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英語寫作是英語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一些中職學生最頭疼卻又無法回避的問題。筆者針對目前中職英語寫作教學存在的“學生閱讀量少導致不能 ‘按圖索驥”“知識沒有內化導致中式翻譯‘漏洞百出”“缺乏英語情境導致所學無從‘遷移嫁接”這三個問題,創(chuàng)新性地構建了三環(huán)三式寫作策略,三環(huán)是指讀、思、達三個環(huán)節(jié),三式是指搭框建架式、模仿嫁接式、創(chuàng)新整合式三種寫作方式。經過一年的實踐,在提升學生英語素養(yǎng)、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豐富學生學習方式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中職英語;三環(huán)三式;寫作策略
作者簡介:陳錦晶,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第一中等職業(yè)學校。
一、中職英語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閱讀量少導致不能 “按圖索驥”
中職學生的英語閱讀量不大,接觸的實用性文本不多,文本體裁也非常有限,所以學生缺乏寫作素材和好詞好句的積累,因為無“圖”,所以無法“索驥”,只能把搜腸刮肚找來的詞匯簡單地拼湊起來,因此遣詞造句的時候漏洞百出。
(二)知識沒有內化導致中式翻譯“漏洞百出”
中職學生最常用的寫作方式就是用中文的邏輯思維逐字翻譯,因而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常見錯誤可以分為:句子結構不對、文章框架不對、表意條理不清、連接詞使用不當或無連接詞等。
(三)缺乏英語情境導致所學無從“遷移嫁接”
部分學生雖有一定的詞匯和句型積累,但因所學的材料和寫作文本之間的共性不多,所以知識很難遷移和嫁接。學卻無法致用,所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嚴重挫傷,從而導致“無積累—沒法寫作—不要學習”這一惡性循環(huán)的產生。
二、中職英語三環(huán)三式寫作策略的構建
三環(huán)是指讀、思、達三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第一環(huán)“讀”進行針對性閱讀文本的輸入,學生通過第二環(huán)“思”進行知識的加工和內化,然后自然而然地抵達第三環(huán)“達”,進行寫作輸出。三式指針對不同的寫作內容采用的三種寫作方式。即針對段落的搭框建架式,針對相似句型的遷移嫁接式,針對詞匯和不同句型的模仿創(chuàng)新式(如圖1所示)。
閱讀文本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創(chuàng)造,閱讀是寫作的升華。把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是探索三環(huán)三式寫作策略的初衷。下面以中職《英語基礎模塊1》Unit1中李惠的求職信為例來說明三環(huán)三式寫作策略的構建:
(一)第一環(huán)“讀”:搭框建架式
搭框建架式,簡言之,就是把各種語料根據體裁分類,再把閱讀文本的格式遷移到寫作文本中,并按閱讀文本的框架搭建寫作文本框架的寫作方式。筆者用兩個任務的三項活動,來幫助學生達成搭框建架的目的。任務如下:
任務一:定體裁明框架。
活動1:Fast Reading,了解文章體裁,分析文章結構。
Q1:這篇文章的體裁是什么?
Q2:文章的框架結構是怎樣的?
