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玲
摘 ?要:小學高年級的作文教學指導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學生的基本文學素養具有積極意義,也為其未來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提高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質量,文章對影響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能力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指導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指導
相對于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開始強調對學生寫作能力和寫作思維的培養。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語言文字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對于寫作也產生了興趣。為此,教師要采用靈活有效、貼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進而培養學生對寫作的自信和熱情。
一、影響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能力的原因
1. 語言表達能力較弱
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要先從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入手。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則與閱讀能力的缺乏密切相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完成,教師帶領學生明確課文主題、了解主要內容、分析重點語句等,布置以閱讀、理解為核心的教學任務,使學生缺乏表達、互動的機會。部分教師雖然基于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要求提出了“表達”任務,但互動表達主題的設計與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背離。在表達與寫作脫軌的情況下,學生無法形成良好的寫作能力。
2. 寫作內容脫離實際
小學階段的寫作內容多是記敘文,大多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但是,很多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有限、生活經驗不足,導致在寫作文時很少融入實際生活內容,或者不能更好地將實際生活內容展現在作文中,使得寫作內容脫離實際生活,無法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的作文缺乏新意與吸引力。另外,很少有學生能真正融入大自然中,享受生活帶來的樂趣,寫出來的文章讀起來枯燥乏味,猶如流水賬一樣缺乏文采、內涵和情感,整篇文章也就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文眼和亮點。
3. 文化知識儲備不足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想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必須要多閱讀、多積累,積累更多的文化知識。但是,部分教師對于課外閱讀不夠重視,在閱讀質量和數量上沒有對學生提出明確要求,忽略了學生課文閱讀的時間和方法上的欠缺,從而導致學生無法從課外閱讀中積累足夠的文化知識,寫出來的作文自然就缺乏文采和內涵。學生缺少一定的文化知識儲備,在面對作文題目和體裁要求時就難免會出現困惑、無從下手的情況。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4. 寫作訓練缺少針對性
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需要結合小學作文教學目標與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寫作教學中運用多樣化的訓練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教師一般會針對寫作技巧、寫作細節進行指導,如要求學生注重對作文結構、開頭、主題的把握。這種訓練雖然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但是卻缺乏個性化的指導,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寫作實踐中生搬硬套這些寫作方法,導致文章結構看似工整,實則沒有主題立意,或者開頭精彩,卻偏離主題等。這種思路相對受限、缺乏全面性考慮的作文指導,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的指導實踐
1. 結合課文內容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對于學生在寫作中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問題,教師應該加強分析課文內容和其中蘊含的情感,引入生動有趣的教學資源,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等,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解讀、剖析。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深入解讀,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五年級上冊《落花生》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進行寫話,表達自己學習這篇課文后的感悟。寫話前,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花生具有怎樣的特點?課文中敘述了花生的哪些特點?課文中有哪些寓意深刻的句子?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解決問題,通過互動交流確定寫作方向與創作內容。學生進行表達之后,將語言資源轉化為寫作素材,從而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技能和創作能力。依靠從說到寫的過渡,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通過問題情境的引導,教師讓學生從情感分析的角度出發深入解讀文本,得到更深層次的認識,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 結合現實生活引導學生創作
對于學生寫作內容脫離實際生活的問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并記錄觀察內容,從而循序漸進地豐富自身的生活經驗,以便更好地運用到寫作中。
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珍珠鳥》這篇課文時,作者用親切平實又細膩生動的筆觸寫下了珍珠鳥從怕生到熟悉,再到它們的“雛兒”對“我”產生了真切的情誼,這個過程的描寫不僅富有樂趣,還極具情節性,吸引著學生充滿好奇地讀下去。在課文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布置觀察任務,讓學生在課后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之后開展生活觀察交流活動,并結合觀察內容和交流成果進行寫作。
3. 開展課外閱讀豐富文化知識儲備
單一的文化知識儲備無法起到發展學生閱讀技能的作用。在積極落實課外閱讀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多元視角下引導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積累習作資源,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儲備水平。
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的主要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選擇課外書籍,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相關書籍;其次,開展課外書籍閱讀指導活動,指導學生如何高效地閱讀課外書籍;最后,讓學生根據閱讀內容記錄讀書筆記或寫讀后感,同時讓學生摘抄課外書籍中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一段話或者一個故事。這樣學生可以隨時回顧這些好詞好句,在寫作時也會不自覺地把這些好詞好句運用到文章中,從而寫出一篇好文章。
4. 針對性寫作訓練提升表達技能
寫作技巧的訓練要講求階段性、針對性和適應性。小學生的寫作思維的建立過程對于其寫作技巧的訓練十分關鍵。猶如一座高樓大廈之所以繁復精美,除了有細節上的精雕細琢,基建、架構的穩固同樣不可忽視。為此,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開展針對性訓練,從寫作表達、知識應用等角度入手,鍛煉學生的寫作技能。在訓練學生寫作技巧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寫作立意與內涵的把握。
例如,在訓練學生進行抒情寫作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教材二年級上冊《一封信》和《媽媽睡了》等課文展開作文創作。對于課文《一封信》的學習,教師可以結合信的內容、表達的情感引導學生開展專題寫作活動。教師為學生講解書信的基本格式,以“給同桌的信”“給老師的信”為主題,設計“畢業信”“道歉信”等寫作任務,讓學生結合“書信”這一主題開展專項訓練。而對于課文《媽媽睡了》,教師可以結合日記、記敘文等展開作文指導活動,提高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設計針對性更強的寫作訓練任務,以此來驅動學生展開作文創作。
三、結束語
影響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能力的原因有多個方面,教師應該認真分析,結合課文內容、現實生活、課外閱讀、針對性訓練等探索有效解決策略,更好地增強寫作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梁萬寶. 小學高年級作文有效教學指導策略探討[J]. 好作文,2021(21).
[2]韓芬. 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探究[J]. 科普童話,2020(28).
[3]聶金鳳. 小學高年級生活化作文教學策略之我見[J]. 學周刊,2018(2).
[4]邵省. 談小學高年級作文指導針對性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1).
[5]楊曉霞. 淺析小學中高年級作文寫作有效指導策略[J]. 名師在線,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