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波
【摘? 要】 退役士兵的職業技能培訓,關系到退伍軍人轉業的有序安置和高質量就業。由于退役軍人自身的素質水平、社會適應性等方面存在問題,導致其缺乏市場競爭力,為了提升退役軍人的市場競爭力,幫助其快速地適應社會變化,職業院校需要培訓退役軍人的自主就業職業技能,解決培訓中存在的問題。文章從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的現實意義和目前存在的供需矛盾、質效不高等問題出發,結合國內的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探討了在產教融合視域下如何更好地開展適合退役士兵的職業技能培訓,以供參考。
【關鍵詞】 退役士兵;產教融合;職業技能培訓
退役軍人是支撐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2018年,退役軍人事務部等12部委發布的《關于促進新時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退役軍人部發〔2018〕26號)指出,促進退役軍人的就業創業,對于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退役軍人的自身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將廣大退役軍人作為寶貴的人力資源開發好、利用好,加大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的力度,提高他們的就業創業競爭力,使之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是留給當前職業院校在開展社會培訓中如何統籌協調相關職業技能培訓需求的課題。結合中央和地方出臺的相關優惠政策,各個地區職業院校在實際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應積極承擔培訓退役軍人的職業技能工作,這也是職業院校在高質量發展中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的有力體現。
一、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面臨的問題
目前,退役士兵的就業安置呈現出多元、復雜化的局面,培訓針對性不強、培訓滿意度不高和對口就業質量不佳等問題突出,因此如何適應不同退役士兵之間的就業個性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退役士兵的就業滿意度和培訓質量,是當前相關管理部門和承訓機構亟待解決的問題。部分退役軍人參與職業技能培訓的主觀能動性不高,對自主擇業和創業的興趣不強,因此改善與提高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的質效,顯得尤為重要。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職業技能培訓的內容針對性不強,培訓質效不佳
由于校、企、地、軍四個部門對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的需求調研不深,有效溝通不暢,對企業的實際用人需求了解不夠,開展的技能培訓內容無法適應企業崗位的真實需求,因此當前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內容的就業指導針對性不強,技術技能培訓的精準服務不足,培訓內容的個性化選擇不多,促進就業的效果不理想。這造成職業技能培訓的供給側對位不準,無法滿足企業多樣化、多維度和多方面的人才需求,供需矛盾凸顯,培訓效果不理想;退役軍人在參加完技能培訓后,雖然具有了一定的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但受就業企業薪資待遇和未來職業發展空間等多重影響因素的制約,培訓不能有效地滿足退役軍人對就業崗位的期望及個人職業規劃發展的要求,進而影響到退役軍人對整個職業技能培訓的評價,甚至會影響到后續相關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發展。
(二)個性化培訓服務難以滿足職業發展所需
由于退役軍人參軍入伍前的知識文化基礎較差,長期在伍訓練,缺乏系統的學習,在同等條件下,與同齡、同階段的在校生相比,不具備競爭力,因此退役軍人的培訓學習效果不佳。部分退役軍人的個性化就業需求不一,有的想盡快就業、不想培訓;有的想半工半讀;有的受限于工作時間和生活安排,導致無法保證參訓時間;有的在退役后跨區域、跨省流動就業,集中學習難度較大,職業院校無法滿足其移動學習、工學交替、碎片化的學習要求。上述現象致使職業院校難以解決退役軍人的工學矛盾,影響了學員參與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和熱情。
與其他在校生相比,過硬的政治素質和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是退役士兵的首要優勢。退役軍人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高榮譽感、高自律性和高執行力,這些特質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很多企業優先招錄退役軍人的重要原因。然而,在部隊的長期訓練和生活,也造成了部分退役軍人在職業發展理念上與社會發展脫節,存在就業觀念陳舊等問題,在選擇崗位職業時,多會將注意力放在國家機關、央企和事業單位上,對民營企業、私營企業和自我創業的選擇意愿較低,導致現存的很多職業技能培訓服務難以滿足其需求,無法有效支撐退伍士兵的職業發展。
