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王寧
摘? 要:黨外知識分子是高校統一戰線的重點工作對象,在黨和國家以及學校各項事業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工作,充分尊重是前提,加強引導是關鍵。本文通過廣泛開展問卷調研和座談交流,在全面、客觀了解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狀況的基礎上,研究提出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引領工作的有效路徑,以期加強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引領,為落實高?!傲⒌聵淙恕备救蝿铡⒅茖W?!半p一流”建設的貢獻力量。
關鍵詞:統一戰線;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引領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0-0181-04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是統一戰線的基礎性、戰略性工作,要以教育引導為主線,以培養使用為重點。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中聚集了一大批高層次人才,不乏學術帶頭人和頗有威望的專家學者,他們在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落實高?!傲⒌聵淙恕备救蝿?、助推學?!半p一流”建設的重要人才力量。
一、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引領工作的價值意蘊
(一)凝聚人心,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培養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鮮明提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強調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抓住人才培養核心關鍵,突出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教育引導學生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相聯系,把個人理想與民族復興相結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應牢記教師職責,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
(二)凝聚智慧,匯聚團結奮進正能量,為雙一流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2021年9月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作為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重要承擔者,一切工作都要圍繞人才培養,都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忽視人才培養質量[1]。高校要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建設一流學科、一流大學,必須重視黨外知識分子工作,鼓勵黨外知識分子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
(三)凝聚力量,發揮黨外知識分子才干,服務社會雙崗建功
高校統一戰線擁有豐富的人才智力資源,這使得高校統一戰線在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國盡責方面發揮著直接又顯著的積極作用。高校很多黨外代表人士還擔任了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政府參事,每年召開的各級人大、政協會議上,他們積極主動結合黨和國家、區域中心工作提交大量的提案、議案,參政議政、建言獻策。高校應充分發揮其獨特優勢和特殊作用,激發建言獻策熱情,提高建言獻策能力,為黨的中心工作積極出謀劃策。
二、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現狀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引領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需要首先把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現狀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才能提升工作成效。為了全面、客觀地了解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況,本研究對上海市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代表進行走訪、座談和問卷等多種形式調研。通過調查結果分析發現,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階段,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狀況呈現出新的特點。
(一)高度關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較為活躍,是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中重點關注的領域,學界普遍認為黨外知識分子思想認識呈現出多元化特點[2]。通過本次調研發現,雖然黨外知識分子相比中共黨員參與學校組織的黨的政治理論學習活動較少,但是這一群體表現出了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高度關注度和認同感。在黨外知識分子使用互聯網關注各類信息排序的調研中,排序靠前的選項依次是:國內政治新聞、重大事件占20.3%,國內社會新聞、重大事件占20.1%,國際政治新聞、重大事件占18.7%,國際社會新聞、重大事件占15.5%,文化、休閑及影視娛樂占10.2%。在信息渠道獲取選擇方面,認為官方媒體發布的信息非常可靠或基本可靠的黨外知識分子占94.8%,認為門戶網站非??煽炕蚧究煽康狞h外知識分子占51.3%。對“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的態度,88.8%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有信心或比較有信心。對“到2050年,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實現信心高達91.1%。
