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濤
摘要:隨著互聯網及其應用的高度普及,各種新媒體平臺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與傳統圖文等文化傳播形式相比,微視頻由于其及時、高效、娛樂、豐富的特點受到了大眾的喜愛和關注,但是在微視頻的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諸多問題。本文主要對目前新媒體環境下微視頻制作和傳播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對如何提升微視頻質量和傳播效果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新媒體;微視頻;制作;傳播
5G技術的廣泛應用促進了微視頻的發展,政府及相關部門對于信息產業的支持、互聯網及相關技術迅速迭代、接入因特網的成本大幅降低,為微視頻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受眾群。但是微視頻與傳統視頻相比天然存在一些劣勢,如內容完整性不足、創新水平較低、規范性有待提升等,隨著受眾對于微視頻內容質量要求有所提升,微視頻需要在制作時注重體現內容深度,并進行更多的創意、創新嘗試,從而形成人們喜聞樂見的作品。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逐漸形成一種全新的媒體形態,也被稱作除電視、廣播、報刊和雜志以外的第五種媒體形式,其具備及時、高效傳播的優勢,利用網絡和數字技術,將內容推送至各個社交平臺,利用智能終端向受眾予以呈現的服務形式。
所謂微視頻,多是單個時長保持在30秒以上、20分鐘以內的,使用視頻終端進行錄制的,上傳至互聯網供大眾傳播并分享的視頻種類,微視頻包括了微紀錄片、微電影等形式的作品。其主要特征有:第一,休閑娛樂性。很多微視頻的內容是對日常生活活動的記錄,目的在于能夠和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思考,其視頻內容豐富多樣,人們將觀看這種微視頻當作一種休閑娛樂的方式。第二,強大的交互性。傳統媒體將信息單方面送到受眾面前,其傳播方向是單一的,與此不同的是,微視頻能夠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與受眾進行實時交互,例如在視頻當中發送彈幕、評論、點贊等,能夠和視頻制作者、其他觀眾就視頻內容進行直接溝通和交流,并收到反饋,且受眾的反饋也會變成微視頻內容的一部分,形成信息增量。第三,易操作性。制作微視頻是相對容易的,無需專業設備,大眾可以憑借一部手機輕松地完成微視頻內容的制作并進行傳播,可以在視頻當中發表意見和觀點,只要符合各平臺的要求并經過審核即可完成傳播。第四,可實現高效傳播。制作者拍攝的同一條微視頻可以通過不同的傳播渠道實現傳播。與電視劇、電影等作品需要漫長的拍攝與制作周期,需要多方審核通過方可播出不同,微視頻在各新媒體平臺的審核速度極快,將視頻由制作到傳播的時間大大縮減。另外,由于多數微視頻的制作成本較低、用時較短,制作者可以節省更多的資金用于視頻宣傳環節,如增加曝光量等,同時加快其他視頻的制作、傳播進度。
視頻制作水平有待提升
當下,由于制作視頻的簡便、網絡信息的支撐,在新媒體環境當中的每一個人,即使非專業人士亦可輕松完成視頻制作并傳播出去,打破了以往較高門檻的限制,因此社會大眾普遍具有創作熱情。但是,與簡單可行相對應的是,普通用戶制作的視頻與專業制作者的視頻之間在質量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所謂“入門容易精通難”,基礎性操作人人都可以掌握,可是想要在視頻創意、視頻畫質、情感表達、人文審美等方面表現優秀卻并非易事。
作品正向引導作用不足
互聯網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習慣,在信息接收方面,短平快的微視頻表現方式更容易吸引受眾。年齡層次囊括了老、中、青、幼人群,甚至有部分未成年人在缺乏家長的監管下任意搜索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對于正處在身心快速發展的未成年人來說,其心智尚未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在塑造階段,外來事物很容易對其心理造成沖擊,長時間的觀看微視頻也會對其身體造成不良影響。這一階段的未成年人好奇心重、善于模仿,如果在觀看不良作品后模仿其行為容易對自身和社會造成危害。甚至有部分微視頻制作者為了能夠博得更高的關注量,會制作一些“毀三觀”的劣質作品,為吸引點擊量做出一些突破道德、法律底線的行為,這些品位低俗、表現惡劣的作品如果在新媒體中傳播開來,會對整個微視頻行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其中的錯誤信息、不良風氣還會對觀眾造成誤導,是我們需要時刻警惕的。