因文本相對簡單,所以學生能快速正確定位文本的體裁和框架結構。這是一封求職信,文章結構為總—分—總,學生要從宏觀上把握這類文章的結構布局。
活動2:Careful Reading,匹配段落大意。該活動旨在讓學生明確每一段的內容。活動后,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和每段的寫作任務了然于心。即:第一段簡單闡明作者的求職意向,第二段介紹個人基本信息,第三段介紹個人能力,第四段表達謝意和被聘用的愿景。
任務二:遷移相似框架。
完成任務一后,筆者適時拋出了如下寫作任務:
筆者設計了兩個活動,以“抽絲剝繭”的方式,幫學生匹配閱讀和寫作文本,為后續(xù)寫作埋下伏筆。
活動1:找關鍵詞確定體裁。任務要求中明確說這是一封“申請信”,所以定位體裁對學生而言易如反掌。再根據體裁去搜索可以遷移應用的相似框架。
活動2:分類匹配寫作內容。在該活動中,筆者把寫作的具體內容設計成連線題,如下圖所示:
該活動細化寫作任務,降低寫作難度,提升匹配精確度。
由于兩者均為申請信,所以格式可以完全套用。文章第一段表達寫信目的,因此句子的前半部分可以遷移利用,后半部分根據實際嫁接詞匯。第二段第一句為引出下文的自我介紹,所以這一句也可以全部加以引用。表達個人能力的句子大部分可以套用“I can...”這個句型。最后一段寫聯系方式。于是文章框架搭完成,如下所示:
Dear Mr. Lin,
第一段:寫信目的
第二段:個人信息介紹
第三段:表達謝意和愿望
第四段:聯系方式
Yours sincerely
Wang Lin
至此,第一環(huán)搭框建架的任務順利完成,文章雛形初現。接下去要進行的就是第二環(huán)模仿嫁接一些基本詞匯和句型,從而讓文章雛形豐滿起來。
(二)第二環(huán)“思”:模仿嫁接式
模仿嫁接就是引導學生仿寫閱讀文本中可以遷移借鑒的詞匯和句型等。對于無法直接從閱讀文本中獲取的部分,需要利用頭腦風暴等形式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再把兩部分嫁接起來。筆者設計兩個任務來達成目標。
任務一:模仿造句,內化關鍵句型。
筆者讓學生細讀文本,找出能遷移借鑒的句子。為了讓學生能“狠、準、快”地找到目標,筆者設計了“慧眼識珠”和“如法炮制”兩個活動,即給出句子的中文翻譯,讓學生“慧眼識珠”,找出文中的關鍵句型。再讓學生“如法炮制”,把這個句型代入他們的寫作情境中,通過“依葫蘆畫瓢”式的操練,內化關鍵句型。
活動1:“慧眼識珠”。請根據中文意思,在文中找出下列句子。
A.我給你寫信,是希望成為第一中學的老師。
B.請允許我自我介紹一下。
C.我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D.如果我被錄用了,我會盡我最大努力成為一名好老師。
活動 2: “如法炮制”。請模仿上述句子,仿寫下列句子。
A.我寫信給你是希望我能加入英語俱樂部。
B.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我的朋友湯姆。
C.我籃球打得很好。
D.如果我被錄用了,我會和隊友好好相處。
有了關鍵句型的支撐,文章雛形進一步豐滿起來。但鑒于使用句型的時候,學生還可能會遇到詞匯方面的攔路虎。所以筆者在任務二中設計了“按圖索驥”和“連詞成句”兩項活動,幫助學生掃清詞匯障礙。
任務二:嫁接成句,強化相似詞組。筆者給學生設計了兩個有梯度的活動。首先讓學生根據中文提示在文中找出下列詞組。然后把這些詞組串聯起來,變成句子。
活動1:“按圖索驥”。請根據中文意思,在文中找出下列詞組。
A.希望? ? ? ? B.成為一名……? ? ? ? C.首先
D.允許某人做某事? ? ? ?E.自我介紹
活動2: “聚沙成塔”。請把盡可能多的詞組嫁接起來變成句子。
A.我希望我能成為一名籃球運動員。
B.首先,請允許自我介紹一下。
這種“抽絲剝繭”的方式,把原本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一點一滴地展示給學生,并一步步引導他們參與到任務中來,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寫作的準備工作。不但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而且有效避免了中式英語和部分語法錯誤。寫作中出現“in the hope of be a teacher”的情況也大大減少了,大部分學生都注意到介詞of后面應該使用現在分詞。因為以前常犯的語法錯誤輕而易舉就被糾正過來了,所以學生獲得了滿滿的成就感,害怕寫作的恐懼心理也有了不同程度的緩解。
有了第一環(huán)整體框架布局的支撐和第二環(huán)關鍵句型和詞匯的輔助,寫作就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所謂“東風”,就是有機整合閱讀文本和寫作文本。