(二)具有政治認同感,但組織歸屬感有待提升
政治認同是指社會成員在一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發展中所產生的情感和意識上的歸屬感[3]。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普遍擁護黨的領導,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具有較高的身份認同感。調研座談中了解到,黨外知識分子渴望有政治地位,渴望參與民主協商和民主監督,但是相較于中共黨員定期參加支部學習活動而言,黨外知識分子的組織歸屬感較弱。一方面,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群體因為學科和工作特點具有較強的分散性,呈現人員數量大、群體內訴求不一、價值取向多元的特點,多重身份疊加的特征也讓一部分黨外知識分子公共性較為弱化,群體性逐漸游離[4]。另一方面,高校民主黨派和統戰團體活動場所和頻率不固定,也沒有全員出席活動的要求,導致部分黨外知識分子游離于組織以外,他們作用發揮更多是依靠個人自覺。黨外知識分子由于不歸屬于統一的組織,組織性漸弱,雖然作為個體,很多黨外知識分子取得了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豐碩成果,但是由于缺乏統一和有意識、有方向的組織、引導和培養,作為黨外知識分子群體的影響力和合力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三)具有參政議政熱情,但參政議政能力有待提升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普遍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也深知肩負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政治使命,但是在具體參與參政議政過程中,很多黨外知識分子認為對決策監督缺乏實質性影響,所提意見建議得到的采納反饋比較少或不夠及時,導致部分黨外知識分子認為自己的聲音得不到關注,認為自身參政議政能力不足,缺乏信心[5]。還有部分黨外知識分子忙于本職工作,感到參政議政精力不足和壓力過大,難以有效承擔相應職責。調研數據顯示,91.6%的黨外知識分子表示非常愿意或比較愿意積極參與政府決策,但認為在參政議政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非常大或比較大的比例為52.3%。調研中了解到,28.6%的受訪者比較同意或非常同意“政府官員不太在乎像我這樣的人有何想法”,反映出部分黨外知識分子缺乏參政議政的自信。對于自己是否有能力參與政治,35.3%的黨外人才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進行政治參與及相關政治活動,將近五成的受訪者持中立態度,而認為自身在政治參與上能力不足的比例為15.2%。對于自己是否有能力勝任領導工作,33.1%的黨外人才認為自己可以勝任領導工作,而認為自身能力不足無法勝任的比例為16.7%。
(四)成就自我的愿望較強,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主動性有待提升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大多素質高、職稱高、學歷高,具有創新意識強、自主意識強、社會影響力大的特點,他們對自我要求較高,希望在自身崗位上發揮才能,具有強烈的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6]。在與基層學院的調研訪談中,請學院黨政領導對黨外知識分子群體在各個方面的表現逐一打分評價,“綜合素質較強,業務能力和管理能力較為突出”這一項有74.19%的受訪者表示非常認同或比較認同,可見黨外知識分子群體科研、教學等業務能力與管理能力都得到普遍認可。但是在發揮作用方面,“關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承擔社會責任”“集體觀念較強,關心學校發展,參與基層工作較為活躍”這兩項評價中,受訪者表示非常認同或比較認同的分別占62.91%和58.06%,由此可見,黨外知識分子在價值追求方面,報效服務國家和集體與追求個人利益并存,并且相較于自身能力和素質,其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方面的表現還有提升的空間。
三、加強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引領的有效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就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問題提出“認識規律、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不斷提高人才工作科學化水平”。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引領工作需要建立在把握好黨外知識分子思想狀況的基礎上[7]。根據調研結果分析,本文認為需要把握三個著力點。
(一)加強黨的領導,提高黨外知識分子的政治站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普遍具有愛國報國情懷,關注黨和國家發展,關注學校發展事業。高校黨委應關注到他們思想主流積極進步的特點,提高政治站位。
一是要健全思想引領體系。堅持將黨外知識分子培訓納入學校整體培訓計劃,針對黨外知識分子特點設計課程內容,例如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結合統一戰線史教育。開展黨外代表人士國情社情考察、革命傳統教育,組織無黨派人士暑期調訓,以多樣的形式豐富課程體系,以沉浸式的課堂模式凸顯“思政+文化”“理論+實踐”,把思想引領與紅色文化、傳統文化、校史文化緊密融合。
二是創新思想引領模式。針對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教學科研任務較重的特點,以碎片化的方式推動系統化的思想引領,例如拍攝“微視頻”、開展“微訪談”、組織“微沙龍”,既在不打擾黨外青年教師正常教學科研的情況下關注他們的教學科研進展,關心他們的思想成長,尤其是歸國留學人員適應國情、校情的現實需要以及被同伴群體關注、認可的心理需要,以小關懷促進黨外人士思想上的大成長[8]。
三是強化思想引領保障。黨外知識分子的成長離不開有形的物質和平臺保障,學校要把“統戰之家”建成多黨合作的政治之家、參政議政的研究之家,凝心聚力的和諧之家,充分發揮思想引領的陣地作用。除了統籌協調、整合資源在硬件建設上下功夫外,還要注重規范建設標準和載體功能等軟件建設,使“統戰之家”真正發揮作用,提升黨外知識分子的政治歸屬感和身份認同感。
(二)注重組織發力,提升黨外知識分子政治素質
