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文


【摘要】通過單元復習引導學生熟悉知識結構、鞏固知識點,構建對化學知識的全面認知,利用化學相關基本技能和方法解決問題,有效提高學生的化學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初中化學;單元復習;教學設計;化學方程式
初中化學學科作為學生接觸化學的啟蒙學科,承載著引領學生進入化學世界的作用,教師的教學不應局限于化學知識的整合,還應通過化學相關概念的梳理,使學生在頭腦中構建起化學相關的知識網,通過化學學科觀念的構建可以使學生產生對于化學的興趣,進而可以深入理解化學知識,使學生具備化學學科的素養。
一、構建化學學科觀念,明確單元復習意圖
1.初中化學學科觀念的構建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指導,化學教師在教學的全過程中都應當重視對化學學科觀念的構建。初中階段的化學知識有不同的類型,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學生需要具備元素意識、微粒意識、變化意識;通過化學反應過程的探究,學生能夠在實際的實驗現象中進行反思,通過化學學科的持續學習,學生能夠對社會生活形成更為全面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化學價值觀。
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發展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理解抽象符號還需要具體的事物支持,而化學學科中存在較多抽象的符號內容,如果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觀念認識程度不足,就容易出現消極面對化學課程的情況,對化學學科的長期教育發展不利。學生通過化學學科的學習,能夠對不同的物質形態有化學性質方面的認識。這樣的教育過程可以使學生對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應用有全方位認知,建立起化學學科的觀念體系。
2.化學方程式單元復習思路及意圖
單元復習通常是對本單元所學知識再梳理的過程,但并非簡單的知識再現,而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理清脈絡。教師應當整合教材知識,對課程內容進行整體性設計,幫助學生形成單元復習思路,進行深層次的知識遷移,達到化學復習的教學效果。
以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化學方程式”教學為例,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圍繞質量守恒定律展開,這條概念在化學方面的應用存在多種形式,知識點教學也圍繞這條定律展開。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核心定律之一就是質量守恒定律,質量守恒定律是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主要依據,并且是初中階段各種形式考試的重點內容,所以本單元教學以此為重點和難點,學生應做好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和理解。教師在本單元的復習過程中也應秉持原則,能夠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使學習過程更具階段性,避免陷入題海戰術,使學生陷入迷茫當中。以這個原則為綱領的單元復習,不應只進行習題講解,還應通過綜合知識應用,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能夠在復習過程中更具主動性。學生可以通過回想的方式將課本中的知識點串聯,最終形成緊密關聯的知識網絡,能夠形成全面的知識結構,這樣就可以具有更加長效的記憶。化學知識的學習不能淺顯重復,而是要不斷突破疑難問題,使學生更具有思維深度和廣度,單元復習設計思路及設計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化學方程式單元復習設計思路
二、化學方程式單元復習教學策略
1.創設化學方程式相關情境,喚醒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
復習課程與新課的授課過程存在較大差異,由于學生有一定的基礎,所以復習課程中學生易缺乏新鮮感,易對復習過程產生麻痹心理,課堂注意力不集中,對復習課程的積極性較弱,影響了復習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復習課程時,除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還應當注重創設能夠聯系學科知識和現實生活的情境,一方面喚醒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簡化了知識的記憶過程,增添了學習樂趣,另一方面也從更深層次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認同,同時學生也將更善于用化學知識對生活中的現象加以解釋和應用,真正做到學有所用。比如在復習“化學方程式”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設計實驗進行復習,帶領學生對碳酸飲料進行實驗分析,驗證飲料中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然后引導學生使用化學方程式來解釋化學反應,并說明二氧化碳加水為何會生成碳酸,加深學生對化學方程式的來源、意義和用途的認識。通過此類問題情境的設置,不僅能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簡化了知識的記憶過程,增添了學習樂趣。
教師在設置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復習時,應當善于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將復習課中的知識內容與學生認知的內容形成沖突,使學生在課堂中產生疑問,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積極參與到單元復習課程當中,想要在課堂中解決心中的疑問。例如教師在本節復習課中可以引入情境:“水怎樣能夠變成油呢?”學生面對這種問題時會在內心中產生認知沖突,學生通過討論后都認為這個命題為偽命題,水是不可能變成油的。教師可以將學生這種懷疑心態轉化為學習化學的興趣,“在化學當中就有辦法使水變成油,你們知道怎么做嗎?”這樣的問題引導能夠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水能夠變成油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很多學生都會積極參與到單元復習當中,學生的探究欲望更加強烈。教師可以順應學生的好奇心,將水變成油的化學方程式寫出來,讓學生判斷這個化學方程式從能量守恒的角度出發是否正確?這樣學生對能量守恒相關知識點的記憶就能夠被調動起來,主動應用學過的知識判斷化學方程式的準確性。這種簡單的課前情境設置能夠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喚醒學生對學過知識點的記憶,有利于化學方程式單元復習課程的繼續開展。
