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用型本科院校為地方經濟和社會服務,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為主,而“雙師型”教師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本文針對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有關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設舉措,通過優化“雙師型”教師隊伍結構、加強組織保障、健全考核評價激勵制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等措施,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滿足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對師資的需求。
關鍵詞:產教融合;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雙師型”教師
中圖分類號:G642.0;F590-4 文獻標識碼:A
(一)產教融合
產教融合是把產業發展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相互支持與促進,使學校既能培養出優秀人才、完成科學研究,又能服務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1]。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
應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應用技術類型為辦學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區別于學術型本科院校。在培養目標上,普通本科院校的培養方向普遍集中在學術型人才培養上,而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培養方向則聚焦在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上[2]。
(三)“雙師型”教師
目前學術界對于“雙師型”教師存在多種看法,有的學者認為“雙師”相當于“雙證”,既有教師資格證又同時擁有專業資格證書;也有的學者認為“雙師”應具備“雙能”,一是教書育人傳授理論知識的能力,二是具備較高的實踐應用能力[3];還有的學者認為“雙師”與“雙經歷”等同,既有高校教書育人的經歷,又有企業工作經歷。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雙師型”教師不僅要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包括專業知識的傳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對學生良好思想品德與人文素質的培養等;還要具備專業技術能力,包括行業發展的新技能、新要求,企業的運營管理,具體的操作流程,崗位工作實際狀況等[4]。
(一)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
從國內目前經濟發展來看,其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除了依靠勞動力的數量,也對其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到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而言,行業需求與高校所培養的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存在差距。在數量方面,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在不斷增加,而這幾年旅游業發展舉步維艱,人才需求減少,不能為畢業生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在質量方面,旅游行業與其他行業的不斷結合,以及旅游電商、智慧旅游的崛起,對人才培養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急需綜合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即既要懂得跨行業的知識,又要掌握互聯網相關技術,而這類人才的培養迫切需要一支優秀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二)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急需“雙師型”教師
國家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建設應用型大學,并從指導思想、具體內容、建設措施、衡量標準等方面為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這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又一項重大改革,是高等教育適應社會、經濟轉型的需要,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學校內涵發展的現實需要[5]。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地方本科院校轉型勢在必行,而教師是學校的靈魂,學校必須建設一支滿足自身轉型發展需求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旅游管理專業也不例外。
(三)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雙師型”教師
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催生出了服務新模式和旅游新業態。“旅游+”改變了旅游業的傳統發展模式,將旅游與各行各業緊密融合;以互聯網、云計算、數據挖掘、信息處理等技術為支撐的智慧旅游,已經對旅游體驗、產業發展、行政管理等諸多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這些變化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了解跨行業的相關知識,熟練應用前沿技術,而部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學校只學習了理論知識,實踐經驗不足,導致畢業后無法順利就業。合格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不僅能傳授學生理論知識,還能根據行業的發展需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了解行業的發展前沿,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最終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
(一)“雙師型”教師隊伍結構有待優化
從年齡結構來看,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主要是從各大高校直接招聘而來的應屆研究生,以青年群體為主,缺乏有資歷的、教學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教師,無法真正發揮其在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和旅游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從文化程度來看,以碩士研究生為主,缺乏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高層次人才;從職稱結構來看,以初中級為主,高級職稱較少,以至于師資隊伍的科研水平及教學水平有待提升[6]。
(二)“雙師型”教師隊伍缺乏組織保障
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除教師自身以外,不僅與政府、學校相關,還與旅游企業相關,因此每一位教師的轉型發展都需要多方協調,共同努力。但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大多是鼓勵性的政策,資金落實比較困難,所以需要相應的組織保障機構發揮引導作用,進行統籌規劃,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開展細致的工作,從而保障旅游管理專業教師轉型發展。
(三)“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培訓體系不健全
對于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講,其對現有的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沒有明確的標準和合理的規劃,線下培訓機會較少,線上培訓隨意性較大、連貫性不強,且培訓仍以旅游類知名高校為主,與旅游企業實際需求脫節;同時缺少固定的培養培訓基地,雖然有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但由于學校和企業雙方的利益不同,旅游企業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過程中,不愿意或者不能為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提供實踐崗位,導致教師沒有參與到企業的運營管理,導致“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實踐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7]。
(四)“雙師型”教師的考核評價激勵制度不夠完善