(三)培訓保障機制聯動不暢,資源配置有待優化
教育、財政、民政和人社等部門在退役軍人的職業技能培養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實際的職業技能培訓中,由于相關部門缺乏完善的協調機制,不同職能部門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因此退役軍人培訓工作單位難以建立相應的服務體系。受限于部分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條件和當地職業教育整體的辦學水平,確實存在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資源不平衡,退役軍人就業渠道少,以及職業院校的培訓資源配置不足,無法滿足退役軍人的培訓需求,對退役軍人訓后安置就業和扶持創業的支撐能力不足等問題。
二、退役士兵的職業技能培訓對策
(一)確定以技能培訓為主,職業能力、素養共同發展的培養目標
職業院校應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退役軍人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創新職業技能培訓模式,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培訓、以工帶訓和工學交替的培訓組織形式,豐富數字化、虛實結合的培訓資源,提高職領域技能培訓的質效;要使產教融合更有利于退役軍人的就業創業,構建“學歷+技能+就業”多元并舉的退役士兵培訓管理體系。
一方面,職業院校在開展退役軍人的職業技能培訓時,應當以企業崗位的技能培訓為核心,讓退役士兵能在受訓時間內迅速掌握企業相關崗位需要的職業技能,為進入企業做好準備;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整合企業的內訓資源,結合退役士兵群體的參訓需求,進行課程重構和資源配置,以實現培訓內容的適用性、專業性與實踐性的緊密結合;支持與鼓勵參訓學員在學習某項職業技能的同時,選修職業適應能力訓練、質量管理和溝通表達技巧等素養類培訓課程,旨在培養出一技多能的退伍士兵。
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對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校提供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因此職業院校在培養退伍士兵職業技能的同時,還應該鼓勵退役士兵選修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業態方向的通識素養課程,并根據他們自身的基礎情況配置相應的輔導課程和培訓資源,積極引導退役士兵參加學歷提升考試或相關的主題培訓。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以就業為最終目標,產教融合的目的是為了保障退役士兵的高質量就業,而就業質量則是校企合作效果的直觀呈現。
(二)培訓內容以市場需求為主,以實踐教學為特色
相關部門需要在豐富職業技能培訓內容、優化產教融合模式和開發就業服務平臺等方面進行完善。在職業技能培訓內容方面,職業院校不僅需要培養退役士兵所需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還需要為退役士兵安排職業發展規劃課程,根據一人一方案進行職業發展規劃教育與輔導,全方位、全過程地提升其就業創業能力;在產教融合模式優化方面,相關部門要積極發動區域頭部企業、行業協會、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民辦職業培訓學校、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共同參與相關的退伍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可以邀請企業導師與行業專家到學校傳授知識、指導技能學習,還可以安排退役軍人深入企業,在有意向的崗位進行職業體驗,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在就業服務平臺開發方面,相關部門要為給廣大參訓的退役軍人學員提供更好的就業崗位服務平臺,挖掘優質的就業崗位資源,搭建多種形式的供需對接渠道,提供滿足退役士兵個性化需求的就業崗位。具體而言,可以安排退役士兵專場招聘會,并為退役士兵提供簡歷制作培訓、面試技巧培訓、職業選擇指導等訂制化、個性化的培訓服務,以充分保障其高質量就業。此外,相關部門需要為退役士兵尋找優質的風投和資金支持,積極利用退伍軍人創新創業大賽等平臺轉化優質的創業孵化項目,幫助退役士兵高質量創業,有效助力退役士兵從部隊到學校再到企業的華麗轉型,有力支撐培訓,使培訓質量有保證、退役士兵技能水平提高幅度和就業崗位有保障的目標實現。
(三)建立以創新培訓內容為主,多種教學方式為輔的教學模式