2.串聯單元全部知識點,構建化學方程式知識網絡
初中化學學科的知識點較多,且脈絡體系相對復雜,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掌握難度,在復習內容豐富且教學學時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化學教師應當主動尋求提升復習效率的有效途徑,一方面是系統思考課程單元內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也需要對單元內的知識點作出整合,形成有層次的化學知識脈絡,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初中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較差,教師復習過程中如果不能有效串聯知識點,學生就不能牢固掌握各個知識點。以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自然界的水”為例,在這個單元里,教師可以用“水”作為主題,整合相關知識內容進行再建構,由學生自主列出初中有關水的知識點:水資源的重要性、水的凈化方式、水的元素組成、水的化學式和元素的化學價,再引導其畫思維導圖,就會發現本單元的知識上承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下啟“化學方程式”,如此引導學生在單元知識點的基礎上一步步拓展、發散、補充,逐漸加深知識難度,形成一個強大的知識網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有層次的課堂提問來激發學生的思考,比如“所謂的純凈水是不是單質純凈物?”“從水變成碳酸飲料需要經過怎樣的化學變化?”如此以問題為導向,由點串線,由線帶面,充分利用探究性的問題來指導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深化了對化學知識的理解,真正實現化學復習的效果。
如下圖2所示,教師在單元復習課當中,應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全部知識點串聯起來,使學生能夠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分門別類,形成系統性的知識網絡,能夠根據教師的歸納圖進行針對性記憶。這樣的復習過程能夠使學生更靈活地應用相關化學知識,還能夠關聯相似知識點,對探究式習題的解答有著重要作用。
例如在實驗復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重復課堂做過的實驗,使學生通過實驗現象歸納相關知識點。這樣的實際操作過程能夠讓學生產生深刻印象,調動自身的感官參與到實驗過程中,能夠使學生在復習中具有探索的熱情,強化化學知識點的記憶。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鎂條燃燒實驗,理論上鎂條燃燒化學方程式為:。應用質量守恒定理可以發現,鎂條燃燒后的質量應該大于燃燒前的質量。但是在實際的實驗中產生了燃燒完的氧化鎂重量比鎂條重量輕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資料查閱發現在熱作用下,燃燒過程中部分煙霧中帶有燃燒后的氧化鎂未被收集,要想得到理想的實驗結果,就應該在實驗過程中保障燃燒后的物質被全部收集。這樣的復習過程更具有趣味性,學生能夠串聯起實驗和定理相關知識,實現化學知識的靈活應用。
圖2 知識點網絡
3.合理設置變式訓練,夯實課堂教學基礎
構建起完整的理論知識結構后,可以對學生進行基礎訓練,使學生的化學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可以歸納整理本單元相關的化學題目,讓學生進行針對性突破訓練?;瘜W題目有多種不同類型,其中包括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和解答題,不同題目具有基礎性、探究性和綜合性,根據訓練的目標給學生相應的題目。
首先,為了調動學生的復習興趣,教師要盡可能選擇比較新穎、能夠結合時事的化學題目,題目內容可以改變整合原有題目內容,可以應用化學變式解答問題。例如教師可以給出綜合性較強的題目:有一種物質S,其與足量的物質Q混合后進行加熱,兩者會發生化學反應,當有10g物質S參與反應后,生成的物質X、Y各8g、4g,那么參加反應的S和Q的質量比為多少?學生可以利用質量守恒定律開展計算,生成物質重量為8+4=12g,那么反應物的重量也應為12g,其中S物質的質量為10g,則Q物質的質量為12-10=2g,最終得出S與Q的質量比為5:1,該題目內容比較基礎,學生能夠通過此題目鞏固復習內容。教師還可以給出變式題目:一種A物質是綠色再生能源,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則A的化學式為()。學生利用質量守恒定律,可以對比化學方程式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和數量的變化。通過對比可以發現A物質中有兩個C,一個O,還包括6個H,則該物質的化學式為,該題目可以使學生對基礎知識有探究式應用,對學生拓展化學知識有著積極作用。
其次,教師在化學知識講授的過程中還應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更有興趣投入到各種題目的解答當中,從而培養學生運用化學學科知識解決真實情境問題的科學探究精神與實踐求知能力,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除此之外,在傳統的單元復習課程中教師只重視題目講解,易使學生陷入題海戰術,所以教師要設置難度合理的題目,題目能夠緊扣課堂講授知識點,使學生得到針對性訓練,能夠以生活實際的角度理解化學問題?;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大量實驗演示來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反應的發生,很多化學題目也包含了實踐知識,所以教師可以在給出的題目中創設實驗情境,能夠使學生具有主動探究意識。例如,在復習“質量守恒定律”這一節內容時,教材中通過介紹紅磷燃燒、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和鹽酸與碳酸鈉反應這三個實驗證明了定律的正確性,教師可以將學生編成學習小組,讓他們利用化學實驗室的常見實驗材料,自行設計能夠驗證定律的小實驗,并撰寫實驗報告,使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說明。如此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訓練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化學興趣,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通過合理的化學方程式單元復習,可以使學生對本單元知識有更透徹的理解,學生能夠掌握科學的復習方式,利用科學的復習策略進行自主復習,對學生化學學科認知程度提升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戚桂菊.初中化學方程式學習策略探究[J].現代教育,2018(02).
[2]黃燕寧,王磊,黃鳴春,劉元元.促進初中生化學變化定量認識發展的主題教學研究[J].化學教育,2014,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