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寶 楊俊靜 李德麗
摘? 要: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機制刻不容緩,二者相互融合可以全面提升高校大學生自身能力和素質,二者在教育內容、教育目標和教育模式方面都存在著緊密聯系。二者的有機融合可以實現“合作共贏”、形成優勢互補,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為創新創業教育導航前進方向和引領價值導向,同時創新創業教育可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媒介和重要載體。高校應注重課堂教學渠道、課外實踐平臺、師資隊伍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從四個方面來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機制構建。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2-0026-04
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機制,一方面可以深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引領作用,有利于全面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建設;另一方面又體現出協同育人模式,有利于培養全面型創新創業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創新創業教育在高等教育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均是一種實踐活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為社會培養教育創新創業型人才,推動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實踐活動,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側重于推行馬克思理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意識形態教育的活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同向同行,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機制,著重構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是當下深入研究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創新創業教育均存在于高等教育中,二者在教育內容、教育目標、教育模式方面密切聯系,相互依存[1],均有各自領域的深入進展,又存在影響發展的問題,應相互融合,同心同行。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在教育內容方面一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均以學生為中心,都將塑造學生個人實踐素養與遠大目標作為教學研究內容。創新創業教育重視啟發大學生了解社會需求,全面提升自身素養,引導學生增強認知能力、創新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為最終實現創新創業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偏向理論意識形態的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之間是包含關系,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借助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教育引導高校大學生具備良好的言行舉止。新時代創新創業型人才應具備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健康的心理素質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而這充分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蘊含的理想信念教學內容。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所展現的拼搏進取和誠信立德品質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為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提供理論支撐[2]。因此,二者在教學內容方面有著一致性,可以更好地培育大學生群體的道德觀、價值觀及人生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在教育目標方面統一
努力培養“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目標[3]。高校積極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全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規范日常行為,讓學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展人生英姿,綻人生價值。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把分析和解決學生未來發展需求當成工作的著力點,把促進大學生全方位、深層次、多領域發展作為方向,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4]。所以,高校通過各個相關平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團隊意識和拼搏精神,引導大學生積極主動適應社會競爭,促進大學生多角度發展。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進而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因此,二者在教育目標方面具有統一性,均是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在教育模式方面相同
在實施路徑方面,兩者均注重圍繞素質教育實施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素質和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可持續提升自我;在教學渠道方面,兩者均重視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教學活動,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深度融合,實現共同育人效果,使學生主動融入社會實踐中,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具有的創新形式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上臺階;在教學內容方面,兩者都與其他專業課程體系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多門課程間的協同育人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構建形成大思政視域下高校實踐育人的模式。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仍需要借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對二者來說,需要相互滲透、互為依存、共同促進,應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素養與思想政治素養同步提升,從而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在教育模式上相同。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構建融合機制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包括世界觀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創新精神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借助相應平臺直觀呈現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成果,拓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領域和范圍。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可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切實加強教育和引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活力。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切實引領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導向,助力高校大學生確立科學規范的創新創業觀念以及建立成熟正確的創業動機,避免出現好高騖遠、唯利是圖、享樂主義等錯誤觀念。高校應充分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引領作用,使其矢志艱苦奮斗、錘煉高尚品格,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更好地適應和融入社會,在創新創業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更寬。
(二)創新創業教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
推動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創新創業教育應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也要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施平臺。首先,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助推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體現;其次,二者都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銳意改革、守正創新,著重于培養大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敏銳的法律意識、健康的職業道德等教育內容[5],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形成創新、守信以及奉獻的創業價值觀,把大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這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經驗和價值導向,可以進一步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實效;再次,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實施平臺和新載體,使觀念塑造與思想引領工作由抽象變得具體,能夠最大化地激發大學生潛質,有助于高校大學生實現人生目標和社會價值。
