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聰 趙紅
[摘要]魯班工坊是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知名品牌,承擔著實施海外學歷教育和技術培訓、培養合作國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責任。當前魯班工坊建設存在政策更新相對滯后、企業辦學地位凸顯不夠和職教影響力不足等問題,對此,建議政府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優質公共產品與服務,企業明確主體地位、深度參與海外辦學,院校立足職教內涵建設、強化全球教育治理能力,以推動我國海外魯班工坊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國際化;魯班工坊;高質量發展
[作者簡介]劉聰(1987- ),女,湖南益陽人,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趙紅(1968- ),女,河北定州人,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碩士。(廣東? 廣州? 51051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廣東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高職院校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與中華文化認同研究”(項目編號:2020GXSZ121,項目主持人:劉聰)和2023年校級科研項目“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廣東職業教育“走出去”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3-SKJ-10,項目主持人:劉聰)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3)12-0101-05
當前我國正處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關鍵時期,不斷提升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競爭力是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為更好地服務國際產能合作,落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要求,我國迫切需要加強海外魯班工坊等境外辦學建設,培養一大批認同中國企業文化和掌握中國技術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2016年3月,我國首個海外魯班工坊由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在泰國成立。2022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提出“鼓勵有條件的職業教育機構赴境外辦學”。經過七年的發展,魯班工坊已成為中外人文交流的知名品牌。然而,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演進和魯班工坊項目數量的不斷增加,魯班工坊項目逐漸出現政策供給相對滯后等問題。本研究旨在分析政府、企業和院校共建模式下我國海外魯班工坊的現實狀況與發展困境,探討通過何種優化策略促進其高質量發展。
一、我國海外魯班工坊建設的價值意蘊
(一)強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引導各國人民相互理解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世界各國的聯系日益加深,各種不穩定因素也隨之產生,動蕩和變革成為新常態。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世界各國應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綠色低碳。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國際教育平臺,海外魯班工坊充分吸收我國扶貧脫貧和全面建成小康的經驗,提升合作國勞動力技能水平,緩解合作國技能人才不足和就業難的問題,實施國際性精準扶貧。教育是一項關乎人類走向幸福生活的實踐活動。海外魯班工坊發揮著職業教育引領人們走向現代化幸福生活的作用,潛移默化地在合作國厚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念,培養合作國本土居民對我國出海企業的認同感,實現世界人民共謀幸福生活的新時代圖景。
(二)助力國際產能合作,實現世界經濟共贏發展
“一帶一路”建設不僅符合新時代中國開放式經濟發展的需要,也兼顧積極推動互利合作、造福沿線各國人民的職責。據中國一帶一路網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1月,中國已同151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耙粠б宦贰本劢箛H產能合作,將優勢產能與優質資源輸出到國際市場,通過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勢互補,推動我國與合作國在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合作?!吨腥A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企業尋求國際產能合作,2022年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410.5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7.7%。然而,出海企業在合作國發展卻面臨外派勞務人員數量不足、本土勞務人員技能水平較低、國際市場競爭持續性不足等問題。對此,魯班工坊為出海企業排憂解難,推進技能培訓和學歷教育,幫助中國裝備、產品、技術和服務走向世界,推動合作國經濟結構改善和產業發展升級,從而實現世界經濟社會的共贏發展。
