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珠
摘 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幼兒未來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現階段,部分幼兒家長在展開家庭教育期間,仍然存在些許問題,而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過于注重基礎知識的教育、溺愛孩子等種種問題。對此,想有效解決以上所出現的問題,幼兒家長應當注重家庭教育,改變傳統教育中的弊端,找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彰顯教育的時效性,進一步促進幼兒的全面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中圖分類號】G61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1-0022-03
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而家庭是幼兒所生活的環境,同時也是該幼兒成長的搖籃。與幼兒交往最多的便是父母,因此父母的思想風貌,道德品質都在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心理有著非常大的影響,而家長對幼兒的教育方式對幼兒未來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幼兒家長應當彰顯家庭教育的價值,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發展,走在時代的前沿,找出新穎且有效的教育方式,為幼兒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基于此,本文針對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的問題及優化策略研究進行簡要闡述,以下僅供參考。
1 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概念、意義
部分家長認為幼兒園教育是孩子教育、發展的關鍵階段,幼兒園教育是否到位,直接決定孩子未來是否擁有良好行為、生活及學習習慣。但家長并不能把所有教育工作都交給幼兒園。從這里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同樣重要。
(1)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概念
家庭教育簡單來說是由家庭之外的社會機構構成,針對父母教育的過程,目的在于提升家長教育的質量,幫助他們優化教育行為,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長。根據家庭教育國家指導方針中的規定,本次研究將幼兒園家庭教育定義如下:把主要目標定位在家長身上,其目的在于提升家長的素質,讓他們的教育行為可以得到良好的改變。
(2)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意義
第一,提升家長教育能力,幫助其獲取系統的教育知識。多數家長重視孩子的發展規律、特點,但未能系統地了解這些知識。通過網絡等獲取知識過于零散,甚至出現矛盾的地方。所以家長掌握不了孩子發展的特殊情況,未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而開展家長的教育指導,能更好地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發展中的各種知識。第二,為家長提供更多正確的育兒方法。家庭教育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觀,能為其提供正確的育兒方法、育兒技巧。家長教育指導方面系統培養,有利于提升家長的素養,并獲得正確的育兒方法。第三,促進家園合作,充分提升幼兒發展水平。幼兒園作為專業教育場地,對家長教育有著重要優勢。需清楚認知,如果只有幼兒園教育,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沒有幼兒園教育,都無法支撐起孩子的教育工作。因此,需要促進家園合作,才能促進幼兒水平的提高。
2.幼兒家庭教育現狀
(1)對孩子期望過高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做父母常見的一個心態,但是有些家長對孩子所提出的要求過高,期望過大,甚至要求不當,造成一些惡劣的后果,如部分家長由于不了解孩子的身體特征、年齡特點,沒有基于幼兒的發展水平進行教育,拔苗助長,急于求成,在教育方式上違背了教育的初衷以及規律。幼兒階段的孩子,其學習動力主要取決于興趣,而學習的方法主要是針對游戲或者活動,他們只有提高自己的興趣,才能夠積極地參與活動中,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但是部分家長在幼兒階段就對孩子采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孩子被迫壓力去學習,不給孩子留玩的時間和空間,只要孩子長時間地寫字、認字,這樣一來孩子從小就會對學習產生厭煩,排斥心理,而這種教育方式不但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還會帶來一定的隱患,使孩子在未來上學后缺乏良好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動力。
(2)對孩子過于寵愛溺愛