三、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機制的實現路徑
(一)重視課堂教學主渠道,筑牢意識形態主陣地
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機制,應將課堂教學主渠道擺在重要位置,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同頻共振”,有利于強化大學生對理想信念以及道德素質的認同和踐行。嚴格來說,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之中的課程設置“不打折”,同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因材施教。高校應分析不同教育程度學生的需求,不斷改進和優化思政與雙創的教學內容,結合個人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設相應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激發學生的學習及研討興趣,使高校大學生系統學習,增強個人本領,實現二者課程育人的功能。另一方面,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應適當融入思政課程內容,要讓學生懂得在具體創業時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可以在創業課程知識傳授中使用案例教學法呈現思政課程知識元素,積極探索“雙創育人”課程思政建設模式,持續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培育能力強、觀念正、素質高的新時代創新創業型人才。最后,高校在開展二者融合教育機制過程中應延伸眼界,站在全局的視角重視課堂教學主渠道,進行課堂教學內容多維融合設計,推進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提升學習效果,真正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優勢互補作用,助力建立較為完備的高等教育體系[6]。
(二)搭建課外實踐大平臺,助推大學生全面成長
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機制,應重視課堂教學主渠道,同時搭建課外實踐大平臺。課外實踐活動被視為大學生的“第二課堂”,通過參加課外實踐活動,有利于更好地推進二者在理論與實踐方面有效融合。實踐教育是踐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路徑。在創新創業背景下,各高校依托眾創空間、科技園以及創業孵化園的建設打造搭建貫穿于大學生活、覆蓋全體大學生的創業實踐基地。此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密切融合雙創實踐平臺[7]。首先,整合校園資源,創建校內實踐中心,學生可以自主制作創業計劃書,增強其在日常學習和專業發展時的內生動力,自主探索創新創業內容,并利用大學生“第二課堂”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向深層次發展;其次,還可以在雙創實踐中融入思政理論知識,在培養學生實操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的意志品質、道德素質從思想認知轉變成具體行動,讓學生知行合一,在活動中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功能;最后,借助社會資源實施社會實踐,帶領大學生提前走進企業,切實感受企業文化和工作環境,通過向優秀企業家學習,把握市場人才需求動態,提升就業創業能力水平。搭建課外實踐大平臺可以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提供重要有效的載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多元便捷的實踐途徑。
(三)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師資的能力
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機制,推進二者深入融合發展。高起點、高標準、高投入推進師資隊伍建設,是建立二者融合機制的重要保障。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形成比較成熟的思政育人體系。反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由于在國內發展時間較短,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還很薄弱,對初創業的學生缺少引領其樹立正確價值觀的能力。高校應及時妥善地擺脫師資隊伍建設的困境。首先,高校應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溝通交流,高度重視師資培育工作,積極開展團隊建設,增強創新創業教育知識儲備,提升師資隊伍能力。同時,高校也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實現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的深入融合,搭建平臺,深入交流;帶領思想政治教育類教師去企業中掛職鍛煉,積極參與企業生產實踐中,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提升教師的實踐水平。其次,高校可以安排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專業教師開展講座,分享經驗體會和先進理念,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業進行系統指導。最后,通過建設專業團隊,關心愛護學生,能及時對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同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在職業規劃和價值觀引領方面起到引路人的作用,做好學生工作與思想引領。
(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文化育人氛圍
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機制,需要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創建奮勇拼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首先,高校黨委及其領導下的團委應把握輿論宣傳,通過使用校園網、官方微信公眾號和校報等渠道多元化宣傳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加深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其次,開展創新創業比賽類活動,如打造挑戰杯、“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論壇等高校特色品牌活動,堅持“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把大賽作為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新型人才培養的方式,深入推進二者的文化理念融入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著力培養德才兼備的應用型創新型創業型人才,創造華彩綻放的創新創業“嘉年華”,形成大學生創新創業主陣地;最后,高校可以進行創新創業榜樣教育,請歷屆校友以及創新創業優秀典型做線上和線下專場報告,以榜樣引領帶動廣大學生,通過優秀身邊榜樣創新創業鮮活實例的呈現,讓學生對創新有所重視,呼吁和激勵在校大學生不忘初心,扎根基層,在實踐過程中提升素養,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加強個人道德修養,激發創新思維,有效增強創新創業本領。
四、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對人才培養具有關鍵作用,只有堅持立德樹人,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鼓勵創新開發人才潛能,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機制,大力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同向同行,才能確保人才質量[8]。高校要以雙創教育為載體,全面推進思政教育工作,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積極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機制的路徑。一方面,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性作用,引導把握創新創業教育方向;另一方面,不斷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特色化,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使二者實現良性互動,增強二者協同性和融合性,加強應用現代教育理念科學,才能培育出職業素養高、綜合能力強,能守初心、擔使命、更優質的時代新人,持續提升高校育人水平。
參考文獻:
[1] 高倉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發展研究[J]. 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21(01):37-40.
[2] 徐純正. 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作用[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0):92-94.
[3] 楊金焓.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探析[J]. 中外企業文化,2022(03):221-222.
[4] 范俊峰,鄧蘇心,盧曉.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J]. 高教學刊,2022,8(21):37-40.
[5] 王佳卉. 思想政治教育引領下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 中外企業文化,2021(12):202-203.
[6] 李南.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發展芻議[J]. 高教論壇,2021(01):111-114.
[7] 閆瓊. 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探析[J]. 就業與保障,2022(02):46-48.
[8] 尹璐,谷佳憶. 新時代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J]. 大學,2021(51):98-100.
(薦稿人:王勇,東北農業大學學生工作部學生資助科科長,副教授)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