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論文以2009-2021年滬深A股上市國有企業為研究樣本,在對公司綜合治理水平、研發投入與國有企業績效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的基礎上,檢驗了研發投入在公司綜合治理水平與國有企業績效之間的中介作用,并進一步檢驗了不同類型國有企業中公司綜合治理水平對企業績效產生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公司綜合治理水平對國有企業績效產生顯著正向影響;研發投入在公司綜合治理水平與國有企業績效之間發揮部分中介作用;進一步研究發現,相較于央企,在地方國有企業中公司綜合治理水平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更為顯著。
【關鍵詞】公司治理;研發投入;企業績效
【中圖分類號】F271;F275;F276.1?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6-0115-03
1 引言
國有企業是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如何提升國有企業績效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指出,引領企業發展的首要動力是創新。國有企業作為經濟發展中的中流砥柱,更應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創新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公司治理水平對于研發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具有重要影響,進而可能影響到企業績效,因此,有必要探討研發投入在公司治理與國有企業績效之間的內在作用。目前,在有關公司治理與企業績效的研究中,主要通過細分內部治理機制,從股權結構、監督、激勵等單一角度出發,探討其對企業績效的具體影響[1-3]。但單獨研究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個別維度并不能反映公司的綜合治理水平,無法體現公司的綜合治理質量。現有關于公司綜合治理水平對國有企業績效影響的研究不夠充分,且探討研發投入在公司綜合治理水平與國有企業績效之間可能產生的影響的文獻較少,同時,忽略了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中公司綜合治理水平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按照“公司綜合治理水平→研發投入→國有企業績效”的研究主線,選取2009-2021年滬深A股主板上市國有企業作為研究樣本,將公司綜合治理水平、研發投入與國有企業績效納入同一研究框架,通過實證分析,探討研發投入在公司綜合治理水平與國有企業績效之間發揮的作用,同時,進一步細分國有企業類型,探討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中公司綜合治理水平對國有企業績效產生的影響有何不同。
2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2.1 公司治理與國有企業績效的關系
良好的公司內部治理機制,能夠通過有效協調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權益分配,減少內部利益沖突,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高決策制定的效率和執行的效果,最終提升企業績效,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公司內部治理機制是涵蓋股權結構、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管層等利益相關方的綜合機制,現有研究大多從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單一維度入手,探討某一維度的內部治理機制對企業績效產生的影響,但單獨研究其中一個或某幾個維度并不全面,難以整體反映出公司的綜合治理質量,且各單一內部治理機制之間存在相互疊加或抵減的作用,因此,從公司內部治理的綜合層面出發,研究其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更為全面。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設:
H1:公司綜合治理水平與國有企業績效顯著正相關。
2.2 研發投入的中介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轉型發展,創新逐步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企業研發活動具有投入高、周期長、高不確定性等特點,最終目的是利用研發成果使企業保持競爭優勢,提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效率,進而提升企業的績效。企業是否重視創新、是否決定進行研發投入以及研發投入強度的高低均取決于在既定內部治理機制下生成的企業決策,高質量的公司治理能夠克服管理層的短視行為,重視創新活動的長遠效益,加大研發投入。換言之,企業進行研發創新活動有助于企業績效的提升,公司內部治理機制與企業研發創新活動的最終目標具有一致性。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公司內部治理能夠從兩個方面對企業績效產生影響:一方面是直接影響,健全的公司治理機制可以減少利益沖突,提高經營管理效率,提升企業績效;另一方面是間接影響,高質量的公司內部治理通過影響研發投入進而對企業績效產生影響。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設:
H2:公司綜合治理水平的提高會通過提升研發投入強度,進而實現國有企業績效的提升。
3 研究設計
3.1 數據來源與樣本選取
本文選擇2009-2021年滬深A股主板上市國有企業作為研究樣本,針對樣本進行如下篩選:①剔除ST等經營異常的上市公司樣本;②剔除金融、房地產行業的上市公司樣本;③剔除缺失值較多的研究樣本;④對關鍵連續變量均進行1%的縮尾處理。最終數據為1 150家國有上市公司,共10 080個觀測值。
3.2 變量設計
①企業績效。本文選擇市場指標中的托賓Q值(TQ)這一指標來衡量企業績效。②公司治理綜合評價指數。本文參照周宏等[4]的研究,從股權結構、董事會結構、監事會結構和高管激勵角度選取8個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治理變量,通過主成分分析法,構建評價公司治理情況的綜合評價指數(GOV),該變量值越大,代表公司綜合治理水平越高。③研發投入。本文選擇年度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來表示研發投入強度(RD)。④控制變量。參照以往的研究,本文選取6個變量作為控制變量。各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3.3 模型設計
為檢驗公司綜合治理水平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即H1,構建模型(1):
TQit=β0+β1GOVit+β2SIZEit+β3LEVit+β4GROWTHit+β5ASit+β6AGEit+β7IND_Qit+∑Industryfe+∑Yearfe+εit? ? ? ?(1)
式中,β代表各變量回歸系數;ε代表殘差;i代表國有企業;t代表年份;∑Industryfe和∑Yearfe代表雙向固定效應估計。
