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弦樂四重奏在音樂界是比較理想的室內樂組合,備受人們的喜愛。進行弦樂四重奏演奏時,要將和聲放在重要地位,因此,在日常訓練中,訓練人員要重視對音準的訓練,以此提高樂曲的感染力。
關鍵詞:弦樂重奏;音準;訓練
中圖分類號:J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02-00-03
在弦樂四重奏中主要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其中,兩名演奏者演奏小提琴。通過弦樂四重奏可營造出和諧的演奏氣氛,展示歌唱的流動性,有效表達作品中的情感,向觀眾展現嫻熟的演奏技術。目前,四重奏已成為全世界人民最喜歡的室內樂。在古典室內樂中,弦樂四重奏的藝術表現力很強,不僅可以將作品中的情感進行淋漓盡致的表現,還擁有扣人心弦的音樂形式。在四重奏中,音準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演奏者需對音準進行合理把控,才能保證作品順利演奏。
一、音準構成
在弓弦樂器演奏中,音準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音準定義比較廣泛。在音響學中,絕對音準主要是指與數字一樣精準的音高,若音準不精準,就無法對音樂作品進行有效展示。為了提高音樂作品的生命力,演奏者要精心進行演奏,通過發出音調向聽眾揭示作品的主旨與內涵。在這種情況下,絕對音準的概念開始有進一步引申,即演奏者要從不同調性、律制等方面入手,對音調進行合理演奏,賦予音調以相應的表情,這樣就能展示出音調與絕對音準之間的微妙區別。音準的概念具有相對性,即使是絕對音準,也會在音高允許的范圍內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動。
二、音階構成
通常,音樂作品主要由自然大調、小調組成,演奏者要對大調和小調的各個音級有明確的了解,才能對作品中的音準進行準確演繹。在自然大調和小調中,可以與主音構成純四度和純五度音程的分別為Ⅳ和Ⅴ級音,對弦樂器進行調音采用純五度音,演奏人員在演奏調式的Ⅰ、Ⅳ和Ⅴ級音時,可利用主調性內的空弦實現校對。此外,在大調和小調調式中的Ⅲ、Ⅵ級音可與主音分別構成和諧的音程,分別為大三度、小三度、大六度、小六度,Ⅱ、Ⅶ級音可與Ⅳ、Ⅴ級音構成大三度音程與小三度音程。在現代弦樂器中,為保證音準得到準確校對,可采用這種方法。只要保證Ⅳ級和Ⅴ級音的音高得到準確校對,使用三度音程即可對音階主干音外的音的準確性進行合理判斷[1]。
三、獨奏與重奏的音準關系
不管演奏哪種樂器,在演奏之前均要對其進行調音。在弦樂四重奏中,調音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要采用五度音程進行調音,若使用校音器進行調音,就可能會導致大提琴和中提琴的G弦與C弦的音準稍低。與C弦的純五度音程關系比較緊湊的弦分別是D弦、G弦,若將C弦適當調高,音高會變得更好。在調音的過程中,大提琴的弦軸比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弦軸更穩定,在大提琴根弦中,A、D、G弦與小提琴和中提琴的三根弦是不同音組的同一個音。因此,利用大提琴的A弦對三件樂器中的A弦進行校對,就擁有四根空弦音的音準,保證演奏更加穩定[2]。
進行弦樂四重奏演奏時,一旦發現音高有不準的問題,或者音高比較低,演奏人員首先要對自身演奏態度進行規范,保證演奏技術嫻熟,運用自如。此外,演奏人員要對作品中聲部之間的從屬關系進行正確演奏,才能保證演奏順序科學、合理。在具體演奏中,小提琴通常是主旋律,其音準將會對其他聲部旋律形成直接影響。旋律具有一定的節奏、線條和音準,主要建立在調式與節拍之上。在演奏中,要突出主旋律,才能充分展示出作品中的情感和靈魂。