在實際的生活中,部分幼兒家長只知道一味地愛孩子,寵孩子,對孩子所提出的要求百依百順,并沒有教育孩子怎樣地去理解愛,學會愛別人,導致部分幼兒在情感上只知道如何向父母、向他人索取,卻不知給予,這會導致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出現依賴性強,生活懶散,制止能力差等問題。在與人交往期間,這部分幼兒也會出現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他人疾苦,在社會交往中出現膽怯、畏難等一系列的行為,如果失去了父母的依托,就難以適應社會。
(3)教育小學化
幼兒家長會認為孩子的全面發展主要就是讓孩子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從而不管孩子的接受能力或者是否需要,將自己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灌輸給孩子,如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在幼兒階段就不顧孩子的喜好,讓孩子學習多種技能,如鋼琴、小提琴、籃球、繪畫、音樂等,這樣一來,孩子被迫接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孩子的積極能動性以及自主能動性,尤其是對孩子創造性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約束。
3.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有效策略
(1)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部分家長并不懂得如何對孩子展開有效教育,沒有意識到幼兒時期知識獲取的多少并不是能影響孩子成功與否的絕對因素。相反,幼兒時期養成的各種良好習慣與品德學習會影響幼兒一生。因此,幼兒園應引導家長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從重知識的輸入轉變到習慣的培養與品德的啟蒙上,努力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幼兒自己動手,真正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幼兒良好的運動習慣,多運動,有利于幼兒健康體魄的養成,為未來生活做最堅實的基礎;培養幼兒勤思考的習慣,學會發現問題,勤于思考問題,會讓幼兒思維敏捷,善于創造。最重要的是培養幼兒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行端義正身心健康的文明人。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其他發展。幼兒園首先應當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引導家長了解當前科學的育兒觀,幫助幼兒父母調整自己的心態,用一顆平常心關心孩子,了解孩子,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等支持幼兒發展,不能一味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幼兒。其次,就是要引導家長秉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教育觀念,讓孩子能夠追尋自己的內心以及潛能,發展出最佳的方向以及切入點,并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有利條件,讓孩子能夠在溫暖適宜的環境中茁壯處長,從而使孩子在未來能夠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公民。
(2)實施鼓勵教育
據不完全統計,幼兒家長經常鼓勵孩子,其未來的發展會越來越好,同時也能夠有效克服缺點,因此幼兒園可引導家長通過自制家庭獎狀的教育方式鼓勵幼兒。幼兒期的孩子很重視家長對自己的評價,因此家長可將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瞬間”記錄下來,印記在獎狀上,每天鼓勵孩子做一些新的嘗試、好的嘗試,每天進步一小點。通過家長不斷鼓勵,能夠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在未來的社會或者學校中都能夠自信地展示自己。與此同時,幼兒園與家庭建立協同育人機制,幼兒教師實施鼓勵戰略,可以提高幼兒的自律性,使幼兒具備良好的品質素養,從而培養出品學兼優的人才。幼兒園在培養幼兒德育自律時,也可合理地運用有效的方案提升幼兒的品行。例如,幼兒園教師可引導幼兒自主安排學習計劃,成立學習小組,讓小組成員的小朋友之間進行學習交流并公平競爭,評選“我是最棒小朋友”。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幼兒之間進行合作學習和公平競爭,既可以讓幼兒熱愛關心其他小朋友,也可以使班級氣氛活躍,并有效地提高幼兒的集體凝聚力。
(3)給予孩子獨立的空間
