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新課標對于小學英語的教學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完成基礎知識內容的教學,還需要重點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為此,教師需要積極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積極應用“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構建高效教學體系,從而實現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了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希望可以為小學英語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構建策略
作者簡介:奚冬梅(1985.12-),女,江蘇常熟人,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福山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主要采取灌輸式的方法,將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知識、英語語法知識講解等方面,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會布置大量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完成,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雖然該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但是對學生能力提升以及素養發展的作用十分有限。而“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是教學與評價方式的全新模式,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小學階段的教學工作需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核心目標,重點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教師需要在英語教學中明確應該“教什么”、學生需要“學什么”、最終需要學生“會什么”。
一、“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概述
“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是指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明確三個重要元素,即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對教學效果如何評價,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將三者融合統一,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實施課程內容的教學,目前小學階段的教學工作還停留在這三種要素相互獨立的局面,為此,教師需要積極探索融合教學的有效渠道。其中教學評一體化中的“教”是指教師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構建較為完整的英語知識體系,提升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認知能力,從而實現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而“學”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通過知識內容獲取一定的應用能力,可以將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應用于現實生活,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強化自身的知識素養和能力水平;“評”則是指當教師完成教學工作之后,需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學過程進行綜合性的評價,結合學生的反饋判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優點,并利用評價結果不斷改進教學過程,實現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現階段對于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和資源投入都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首先,雖然多數學校都針對英語教學體系進行了創新和改革,但是在具體實施教學時,仍有部分一線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未能應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仍然將提升學生英語成績作為主要的教學目的,導致教學課堂過于枯燥單一,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不高,而這些教師在課堂教學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為主,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使得學生過于依賴教師,缺少獨立思考的意識,不具備自主探索的能力;其次,目前小學英語的教學目標設置過于單一,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小學英語的教學工作需要體現出多元化的特點,而部分教師對于新課標的解讀不到位,在設置教學目標時以理論知識為主,未能有效挖掘教材知識中蘊含的教育價值,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和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十分有限;最后,英語教學工作存在較強的局限性,作為語言類學科,最直接有效的教學模式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更多口語鍛煉和英語表達的機會,但是多數學生只是在英語課堂中會使用英語,課下無法通過語言交流進行英語訓練,從而導致學生可以用于英語練習的空間和時間相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
三、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根據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彌補教學中的部分弊端,因此教師需要積極探索“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應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英語教學課堂。
(一)優化導入環節的設計
課堂導入環節對課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課堂導入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導入環節內容的合理設計可以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為后續的課堂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在設計導入環節時,需要融合教學評價的一些內容,可以在投入情境中融入一些多元化的思考問題,通過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幫助學生了解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指明課程的學習方向,從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主動投入到英語學習中。
例如,在學習“Hobbies”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向學生分享自己的業余愛好,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運動項目的圖片,用英語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業余生活和興趣愛好,當教師分享完之后,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到兩分鐘的準備時間,讓學生利用已學的英語知識,嘗試使用英語表述自己的興趣愛好,通過課堂導入環節,不僅可以通過交流互動提升學生對于本節課內容學習的興趣,同時可以讓學生了解本節課的知識主題。在設置導入內容時也可以采取提問的方式,提出問題“What are your hobbies?”,要求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嘗試進行解答,問題的設置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英語學習的狀態中,從而引發學生的多元思考,教師也可以在設置問題中體現本節課的知識重點和學習目標,為接下來的教學工作奠定基礎。
(二)合理設置教學任務
教學任務的合理設置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關鍵,為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英語學習任務,并要求學生按照任務清單完成相關學習任務,進而實現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強化,教師可以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提前設置任務單,包括學生的預習任務、課程學習任務、小組合作任務、課堂練習任務以及課后復習任務。
