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是初中物理探究教學最為常用的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可以明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以建構主義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合作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對小組合作、物理探究活動、合作評價予以界定.針對初中物理探究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和評價機制的建立路徑.
關鍵詞:物理探究;小組合作;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3)08-0089-03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探究活動開展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敢于創新、大膽探究的科學精神,并通過物理探究活動的常態開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物理學科相關知識.基于小組成員間的合作與交流,并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可以讓物理探究活動得以有效開展.
1相關理論概述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背景下的合作學習重要學習形式.在物理學習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來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和智慧,又能通過合作學習吸取同學的長處.對小組學習的評價,有利于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
1.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更加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程度,希望學生結合已有知識經驗進行知識加工,從而形成新的知識體系.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倡導情境創設,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相應的學習情境,通過情境導入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中,發現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小組合作是建構主義理論實踐的重要路徑之一,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合理設置任務的難易程度,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從而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奠定基礎.
1.2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于20世紀40年代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它對人類生存的不同需求進行了分類與等級劃分.其中的社交需求是個體在社會生存過程中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的需要.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等的溝通交流有助于課堂良好氛圍的建立,是滿足學生社交需要的路徑之一.
1.3合作學習理論
合作學習理論是基于合作學習概念、目標等提出的理論研究成果.該理論認為,合作學習是個體學習與集體協作相配合的一種學習方式.從上述觀點出發,合作學習目標的建立也應該分為個體層面與集體層面.其中,個體層面的學習目標對應學生個體能力的提升,集體層面的教學目標與學生思維方式轉變等相適應,從而滿足成員共同發展的需要[1].
2初中物理探究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2.1教學效益不甚理想
當前諸多教師在物理探究活動中嘗試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希望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探究空間,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活學活用”能力,但由于初中階段學生自控能力較弱,雖然學生與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機會增多,但課堂教學質量并未提升.部分學生探究活動中過度發揮,難以抓住課堂教學重難點,還有部分學生因為與組內其他成員基礎水平存有一定差距,難以實現主動溝通,其想象能力及表達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甚至會因此影響學習積極性.
2.2影響課堂紀律管理
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學活動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需要學生敢于基于自身已有生活經驗以及所掌握的物理知識,提出自己的觀點并與其它成員積極開展討論.在此種情況下,學生之間極有可能因觀點不同而發生相互爭執的現象,如教師未能及時予以正確引導,極易導致課堂紀律混亂,不僅不利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而且也不利于學生之間友好關系的建立與維系.
2.3缺乏科學考評體系
科學合理的考評體系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個體的物理學習興趣,同時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交流中共同進步.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多將考試作為單一的考核方式,以考試成績作為主要評價標準,這并不能充分反映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過多的考試與片面評價還會讓學生對初中物理學習產生厭倦情緒.
3初中物理探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改進
3.1了解學生差異,合理劃分小組和分配學習任務
由于不同學生性格不同,家庭環境各異,其所形成的思想意識及行為習慣等也有所不同,而學生之間的這些差異會對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產生直接影響.從另一方面來說,不同學生的基礎水平不同,教師開展統一教學也是忽視學生個體差異的行為,不利于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教師應正確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結合不同學生的發展特點及學習需求合理劃分小組,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去.首先,學習小組的劃分要確保各組學生創作能力、性別等相對均衡.其次,組內成員的劃分應堅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劃分原則,促進各組成員共同進步.
為科學合理地進行小組劃分,探究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應對不同學生的發展特點有所了解,可通過課堂表現、物理學習成績進行能力劃分,并據此進行任務等級分配.例如,教師可要求組內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收集信息或者回答簡單的問題.一方面,確保該層次學生能夠獲取一定的新知識,鞏固舊知識;另一方面,通過任務的完成,能夠獲取更多的學習信心.任務分配完成以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各小組開展前置補弱活動,即小組
學習成績中等及以上的學生對本組物理學習成績落后及處于中下等的同學進行知識講解,教師進行適當補充.針對物理學習成績較好,具有一定探究興趣的學生,教師可分配難度等級較高的任務,鼓勵其運用創新思維解決問題.與此同時,該層級的學生還要對前置補弱活動的具體情況及知識講解程度進行監督,不定時檢驗“教學結果”.