民主黨派和統戰團體是高校凝聚黨外代表人士的重要載體,高校應重視民主黨派和統戰團體自身建設,提高黨外知識分子的政治素質和參政水平。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樹立全黨參與的重要意識,黨委應帶頭廣交深交黨外朋友,把他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學校黨委要定期召開民主黨派和統戰團體主要負責人座談會,指導和支持班子建設。規范民主黨派新成員發展流程,協助民主黨派把好發展質量關。協助各民主黨派制訂組織發展年度計劃,積極向各民主黨派推薦優秀黨外人才,調動各民主黨派成員充分發揮作用,激發黨派基層組織活力。
二是落實聯系機制。高校黨委應落實傳達重要文件和邀請參加重要會議機制,邀請黨外知識分子代表參加學校中層干部會、教代會、黨代會等重要會議,介紹學校近期重點工作并聽取意見建議。通過召開民主黨、派統戰團體秘書長聯席會議、統戰工作午間沙龍等形式,與黨外知識分子溝通信息,交流思想、增進感情,及時掌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狀況,了解履職情況。
三是提供政策保障。高校應重視并認可黨外知識分子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優秀成果,經認定后的成果可作為職稱評聘和評優評先等工作的重要依據,充分調動黨外代表人士建言獻策積極性,提升建言的整體質量。鼓勵支持民主黨派、統戰團體主要負責人及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履職,發放相應績效津貼,并建立績效考核機制,以工作實績為導向,考核優秀的在基礎績效之上增加獎勵[9]。
(三)引導服務大局,強化黨外知識分子的政治擔當
高校應積極為黨外知識分子搭建平臺,重視培養人才、團結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團結帶領黨外知識分子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肩負起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使命任務。
一是要加強頂層設計。校黨委要把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引領工作作為主線,樹立系統思維,整合校內資源力量,協同推進的工作體系,通過健全組織機制、分解任務清單、壓實工作責任,帶動全校形成各司其職、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校院兩級領導班子成員聯誼交友、重大事項通報和征求意見等制度,關心黨外知識分子個人成長,鼓勵他們積極融入國家和上海市及學校的各項發展事業中去[10]。
二是要加強培養使用。高校應科學把握黨外知識分子在新進教師—年輕教師—杰出人才—學術帶頭人—代表人士的不同階段的成長規律,在培養環節,為黨外知識分子“量身定制”政治歷練方案,根據每位同志培養使用方向、個人經歷和工作需要“精準畫像”,實行個性化培養措施。在使用環節,學校黨委打通“兩個通道”,一是打通政治安排通道,推薦優秀黨外知識分子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無黨派人士發展成民主黨派成員并擔任一定黨派職務;二是打通實職安排通道,安排合適的黨外知識分子擔任副處級以上實職領導干部,在各個重要崗位發揮作用。堅持組織部、統戰部聯席會議制度,溝通研究黨外干部的隊伍結構、推薦人選、培養鍛煉,做好黨外干部隊伍各階段的銜接[11]。
三是要支持崗位建功。鼓勵黨外知識分子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發展作貢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高校要積極整合資源,努力為黨外知識分子事業發展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尤其是關心幫助正處于事業起步期的青年黨外知識分子成長,例如注重為黨外知識分子配備團隊,給予人員、空間和環境支持。支持黨外知識分子參政議政,為黨外知識分子履職盡責、參政議政提供堅實保障,做好支持和服務工作。
參考文獻:
[1] 杜玉波. 堅持立德樹人 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J]. 中國大學生就業,2014(01):6-9.
[2] 劉肖委,劉麗娟.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引導工作的實踐探索——以河南省為例[J]. 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1(03):53-59.
[3] 張冬嬌,閆傳國. 新形勢下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現狀分析[J]. 文教資料,2017(10):119-120.
[4] 趙國林. 論民辦高校統戰工作中的黨外知識分子工作[J]. 邊疆經濟與文化,2014(06):71-72.
[5] 王雁菊,朱麗蕊,劉勇,等. 發揮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作用及其優勢地位的思考[J]. 學理論,2013(15):147-148.
[6] 劉化. 談高職院校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對策與實踐——以營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6):113-114+137.
[7] 徐以師.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現狀與對策思考[J]. 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13(05):39-41.
[8] 柳澎. 基于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引導的工作現狀和策略分析[J]. 智庫時代,2019(36):116-117.
[9] 馬利. 新常態下高校黨外知識分子 思想政治工作途徑探析[J]. 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03):73-75.
[10] 賈健鵬. 新時代獨立學院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現狀與對策研究——以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為例[J]. 理論觀察,2020(02):74-76.
[11] 孫小杰. 高職院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引領路徑研究——基于組織力提升的角度[J]. 船舶職業教育,2019,7(05):47-49+62.
(責任編輯:胡甜甜)