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陸秋琴
【摘要】積極心理是學生主動學習、追求進步、健康成長的內生動力,它不僅關乎著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決定著學生的人生發展。基于此,文章首先概述了積極心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接著總結了積極心理對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意義,最后論述了積極心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推動學生積極學習語文知識,使其主動養成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積極心理;運用策略
作者簡介:張婷(1990—),女,昆山市花橋徐公橋小學。
陸秋琴(1982—)女,昆山市花橋徐公橋小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不夠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不會利用學生的積極心理,很多時候只會強制要求學生學習,而不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態,不關注學生是否愿意學習。在消極的心理狀態下,學生的學習效率往往很低,他們甚至還會存在抵觸心理,無法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中。為了扭轉這一教學局面,小學語文教師要學會利用學生的積極心理,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語文學習和成長中。
一、積極心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從積極角度研究傳統心理學內容的新興學科。它采取科學的方法與原則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此來深入研究人類社會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健康幸福。積極心理學認為每一個個體的內心深處都有善良、美好的種子,而積極心理學就是去培育、保護這些種子,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從而感受生命的意義、體會成長的幸福[1]。積極心理的內容極其寬泛,而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積極心理,具有特定性與指向性,主要包括積極心態和主動心理。教師要立足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需求,將積極心理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此提升教學質量,滿足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2]。
二、小學語文學科運用積極心理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小學語文教學往往以“師講生聽”的教學手段為主。這一教學過程較為枯燥乏味,學生很難產生積極學習和探究語文知識的欲望。而將積極心理運用于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感到被教師鼓勵和肯定,這一教學轉變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契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也能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為了落實好積極心理在教學中的應用,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豐富教學過程、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打造精彩的課堂,營造和諧積極的課堂氛圍,這對于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起到重要作用,能夠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3]。
(二)有助于實現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語文這一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關鍵能力和核心素質,使學生通過文學作品的學習與領悟來改善自身的文化狀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豐富情感世界。由此可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在增長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堅持以生為本,尤其是要立足積極心理學的要求,從學生的內心世界出發,引導學生去真切感受語言的力量和文字的溫暖,使學生更愿意去學習語文知識、探究語文世界,借助語文知識實現更積極的成長,端正學生的價值觀,加強學生的品德修養[4]。
(三)有助于滿足小學生心理發育需求
小學生的心理不成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不夠全面,而且他們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從而產生消極心理。因此,各學科教學都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積極心理,不僅有利于實現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還能滿足小學生的心理發育需求。首先,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語言、肢體動作和表情等來激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使學生積極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其次,教師可以發揮語文作為人文類學科的作用,通過讓學生多閱讀那些充滿正能量的文章,為學生展開心理教育,使其可以從中汲取成長的力量;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理去學習語文知識,讓學生認識到積極心理對于語文學科學習的重要性,使學生自主養成語文核心素質。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積極心理,可以讓學生的內心世界更加陽光、更加積極、更加強大,實現語文學科對于學生積極心理培養的“反哺”作用[5]。
三、積極心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創設積極心理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積極心理開展教學的時候,首先要創設積極的教學情境。這樣做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產生更強烈的學習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積極心理的培養,讓學生的求知心理能在良好外部環境的影響下持續生長。所以,積極心理情境的創設有利于學生更積極地學習語文知識,進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成效。小學語文教師在創設積極心理情境的時候,需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語文學科的特點,創設多媒體情境、角色扮演情境、問題情境、自然情境和歌曲情境等。無論是哪一種情境,都應包含積極、主動、樂觀等元素,由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筆者習慣從教室布置上來營造積極的學習環境,包括在教室的墻壁上懸掛一些充滿正能量的字畫,讓學生在欣賞字畫的時候能意識到求知的價值,感受學習語文知識的意義;同時,筆者會結合教材每一單元的內容,讓學生出一期針對性的黑板報,如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主要內容是贊美校園,筆者就組織學生挖掘校園中美麗的景色、別致的建筑物等,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合理的構思將其呈現在黑板報上,從而加深學生對校園的積極情感,實現其對教材內容的深度學習與領悟。
營造積極的心理環境需要選擇合適的激趣方法,而創設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能夠幫助學生克服厭學等消極情緒。因此,教師可以在豐富的教學情境中選擇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情境類型。
(二)減輕學習心理負擔,幫助學生輕裝上陣
在現實生活中,部分家長和教師對學生的期望過高,導致學生心理負擔過重,對語文知識學習存在抗拒心理,不能發現語文知識與文學作品的美好。為此,教師和家長要及時調整預期目標,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和個人成長實際,為學生設定合理的學習目標,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幫助學生輕裝上陣。教師尤其要為學生設定分層目標,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不同層級的學習目標,這樣學生就會產生滿足感、成就感與幸福感,也就能更加積極地去學習,更加主動地去研究,在實現低層級目標之后,去追求更高層級的學習目標。