作品同質化現象嚴重
目前,在各大新媒體平臺當中微視頻內容侵權、同質化現象極為突出,一些微視頻將很多影視作品進行截取或拼接,在沒有取得授權的情況下大肆傳播,或對其中的部分情節進行照搬、簡單模仿,而欠缺創新拍攝微視頻的能力。或者對于其他微視頻中的創意進行粗略模仿,在平臺當中有大量場景類似、臺詞類似的作品,使觀眾失去觀賞興趣。這一方面造成了大量品質不高的微視頻作品充斥在平臺當中,一方面也擾亂了行業傳播秩序。對于翻拍、抄襲的微視頻如果一味姑息縱容則會進一步降低優秀微視頻制作者的創新熱情,使之不愿意投入過多的精力進行創作,如此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降低了新媒體平臺中微視頻的質量。
精心選題
主題是微視頻的立意點,微視頻要有新穎、突出的主題,才能精準定位,最大限度地吸引目標受眾的關注。選題期間應當拓展思維,具有挑戰精神并表達獨到的見解,方可在眾多微視頻當中凸顯出來。例如,一些粉絲眾多的微視頻博主,善于緊跟時事熱點,并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將這些內容進行巧妙的構思,在微視頻短短呈現的幾分鐘內,運用創意性的演繹方式或具有自身風格特色的語言發表對于人、事、物的看法和分析。
善用鏡頭
制作微視頻時細節很重要,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呈現出豐富的感情和事物線索。在表現場景環境時,需要對周遭事物進行精心布置,對人物情感進行深入刻畫,可以嘗試使用大光圈和長焦共同作用的方式來捕捉小景深的畫面,在這種情況下,視角會變得更加銳利,從而提升視頻畫面質感。在一些優秀的微視頻作品中不乏使用長焦拍攝塑造壓縮感畫面的案例,有效地在短時間內凸顯主題。
精細化剪輯
素材如何過渡到優秀的作品,科學合理同時又善于創新的剪輯往往起到關鍵作用。成功的剪輯可以迅速帶領觀眾進入畫面營造的情節當中,便于信息的快速呈現和情感的迅速同化。在新媒體背景下,優秀的微視頻作品需要具備在有限時間內傳遞豐富內容的能力,對于表現形式、剪輯方法要求更高。得益于近年來各種先進的、易操作的剪輯工具性軟件的普及,僅使用手機、電腦即可完成精細化剪輯,在剪輯過程中可以拼接人物對話、圖文內容、音樂等,甚至制作出精美的特效,可以吸引觀眾的好奇心,為視頻制作者帶來更多的關注。從本質上來說,微視頻的后期剪輯和影視作品的剪輯工作性質是一樣的。通常情況下,微視頻需要在15秒至30秒之內引導觀眾進入主題,需要在其中展現最精彩的畫面、有懸念的臺詞,從而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促使其能夠完整地觀看微視頻內容。
規范化制作
受益于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可以使用多種多樣的設備、技術用以制作微視頻。但是需要注意到,無論使用何種設備、技術都需要遵守制作的流程,確保制作的規范性。首先,在視頻制作全程都要對相關素材進行把控,以保證出現在畫面中的素材和主題相符,避免出現其他對展示主題不利的元素。在實際拍攝時,應注意多方位、多角度的拍攝手法,以免單一的拍攝方式帶給觀眾枯燥、不真實的感覺。其次,編輯視頻畫面時,應確保剪輯工作人員對使用的軟件功能能夠熟練掌握,制作出銜接自然流暢、場景合理過渡的視頻,向觀眾傳達想要表現的意境和美感。必要時還需要經常對拍攝到的畫面結構進行重新組合,帶給觀眾新鮮感。
健全網絡監管體系
與微視頻產業突飛猛進的發展速度相比,與之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建設卻明顯遲滯,在這種情況下,現有監管體系無法對微視頻的傳播進行有效的約束,制度性保障不足,也是造成微視頻質量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相關部門需要對微視頻及其相關產業深入調研之后,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監管制度,確保監管體系的可操作性,從微視頻的制作內容、傳播方式等方面進行規范引導,引導微視頻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作為微視頻的制作者,需要時刻謹記作品應符合法律及道德規范。除此以外,需要對微視頻加強審核力度,從而營造友好的微視頻傳播和發展環境。
