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招輝
摘 要:在“雙減”背景下,為學生創設相對輕松與舒適的學習環境,特別是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的改變等方面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提升數學教學效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在教學中要基于“雙減”政策的要求以及提質增效的目標,針對性地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并促進師生合作,達到更加理想的教學作用。對此,探討“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提質增效策略具備顯著教育價值。
關鍵詞:雙減教育;小學數學;提質增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2-0087-03
“雙減”政策屬于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能夠有效地展示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和本質。在小學數學教育期間,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高度重視學生的基礎并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訴求,不斷改進教學模式并優化教學內容。與此同時,教師需要積極做好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不斷地反思并總結學習方法,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特別是對于學生思維能力有明顯培養效果,從而間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用。對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教育質量,本文簡要分析“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提質增效的教學策略,希望可以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幫助。
1.“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提質增效的教學重要性和意義
小學數學教育屬于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學科,和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可以為學生提供趣味性的教學環境,提升數學學習效率,成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學生的學習壓力會有顯著的下降,此時教師需要珍惜每一次教學實踐,和學生保持好關系,多與學生溝通,選擇適當且合理的教學方法,不斷地讓學生熱愛學習,主動探究數學問題,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雙減”政策背景下,學生會擁有更多的學習時間,可以讓學生保持輕松、自由的學習,同時也可以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與自我成長方法。教師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靈活地應用課堂教學問題,合理且科學的構建高效率教學,可以讓學生保持主動思考,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目前來看,“雙減”背景之下小學數學教育中提質增效的意義主要在于三個方面。
首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期間學生的狀態相當重要。因為學生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掌握這一時間段的學習顯得相當重要。傳統教學方面,學生往往會處于一個緊張的氣氛,自身的學習積極性相對比較低,此時學生在學習活動期間會出現枯燥、乏味的情緒。借助“雙減”政策教學,在課堂教學方面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學生在課堂中可以積極融入課堂學習中,可以將數學學習作為一個趣味性的事情。在興趣引導之下學生的課堂表現會更加積極,從而在課堂學習期間保持高度積極性。
其次,強化學生學習自主性。自主性對于學生而言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在學習活動期間學生需要自主性的規劃與反思,在學習與鞏固時更加重要。“雙減”政策的實施減少了許多的集中學習時間,可以讓學生更加自由、主動地處理解決各種問題。在課堂教學期間學生也會更加主動和同學、教師維持親密關系。在課堂教學后學生可以基于自身的問題進行反思,從而彌補自身的缺陷并在學習過程中健康成長。
最后,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在“雙減”政策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鍛煉。教師在明確教學方向方面,就是要減少不必要的機械重復的訓練,多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訓練。在課堂上可以基于學生為主體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高度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遇到數學問題時不再基于刷題的方式學習,而是基于理解、思考方式,在這一種教學形式之下強化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環境之下完成學習任務。
2.“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提質增效策略
(1)精心教學設計,提高課堂質量
在“雙減”背景下,學生的學習壓力會有所減輕,但是小學數學教育期間學生的課堂負擔相對較重,特別是在“雙減”政策環境下課堂教學的質量要求會顯得更加重要。在課堂教學方面,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積極引導學生保持全身心投入,這也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應當高度重視的問題。圍繞課堂導入教學,在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基于簡單的交流溝通,借助趣味的課堂引入方法,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保持濃厚興趣,并在更短時間內調整良好的學習狀態。游戲屬于低年級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所以通過將課上學習的知識融入數學游戲活動中,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也是作業設計改進的重要方向之一,有利于提高學生作業完成興趣。例如,針對乘法口訣學習后的作業設計,可以設計“乘法口訣”互對的游戲活動,將乘法口訣編入游戲中,通過互對口訣語言,讓兩個或多個學生之間、學生和家長之間通過口訣互對的方式完成游戲。學生可以在游戲玩耍過程中熟悉記住口訣,實現學中做、做中學的學習效果。部分學生在乘法口訣開始時可以編寫自己的口訣,如1只白兔1張嘴,2只眼睛4條腿;2只白兔2張嘴,4只眼睛8條腿。又如,在“二、三位數乘一位數”這一課堂教學方面,在教學期間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趣味的情境性的背景,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引導教學。通過動畫播放教學,在視頻方面播放對應的場景,如多媒體播放漁民出海的場景,其涉及4個航船隊伍,每一個隊伍有20條船,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如“一共有多少條船”,此時可以羅列“20+20+20+20=80”的加法算式。教師可以基于相加展示課堂內容,在黑板上板書出“20×4=?”的算式,引導學生先填空,然后思考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算式讓學生進行計算。通過導入形式借助視頻、故事、生活情景等內容,豐富課堂教學期間有用的素材資源,教師可以針對課堂導入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合理應用各種有用的教學資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突出教學重點提升課堂效率