退役軍人的職業技能培訓,還應當重視實施過程中的組織執行和管理、監管的創新。第一,要創新建設培訓課程體系。職業院校要根據退役軍人自身的參訓基礎和職業素養,建立與之相應的培訓課程體系、教學組織形式,制訂出育訓結合、工學一體的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實施方案。通過對企業崗位需求的調研,積極培養出符合企業用工需求、適崗能力強的退役士兵學員;第二,職業院校要在職業技能培訓中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分層分類的培訓方式,根據受訓學員的實際情況,開展理論知識講解、技術技能訓練、職業適應性測試、企業化培訓介入和崗位實踐提升等培訓環節。加強育訓并舉、工學交替的實訓教學,開展項目化教學和育訓結合的一體化培訓,運用智慧職教等平臺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有針對性地編寫適應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的活頁式、工單式教材。在實訓過程中,通過開展實訓技能大比武、小組流程演練等形式,使退役軍人能夠在良性比拼中強化實踐能力,釋放自身的潛能特質,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第三,職業院校要著重培訓質量和就業質量,可以通過校企合作開展定向定崗培訓,采用符合企業和參訓人員雙適應的教育培養模式,幫助退役士兵學員提高就業率,確保就業質量。通過與企業合作開展輪崗、頂崗等生產性實習,引導退役軍人在企業實際崗位的實踐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技術技能。加大實訓操作考核力度,校企共同開展立體性的多元評價,促使退伍士兵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化企業的工作節奏以及管理制度。
(四)建立全方位的就業服務指導平臺,提升崗位適應能力和培訓質效
就業指導有較強的綜合性、實踐性與專業性,其中涵蓋了企業對人才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諸多需求,因此相關部門應構建全方面的退役士兵就業指導平臺。為了使培訓單位、培訓師和社會都能參與就業指導,培訓單位應與相關職能部門、就業指導部門和專業教師開展合作,聯系校外、企業、政府部門、相關顧問及已就業的士兵,廣泛收集信息,整合資源,通過企業進校園專題講座、“老戰友就業創業先進經驗交流分享會”、求職技巧訓練和心理輔導、個性化就業指導等形式,為退役士兵開展全方位、全過程和個性化訂制的就業指導,使退伍軍人擁有最佳的就業渠道;推行“訂單式”培訓和“教培先行、崗位跟進”培訓,利用多項措施促進培訓與就業創業的“融合”,實現“退伍即入學、結業即就業”。對既有大量用工需求、又符合退役軍人就業創業需求的企事業單位,職業院校需要專門開設培訓班,根據崗位需要,組織定向式培訓、項目制培訓,實現退伍士兵“參訓即入職、參訓即創業”。職業院校要積極地與區域實力雄厚的國企、民營企業尋求合作,引入用工需求量大的企業,校企聯合開展定向職業技能培訓;通過開展就業推薦活動,促使培訓和企業崗位的銜接互聯、有機融合;舉辦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和退役軍人創業創新成果轉化的幫扶活動,鼓勵引導退役軍人將所學的技能應用到創業實踐中。
三、結語
退役軍人在退役前,長期生活在軍隊中,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并且多數退役軍人的文化基礎薄弱,自身的崗位競爭力較低,導致其整體的就業率低下。為了保證退役軍人具備相應的創業能力以及職業適應能力,針對性地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十分必要。職業院校通過積極開展退役士兵的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工作,能夠提升退役士兵的就業能力,有效解決退役士兵的就業難題,使他們能夠快迅地適應崗位、更好地發展自身。
當前,在退役士兵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中,依舊存在許多問題,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解決,并應用行之有效的對策,助力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高效、順利地展開,提高退役士兵的就業能力,讓他們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社會,為區域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與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朱丹蕾,徐君. 近二十年我國退役士兵教育研究綜述[J]. 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9,21(04):52-57.
[2] 譚淇婧,許宇翔,柳菲. 退役士兵就業能力現狀及培養優化研究[J]. 經濟師,2020(08):13-14+16.
[3] 張凱哲,王家寶. 我國退役軍人就業培訓制度現狀及問題對策[J]. 管理觀察,2019(29):82-83.
[4] 孫強東,李莉. 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期間的管理探索[J]. 職業時空,2012,8(08):80-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