發揮輿論引導作用
文化作品具有天然的傳播優勢,微視頻的出現則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的路徑,在微視頻內容當中融入傳統文化因素,從而對受眾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一方面,微視頻可以有效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播,另一方面,作品當中融入傳統文化內涵將提升視頻的人文高度和文化價值,兩者之間彼此成就,容易形成良性循環。例如,很多優秀的視頻博主如李子柒在作品當中將傳統美食與我國古已有之的田園生活有機結合,使觀眾欣賞優美風光、美食制作的同時,還能感受到一種怡然自得的生活理念,由此吸引大量的粉絲關注。李子柒將“講好中國故事”這一理念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得以實現。
微視頻作品可以對受眾的輿論、價值觀、需求等進行引導,所以在制作階段需要對視頻播放之后產生的效果有充分的考慮,制作者應緊抓視頻質量,在內容中做出創新,并發揮積極的輿論引導作用。比如,各大新媒體平臺已經具備了龐大的用戶群,因此形成新興的輿論場,其中引發大量用戶關注的微視頻極有可能快速發展、醞釀成為公共輿論事件,其內容當中倡導或摒棄的觀點會對觀眾的視聽起到極大的影響。目前,很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等紛紛入駐新媒體平臺,積極發揮輿論引領作用,以便傳播更多的正能量。
精準定位內容
在信息化技術廣泛應用的當下,每天大量數據產生,“信息爆炸”是我們每一個社會人都面臨的問題,因此,只有內容質量足夠好、足夠吸引人才能博得目標群體的關注,而“內容為王”是微視頻作品能夠贏得青睞的不二法寶。各種平臺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微視頻作品被推送,在不計其數的作品當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觀察到,作品向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為了制作的微視頻獲得更好的數據流量,制作者需要對內容和方向進行細分,謹防陷入同質化的泥沼當中,從而制作出差異化作品。在此之前,需要對作品做出精準定位并持續優化,以便找到預期的受眾群體。比如,一些制作原創音樂微視頻作品的自媒體,將目標群體定位于喜歡音樂、有生活品位的年輕人群,在制作微視頻時要確保畫質精良、風格清新脫俗、配樂合理。總之,在確保視頻內容高品質、創新的同時,對作品“精雕細琢”來凸顯其價值,更利于得到觀眾的認可。
進行跨平臺傳播
各短視頻平臺基于技術創新,平臺功能日趨完善,能夠帶給觀眾、視頻制作者更好的用戶體驗。就當前情況來看,發布、觀看微視頻的平臺主要有:短視頻APP如抖音,綜合性社交平臺如微信、小紅書等,知乎、百家號、頭條號等也可以實現微視頻跨平臺的傳播,將視頻鏈接公布至其他自媒體網站當中,從而可以在多個平臺傳播微視頻,增加了受眾數量。
除此以外,微視頻傳播過程中可以進行資源整合,將有價值的優秀視頻進行整合,在符合視頻主題的情況下進行專業推廣。借助大數據分析,可以精準推送至目標受眾,從而實現“有的放矢”的宣傳效果,提升微視頻的傳播水平。
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人們已經習慣通過微視頻來了解資訊、充實知識、娛樂心情,微視頻成為人們日常社交、溝通的新方式。微視頻的制作者要積極拓展思路、提升制作水平、創新視頻內容與形式。相關部門、平臺、制作者、受眾都應對微視頻的文化內涵和質量水平加以重視,積極改善視頻制作和傳播環境,為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浩翔.新聞新媒體平臺微視頻制播特點——以“掌上長沙”《一碗粉溫暖一座城》為例[J].傳播力研究,2020(4):2.
[2]趙晨雪.短視頻背景下微紀錄片創作的突圍與創新——以《早餐中國》為例[J].新媒體研究,2020,6(13):2.
[3]呂麗青.新媒體環境下廣西花山文化微視頻傳播的傳播模式謅議[J].記者觀察:中,2021(10):3.
[4]張依.淺析新媒體語境下微紀錄片的創新——以《了不起的匠人》為例[J].視界觀,2022(24).
[5]宋靖.如何發揮圖片(微視頻)庫在新媒體時代的作用[J].新聞文化建設,2021:000-011.
[6]劉燦威.主流媒體運用短視頻傳播價值觀的路徑分析——以人民日報新媒體微視頻為例[J].新聞知識,20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