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素慧
摘 ?要:評價是幫助學生認知自身的學習素質、設置學習目標的重要手段。傳統的階段性評價在學期末開展,評價內容與評價方法過于單一,評價缺乏說服力。針對課程教育要求,應用形成性評價,結合學生的表現落實評價工作能夠在教學中實現科學評價、科學育人的教育目標。文章分析了形成性評價的教育功能,針對高中生物學課程的教學評價特點展開論述,探討如何在生物學教學中應用形成性評價。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形成性評價;應用策略
形成性評價是針對學生的學習表現,為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落實的一種教學指導評價。與傳統的階段性評價相比,形成性評價全程跟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強調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開發、訓練。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應用形成性評價,不僅能夠保障評價的科學性,還能夠實現“評價時刻跟隨學生”的指導目標,保障評價的專業性。
一、形成性評價在高中生物學課堂中的應用優勢分析
1. 評價方式更靈活,評價標準多樣
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學課程教學不能只強調理論知識的灌輸,還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對學生的綜合技能、素質進行評價。傳統教學中針對學生的能力評價機制較為單一,評價工作主要圍繞著學生的課堂表現、考試成績開展,評價的片面性明顯。形成性評價則針對學生的思維、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展開,肯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優點,并對學生的生物學學習方法進行指導。通過形成性評價,教師延長了評價時間,拓寬了評價范圍,在課上、課后等諸多環節對學生發起評價和指導,優化了評價過程。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讓學生明確自身的學習優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評價內容更豐富,評價方法靈活
高中生物學課堂上的評價不能只圍繞著學生的考試成績開展,更要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與科學態度,因此要設計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在傳統的評價工作中,評價活動局限于書面、口頭兩種形式,評價方法較為單一,評價結果缺乏說服力。進行形成性評價,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相關能力進行綜合測評。一方面,教師可以作為監管者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綜合評價,約束學生的行為;另一方面,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可以根據自身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對自身素質進行評價。
二、形成性評價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1. 改變評價標準,開發學生思維
王安石在《臨川文集》中提出,不以不善而廢其善。結合現代教育理念來看,這一觀點在一定程度上闡明了評價的標準:不能因學生在某一個方面的弱勢而全盤否認學生的其他優勢,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不僅要看到學生的“不善”,更要看到學生的“善”,因此要設計多元化的評價標準。以考試成績、課堂表現為主流的評價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發展,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表現,設計多元化評價目標,才能保障評價的科學性。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生物學》(以下統稱“教材”)必修1“細胞的生命歷程”這一章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互動,嘗試說明細胞的生命歷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選擇的方法也不同。有的學生通過作圖的方式整合教材上的知識,整理細胞的衰老、凋亡等概念;有的學生則注重課外生物學知識的導入,引入變異、癌變等概念,并提出新的問題。在利用形成性評價點評學生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要求學生解讀相關概念,確保學生形成學以致用的能力。在這一環節的評價中,不再要求學生給出標準答案,而是分享生物學知識,這為每名學生都提供了參與評價的機會。這樣的評價是成熟的,能夠幫助學生逐漸積累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 設計育人目標,精準落實評價
發起形成性評價的目的在于管理學生的學習行為,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進行干預,從而使其形成出色的學習素質。傳統的評價局限于課堂評價指導活動中,不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要設計多元化的評價目標,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為最終目標,有目的地發起評價。針對評價過程設計相應的評價目標,對學生的行為、能力進行測評,要求學生達到有關標準,能夠逐步提升評價質量。
例如,在教學教材必修1“細胞的基本結構”這一章時,在落實形成性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有關教學活動轉化為探究活動,要求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生物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思維。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細胞中包含著哪些結構?這些結構各有什么功能?要求學生獨立搜集材料,對有關問題進行探究、解答。在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分析能力、實操技能、互動能力發起綜合性評價,評價學生的相關素質。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一些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在植物細胞中,細胞膜與細胞壁都屬于保護細胞的結構,兩者之間存在著怎樣的區別?細胞膜與細胞壁能否相互取代?教師要對學生的表達能力、生物學思維、求知欲發起綜合評價,設計多元化的評價目標,以提高能力、獲取技能、掌握方法為基本要求,發展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展現評價活動的科學性。
3. 開展自評指導,實現自我監督
在應用形成性評價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利用評價為學生設計學習目標,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形成性評價改變學生的學習行為,促使學生形成自學、樂學的良好素質。若教師給出的評價專業性較強,但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與能力表現,則并不利于所有的學生接受。教師應允許學生對自身的技能、學習態度進行評價,通過形成性評價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發揮出形成性評價的最大價值。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形成性評價展開自評,通過形成性評價為學生設計學習目標,指正學生的學習行為,提高評價質量。
例如,在教學教材必修2“DNA的復制”這節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開展自評。在開展自評時,學困生往往更重視自身的學習過程,并嘗試給出積極、正面的評價。有的學困生這樣評價:在“DNA的復制”這節課中,我學到了DNA的復制方式,我專注認真,學習態度正在發生變化。這樣的評價是學生幫助自己樹立自信心的過程。而優等生對于自身的要求較高,要求自己可以獨立解決問題,隨后才會給出評價。有的優等生這樣評價:學習完這節課后,我能用生物學現象說明DNA的復制特點,探究DNA有多少種復制方式等,對于自己的嚴格要求,使我能夠更快的進步。在完成自評任務之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嘗試通過小組互評的方式落實評價指導工作:在小組內,要求學生圍繞DNA的復制的有關知識點開展評價活動,分別開展總結知識點、生物學模擬實驗等多元化教學板塊,在學生展示技能的同時完成評價任務。教師多角度開展形成性評價,允許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如此能夠更好地增強評價的有效性。
三、結束語
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評價模式,形成性評價從學生的課堂表現、思維意識、自我認知等多角度入手,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引導。在應用形成性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評價標準、評價目標等多角度入手,在調整評價要求的同時適當改變評價主體,鼓勵學生采用自評、互評等方式應用發展性評價。根據學生的表現落實評價工作,在評價學生能力的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素質,這樣的評價才是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任曉云,郭彥. 關于形成性評價的三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44).
[2]俞勇. 形成性評價在生物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探析[J]. 教師,2015(33).
[3]王秀麗. 形成性評價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 中學生物教學,2015(16).
[4]楊愛革. 形成性評價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啟迪與智慧(教育),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