擬技術的基礎上,還可以結合歷史和文化因素,進行社會科學的感性理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全球視野。通過虛擬實驗的方式實現科學實驗的電腦化,開闊學生的視野,使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到科學實驗過程中來,同時避免實驗操作的安全問題,提高科學實驗的可控性和重復性。虛擬實驗還能夠降低實驗成本,節約時間和物資資源,適應班級授課環境,從而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
三、借助虛擬互動平臺開展小學科學教學
虛擬互動平臺是信息科技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另一種常見應用方式。它能夠有效提高教學互動性,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同時也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管理。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互動學習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第一,利用電子白板進行互動教學。教師可以通過電子白板將教學內容展示在屏幕上,并和學生進行實時互動交流,讓學生不斷提出自己的問題、疑點和建議,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互動交流和思考,增強交互式學習體驗。第二,利用虛擬班級平臺進行在線學習管理。教師可以通過虛擬班級平臺,發布課程內容、討論話題和作業任務,讓學生進行線上交流和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同時也能夠更好地跟蹤、管理和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第三,利用虛擬實驗的方式進行交互式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計算機上進行實驗,完成問答互動題目,從而掌握實驗的整個過程和實驗方法,并培養其對科學實驗的興趣和實驗技巧。
如,在講解《點亮小燈泡》一課時,便可通過線上模擬實驗過程的方法,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邊做邊討論實驗結果。通過互動學習的方式,教師可以實現自主教學、個性化教育等多種教學方式和教育規律,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科學知識和實驗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從教師角度而言,互動學習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部署和推進教學工作。
四、借助資源共享平臺開展小學科學教學
通過互聯網等渠道收集和篩選科學教學資源,如教學視頻、教學文章、在線教材等,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同時也便于教師準備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資源共享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基于信息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可以幫助教育資源更好地共享和流通,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資源共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第一,利用網絡資源庫進行共享。通過網絡資源庫,教師和學生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例如課件、實驗視頻、案例分析等,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和思考。第二,利用數字資源進行共享。將科學教材、題庫、作業、手冊等數字資料轉化為數字資源,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共享,讓學生獲取所需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第三,利用社交平臺進行資源共享,例如微信、QQ群等社交平臺。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共享學習內容、教學經驗和資源等,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合作和互動。
在講解《定滑輪和動滑輪》一課時,便可通過生活中滑輪的應用來幫助學生理解兩者之間的不同。教師可將自己搜集到的相關知識上傳至互聯網平臺,供學生下載,省去學生搜集的時間,同時還能保證學習效果。通過資源共享,不僅可以降低教育成本、促進教育均衡化發展,還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還能夠激發教師和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的目標。
五、借助電子量化評估工具開展小學科學教學
教學評估是一種量化和評估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也是信息科技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應用方向。通過科學的評估方法,教師可以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學生高質量完成學習任務。教學評估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第一,在現代教育體系中,電子測試系統已經成為重要的教育工具之一。電子測試系統可以有效地縮短考試時間,降低教育成本,并且減少人為干擾,從而提高考試的客觀性和準確度。此外,電子測試系統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度和全面地掌握和了解科學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果。在電子測試系統的應用中,需要注重測試環境的科學設計,確保測試內容和難度與學生的學習階段和程度相適應,從而更好地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和進度。同時,電子測試系統在測試結果的呈現和評價方面需要考慮多個方面,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測試方案和學習計劃,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學支持。利用在線學習平臺進行測評活動。第二,通過在線學習平臺發布相關測評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和參加測評活動,同時,自動記錄學生的成績和答題情況,為教師提供及時反饋和建議。第三,利用教師個人博客或網站發布學生測評成績。將學生的測評成績通過個人博客或網站向公眾公示,形成一定的教育輿論,同時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積極參與班級教學評估活動。第四,通過電子量化評估工具實現信息科技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降低評估成本,提高評估效率,為教育教學提供更加科學、客觀和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信息科技為小學科學教學帶來巨大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缺乏互動性和個性化,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信息科技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教學更有趣味性和交互性,同時增加課堂反饋和學生學習數據的獲得,便于教師更好地發現學生的潛在問題,提升教學效果。總之,信息科技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創新思維和方法,幫助學生從信息科技資源中獲得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1]劉利春.淺談信息技術在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青海教育,2019(2):55.
[2]肖金衛.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J].發明與創新:教育信息化,2015(7):41-43.
[3]張立圣.信息技術網絡環境下的小學科學教學窺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5(12):116.
[4]龔麗鰻.信息技術網絡環境下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J].基礎教育研究,2009(22):50,53.
[5]馬楓蘭.信息網絡環境對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影響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3):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