從目前來看,有些應用型本科院校并沒有對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進行考核評價,也缺乏相應的激勵制度,仍然將科研情況、核心論文發表數量、教材出版等作為評判標準,并未將技能和在實踐中取得的突出成果納入考核評價標準之中,而且評價結果不能和其他教師進行區分,無法科學地反映“雙師型”教師的實際工作量。在薪資福利方面,院校沒有為“雙師型”教師設置專項經費、額外福利等,對“雙師型”教師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其積極性也不高。
(五)“雙師型”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有待加強
教師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引導者、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學生智力的開發者。教師的師德師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言行,在校風和學風建設中也顯得非常重要。而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一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未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對教師主體意識的激發也不夠,因此教師對師德師風建設的認識不足,對學校工作投入不夠,缺乏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從而阻礙旅游人才培養。
(一)優化“雙師型”教師隊伍結構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應通過“內培外引”的方式,優化旅游管理專業教師隊伍結構。
1.組織專業教師參加國內外培訓
應用型本科院校可以按照“多渠道、多層次培養師資”的原則,有計劃地組織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參加各種國內外線上線下培訓,注重與旅游企業相結合,加強專業教師理論學習和實踐技能培養,了解更多行業發展動態;同時鼓勵教師提高學歷和學位,如為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提供政策支持,幫助其解決學習和工作之間的矛盾;也可以通過“走出去”的方式提升旅游管理專業教師的綜合能力。
2.引進行業高管和知名專家
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包括知名專家和行業高管,通過聘請教授、兼職教師等多種途徑,壯大旅游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具有較高科研能力、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二)加強組織保障
政府方面,做好宏觀把控,創建政策支持平臺。明確“雙師型”教師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的重要性,做好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培養的保障工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高教師待遇;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師管理制度等。
學校方面,依托教師發展中心,統籌規劃,為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組織保障,拓寬“雙師型”教師的來源途徑,組建一支由校外知名專家、行業高管組成的具有較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保障其合法權益。
企業方面,加強與學校的合作,提供前沿信息。通過共建實驗中心、實訓基地的方式,為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搭建平臺[8],如組織教師到相應企業掛職鍛煉,深入企業內部了解其運營管理流程,讓教師學習旅游行業前沿的技術技能,鼓勵專任教師參加職業資格考試,提高專任教師的專業技能提高,充分將理論前沿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
(三)注重對“雙師型”教師的培訓
首先,“雙師型”教師培養離不開校企合作,學校與企業應相互協作與配合,為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提供實踐平臺,加快教師的學術研究成果轉化,如讓教師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戰略行動之中,深度開發鄉村文化旅游產品,真正將“學術力量”轉化為“應用力量”。其次,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的培訓應具有周期性和持續性。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應用,智慧旅游也不斷發展,面對這一行業變化,教師需要不斷更新已有知識和技能,持續不斷地學習,在技能培訓、理論知識培訓的過程中,獲得更多前沿的科技知識和行業動態,從而將其應用到旅游人才培養當中,提高人才培養效果。
(四)健全“雙師型”教師的考核評價激勵制度
在構建“雙師型”教師考核評價激勵體系時,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充分考慮自身辦學特點,重視教師的實踐教學和專業技能。例如,對教師專業資格證書、比賽獲獎、指導學生參加專業技能競賽、應用型課程建設等進行評價獎勵;定期組織教師到企業進行崗位實踐,讓教師了解行業的發展狀況,豐富教師的專業技能,并將其納入年終考核;在職稱評審過程中,既要強調學術性,又應注重實踐性,既要理論研究,也要專業實踐。同時,院校應鼓勵教師將課題、任務帶到企業中去,通過與企業相關負責人共同研討,以設備共用、師資互用、校企融合等形式,使教師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生產之中,并將其作為教師提拔重用、職稱晉升、年終獎勵的條件。通過完善考核評價激勵機制,建立專項技能培訓與競賽資金,加強科研轉化激勵等,吸引普通教師逐步轉向“雙師型”教師[9]。
(五)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
院校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針對旅游管理專業教師,積極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評選師德師風典型案例,加強相互學習;以教師發展為本,激發教師的主體意識,引導教師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注重專業知識的同時兼顧人文素質的提升,以德為本、誠信立教、勤奮進取、愛崗敬業,使其早日成為“雙師型”教師,以良好的師德感染、帶動學生。
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為主,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一支優秀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離不開政府、企業、學校的共同努力。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通過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加強組織保障、完善培訓體系、健全考核評價激勵制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等措施,能夠促進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滿足旅游人才培養對師資的需求,進而促進院校自身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 王成榮.職業教育產教依存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44-48.
[2] 黃麗燕.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師型”教師素質培養路徑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5):55-57.
[3] 俞啟定.“雙師型”教師的定位與培養問題辨析[J].教師教育研究,2018(4):30-36.
[4] 蔡芬.普通本科院校轉型背景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8:33-36.
[5] 智永婷.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師型”人才引進的困境與突破[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399-406.
[6] 謝麗麗,姜海艷.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1):128-130.
[7] 陳靜.轉型發展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與行業對接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35-38.
[8] 金晶,張可然.“政行企校”協同的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建設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2(4):78-80.
[9] 王蔚,金俊杰.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的重要意義及實踐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1):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