四、弦樂四重奏在演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弦樂四重奏中,演奏者要考慮到作品的調性,以及不同調之間的音樂色彩,其中,反映調性的色彩基礎就是音準。若演奏者不能對音準進行準確把握,就會影響演奏效果。許多演奏者不能充分理解和分析作品的調性,在演奏中頻頻出現音準問題。
在演奏中,變音可進一步豐富作品的情感,一旦產生臨時變音,就要找到合適的解決方式。要仔細分析變音的類型,確定其屬于弦外音還是和弦音。基于此,在演奏之前,演奏者需仔細調整調性和臨時變音,否則就會導致調性發生偏移。
在弦樂四重奏中,演奏者要利用右手對發音進行合理的控制,并通過左手對弦進行合理揉弦,使弦擁有多種變化。在揉弦時,需避免音準出現偏差,采取合適的方法進行揉弦。通常要使用手腕進行揉弦,通過手腕帶動手指關節實現運動。采用手臂進行揉弦時,要保證手臂以前后擺動的方式帶動手指關節,合理運動。不管使用何種揉弦方式,演奏人員均要將手指尖的肉墊放置在琴弦上,通過手指關節的運動達到揉弦目的。因此,為保證音準質量,演奏人員除了要對手指關節運動進行控制之外,還要對肩關節與肘關節的運動狀態進行控制。要保證揉弦動作穩定,才能減少不合理的運動,確保音準良好。
五、從聽覺改善音準的方法
進行弦樂四重奏演奏時,演奏者經常會出現的一個問題,即不能時刻保持靈敏的聽覺,一旦聽覺有所松懈,就會導致音準出現問題。為了改善音準,要從兩方面入手。
(一)演奏態度
如果演奏者有嫻熟的演奏技術,那么在演奏的過程中就要對音準高度關注,從旋律與和聲入手,對音準進行衡量,保證思維活動超前。在演奏中,演奏人員要具備專注、認真的態度,仔細思考,持續關注音準。不管是完成何種樂音,演奏者均要提前對即將演奏的音樂形象和音調結構等內容進行創造性模擬,保證聽覺時刻在線,為四重奏做好一系列準備。同時,各位演奏者要互相聆聽音準,及時對音準進行協調。
(二)演奏技術
如果演奏者的技術水平有待提升,則很難對音準進行準確把控,導致演奏失敗。因此,在日常練習中,練習者要加大練習力度,提高演奏技術,確保音準得到準確把控。演奏者除了要提高演奏技術水平之外,還要對情感進行合理把控。在弦樂四重奏中,如果演奏者能夠對作品的主旨、內涵和情感進行合理把控,演奏的成功率會得到提升。然而,部分演奏人員對作品有合理的把控,或者對某一段扣人心弦的旋律情有獨鐘,其在演奏中很容易因主觀情感因素而導致演奏速度、力度、節奏出現不合理的現象,從而對音準的準確性與和諧性造成影響。演奏人員在日常練習時,可采用節拍器對練習速度進行控制,同時,需對樂譜上的力度變化情況暫時忽略,而是要將注意力放在相對較弱的力度上,使演奏者能夠理性地看待其所負責的聲部,還能更好地了解其他聲部的演奏情況[3]。
在日常訓練中,要考慮到某聲部較強的演奏力度會對其他聲部之間的音響平衡造成較大沖擊,在這種情況下,演奏者會繼續加大演奏力度,這樣就會影響音準的質量。因此,在日常訓練與演奏時,要對演奏行為進行合理支配與控制,避免出現聽覺懶惰,恰當把控演奏情感。
六、多聲部音準訓練
在弦樂四重奏中,每個聲部的演奏者在演奏中會面對復雜的聲部,比如,在發展性的段落結構中,聲部關系的形式通常會變得比較紊亂。有時候若其他聲部掩蓋了橫向旋律,就會導致這一旋律發生缺失,而且其他聲部會聽不到這一主導旋律,和聲結構會因此而變得零散,音樂結構會變得混亂,音準也不夠準確。遇到這種情況時,演奏人員就要注重日常練習,準確分析演奏中聲部之間的從屬關系,對主導聲部和輔助聲部進行合理區分。
比如,在海頓《五度》四重奏Op.76,No.2第一樂章52-55小節段落中,主導聲部是第一小提琴,其他聲部均為伴奏聲部。在日常訓練中,練習者要保證第一小提琴的旋律聲部擁有準確的音準,在此基礎之上,對大提琴的音準進行校對[4]。在上述例子中的第一小節是一種和聲織體,主要以大提琴的F作為根音,所有旋律也圍繞F進行往復運動,因此,在進行校對訓練時,要保證第一小提琴與大提琴的音準彼此互為依靠,打造和聲主干。