3.2開展實驗探究,強化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探究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然而,在實踐中,許多教師對傳統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認為實驗探究活動開展會拖延教學時間,不利于完成教學任務,因此給予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機會較少.導致小組合作探究的積極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基于此,教師應對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實驗探究活動的開展引起重視,給予學生更多的發現、解決問題的機會[2].
例如,在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物態變化》第一節《物質的三態溫度》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水的物態變化”“溫度”“溫度計”三大板塊的內容,體會水的物態變化過程.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對易觀察的物態變化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升華、凝華等現象并不十分熟悉.因此,容易受到習慣性思維的影響導致混淆水的氣態與液態.此時,教師可首先為學生播放水的魔術表演視頻,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空氣加濕器,感受水的物態變化,最后,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實驗總結.3.3選擇恰當的合作時機,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
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來說,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較高,但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動都可以使用該教學方法,需要
選擇恰當的合作時機.很多初中學生認為物理是一門抽象概念眾多、理論難以理解的學科,需要具有較高的分析能力與知識水平,以致部分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產生畏難潛意識.此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交流進行思想碰撞與相互啟發,更好的掌握物理學科知識.
例如,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摩擦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提問: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樣的?大多數學生會回答: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針對此答案,教師可舉出反例:人在走路的過程中,摩擦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均向前,此時摩擦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面對這一實例,很多學生陷入困境.此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要求各小組派遣一位同學闡述分析結果.最后,教師與學生共同推理出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的結論.
3.4展示合作學習成果,強化對知識的深度理解
學習成果展示是檢驗小組合作學習成果的重要環節.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教師應轉變傳統的以口頭匯報為主的單一的成果展示方式,鼓勵學生通過自主設計實驗、情景演繹、思維導圖等方式進行匯報.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進行記錄,生成新的成果展示素材,并上傳到微信公眾號或其他網絡平臺,供學生及家長進行訪問與觀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初中物理探究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的建立
4.1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側面監控學習過程
通過構建小組協作學習評價機制,可以使學生對自己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對自己的知識水平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為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有必要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多主體、多維度地開展評價活動[3].首先,教師可以采用小組成員自我評價的方法,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其次,可以采取小組內部評估和小組之間的相互評價的方式.其中組內互評是組內成員相互監督,對其學習狀態、學習過程及知識掌握情況進行點評,組間評價是以小組為單位的,主要評價各小組學習氛圍、學習有效性等.這樣一來,既能夠形成組內的評價機制,又有助于小組間競爭意識的提升,對于班級內部學生的共同進步有積極作用.除此以外,教師也有必要參與到課堂評價過程中,采用師生互評的評價方式,由教師建立電子學生檔案,不定期對學生的學習進步水平等進行評價,或提供針對性指導.學生在此檔案內對教師的課堂安排等進行評價,為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提供反饋.
4.2細化評價標準,充分發揮教學評價激勵作用
關于評價標準的細化,教師可從小組學友情結、學風建設、生態評價及學業水平評價四個方面進行思考.首先,小組學友情結評價標準更多的關注組內學生是否具有固定的幫扶對象,此對象是否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取得了進步.小組學風建設評價標準主要是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紀律進行約束,要求組長及副組長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時也要求其具有較高的組織能力與指導能力.所謂小組課堂生態評價標準,就是對組內互動氛圍、合作學習過程的分工進行點評.小組學業水平評價標準是對小組內部、小組間的對比,即橫向比較各小組整體學習成績,總結各小組成績位居前列的學生數量,縱向對比小組內部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習成績整體進步較大的學生進行標注,評價分層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探究活動中基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學生學情,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應擺脫傳統教學觀念,對以往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中存在問題進行反思,進而有針對性地制定應用策略.小組合作評價機制是反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效性的保證,教師應從不同維度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提高物理探究活動的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蔣秀琴.高中物理合作學習課堂教學策略與實踐[D].揚州:揚州大學,2021.
[2]姜濤.物理探究課有效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3]楊建平.初中物理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0(27):154.
[責任編輯:李璟]
收稿日期:2022-12-15
作者簡介:呂芹芹(1987.2-),女,山東省冠縣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物理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