為檢驗公司綜合治理水平、研發投入和國有企業績效三者之間的關系,即H2,構建以下模型:
RDit=β0+β1GOVit+β2SIZEit+β3LEVit+β4GROWTHit+β5ASit+β6AGEit+β7IND_Qit+∑Industryfe+∑Yearfe+εit? ? ? ?(2)
TQit=β0+β1GOVit+β2RDit+β3SIZEit+β4LEVit+β5GROWTHit+β6ASit+β7AGEit+β8IND_Qit+∑Industryfe+∑Yearfe+εit? ? ? ?(3)
4 實證分析
4.1 描述性統計
相關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可以發現,托賓Q值(TQ)的最大值為19.380 2,最小值為0.789 8,標準差為1.468 6,說明我國國有企業之間的企業績效差距較大。公司治理綜合評價指數(GOV)的最小值為-0.866 7,最大值為1.687 5,標準差為0.198 6,說明各國有企業之間的治理綜合水平存在較大差異。研發投入強度(RD)的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0.318 8,均值為0.022 1,說明國有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從整體來看較低,不同國有企業對于研發投入的重視程度存在較大差異。
4.2 相關性分析
主要變量的Pearson相關系數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可以發現,企業績效(TQ)與公司治理綜合評價指數(GOV)、研發投入強度(RD)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9、0.179,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公司治理綜合評價指數(GOV)與研發投入強度(RD)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149,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結果表明,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和中介變量之間的關系與理論分析部分的假設方向基本一致。
4.3 回歸結果分析
表4中列(1)~列(3)是針對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回歸結果。由列(1)可知,公司治理綜合評價指數(GOV)與企業績效(TQ)的相關系數為0.315,且在1%水平上顯著,說明公司綜合治理水平的提高可以顯著提升國有企業績效,假設H1得到驗證。由列(2)可知,公司治理綜合評價指數(GOV)與研發投入(RD)之間顯著正相關,說明公司綜合治理水平的提高能夠提高研發投入強度。由列(3)可知,公司治理綜合評價指數(GOV)和研發投入(RD)的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公司綜合治理水平與研發投入均可以顯著提升國有企業績效。根據溫忠麟和葉寶娟[5]提出的中介效應模型,由表4中列(1)~列(3)的回歸分析結果可知,研發投入在公司綜合治理水平與國有企業績效之間起部分中介效應。通過進一步開展Sobel檢驗發現,Z統計量為4.649,在1%的水平上具有顯著性,假設H2得到驗證,公司綜合治理水平能夠通過提高研發投入強度進而影響企業績效,即本文的研究結果支持了“公司綜合治理水平→研發投入強度→國有企業績效”這條路徑。
4.4 進一步研究
我國國有企業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央企和地方國企。由于兩類國有企業在經濟體系中承擔的角色和使命不同,為了更好地探討國有企業中公司綜合治理水平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應當進一步拓展分析。表4中列(4)和列(5)分別表明地方國企和央企中公司綜合治理水平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由列(4)可知,公司綜合治理水平的系數為0.449 9,在1%的水平上具有顯著性。由列(5)可知,公司綜合治理水平的系數為0.318 2,在5%的水平上具有顯著性,說明在地方國有企業中公司綜合治理水平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更為顯著。
4.5 穩健性檢驗
為檢驗研究結果的穩健性,本文采用以下方式:①對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滯后一期放入模型(1)中進行回歸分析,回歸結果保持一致;②使用總資產收益率衡量企業績效,替換被解釋變量托賓Q值,回歸結果保持一致。可以發現,穩健性結果與前文結論保持一致。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本文將2009-2021年滬深A股上市國有企業作為研究樣本,通過檢驗公司綜合治理水平、研發投入與國有企業績效三者之間的關系,分析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中公司綜合治理水平對企業績效產生的影響有何不同,得到以下研究結論:公司綜合治理水平對國有企業績效產生顯著正向影響;研發投入在公司綜合治理水平與國有企業績效之間發揮部分中介作用;進一步細分國有企業類型進行研究,發現在地方國有企業中公司綜合治理水平對企業績效的正向影響更為顯著。
5.2 建議
國有企業特別是地方國有企業,應當重視公司內部治理機制對企業績效的提高作用,建立公司內部治理持續完善機制,持續提高公司治理質量。企業既要注重改善所有者和管理層之間的利益沖突,又要注重協調大股東和中小股東之間的權益分配,降低委托代理問題對于企業經營效率的負面影響。同時,國有企業應加快轉變發展理念,明確創新對于企業長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逐步轉向技術創新驅動發展的新經營模式。企業要加大創新投入,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構建完善的創新體系,加強對于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
【參考文獻】
【1】賀炎林,張瀛文,莫建明.不同區域治理環境下股權集中度對公司業績的影響[J].金融研究,2014(12):148-163.
【2】王敬勇,孔令鵬,薛麗達,等.董事會人力資本多維異質性與企業績效的關系[J].財會通訊,2021(12):24-27.
【3】賀云龍,黃欣,鄭琦.高管晉升制度創新與企業績效[J].財會月刊,2022(17):40-49.
【4】周宏,周暢,林晚發,等.公司治理與企業債券信用利差——基于中國公司債券2008-2016年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8(5):59-66.
【5】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J].心理科學進展,2014,22(5):731-745.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公司治理對國有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2022ZDJH0033)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李炳如(1992-),女,河南鄧州人,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與稅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