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艷
【摘要】
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是一種以學生數學知識為基礎,數學研究主題為內容,解決真實問題為核心的學習方式。跨學科主題學習學習目標深層,學習方式深入,學習結果深刻。它不僅是新課標倡導的課程理念,也是課程教學回歸教育本質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小學數學 跨學科 深度學習
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不是“學科間的拼盤”,也不是“機械的組合”,而是一種以解決真實問題為核心的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學科之間的壁壘,實現了學科之間的“跨界破圈”“合作協同”;它能有效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基于這樣的思考,筆者以小學數學第二學段“度量衡的故事”為例,對小學數學跨學科的主題學習活動進行了初步實踐與探索。
一、分工合作,過程深入參與
在探究度量衡的主題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專長進行科學分組,小組同學之間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學習過程深入參與。
在跨學科的實踐活動中,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經過網上查找,視頻觀看,認識度量衡,在成語、古詩、古文中尋找古計量單位,了解度量衡的發展及歷史。構建了豐富的認知,會學數學。在活動中相互交流學習,樹立了團隊相互合作意識,培養觀察分析能力,用歷史文化滋養心靈,全面提高數學素養。
二、敢于質疑,問題深入求證
跨學科主題學習不能只停留在解決低階問題上,還需要有高階思維的培養,在《度量衡的故事》這一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中,學生對收集到的信息資料加以加工整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生的學習更有深度。
在活動中,小組成員提出了疑問:為什么要統一度量衡?該小組經過查找資料,不僅了解了其中的故事以及秦朝統一度量衡背后的歷史意義,還了解了除了“度量衡”方面的統一,秦朝還統一了其他許多的方面,對歷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這個解疑的過程不僅讓學生感受度量衡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感受古人先賢的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文化自信,還向學生傳遞標準是一種人為的規定,度量衡的統一也是一種人為規定的具體體現。
該小組成員在活動中,善于提問,敢于質疑,對收集到的信息加以驗證,用史實說話,解決疑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提高分析、比較、解決問題的能力,高階思維得到發展,學習更加深入。
三、拓展創新,學科深入融合
“跨界”是當下最時尚的一個詞,當數學與各學科無邊界融合,相互滲透,學生的素養才能逐步提升。
該主題學習將數學和語文、美術等學科融合設計。從語文古詩、古文、成語中,找尋度量衡的足跡。通過完成學習單,大家對成語典故進行整理,并記錄下其由來與含義,互相交流,共同學習。活動最后,讓學生以寫話、手抄報、思維導圖為載體,用文字、繪畫等形式生動再現,分享這次實踐作業的收獲。孩子們在一次次的動手操作中了解度量衡發展的歷史,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呈現結果時更是各顯神通。瞧,當數學邂逅美術,思維導圖、數學小報是那么唯美浪漫;當數學碰撞攝影,照片、視頻是那么真實可愛。
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重在“跨”,跨出自己的領域,跨出學科本位的束縛,跨出學科之間互不關聯的障礙。這種跨越搭建起了各學科之間的橋梁,是連接各學科的紐帶,是落實“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的有效的學習方式,也是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在育人中具有的獨特優勢。
四、文化滲透,素養深入提升
數學不但擁有真理,數學還是積累的科學,是歷史的記錄。她具有迷人的美,千百年來,吸引著人們不斷去追尋、去創造。
從結繩記事開始,計量便融入了中華文明,成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中國計量史也是一部中國發展史、中國文明史,更需要被繼承、被發揚。作為數學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打開一扇窗,開啟一道門,讓每一個學生感受這種文化、傳承這種文化!在走進度量衡的過程中,同學們進一步深化了對計量單位等相關知識的認知,深切感受到了我們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建立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跨學科主題學習教學,它打破了學科領域的界限,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專業素養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讓我們乘著新課改的東風,開啟跨學科研修之旅,為踐行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相約問道,攜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