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琴
[摘要] 良好融洽的班集體氛圍,有利于教師開展教學工作,也有助于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與交流。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及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新班集體建設,以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本文從人文關懷、師生平等、鼓勵學生自主管理的角度出發,簡要闡述了新形勢下如何進行小學班集體建設,以供借鑒。
[關鍵詞] 新形勢;班集體建設;創新實踐
赫爾巴特說:“要讓教育的過程成為一門藝術。”班主任對如何建設良好班風、營造積極的輿論導向、打造強有力的班集體隊伍等問題,要彰顯出因地制宜的思考與探索。
一、人文關懷,塑造成長
校園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而班集體則是把學生從自然人塑造為社會人的搖籃。班集體這個搖籃,能夠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充足的養料,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形成良好的風貌,培養正確的三觀。天真可愛的小學生作為特殊的群體,他們需要傾注真心。老師給予的愛是溫暖他們幼小心靈的一縷陽光,讓他們在無助的時候重燃希望。老師只有真誠地關愛學生,才能夠讓學生更加信任老師、喜歡老師。為此,我在班級中設立了每學期一次的“師生互評頒獎制”。
所謂師生互評頒獎制,是我針對新形勢下師生關系塑造的一種自我嘗試,是建立在同理心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學生自然成長準則而制定的一項班級制度。在每學期的期初、期中、期末階段,我會讓老師和學生進行互評,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到各科任老師對其有怎樣的評價與期待,也要讓老師了解到學生在這一階段對我們的期望與評價。例如,開學初第一次實施互評頒獎制度時,我請班長組織了一場對各科任老師的評價研討會,會后由班長親自給各位老師頒發證書和評語。當我打開證書的一瞬間,映入眼簾的便是“最佳嚴肅”獎。上面的一句話差點讓我淚灑當場:“老師,您很嚴肅,我們都知道您是為了讓我們認真學習,但是我們也希望老師能每天開心,您的微笑就是我們的定心丸。”是啊,自從做了班主任,我都很少笑了。我第一次被學生的評價刺痛了。我多么希望這些學生能每天開開心心,他們也多么希望我每天都能帶著陽光走進班級啊!就在上周三,我一進教室,學生們神秘而隆重地為我舉行了“最佳有愛獎”頒獎典禮。閃閃的金牌、沉甸甸的榮譽證書、金燦燦的獎狀,這也許就是作為老師最大的幸福吧。
同時,我會定期給學業上取得進步的“小達人”,以及在班級里起榜樣作用的“小模范”親自做漢堡、奶茶等他們喜愛的美食作為激勵;會定期給每一位學生題寫專屬于他們的書簽,促進他們閱讀、思考、成長;會記錄每一個學生的生日,幫助他們在生日當天與最喜歡的老師合影,同時贈送一張定制版作業免寫券。也因此,剛轉學來僅三個月的那位讓所有老師都頭大、上課神游九霄的帥氣小男生,收獲了一張與所有老師合影的全家福。從此,他的腦海中有了“認真”二字。
學生的信任和喜歡,不僅會給老師帶來無與倫比的幸福,而且能夠讓學生擁有自尊和自信。學生從老師的關懷中感受到了愛,那么他們對待學習就會更加感興趣。愛雖然不是萬能鑰匙,卻是能打開通往學生心靈大門的心鎖,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亦師亦友,和諧相處
古語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新時代的老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外,還應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武裝自己,從更多方面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做一個能夠跟上時代發展潮流的好老師。
現如今,“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這一類話語經常縈繞在我們耳邊。但是,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我們似乎做得還不夠完美。在傳統教學活動中,高高在上似乎成為老師們的姿態,甚至不能耐心地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這也直接影響到日常的教育教學效果。青年教師在建設班集體的過程中,還有一把利劍——年輕。因為年輕,在交流與相處中很容易和學生發展成為朋友,從而傾聽他們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的需求,用一顆年輕的心去呼喚一顆稚嫩的童心。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讓學生用小紙條的方式說出自己的心聲,提出下一階段的目標,講一講心中的小秘密,我再批注好發給他們。這樣的一贈一還,不僅讓學生感到新奇,同時還愿意溝通。一學期結束后,我會將紙條再次下發,讓他們看看目標是否已經達成,心事是否已經解決,壞的習慣是否已經無影無蹤。
我們在教育教學時,要善于與學生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去看問題、思考問題,積極、巧妙地用學生的眼光去觀看世界,自發地找回兒時的童心與純真,真正地理解學生、尊重學生、讀懂學生。
三、自主管理,全面發展
班集體中的每個人都是重要的一分子。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與優點,都渴望為班集體的建設添磚加瓦。每次接手新班級,學生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他學習好,他可以擔任某某職務。”此時,我會去引導他們擺正觀念,讓他們明白班集體需要每個人的努力。為此,班級中每個學生都或多或少有了“官職”:圖書管理員、護花使者、紅領巾突檢員、任務播音員、環保隊長……平時不講究衛生的學生,我就讓他去監督衛生;喜歡上課講話的學生,我就讓他去維持紀律。這些職務每個月會有五顆星星作為“月薪”,出現問題時,適當減免“工資”。這樣一來,班級中每個學生在神圣的職責中都會感受到做“家長”的不易,不講衛生的學生成為最愛干凈的學生,愛講話的學生變成聽課最認真的學生。作為“工資”的小星星和平時各個方面表現優異的小星星一起累加,滿10顆便可參與抽獎游戲,贏得各種小禮物。“小家長”的月薪制與代幣制相結合,學生們的自身行為得到了改善,班集體建設也變得得心應手。
在班級職位的設置中,因為是民主競選,有的崗位甚至有多名學生參與,競爭異常激烈。為保障職責功能最大化發揮,落榜的選手就成為該崗位“官員”的督導員,監督其是否玩忽職守或徇私舞弊。一旦發現,輕則扣除部分“月薪”,重則民主“罷免”。因此,每個崗位都有不同學生認真監督,“官員”們也就更加不敢懈怠,所分管的事務處理得更加仔細。一學期后,不少老師都感覺到班集體紀律明顯改善,學習效率也得以提高。
與其守法,毋寧崇尚自然。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教學思潮的不斷改進,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及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用愛、耐心、同理心去施學施教。只有在班集體建設中不斷思索與內化創新,使之成為一門藝術,方可明德育才,澤流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