(三)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據中國一帶一路網統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總額的60%,但其國民生產總值僅占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32%。這些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低,職業教育水平相對滯后,這種情況加劇了其產業發展和技術升級改造的難度。魯班工坊等境外辦學項目能夠助力合作國迅速提升職教水平。為此,教育部與天津市人民政府簽訂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協議,明確提出要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提高職教國際化水平。魯班工坊針對合作國職教發展需求,深度參與國際教育規則和專業標準的研制,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可為合作國培養國家發展所需的技能人才,也可實現我國職業教育與國際產業標準、職業教育標準直接碰撞,客觀上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內部國際化改革,促進我國職業教育與國際接軌,構建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教育對外開放格局,實現世界優質教育深度共享。
二、我國海外魯班工坊建設中的實然問題
(一)政策更新相對滯后,地區分布不均衡
首先,政府政策更新相對滯后。2019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高等學校境外辦學指南(試行)》,填補了境外辦學領域的政策空白,對魯班工坊等境外辦學的可行性分析、籌備建設和組織管理等提供技術指導。然而,隨著魯班工坊建設不斷推進,后續政策更新相對滯后的問題逐步顯現。2022年,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魯班工坊聯盟秘書處及聯盟專家委員會共同發布《魯班工坊運營項目認定標準(試行)》《魯班工坊建設規程》。前者包含辦學基礎、師資隊伍、校企合作等認定指標和觀測點,為魯班工坊運營項目提供認定依據。后者則對魯班工坊的原則、立項條件和項目管理進行規定。然而,以上規章標準尚未享有足夠力度的法治保障,在執行層面缺乏監督力度。此外,目前還未有對參建各方的職責分工、利益分配、項目監督和考核等進行具體界定的政策與規定。長期來看,這些不利于海外辦學項目的有效管理與可持續發展。
其次,海外魯班工坊總體數量不足、國別分布欠均衡。截至2022年11月,共有27個項目被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魯班工坊建設聯盟專家委員會認定為魯班工坊運營項目,具體項目國別分布如表1所示。對比我國職業教育規模和151個“一帶一路”合作國數量,我國現有海外魯班工坊項目數量仍然較少。此外,海外魯班工坊國別分布欠均衡。非洲地區魯班工坊運營項目占比較大,而新加坡、越南、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老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一帶一路”主要投資去向國占比較少??梢姡M怍敯喙し淮嬖诳偭坎蛔恪⒎植疾痪U展滯后的問題。
最后,海外魯班工坊參建院校分布失衡。當前各?。ㄊ校﹨⑴c“一帶一路”建設熱情高漲,然而,35個魯班工坊運營項目和有條件運營項目中,24個項目的發起單位為天津市高職院校。目前除天津市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推進我市職業院校在海外設立“魯班工坊”試點方案》等指導性文件外,其他省(市)暫未有推進政策出臺。2019年,教育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提出開展國際職業教育服務,建設一批魯班工坊。然而,當前參與境外辦學建設并被認定為魯班工坊項目的院校極少且分布嚴重失衡。
(二)企業主體地位凸顯不夠,辦學投入不足
首先,部分企業沒有積極參與。政府、院校和企業三方皆為海外魯班工坊的辦學主體,在魯班工坊建設中都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部分參建企業尚未認識到自身的辦學職責,導致企業培訓、崗前實訓等環節與院校教學環節難以銜接,進而影響項目培養效果。
其次,部分企業的投入力度不夠。境外辦學項目一般由出海企業和高職院校共同籌措資金。出海企業在項目啟動前大都提供了基本的辦學場地和教學設備,但隨著辦學規模逐漸擴大及運營成本逐年增加,部分企業未能持續提供辦學投入,導致項目無法穩步推進。目前,海外魯班工坊普遍存在辦學規模不足、師資來源單一、專業項目缺乏吸引力等問題。
最后,部分企業未與院校形成長期深度合作。企業未提出對境外辦學人才培養的具體需求并攜手院校共同制定辦學發展規劃、年度發展計劃、人才培養方案、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體系,導致項目人才培養目標發生偏移。
(三)院校優質教育資源缺乏,職教影響力不充分
首先,部分魯班工坊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教師數量不夠充足,難以有效保障各項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海外魯班工坊項目教師一般分為中方外派教師和海外本土教師兩大類。中方外派教師主要指具備雙語教學能力的職業技能專業教師,海外本土教師則指在項目合作國招聘和培養的本土專業教師。一方面,院校無法穩定派遣中方教師常駐境外進行教學和管理,只能派出流動性中方教師及聘請少量海外本土教師;而流動性中方教師駐外時間較短,難以與海外本土教師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不利于項目長遠發展。另一方面,海外本土教師需中方為其提供系統完整的崗前培訓,使其對專業教學標準、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教材能夠有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因而存在培養周期長、培養難度大的問題。
其次,海外魯班工坊的專業標準研制和教學模式建設有待加強。魯班工坊已設的23個國際化專業中有10個專業標準獲落地國教育部門評估認證。專業建設雖已取得一定成績,但專業種類相對單一且主要以軌道類專業為主,專業全面性相對不足。此外,天津市實施了海外魯班工坊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模式,并主動與海外接軌,盡管我國國際專業標準和EPIP教學模式在一些合作國家實現了項目內共享,但受語言和文化差異等因素制約,教學效果表現較差,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參差不齊。海外魯班工坊在課程與教學方面總體呈現出專業種類單一、課程開設零散、教學模式滯后、教學評價缺乏標準的特征。
最后,我國職業教育自身能力建設亟待提升。一方面,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起步相對較晚,且早期多以吸收國外經驗為主,對職業教育出海的實踐與研究基礎相對薄弱。另一方面,我國職業教育成果共享程度不夠充分,且受限于地區間產業差異無法產生大規模的影響力。以海外魯班工坊為代表的境外辦學項目需要加強対實踐經驗的研究與總結,進而不斷開發和設計出更加包容、更加適應兩國國情的特色化辦學項目。
三、魯班工坊高質量發展的應然路徑
