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許敏 佟顯峰
摘要:在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同其他專業交叉融合,才能凸顯工具性。文章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例,探討在民辦高校大學英語課程中,合理融入專門用途英語的路徑。
關鍵詞:新文科;大學英語;專門用途英語
新文科建設要求大學英語教學引入新理念,利用新技術,通過學科、課程交叉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從而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融合型人才。而現階段,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一味地強調通用英語,盡管融入了跨文化交際內容和課程思政元素,卻一直忽略了專門用途英語對學生專業學習和英語學習的雙向促進作用。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具有特殊性,如大量的專業術語均來源于英語,且部分中文譯文晦澀難懂,這讓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與專業學習的脫節深感無力。面對新文科建設提出的新要求,面對社會對跨學科人才的需求和學生對跨學科學習的需求,民辦高校有必要對課程目標、課程設置、教材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真正體現自身的辦學定位。
一、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民辦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合理,學生通用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高,大學英語教學與應用脫節,等等,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民辦高校辦學定位突出應用性,但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偏離了這一點。蔡基剛教授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用英語汲取和交流專業信息,從而更好地從事專業學習和研究。民辦高校只有開展基于學科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才能滿足學生用英語從事專業學習和研究的需要。因為即使一些學生的通用英語水平很高,跨文化交際知識豐富,但是如果不了解專業特有的話語方式,他們仍然很難有效汲取專業信息。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中明確了外語的重要性,即具備一定的外語聽、說、讀、寫技能,能閱讀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與合作能力?!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建議基礎級別的通用英語課程設置為128至256學時(每周不少于4課時),提高級別的通用英語課程設置為128學時(每周安排2至4課時),兩個級別可融入跨文化交際和專門用途英語內容,而發展級別的課程可設定為限定選修課或任意選修課。
因此,大多數民辦高校安排大一、大二學年必修通用英語課程,大三開始必修或選修專門用途英語課程。但部分民辦高校在大一、大二學年仍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專門用途英語內容,甚至在大三開設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出現教學效果不佳等問題。
長達兩個學年的通用英語學習與專業教育完全分割,這直接導致學生既無法將英語用在專業表達中,又無法利用英語促進專業知識的精進。
此外,由于民辦高校的生源入學英語水平整體偏低,所以許多民辦高校采取目前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也實屬無奈。雖然一些民辦高校采取了分層教學,但是大部分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想要通過較為淺顯的通用英語學習提升英語水平仍然比較困難。
工科專業男生占比較大,根據筆者調查,四川工業科技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19級、2020級、2021級三個年級各班的男女生比例分別為2.75∶1、3.19∶1、5.63∶1。通常來說,工科專業男生英語水平普遍低于女生。在男生占比如此巨大且呈不斷增長趨勢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效率的提升難度更大。同時,學生對純粹的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普遍較低,大學英語等級考試和考研英語成為大部分學生英語學習的唯一動力。
不僅如此,大學英語教學過多強調大學英語等級考試,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實際應用嚴重脫節。由于大部分民辦高校大學英語課程主要圍繞大學英語等級考試展開,教師將大量時間花費在講解解題技巧和模擬演練上,學生也疲于應付,只能死記硬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形式一般為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欠缺趣味性和生動性,課堂氣氛較為沉悶。這樣無趣且不能提高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大學英語課堂,嚴重影響了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此可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筆者認為,目前的通用英語課程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還不能完全實現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民辦高校必須將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與通用英語課程并行,才能在提高學生基礎英語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專業學習。
二、新文科背景下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途徑
面對新文科建設的新要求和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各種問題,民辦高校要從重視大學英語課程的人文性轉移到重視其工具性上來。民辦高校應以英語的實際應用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重點,將專門用途英語內容有機融入通用英語課程,即“通用英語+專門用途英語”模式。該模式既能提高學生的通用英語能力,又能讓英語學習和專業學習相互促進,從而培養學生的跨領域知識融通能力和實踐能力。當然,在改革課程設置的同時,民辦高校還要注重課程內容的選擇,教學方式的革新。
(一)改革課程設置,構建大學英語“通用英語+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模式
課程設置的第一原則是需求,尤其是學生的需求和專業的需求。既然學生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是更好地從事專業學習、研究和工作,民辦高校就應該讓學生盡早接觸和學習專門用途英語課程。