(三)第三環(huán)“達”:創(chuàng)新整合式
根據心理學理論,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日常學習,學習者總是從接觸到的多種信息中選擇重要信息進行處理、 記憶,有區(qū)分地進行全面深度加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筆者依然給學生設定了兩項任務。一是對剛才所學進行回顧總結,為兩個文本相似處的整合打好基礎,二是對要輸出的內容進行定位和構思,對不同之處進行創(chuàng)新嫁接。
任務一:思維導圖引領,整合閱讀文本和寫作文本。筆者通過兩項活動來幫助學生整合閱讀文本和寫作文本。首先以填充思維導圖的形式,激活閱讀文本的框架結構,并重溫了每個段落中可以遷移到寫作文本中的詞匯。
活動1:導圖引領,整合布局。筆者引導學生從段落布局到句型詞匯構建起思維導圖,其實就是搭建文章架構,并整理可以遷移的句型和詞匯(如圖2所示)。
之后,引導學生進一步理清思路,整理素材,為寫作文本的精準遷移作鋪墊。
活動2:圖表比對,合二為一。要求學生參照思維導圖,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寫作提綱,并思考每個寫作要點具體該落實到哪個段落,閱讀文本的框架和句型該以何種方式代入寫作文本中(詳見下表)。
任務二:依托原有詞匯,創(chuàng)新嫁接新詞句。寫作文本和閱讀文本的不同之處就是學生需要自主創(chuàng)新的部分,包括詞匯和句子等。縱觀閱讀文本,這篇文章不管是謀篇布局還是遣詞造句,均有值得借鑒之處。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求職人的聯系方式。因這一點無法借鑒,所以需要激活學生大腦里儲存的各種與聯系方式有關詞匯及表達方式。這一任務可借助“接龍”的形式來完成。“接龍”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操練了詞匯的具體用法,是名副其實的“一舉兩得”。
例如:A. call-call sb.-call sb. at 123456-Please call me at 123456
B. mail—e-mail? send an e-mail to sb.—Please send an e-mail to me.
C. e-mail sb.—Please e-mail me.—My e-mail address is...
然后把聯系方式的表達方式嫁接到文章最后,一封完整的申請信就此完成。
三、中職英語三環(huán)三式寫作策略實施成效
(一)提升了英語素養(yǎng):從“淺表認知”到“深度學習”
學生在進行閱讀的時候,會下意識地去分析文章的體裁、琢磨文章的布局、摘抄和背誦好詞好句并進行歸類。同時,學生會通過網絡等途徑,自發(fā)去搜尋不同類型的文章,以備不時之需,從而形成了以讀促寫的良性循環(huán),學生的英語學習從“淺表認知”轉變?yōu)椤吧疃葘W習”。
(二)提高了學習能力:從“逐句翻譯”到“遷移配型”
學生在寫作之前會主動進行文章體裁的分析,從知識儲備中搜索歸類相應的詞匯和句型,自主進行配型。高度相似的詞句進行完整遷移,不同部分進行創(chuàng)新和整合。在這種與運用緊密相連的語言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再只學習課文,而是以課文為手段來學習英語并完成產出任務。學生的寫作方式實現了從“逐句翻譯”到“遷移配型”,真正體會到“學”與“用”之間無邊界,體會到“學”與“用”融為一體的成就感。
(三)豐富了學習方式:從“單一寫作”到“趣味學習”
學生漸漸總結出不同類型文章的寫作策略,充分利用閱讀文本的啟示,掌握了一些技巧和方法,在觀察分析、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從“單一寫作”轉變?yōu)椤叭の秾W習”,從而大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寫作興趣。
參考文獻:
[1]王薔,李亮.推動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學—評一體化:意義、理論與方法[J]. 課程·教材·教法,2019(5):114-120.
[2]孫有中.思辨英語教學原則[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9(6):825-837,959.
[3]張萌.“產出導向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