首先,設置預習任務是為了讓學生在正式上課之前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掌握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內容,可以對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具有一定的了解,學生需要在預習過程中根據教材以及其他工具和教學資源,了解單詞的正確讀音和釋義,并嘗試閱讀教材中的對話內容,明確標注出自己不理解的知識問題,而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預習中的卡點進行收集,并通過二次備課的形式確定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從而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講解知識內容。例如,在“A new student”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布置預習任務,學生需要通過自主學習掌握show、around、floor、art room、classroom、library、third、first、second等詞匯,教材中的重點句型進行閱讀,包括“Can you show her around?”“How many...?”“ Yes, there is.”等;其次,課程學習任務的設置需要基于教學目標,以“A new student”為例,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包括:熟練掌握基本單詞和重要短語、可以使用日常交際用語和句型完成對話、理解掌握對話內容,使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朗讀對話并表演。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熟讀本節課的詞匯和基本的句式;此外,針對合作探究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每節課利用15分鐘的時間要求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內容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如果本節課是以口語表達為主,就可以要求學生兩兩一組進行對話練習,對于一些學習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可以自行編寫對話,而如果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不足,則可以根據教材上的對話內容進行反復練習,從而掌握基本的句式和句型;最后,針對課上練習的設置,教師需要以本節課的對話練習為主,主要考查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而針對課后練習的設計教師需要嚴格把控作業量,避免給學生造成較大的學習壓力,可以將題目分成難中易三種,由學生自行選擇題目內容。
(三)豐富英語教學模式
在新課標的要求之下,教師需要進一步豐富英語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課堂。
首先,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以及學習能力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傳統教學模式中統一化的教學手段勢必會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無法有效提升,而分層教學法需要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從而實現差異化教學。一方面,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和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學習能力將學生分成A、B、C三個等級,并設置分級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例如,A等級的學生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英語知識基礎教育扎實、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就可以以拓展的知識內容為主,為學生提供更多綜合性的題目,同時可以要求學生閱讀一些短篇的英語文章,背誦其中的個別段落,從而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強化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而B等級的學生英語成績中等,可以根據教師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可以要求這部分學生在完成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加入一些拓展性的知識內容,重點強化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探究類的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做。而C等級的學生英語學習基礎較差,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薄弱,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時就可以以基礎的理論知識為主,圍繞教材中的詞匯和句式進行教學。另一方面,針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也需要進行分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例如,針對c等級的學生,在評價時教師需要以鼓勵為主,在指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的同時,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分層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差異化特點,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有效提高。
其次,教師也可以選擇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教師提前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完成知識內容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主要負責組織和管理,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討論情況,可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為學生提供正確的討論方向。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最后,為進一步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教師需要合理應用信息化的技術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例如,教師可以使用微課教學法,將本節課的難點知識制作成微課視頻的形式,讓學生可以針對性地進行知識學習。此外,微課視頻可以借助動畫和語音的特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交流環境,學生可以利用微課視頻鍛煉聽力,也可以根據視頻中的內容進行模仿對話。微課教學法的應用可以有效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將微課視頻上傳到在線學習平臺中,也可以通過微信、QQ等社交平臺發送給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在課下利用微課視頻進行復習和鞏固,通過反復的練習,可以有效實現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
(四)積極開展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傳統的評價方法是以學生的英語成績作為評價標準,無法直觀地表現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狀態和進步情況,為此,教師需要開展多樣化的課堂評價方式。首先,教師需要拓寬評價主體,在完成每節課的教學后,要求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態,學習收獲進行評價,如果開展小組合作探究,也可以讓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互評,從而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其次,“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有效檢驗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教師需要將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等作為評價指標,并得出評價結果,根據評價結果對目前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明確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進行適當的改進,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也需要及時指出,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意見,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需要以鼓勵為主,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從而增強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總而言之,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小學階段的教學需求,教師需要積極利用“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明確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積極開展教學評價,并利用評價結果逐步完善教學模式,將教學評作為教學工作的整體,以立德樹人,提高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為基本教學目標,從而實現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和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曉芳.對標固本的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學[J].空中美語,2021(1):468.
[2]吳昊,諸虹.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學、評一體化的設計與實施[J].中小學教材教學,2021(5):44-49.
[3]李荊旭迪.學習活動觀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與實踐:以外研版英語(一年級起)三年級下聽說課為例[J].孩子,2021(24):160-162.
[4]蔣京麗.以評促教促學,落實英語教、學、評一體化的五點實施建議[J].英語學習(教師版),2021(9):4-9.
[5]楊靚.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英語逆向教學設計:以譯林版英語單元教學為例[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0(9):37-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