蔡基剛教授一直提倡,大學英語應該是專業教育而不是通識教育,所以高校應該取消通用英語課程和跨文化交際課程。 筆者贊同蔡基剛教授認為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能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觀點。但是對民辦高校而言,完全取消通用英語課程或采用通用英語課程“零學分方法” ,讓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直接學習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會增加他們英語學習的難度,不切合實際。因此,筆者認為,在保留原來部分通用英語課程的基礎上,民辦高校應有機融入專門用途英語的相關教學內容。例如,針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每學期專門用途英語內容的選擇應以此學期設置的專業課程為依據。
下面,筆者以四川工業科技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為例。第一學期該專業必修課為電子信息類專業導論與C語言I,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內容則可以選擇相對應的專業介紹性文章和C語言頻繁使用的代碼詞匯。第二學期開設電路分析基礎和C語言II,實踐課程為電工實訓和金工實習,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內容則應涉及電路和機械加工基礎等知識。第三學期開設電子CAD技術、模擬電子技術、算法與數據結構,實踐課程為模電設計,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內容則應涉及電子元器件介紹、實驗報告和技術說明等。第四學期開設信號與系統、數字電子技術、EDA技術與應用,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內容則可以涉及相關的學位論文、期刊論文、實驗報告等。
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能讓學生掌握專業和行業中常用的語篇結構與句法表達,有助于學生在自己的專業或行業中進行有效交際。
(二)“通用英語+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模式下的教材選擇
筆者認為,通用英語課程應使用讀寫教程或綜合教程,內容選擇要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單元,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而剩余單元內容可作為拓展閱讀和練習材料。專門用途英語內容可以通過挖掘通用英語內容與專門用途英語契合之處進行銜接和融入。
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教材為例,筆者列舉可以切入專門用途英語內容的單元。第一冊可以選擇第3單元課文A“College life in the Internet age(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活)”作為切入點,導入電子信息類專業導論、移動電話系統、PC系統、5G、無線局域網等電子系統內容;第二冊可以選擇第2單元課文A“The humanities: Out of date?(人文學科:過時了嗎?)”作為切入點,深度比較自然科學和人文學科,挖掘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與人文學科之間的聯系;第三冊可以選擇第3單元課文“Life stories(人生故事)”作為切入點,教師可以引入電子產品領軍品牌,如華為、蘋果、小米等,讓學生利用專業知識共同探討電子產品的更新迭代及其創新的思路;第四冊可以選擇第7單元課文A“The coming energy crisis(日益逼近的能源危機)”中提及的新型半導體、晶體管電子技術和在能源挑戰下的國際合作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從技術和語言兩個維度學習相關專門用途英語,并探究“人類命運共同體”下的跨領域、跨學科合作。
教師導入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內容,可以選取權威教材,如由任治剛編著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英語教程》(第5版)。該教程涵蓋了電子信息工程領域的主要技術分支,編排簡明系統,選材豐富實用。但是,由于大部分學生英語水平較低,很難看懂教材,教師也無法將教材內容全數講解給學生聽?;诖?,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采用兩種方式選擇教材:第一,教師可以選擇一種或多種權威教材,但是需按照學期專業課程設置分別選擇有關章節。第二,教師可以與專業教師合作編寫教材。英語教師負責語言部分,如具體的語言技能練習方式,而專業教師可以根據各學期專業課程安排挑選內容,最后合作編寫出具有本校特色且符合學生英語水平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英語教材。
(三)創新“通用英語+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模式
“通用英語+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學時條件下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是關鍵。無論是通用英語教學內容,還是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內容,教師都應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出發,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實現由“教”向“學”的轉變。第一,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利用符合學生特點的多種教學方法,如項目式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成果導向法等,設計出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第二,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如自主學習法、協作學習法、費曼學習法、探究學習法等,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并實際應用到自主學習中,從而實現由“教”向“學”的轉變。第三,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提供優質豐富且有趣實用的學習資源,讓學生愿意主動學習。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應根據專業特點,制訂清晰且能充分展示學生技能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學科交叉:新文科背景下的新外語構建和學科體系探索[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
基金項目:2020年四川省民辦教育協會研究中心課題“跨學科背景下民辦高?!洞髮W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研究——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例”,項目編號:MBXH20YB363。
(作者單位:四川工業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