幼兒家長應當改變傳統“一切包辦”的教育方式,不做過分溺愛孩子的家長,也不讓幼兒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首先,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基本的生存能力以及生活能力,明確孩子自己的飯自己吃,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具備良好的自助服務技能,即能照顧自己也能服務他人,從而調整自身與環境之間所存在的關系,這一技能能夠讓孩子在未來更好地適應社會大環境。其次,就是家長應該重視發展幼兒獨立的社會交往能力,將孩子解放出去,讓孩子可以與伙伴自由交流交往,合作分享。具備良好與人溝通及交往能力,有助于幼兒學會平衡人際關系,善于與人合作。最后,幼兒家長還要注重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專注力、意志力、想象力、創造力等一系列穩定且樂觀的情緒品質,讓幼兒在未來的社會學習與生活中能夠勇于探索、承受挫折,形成開朗陽光的性格。家長只有努力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獨立的空間,解放孩子,才能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這除了能讓幼兒感受世界的奧秘、自然的奧秘,加強幼兒的人生智慧,也能為幼兒后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游戲期間,如果兩個幼兒之間發生沖突或者影響了其他小朋友游戲的正常運行,家長可以引導幼兒做出爭取的選擇,使游戲能夠正常地運轉,有序地進行。再如,在家庭游戲中,有的幼兒缺乏積極性,對家長所組織的活動不愿意參與,這時家長就可以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精神上的鼓勵以及心靈上的支持,使幼兒能夠在家長的引導下完成游戲。與此同時,幼兒的認知水平以及能力水平較低,對此,在游戲中,家長師應當做到及時調整,可以讓幼兒在家中選擇一些材料,投放到游戲中,可以是家里用過的瓶子、舊書籍,鉛筆等,使幼兒在自主準備材料期間,對家長所組織的活動充滿積極性以及期待性。最后,在接下來的游戲中,家長應當注重觀察孩子的實際情況,讓孩子自由地選擇自己的角色,是銷售員、還是顧客抑或者是陌生人等,使幼兒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進行角色的設定。同時,家長應當關注幼兒的個性化發展,讓孩子能夠在游戲中得到進步,進一步促進孩子的成長,并引導孩子學會幫助他人,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4)構建幼兒課外活動內容
幼兒園與家庭、社區構建合作教學內容,可以讓幼兒走出幼兒園的園門,走進家庭、走進社區,走進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陽光、空氣,陶冶情操。在美麗的稻田里,曲曲折折的小路上,茂林中,教師有組織有紀律地整裝出發,遠途跋涉,帶領幼兒克服種種“阻礙”,帶著幼兒,爬山、穿樹林、走小路、趟小河等,可以使幼兒體能得到了鍛煉,這一效果是幼兒園的室內課堂活動難以達到的效果。帶幼兒參加戶外活動,不僅開拓了幼兒視野同時也陶冶了幼兒情操。此外,在農忙時節,可以與家庭聯系組織幼兒到田間務農。如到地里給莊稼除除草,幫農民爺爺搬糧食、撿土豆、拔花生,等等。讓孩子參加活動,既可以讓幼兒在體能上得到鍛煉,增長農作的知識同時培養幼兒吃苦耐勞的精神,讓幼兒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使幼兒切身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意識,從而養成了珍惜糧食的好習慣。在組織農村親子戶外活動時,幼兒園教師應當轉變傳統單一的教學觀念,注重幼兒的探索、觀察,讓幼兒在親子活動中充分發揮自由,親身體驗,動手操作。
(5)注重交流幼兒的實際情況
幼兒園是幼兒除了家庭以外是身處環境最長的地方,因此,相關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應當嚴格履行教學職責,對幼兒在園中的情況,實時地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有的家長不允許別人說一丁點孩子的“不是”或“不對”,他們未能正面看待別人提出的意見或看法。這時,作為幼兒的教師不能為了迎合、敷衍家長,只說好的、進步的方面,忽略存在問題的發現與解決。因為,這會讓幼兒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的重視與改善。幼兒園應注重打造溝通的多個渠道,讓家長在活動中直觀了解幼兒情況。亦可用微信、QQ、電話等的交流方式,定期開展家訪活動,保持與幼兒家長的溝通聯系,從而使幼兒家長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幼兒的表現。做到促優補差,以家園協同教育的形式,彰顯其價值。
4.結語
總的來說,家庭教育若是出現錯誤會影響幼兒的終身發展。基于此,幼兒園以及家長應當重視所出現的問題,注重家庭教育的價值,給予幼兒正確的家庭教育,為新時代的人才培養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江慧穎.新時代農村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23(05).
[2]馮江英,王建虎.幼兒園家庭教育在線指導:內涵意蘊、價值重構與發展轉向[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01).
[3]楊銳.幼兒園、家庭與社區協同育人生態圈的構建——重慶市合川區新華幼兒園的實踐[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2(12).
[4]羅紅霞.幼兒園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觀察,2022(33).
[5]黃曉毛.家庭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實施策略[J].學園,20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