我國海外魯班工坊建設初具規模,但政府、企業、院校三大辦學主體間尚未形成高效聯動的合作機制,進而導致在項目管理、信息共享、評價培訓等方面的工作無法高效落實。因此,本文認為在海外魯班工坊建設過程中需要將三大辦學主體各自的功能要素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互利共贏的協同育人機制,進而促進海外魯班工坊的高質量發展。
(一)政府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優質公共產品與服務
首先,在魯班工坊高質量發展階段,政府要加強頂層設計,提供優質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政府需要對境外辦學的院校與企業提供更加精準具體且更具實施保障的政策供給,為職業教育國際化辦學提供制度保障。此外,政府還應為參建企業提供減稅政策和配套資金等激勵機制,委托專家進行政策解讀,細化政策指導,增強魯班工坊的實踐可操作性,確保企業及院校能夠對政策進行正確解讀與落實。
其次,在監督職責方面政府要持續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政府可制定海外魯班工坊項目監督和評估體系,用年度考核、評估和建議反饋相結合的形式,對魯班工坊進行跟蹤管理,健全項目退出機制,保證項目質量。同時,政府要加強“中央部署、部委規劃、地方推進”力度。持續搭建“全球—國家—地方”三層網絡治理架構,優化魯班工坊全球分布結構,提高魯班工坊國別分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契合度。政府還可通過指導性文件調整各?。ㄊ校﹨⒔ㄔ盒2季?,督促各?。ㄊ校┰盒Ⅳ敯喙し唤ㄔO納入“十四五”規劃、出臺具體的激勵措施,提升職業院校特別是“雙高計劃”院校的參與積極性,從而實現整省(市)推進,形成合力,突出特色。
最后,成果共享是魯班工坊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近年來,魯班工坊等境外辦學項目已積累豐富的辦學經驗。政府要堅持成果導向理念,以最終建設目標為設計起點,對魯班工坊進行反向設計;以成果導向推動職責的履行,提升魯班工坊品牌影響力。同時,要適時成立魯班工坊研究中心等機構,及時總結有益實踐經驗,推動境外辦學理論研究,優化國別和區域研究。如天津市建立“魯班工坊”研究與推廣中心,開展理論與政策研究、質量監控與評估、教師培訓、資源開發及成果宣傳推廣等,為魯班工坊的發展提供決策、監控與支持服務。此外,還應適度擴大魯班工坊建設聯盟成員單位規模,吸納項目三方主體參與,定期舉辦論壇會議,組織相關院校進行優秀案例推廣,分享項目發展經驗,提升國內外輻射效應,為魯班工坊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二)企業明確辦學主體地位,深度參與海外辦學
企業先行探路和基礎建設是魯班工坊高質量發展的有效保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加快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推動中國產品、服務、技術、品牌、標準‘走出去”要求,出海企業可通過與院校共同分析人才培養目標、共建課程體系、職業標準和實訓基地等,推動產教融合提質增效,將國際先進的產品標準、服務標準與技術標準等融入魯班工坊項目,做到深入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在產業出口的同時兼顧產業升級與創新。
在魯班工坊項目運轉穩定后,企業在追求降本增效的同時還要及時增加辦學經費投入,增強項目發展的可持續性,通過建設虛實結合的實訓教室等進一步改善魯班工坊辦學條件,積極選派優秀員工參與海外魯班工坊人才培養實踐,為院校提供案例課程,推動校企合作進入深度互信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真正形成校企辦學共同體。此外,企業還可利用長期扎根海外發展的有利優勢,進一步強化國際傳播,強化正面輿論引導,促進魯班工坊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品牌競爭力與國際影響力。
(三)院校立足內涵建設,強化全球教育治理能力
院校全面提升職業教育的內涵建設水平,強化全球教育治理能力,可服務國際產能合作,促進教育鏈拉緊產業鏈,產業鏈耦合民心鏈,實現教育鏈、產業鏈、民心鏈有效銜接,實現魯班工坊建設提質升級。
首先,院校要轉變觀念,不僅積極為政府建言獻策,更要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通過與企業分析確定技術人才需求,將產業場景融入實際教學,利用自身優勢和特色,以優質師資和課程資源吸引海外人才,開展定制式海外技術技能培訓,解決合作國大批青年就業問題,緩解合作國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困難。
其次,院校要提升中國職業教育的全球適應性。一是提升海外人才培養質量。通過以合作國產業需求為導向,不斷完善理論招生體系、實行EPIP教學模式、編制難度適宜的工業漢語系列教材、強化實訓基地建設、探索專業教學標準建設等,促進海外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助力合作國產業升級,緩解合作國的“遠慮”。二是探索“崗課賽證”融通的境外辦學版本。針對崗位技能需求和具體工作場景,與企業合作開發課程,舉辦技能競賽和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證。三是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鑒。院校還可結合企業和當地社區的實際情況開展中華文化交流活動,以人文交流促民心相通。
最后,院校要打破信息孤島,加強信息的校際共享。參與魯班工坊的院校都積累了一定的建設經驗,也各自面臨發展困境。院校之間通過資源共享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魯班工坊發展中的問題,也能以經驗成果共享促進項目高質量發展。同時,院校要主動爭取來自各級政府和出海企業的資金支持,如申請亞洲合作項目資金、中非合作基金、中國—東盟合作基金、獨聯體合作基金等項目經費支持,拓展多元化資金渠道。
[參考文獻]
[1]商務部.2022年我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合作情況[EB/OL].(2023-02-13)[2023-03-20].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fwydyl/tjsj/202302/20230203384457.shtml.
[2]劉立新,周鳳華.新職業教育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
[4]查英,龐學光.職業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邏輯理路、實踐困境及改革策略——以“魯班工坊”建設為例[J].職教論壇,2021(10):11-18.
[5]呂景泉,湯曉華,史艷霞.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