上述內容訓練完畢后,練習者還要對大提琴與第二提琴和中提琴的輔助聲部音準進行訓練。在這一片段中,其他聲部也會發生變化,從第一小節到第二小節有兩個和弦,在這兩個和弦的支持下,調性也會發生變化,在F大調中,主和弦會轉到C大調的Ⅲ和弦,那么在處理這幾個聲部的音準時,需保證其盡量靠近低音。在第一小節中,可將中提琴的聲部與大提琴進行校對,融入第二提琴聲部的三級音,為低音和中音和聲構建奠定基礎。在第二小節中,先將第二提琴與大提琴進行校對,這樣就可構建根音與五級音框架,然后融入中提琴聲部的三級音,繼而將其融入旋律中[5]。在第三小節中,由于已對第二提琴和中提琴聲部和聲進行不間斷而迅速的改變,因此,在練習時,要保證轉換時的音準質量。演奏者要分別對兩個和弦進行演奏,適當加長每一個和弦的時值,然后將和弦進行連接,使其彼此互為倚靠,一旦音準不和諧,就要及時對其進行調整,確定和弦的性質,這樣就能逐漸加快速度,合理融入第一提琴聲部,對作品進行完整的演奏。
對伴奏聲部音準進行訓練時,要求比較少,因此,要避免練習時間過于拖沓,否則容易導致聽覺產生疲勞。演奏者只要了解和弦性質,確定音程關系,對音準進行合理的掌控,就可順利完成演奏。雖然伴奏聲部的音準很關鍵,但在練習時,同樣要重視對主要聲部的練習,在這一聲部中包含許多和弦主干音,因此,要保證主導聲部與內聲部音準統一,才能做到正確演奏。
七、音準訓練方法和訓練技巧
(一)重視弦樂重奏理念,提高訓練效率
弦樂四重奏主要是將四把弦樂器進行組合演奏,由此形成的一種室內樂形式。弦樂四重奏音色十分接近,結構很嚴謹,因此,這種室內樂備受人們的喜愛。許多作曲家也熱衷于通過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與獨特的音樂思想。演奏人員進行弦樂四重奏演奏時,會通過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進行演奏,這四把弦樂器分別構成一個聲部,共計四個聲部。在練習時,演奏者要賦予極高的音樂理念,融入恰當的情感,將演奏作為情感表達的重要載體,才能保證演奏成功,給聽眾帶來良好的體驗,使聽眾為之產生共鳴。
在具體訓練時,訓練者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訓練人員要對訓練充滿信心,有專注的態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對音準進行訓練時,切忌好高騖遠,而是要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訓練。訓練人員不要畏懼長時間的訓練,善于克服枯燥的訓練氛圍,樹立明確的目標。為保證音準得到提升,需進一步提高音準的標準,同時,還要對演奏技術進行訓練,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其次,弦樂重奏是一種獨特的演奏方式,其對演奏者的團隊合作能力、精神提出嚴格的要求。在音準訓練中,要采用多人合作與演奏的方式,保證音準得到提升。總之,在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一旦發現音高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者和弦音準出現問題,就要及時進行校正,盡快達到團隊演奏的標準。
(二)規范弦樂重奏模式,保證音準質量