想要針對性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需要在課堂教學方面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點。從以往教學經驗來看,每一節課堂都應當明確教育內容,特別是“雙減”背景下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措施,積極引導學生可以自主性的思考,通過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形成對難、重點知識的理解。結合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采用對應的教學方法,其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包含實踐操作、數形結合以及類比歸納。例如,在“長方形的特征”這一課程教學方面,為了更好地強化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教師可以采用帶有實踐性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親身經歷,并掌握相關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對教師內長方形書柜進行實地測量邊、角等,分析其特征同時將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組織學生針對長方形的特點進行驗證,例如,采用尺子對長方形的邊進行測量,期間可以通過長方形紙張的對折,同時驗證邊和邊的關系。采用量角器或三角板的直角頂點去測,之后由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長方形的基本特點。
(3)自主預習做好課前準備
在小學數學教育期間,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幫助學生形成相應的學習技能,促使學生可以自主性的學習相關知識。預習屬于每一個階段學生學習的重點,同時也是整個學習期間不可忽略的重要教學環節。對于有效的預習,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前掌握所學的相關知識,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聽講和思考并做到“事半功倍”的學習作用。例如,在“垂線和平行線”這一內容教學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課堂當中的內容進行預習學習,期間需要讓學生通過課堂閱讀的學習,掌握線段、直線和射線等基礎特征,并理解量角器的操作方法。針對這一部分知識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并且對四年級學生而言在預習學習時可以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為了更好地保障學生的預習學習效果,教師可以設計對應的預習卡,如直線、射線以及線段的端點和特點。在“雙減”政策下,其屬于學生學習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針對性的方式開展教學,為學生的操作能力提供時間支持。
(4)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數學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育期間,思維的培養相當重要,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培養與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善思意識。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網絡中各種搜題軟件大量普及,在教學期間這一些UR案件可以為學生提供許多的幫助,但是部分學生因為處于省時省力的想法,大量的應用搜題軟件直接獲得答案。但是,這一種學習方式必然會導致學生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在面對難題時也不會去思考,而是第一時間去尋找答案,對學生的學習態度也存在直接的影響。例如,在“乘法交換律”這一內容的教學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主題內容,同時基于動畫進行內容講解。例如,在圖片上展示3個果籃,其中每一個果籃都有25個橙子,讓學生計算總共有多少橙子。針對相關問題,學生可以通過算式羅列再次提問,如兩個算式相同嗎、分別有什么特點等。通過這一些問題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乘法中交換因數位置乘積不變的規律。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尤其是讓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5)豐富作業設計形式減輕作業壓力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要求全面降低作業總量以及完成時長,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在“雙減”政策提出之后,學生的作業總量與時長降低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同時,對于課后作業的設計要求顯得更加的突出和明顯。為了讓學生在有限作業的完成過程中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改進作業的設計方法突出展現作業質量便顯得非常重要。小學數學課堂作業展示是也是學生問題展示的過程,這些作業問題有許多是其他學生共有的性質。因此開展課堂作業展示教學是可以將作業問題統一化做出一對多的評價過程,這個過程能夠將突出的問題集中來講,有助于在整體上幫助學生梳理問題,解決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好作業問題解決對策,開展積極有效的作業評價活動。在這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讓作業評價教學設計是否能夠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求,創造更加合適的學習條件,幫助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教師的教學方法更加適應于學生的需求和發展。
(6)課程總結和評價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在給學生落實課程教學工作的時候一定不能忘記課程總結這一方面的內容。課程總結不僅是幫助學生回顧整個課程知識內容,而且還是為了幫助學生理順學習思維,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在問題解決的認知模擬工作中總結工作尤為重要,只有完成了總結工作才能夠順利保障學生在學習上有所提升。所以在課程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要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嘗試結合自己所學來完善這一思維導圖結構,這樣一來,既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夠完善學生的學習結構,以此推動學生學習上的提升與發展。做好課中評價是在課程過程之中充分的實現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現場問答的方式刺激學生對知識的梳理,擴散認知模擬范圍,不斷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拓思維,有效引入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掌握系統知識;做好課后評價是從課程總結的角度對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能力做出評價,為后續的自主學習做好鋪墊。就拿平均數的教學來講,有效的課程評價能夠在提高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解決認知模擬的應用能力,幫助學生改善學習方法,學習自我總結,找出問題所在積極去改善,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結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理念,真正從學生為中心,從課堂上、課后等不同方面做出綜合考慮,從而幫助學生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還需要更多教師以及家長共同參與,保障政策落地的同時,需要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模式,通過課堂精心設計、培養獨立能力以及注重課堂互動等多方面優化教學措施,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為小學數學教育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林小婉.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提質增效的可行措施[J].學周刊,2023(01).
[2]俞飛.“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如何提質增效[J].小學生,2022(12).
[3]洪江濤.“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質增效的可行措施[J].青海教育,2022(11).
[4]王琳.“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提質增效的六個關鍵點[J].教書育人,20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