例如,在講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篇課文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始終以一顆積極的心去探究知識,筆者往往不會“一視同仁”地要求所有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說說自己的夢想,而是會分層明確不同學生的學習目標。對于語文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來說,他們需要閱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了解周恩來的所見所思;對于語文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來說,他們需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寫作背景,并思考周恩來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的時代背景;對于語文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來說,他們需要選出課文中的關鍵語句進行賞析,從而感受語言中的力量,并思考自己的遠大理想是什么。這三個學習目標環環相扣,具有很強的層次性,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完成相對應的目標。在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后,學生還可以挑戰完成上一個層級的目標,由此鍛煉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夠輕裝上陣,積極思考,主動回答問題,收獲成就感。
學生是差異化的個體,他們的積極心理也存在個性化的特點,教師應合理應用分層教學,給學生挑戰自我的機會,以此利用好每一位學生的積極心理,實現學生的整體進步。
(三)傳遞積極心理信息,激勵學生積極思考
在教學實踐中,小學生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與鼓勵,這也是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力量源泉。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傳遞心理激勵信息,以此來促進學生積極學習語文知識。教師應主要從這三個方面來思考:一是語言激勵,也就是教師通過語言上的激勵,讓學生明白教師對自己的肯定,這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二是肢體動作激勵,包括對學生表現豎起肯定的大拇指,或是給學生一個溫柔的頭部撫摸等,這些肢體動作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能夠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三是表情激勵,包括微笑、鼓勵的眼神等。表情激勵對于感情細膩的學生尤其有效,而且不會打斷教學進度,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利用表情激勵鼓勵、肯定學生。通過激勵信息的傳遞,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的肯定與鼓勵,從而形成進一步學習和表現的動力。
例如,筆者在帶領學生學習《鄉下人家》這一篇課文時,會讓學生有感情地閱讀課文。一些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非常認真,將課文中的情感用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巧妙地展現出來。這時,筆者會面帶微笑地注視該學生,向他投去肯定的眼光或是豎起大拇指,這就是讓學生繼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積極心理暗示。在請學生回答課文的中心思想時,筆者會鼓勵成績一般或者較差的學生回答問題,對于學生的答案也會適時地肯定“你說得非常好”“這一點你都能想到”“你的思路極其清晰”。通過語言上的激勵,學生能夠主動思考,更加積極地回答問題,參與課堂教學,其學習自信心得以有效樹立。
每一種積極心理信息都有其個性化的特點,也有不同的適用條件與對象。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積極心理的深入分析與研究,探尋出更多暗示方法,并將其運用到不同的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投入語文學習。
(四)實施積極心理評價,推動學生深度學習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學生深度學習的關鍵之舉,也是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形成與發展的核心舉措。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在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會以批評為主,這種評價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會導致他們害怕學習。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借助積極的心理評價,讓學生敢于面對各種作業和考核,能在完成作業和考試的過程中深度學習知識點,并改進自己的不足。在具體實施積極心理評價的時候,教師要以肯定與鼓勵為主,一方面可以實施過程性評價,從學生上課態度、作業完成及時性、卷面整潔度等作為評價的標準,另一方面要實施多元評價,引導學生開展自主評價和相互評價,引導家長進行補充評價,這樣才能從不同角度給予學生學習上的肯定。
例如,筆者在教學完《找春天》這一篇課文后,給學生布置了一項社會實踐作業—“尋找身邊的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無限精彩”。為了發揮積極心理評價的作用,筆者引導家長參與到實踐作業中,與孩子一同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并對活動期間孩子的表現進行及時的表揚與肯定。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朗讀《找春天》,使學生在真實的自然情景中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對于孩子的點滴進步都不能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詞,要用鼓勵讓孩子產生更加積極的探究熱情,促使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的世界,有效實現深度學習。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積極心理評價的時候,也要避免過度的“吹捧”,應適時地“敲打”學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真實的學習狀態,以此產生更加理性的積極心理。
結語
綜上所述,積極心理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動力源泉,也是學生學好語文知識、培養自身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渠道。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科學地利用學生的積極心理,激勵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探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創設積極的心理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減輕學生學習心理負擔,幫助學生輕裝上陣;傳遞心理激勵信息,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實施積極心理評價,推動學生深度學習。積極心理作為小學語文課堂高質量教學的“幫手”,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有助于學生語文關鍵能力和核心素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黃俊.教學暗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7,31(1):124-128.
[2]劉小明.小議積極心理暗示理念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新教師,2022(7):68-69.
[3]徐凡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心理的路徑研究[J].考試周刊,2021(53):49-50.
[4]劉冬梅.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華夏教師,2017(22):63.
[5]許學梅.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研究[J].才智,2017(1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