進行弦樂重奏時,為保證重奏模式規范,演奏人員要善于捕捉聲部之間的交流形式所具備的規律。聲部之間的交流好比人之間的對話,演奏者若能將個別音符和樂句之間的傳遞過程視作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過程,就能準確掌握每個樂句或音符之間的傳遞關系,了解其彼此之間的規律,在演奏時,就能與聲部進行自然的連接與交流,使演奏更有韻味。
在主旋律與和聲方面,演奏者跟隨伴奏進行演奏,或者集體合奏時,要做到流暢、自然,結合多聲感覺、聽覺與每個聲部的規律,合理進行演奏,對演奏技巧進行準確把控,培養自身的靈敏度與反應度。此外,演奏者在訓練中要加強對每一個聲部的音準訓練,多多學習和欣賞更多經典作品,對弦樂重奏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自身音樂素養,確保重奏音準得到準確把關與控制。
(三)引入時代元素,優化音準訓練過程
弦樂重奏備受人們歡迎,與之相關的音樂作品呈現出多樣化發展態勢,風格迥異。在具體演奏和訓練中,要合理滲透時代元素,并將其與弦樂重奏相結合,對音準訓練過程進行優化。在具體訓練中,要考慮到作品的具體風格和類型,必要時,練習者可將總譜和音響資料進行對照,確保音準訓練得到進一步強化。可選擇比較經典的重奏作品,如海頓、貝多芬、莫扎特、德沃夏克等作曲家的作品,通過合理的訓練,就能幫助練習者對音樂元素有更加強大的感知。在弦樂重奏中,要保證團隊之間的默契性和演奏的統一性,促進演奏者之間有更好的默契,這樣就能逐步提高演奏者的演奏能力與應變能力,對音準進行準確呈現[6]。
在進行音準訓練時,要合理區分樂器種類與音準之間的差異性。如果組合方式不同,音準也會有一定的差異。比如,將鋼琴與弦樂相結合時,就要考慮到不同樂器的特點,以及演奏時存在的差異性。進行弦樂重奏創作時,要充分發揮出其內部和聲支撐作用,對內聲部進行演奏時,需對和聲關系與走向進行分析,對和聲的三音與七音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處理,才能保證音準訓練更有成效。演奏者要全面掌握演奏技巧,對音色和音調之間的協調性進行處理,保證二者統一。同時,要對各聲部的演奏仔細進行聆聽,確保音準得到有效統一,給聽眾帶來良好的體驗。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特殊的音樂演奏形式,弦樂四重奏有豐富的音調與多樣化風格,與之相關的音樂作品大多包含豐富的情感和高超的藝術。演奏者在演奏時,需做到合理協調,對音準予以準確把控,加大訓練力度,掌握更多音樂知識,全面捕捉和掌握四重奏的演奏規律,與團隊成員共同訓練,共同演奏,有效提高音樂素養與演奏水平。
參考文獻:
[1]夏婷.弦樂四重奏音準訓練的方法研究[J].戲劇之家,2018(33):81.
[2]江博.高等院校音樂專業弦樂四重奏教學中音準的基本訓練[J].黃河之聲,2018(16):64-65.
[3]張劍.論弦樂四重奏中音準問題[J].北方音樂,2018,38(18):40+42.
[4]蔡茜.淺析弦樂四重奏音準問題[J].音樂時空,2015(06):119-120.
[5]尹倩云.淺談弦樂四重奏演奏中的幾點問題[J].北方音樂,2015,35(05):64.
[6]袁小娜.弦樂四重奏中大提琴的演奏藝術[J].電影評介,2007(01):83.
基金項目:內蒙古藝術學院2022年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X小提琴專業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2JG02)。
作者簡介:張金鑫(1985-),男,內蒙古烏蘭察布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從事弦樂演奏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